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落地全球最大 Kubernetes 生产集群(摘抄)

鲍永成

 

京东基础架构部技术总监,

 

DevOps 标准核心编写专家

 

前言

 

JDOS 就是京东数据中心操作系统,随着数据中心规模不断的扩大,我们需要对数据中心做综合的考虑。所以一开始就先说数据中心的层面,大家知道数据中心里面有服务器、网络、基础软件,还有就是部署业务系统。

 

随着技术的发展,有一些集群管理、编排加进来。JDOS 1.0 是基于 openstack 跟 docker 技术栈实现的,它解决的问题就是随着服务器规模的增多,管物理机这种情况是越来越不太适合现在的发展。

 

后来我们就做了基于 openstack 容器来管理这么多数据中心的资源,我们是直接跳过了虚拟机这一代,虚拟机在京东有些场景下是不适用的,特别是在一些高性能的情况下,如秒杀等,它的响应是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我们也是跟随着业务驱动来做。

 

2016年初,我们开始使用k8s,那时候我们上的是1.5版本,现在线上跑的是1.6.2的版本,不是大家想象的最新版本,后面我会解释这个情况。

 

京东的发展之路,起步阶段把容器当成虚拟机来用,原来所有的技术栈不用做太多的变化都能用上容器,这一步非常的关键,至少让很多业务研发人能够适用容器的运行环境。

 

这个过程会发现很多的问题,比如原来的业务10个物理机就够了,现在需要两百个容器,对业务研发人员的技术背景和软件架构还有基础设施运营、负载均衡都带来极大地挑战,所以我们就构建了容器生态。

容器生态是什么?我们会把基础设施的软件运营、负载均衡、存储等等都给它API化,通过API可编程来驱动。运营不再像以前那样走各种流程,完全是点一下就发布了,目前通过API的方式。

 

再往后 Kubernetes 时代来了之后,基于 Kubernetes 做了集群的编排,在JDOS 发展过程中,它们只是生态中的一环。

 

大家不要认为 PaaS 等同于 Kubernetes ,光有 Kubernetes 不一定玩得转。比如日志怎么搞?监控怎么搞?

 

我们从2013年建的团队,2014年大规模上线到现在运营了四五年,基础软件做得非常扎实和稳定,也达到预期。

 

现在的重点是在资源的调度,随着数据中心规模进一步扩大,资源的调度会提上日程。它的威力还是非常大的,能够带来极大的成本节约,还有一些业务的弹性,后面我会重点介绍这一块。

 

今天我的分享主要有以下四个部分:

 

1、Container Eco System

 

2、化繁为简 K8S重构

 

3、大规模集群运营

 

4、巡检与可视化

 

一、Container Eco System

 

先说说第一块是所谓的生态系统,不管你是用 Kubernetes 还是用什么,你的域名、负载均衡、分布式文件系统、镜像中心、日志、监控,这些东西都是围绕着容器生态建设而构建。

比如说,如果公司里面原来已经有监控系统、日志系统,那你要跟它做很好的对接。

 

1.1 system 架构

 

下图是我们部署的结构,这应该还是比较简单。

 

给大家说明一点,我们 Kubernetes 集群建的是很大,再大依然装不下所有的机器,现在是有几十个 Kubernetes 的集群,每一个集群有大、有小。

 

大的能达到上万台,三个IDC房间大概一万台做 Kubernetes 集群,也有小的在不断地建,也就是三四千台、四五千台这样的。

 

这里提一点,上图的红字要记住。所谓的基础设施架构与技术就在这一点, Kubernetes 不能代表基础设施,上面支撑的是业务,下面不管你用的是什么技术都要确保你的可靠性,暂时先不说性能,可靠性这一块你要特别的注意。

 

所以说你用 Kubernetes 的话要确保即使任何组件的失效,上面已经运行的容器不能发生任何的变化,这一点如果大家已经在做 Kubernetes 集群的话回去可以做这方面的准备或者说是一些演习方案。

 

比如说,你把 etcd 停掉24小时会发生什么,把api停掉会发生什么,这些都要做演习,否则一旦发生故障是没有那么快的时间可以解决的。

 

1.2 Container DNS

 

Container DNS,它只做DNS解析,也有一些很多其他的功能,但并不是那么的完备。

比如说它能不能跟 Kubernetes 做一个很好的对接?它能不能钩在 Kubernetes 的 API 上直接做域名的发布解析的变更。

 

能不能分布式部署?比如说你有三个数据中心,三个地方都要布你的域名解析,每个数据中心都有,那你原数据的同步等等这些问题。

 

所以说,软件分布式的思路可能解决这个问题,你可以三个数据中心钩在一个 etcd 集群上面,任何一个域名发布几个中心都是同时发布感知到的。

 

