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大企业的员工,对自己企业内部的问题吐槽都是很多的,我知道有腾讯的前任中层,对腾讯发展很绝望。我也知道有阿里的元老,对阿里的内部问题忧心忡忡。至于百度,我就不用说了,已经被群众判了十几年死刑了。
说来也有意思,大家都觉得百度必然会掉队,从十年前说到现在,但是小米也上市了,美团也上市了,结果你一看,百度第三的位置依然很牢固。
是不是说,那些人看到的问题不存在,或者他们都看错了?其实也不是,但我们要知道一点,一个企业的成败关键在哪里,为什么有些看上去问题重重的巨头依然坚挺,而另一些巨头比如诺基亚,摩托罗拉,好像只是一两次失误就难逃厄运。
今天分享一些我的思考。
我觉得,一个企业成立的关键,就如同盖楼,保证楼的坚固,不外乎地基和承重墙。而其他装饰,装修,轻质墙,自然也有优劣好坏之分,但对这个楼的坚固,并不会带来致命的影响。
地基是什么?主要是两点,第一,是用户应用场景,和企业对应用场景的认知;第二,是政策和法规。
我们都知道流沙上是盖不了高楼的,虽然可能有一时的风光和便宜,比如曾经风靡一时的SP产业,可以认为是流沙产业。用户真实需求占比不高,应用场景往往是与诱导,暗扣有关,互联网巨头谁也别说谁,凡是那个年代捞饭吃的,基本上人人有份,底子都不大干净。
政策和法规就不用说了,一个视听许可证下来,整个领域的草根创业企业,团灭。现在停六个月游戏版号,上千家游戏公司关门。
承重墙是什么,你可以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可以认为是企业之所以占据市场位置的核心优势。
有的企业,承重墙就是老板的社交人脉和政商关系,这样的企业在传统行业还真不少。只要老板的人脉网络健在,其他问题都不是致命问题。
有的企业,承重墙是独有的技术优势和产品理解力。
有的企业,承重墙是成本管控和供应链优势。
比如腾讯,承重墙就是社交网络和关系链,只要这个东西在手里,什么网易出个更好的游戏,阿里搞个更好的芝麻信用,都不会造成致命影响,但腾讯也面临过挑战,比如说,当用户从pc互联网迁移到移动互联网的时候,应用场景变了,这就是地基不稳了,幸好微信接班了,然后QQ也跟着转过来了。等于是在新的地基上新建了一个塔,然后旧塔又重构了地基,双塔挺立,这算是稳了,最近政策开始限游戏了,还好,这事会有点伤,但不致命,就算没有游戏,腾讯一样是千亿体量+的公司,看看facebook不也没自己搞游戏。
比如诺基亚,承重墙就是质量和口碑,整个公司崩盘的时候,其质量口碑依然在的,但问题出在哪里呢,用户应用场景变了,而公司没有意识到,手机不再只是打电话的,或者是打电话加一些辅助功能的,用户对手机的应用有了新的定义和诉求,这个地基垮了,承重墙也就没意义了。
再比如你假设有个方便面公司,一直市场竞争力很强,本身公司也没出过问题,结果,饿了么和美团外卖横扫市场,用户不再用方便面将就了,那就是地基垮了,你产品再好可能也没救了。
所以今天我们说很多评论家,一个企业成功,找出七八个理由,一个企业失败,找出七八个理由,看上去都有道理,但是你禁不住推敲,很多成功的企业也问题非常多,也会中很多枪,你就会奇怪,为什么不同的企业犯了相同的错误,有的就死了,有的就没什么大事。为什么有些企业看上去各种问题,还能继续维持相当的发展。而有些企业可能什么问题都没有,居然垮掉了。
简单总结一下,对于你的职场选择,或者创业,可能会有帮助。
1、不要选择在流沙中建立城堡。
那些来也快,去也快的应用场景,可以作为一种探索,或者是一种短线生意来做,但不要把持续长久的商业模式建在这样的场景里。
嗯,我自己也犯过这样的错误。
要清醒认识用户应用场景的变更和可能带来的影响,比如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改变。从现金支付到移动支付也是。如果你还在做验钞机,可能生意就会惨淡很多。
2、认清企业的承重墙,才能了解各种问题的影响范围,风险程度。
有些问题确实会让企业遭受损失,或者失去应有的价值,但并不是存在很多问题的企业就是不好的,就好比大厦的装修出了问题,或者管线出了状况,可能会导致卖相变差,大厦估值出现问题,但不代表大厦将倾,如果能认清企业的承重墙,你才能知道企业是不是有发展前途,而不会被各种吐槽和评论家蒙蔽了双眼。
自己创业也是同理,找到能支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强化这一竞争力,在资源和人才有限的情况下,对一些非关键问题要排出优先顺序,不一定什么问题都要立即投入精力解决掉。
其实说出来容易,我们自己也没有做到位。
在职场中纠结,或者去创建自己的事业,都要问问这个问题,我所在的这个企业,或者说我所创建的这个事业,地基是什么,承重墙是什么,看透这些,然后你会发现,有些看上去问题重重的企业,其实也还是可以持久的,而有些看上去很不错的企业,可能风险反而更大。
当然,这是针对批评者,和旁观者,我们如何认识一个企业;但对于企业本身的决策者,非致命问题也是问题,让企业再上一个台阶,让企业更好的发展,那些问题该解决还是要解决,不是说那些问题不致命,就无所谓的。讳疾忌医的企业,可能短期内确实一样可以不错的发展,但真的风险出现的时候,可能还在自我感觉良好,失去应有的觉醒和危机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