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数据泄露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对近年来的数据泄露事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数据泄漏的主要原因有三种,窃密、泄密和失密。

窃密

攻击者主动窃密:恶意攻击者或外部竞争对手,出于经济利益或政治原因,通过层出不穷的高超技术手段,窃取企业的各种重要数据。

泄密

离职人员泄密:由于权限管理疏忽等,离职人员在离职时有意或无意违规带走大量核心数据(专利著作及源码数据等)。

内部人员泄密:由于内部员工安全意识薄弱,数据安全分级不明确,操作失误,部分涉密人员无意中泄露数据;部分员工因情绪化报复、利益收买等主动泄露数据。据《2019年内部数据泄露调查》显示,61%的公司数据存在被员工恶意泄露的风险。

失密

权限失控失密:由于帐号生命周期管理不善,权限划分及认证鉴别方式失控,导致人员对数据的密级访问权限不对等,高密级数据流向低权限帐号,涉密数据流向无权限帐号等。

数据维护及处置失密:不安全的加密方式或明文存储、公开的存储位置、管理密钥或存储介质丢失、未完全擦除报废,存储数据发生泄露。根据2019年全球加密趋势研究结果显示,员工失误被列为企业数据泄露的最高风险,根据网络安全专家表示,90%外部网络攻击的发生是因为员工无意中向黑客提供了访问权限。

信息发布失密:合作渠道商管理不善数据交互泄露,发布信息审核不当涉及密级数据泄露,信息数据流入未授权、竞争关系的第三方。

预防数据泄露的技术性措施

预防数据泄露的措施有:数据分级分类、访问权限控制、安全策略配置、数据加密、安全行为审计、防泄漏审批阻断、数据备份及安全意识培训。

政企机构一定要做好数据管控,针对业务、财务、技术、研发、运维人员的访问权限做好权限控制。研究显示,74%的数据泄露和内部员工有关。内部员工可能有意或无意的不当行为,是造成数据泄露的关键原因。具体策略如下:

  • 对数据根据重要程度和敏感级别进行分级分类,划分访问权限,建立权限准入机制,制定管控策略,避免数据随意访问;
  • 存储和传输数据时,进行敏感数据加密处理,避免中间原因的数据窃取;
  • 通过数据防泄漏策略,对数据流量流向进行审批,对不合规的进行阻断告警;
  • 制定员工安全培训方案,遵守数据使用规定,提高数据安全意识。

 

  • 0
    点赞
  • 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