这里面我们还做了一件事情,这是开源的,现在的性能很普通,它是可以扩容布很多个,今年年初改进了一版用右边的图做DNS的解析部分。

 

性能非常好,单实例是可以做到800万QPS的,也就是整个数据中心布三台完全够了,2400万QPS。

 

一般延迟是在15微秒到1毫秒左右,但是我们新做的DNS解析性能非常的稳定,会是你原来延迟的一半,而且特别的稳定。

 

1.3 负载均衡

 

负载均衡,传统的负载均衡像LVS或者其他的,这说的是四层加七层的方式。

 

为什么叫 Container LB,其实就是适应容器技术栈的架构,它也要能够感受到 service 变化来通知它发生变化,这样才能自动发布,不再是以前人工去挂流量,不然 Kubernetes 的特点你就用不上了。

 

你不能用 Kubernetes 里面的 service的负载均衡 ,它是不能作为生产环境的,kubernetes很多组件都不能直接做生产。

比如说,包括现在的 kube-dns 做生产也会有很多的问题。 Kubernetes 并没有承诺的那样子开箱即用,但是对我们的帮助也是非常大的。

 

至少它把最新或者最好的数据中心管理理念以代码的形式输出给你,按照它的模型,比如说 service 的模型、 deployment 的发布、副本rs的控制等等还是非常的有用。

 

这个是我们的两边性能,Container LB Perfomare,也是开源的。

 

二、化繁为简 重构K8S

 

刚才提到 Kubernetes 有大集群,也有小集群,为什么大集群?两千台集群不是挺好的吗?

 

规模挺小的两三千个也是可以的,问题是你要建几百个就很难受,人力、物力跟不上,管理成本特别的高。 

 

Kubernetes 它是一个开源的软件,你只看到了上面的这一部分非常美好的一面,其实它下面还有大量的东西,如果你不去深入掌握它的话,可能出问题的时候基本上就抓瞎了。

在 Kubernetes 的早期发生过很多的故障,有的时候发生了一些故障,故障优先级都没法定,倒掉的可能性都会有。

 

大家一定要记得,你要做严格的测试跟预案。

 

  • 第一,严肃负责。k8s拿过来,不管你改它还是不改它,你都要对它认真负责做严格的测试。生产环境是严肃的环境,任何开源软件必须经过亲自严格测试。所以说,你要在你的环境上做适当的测试。
  • 第二,化繁为简。k8s提供了很多的功能,它是从 Google 里面找出来的,不管是 Google 的应用开发水平还是技术设施水平都远远高于现在的水平,这大家是要承认的。

所以它提供的东西并不能够满足你现在数据中心的现状,这是大家注意的。你要用它需要的功能,比如说我就要弹性或者是业务弹不起来就要跟你弹,这就行不通了,所以说要有变通和实事求是。

  • 第三,规模哲学。大集群的主要原因是运维成本的问题,我们运维几十万台机器其实就两个运维。
  • 第四,可运维性。运维自动化跟可视化的东西。

做集群不管是大规模,还是小规模都要做四件事情:

第一,规模预估

 

第二,性能瓶颈

 

第三,稳定加固

 

第四,功能定制

 

2.1 规模预估

 

你是建两千台的规模还是建五百台规模,你先要有预估,然后看有没有什么稳定性的问题。

 

还有一些基本的测试,如果你有1000 的规模,假设你有25000 个pod的级别,15000个 configmap ,其实远远不只这些,我们密度比这高得多。

早期是大容器,现在全是小容器,按常规的来看,QPS要达到8500,就是它的API的处理能力。

 

如果你的 etcd部署在很烂的机器上是扛不起来的,不要看它说五千台还是多少台是没有意义的,要看你承载了多少个容器和多少个 configmap 。

 

可以从细节做一些优化,比如说API的相关参数,可以限制单个API的处理能力。这要做一个规划,你一千台的规模用了10个API,每一个API处理850个QPS,所以你要进行规划。

 

还有 Docker 的优化,DM尽量使用单独的盘,共用盘时DM参数需要根据盘容量优化使用native cgroup driver,设完 Kubernetes 之后全是内核在干活。

Docker 的隔离性也还可以,但是你部署的业务密度到一定层面的时候,互相影响还是有一些的。我说的影响不是大家理解的限制它的CPU是用4个CPU阀值,它就是乘以4,不是这样的。

 

比如说内存用到4G就触发OM这种是非常的简单。我说的是比如上面跑了10个容器,9个容器跑得性能还可以,CPU达到50%,但是会影响另外的一些容器,它会有个别的性能会差。

 

