它重复地走访过要排序的数列,一次比较两个元素,如果他们的顺序错误就把他们交换过来。走访数列的工作是重复地进行直到没有再需要交换,也就是说该数列已经排序完成。
这个算法的名字由来是因为越大的元素会经由交换慢慢“浮”到数列的顶端,故名。
由于冒泡排序简洁的特点,它通常被用来对于计算机程序设计入门的学生介绍算法的概念。
冒泡排序算法的运作如下:(从后往前)
-
比较相邻的元素。如果第一个比第二个大,就交换他们两个。
-
对每一对相邻元素作同样的工作,从开始第一对到结尾的最后一对。在这一点,最后的元素应该会是最大的数。
-
针对所有的元素重复以上的步骤,除了最后一个。
时间复杂度
若文件的初始状态是正序的,一趟扫描即可完成排序。所需的关键字比较次数
和记录移动次数
均达到最小值:
,
。
所以,冒泡排序最好的
时间复杂度为
。
若初始文件是反序的,需要进行
趟排序。每趟排序要进行
次关键字的比较(1≤i≤n-1),且每次比较都必须移动记录三次来达到交换记录位置。在这种情况下,比较和移动次数均达到最大值:
若初始文件是反序的,需要进行
冒泡排序的最坏时间复杂度为
。
综上,因此冒泡排序总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
。
算法稳定性
冒泡排序就是把小的元素往前调或者把大的元素往后调。比较是相邻的两个元素比较,交换也发生在这两个元素之间。所以,如果两个元素相等,我想你是不会再无聊地把他们俩交换一下的;如果两个相等的元素没有相邻,那么即使通过前面的两两交换把两个相邻起来,这时候也不会交换,所以相同元素的前后顺序并没有改变,所以冒泡排序是一种稳定排序算法。
/*
冒泡排序基本思想
将n个记录看作按纵向排列,每趟排序时自下至上对每对相邻记录进行比较,若次序不符合要求(逆序)就交换。每趟排序结束时都能使排序范围内关键字最小的记录象一个气泡一样升到表上端的对应位置,整个排序过程共进行n-1趟,依次将关键字最小、次小、第三小…的各个记录“冒到”表的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 位置上。
初态 第1趟 第2趟 第3趟 第4趟 第5趟 第6趟 第7趟
12 12 12 12 12 12 12
38 20 20 20 20 20 20
20 38 25 25 25 25 25
46 25 38 38 38 38 38
38 46 38 38 38 38 38
74 38 46 46 46 46 46
91 74 74 74 74 74 74
25 91 91 91 91 91 91
*/
//打印数组
void PrintArray(int array[] , int n)
{
int i;
for(i=0;i<n;i++)
printf(" %d ",array[i]);
printf("\n");
}
//冒泡排序
void BubbleSort(int array[],int n)
{
int i=0;
int j=0;
int temp=0;
int flag = 0;
for(i=0;i<n - 1 ;i++) /*外循环控制排序的总趟数*/
{
flag = 0; /*本趟排序开始前,交换标志应为假*/
for(j=n-1;j > i;j--) /*内循环控制一趟排序的进行*/
{
if(array[j] < array[j-1] ) /*相邻元素进行比较,若逆序就交换*/
{
temp =array[j];
array[j] = array[j-1];
array[j-1] = temp;
flag = 1; /*发生了交换,故将交换标志置为真*/
}
}
if (flag == 0) /*本趟排序未发生交换,提前终止算法*/
break;
/*
printf("第%d趟排序结果: \n",i+1);
PrintArray(array,n);
*/
}
}
void TestBubbleSort()
{
int array[8] ={38,20,46,38,74,91,12,25};
BubbleSort(array,8);
PrintArray(array,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