为什么会差?在内核而言,内核不知道容器的存在,看到的是一个个进程,比如说在一台机器上看到的进程是1,但是在内核来看就是一个进程,可能在内核里的进程是一百,可能是两百这样子。所以调度还是在内核里面进程的调度。

 

比如说,有一些容器它在大量读文件,这个时候整个操作系统触发 cache 回收的话,整个内存是全部被锁住的。

 

虽然很短是毫秒级的,但是这个时候建一个连接过来是它是 flock 住,等内存能够工作的时候才能继续往下走。

 

这个数据会产生一个毛刺对业务来说,所以这块你要特别的注意。怎么做?完全杜绝是不可能的。本质上天生就是这个样子,你就要对业务的进程设优先级,核心系统保障就好了,至少来找你的人不是核心系统的人来找你。

 

上图右边提到的节点资源预留特别重要,不能把你节点上的资源都提供,你自己还要过日子。你的 Kubernetes 的进程、网络进程、日志收集进程、监控进程,这些进程都需要资源,不能把它用完。 

 

Kubernetes 里面虽然有,启动的时候 Kubernetes 可以保留资源,但是我告诉你去看一下它的代码,一直到现在最新的1.11,CPU的 zero 什么都没干,它写了一个不知道怎么干,然后 return -1是什么意思?就是 return 了一个 None 。

 

也就是你的 limit 设置的大于数组机的CPU总核就会把机器打包,我们提了一个 path 可以把它合进去解决这个问题。

 

虽然你一万台机器一周可能只打包一两台,但它可能会形成一个雪崩项。

 

系统参数的优化,大家知道原来一台物理机上跑两个业务,现在是一台物理机跑50个,这个时候操作系统的内核会被放大。

 

比如文件服务,原来一台物理机设20万、10万就够了,现在是不够的,要设到100万、200万。包括内存的回收机制等都要做相应的调整,根据你业务的负载。

 

否则你业务上去了性能会非常的差,当然你的业务并发量不大可能感受不到的话,正常的业务是有现实感受的。

 

2.2 性能瓶颈及优化

  • etcd:etcd 是最大的性能瓶颈。
  • api:api本身是没有作用,最终还要落到 etcd 里面去。
  • 调度:Kubernetes 的调度性能是非常的差,它的性能与你的规模成反比。这是什么意思呢?当你有一千台的时候性能会衰减10倍,当你有一万台的时候基本上没法看,调度一个pod得要一秒多,这是不能接受的。
  • 镜像,生产环境是严肃的环境,长期以来会有大量的镜像,这时候在分发的时候可以采用CDN技术,就可以解决下载的问题。

规模大了会用P2P的技术,规模不大是不需要的,一两千的时候用P2P是没有意义的。

 

上一两千台的时候要有10个镜像,10个节点上P2P有什么意义?我们有的时候有一些业务比较变态,一个核心系统可能就是三千个容器,这种会有P2P。

 

正常情况下几十个副本数是不需要P2P的,技术不能过渡的滥用。

 

这是分析性能,etcd 有好几次直接宕掉,恢复没办法恢复。在生产环境使用要像数据库一样做好运维的方案、预案这些东西,比如说数据的备份、快速恢复。

 

告诉大家一个小窍门,现在我们是这样快速恢复的,搭若干个空的 etcd 集群,当有 etcd 集群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会把数据直接拷到空的 etcd 集群,把这些域名直接拿过去快速恢复。

 

就地恢复会有很多的问题,当时的状态各方面的太不确定了,最好的方式是集群小可以不用 etcd ,现在基本上 etcd 依赖已经很小了,就是用 redis 还有 mysql 把它给去除掉。

 

etcd 是个好东西,但可能还是我们的时间有限,对它的掌控不是那么的完美,但 etcd 又那么的关键,数据都在里面,这是非常大的一件事实。

 

还有像API的负载,不可能只布一个,要布很多个,前面要导负载均衡,让你的 Node 连上它。

 

它是长连接,连接不断。它不是短链接,下次就会均衡。整体对API的分析也很简单,你会发现大量的请求是 configmap,这个 configmap 请求数量随着集群规模激增,对 apiserver 产生直接的压力,用户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使用静态或动态挂载,静态的 configmap 不必每次都 remount ,减轻了API的压力。API请求减少98%都是 remount 的进程。

2.3 稳定加固

 

谈到稳定性,我们必须要说的是以下四个点:

  1. 任意组件挂掉或者说不响应等,你已经运行的容器千万不要受到任何影响,这是守则。你要做这个容器的话必须这样,否则没办法往下走。
  2. 坏了要把它修复好,不能坏了放那儿,所谓的坏了是不能上下线,不能创建新的、删除旧的,但是已经运行的已经提供服务的不能出任何的问题,但仅仅这样是不够的,还得要把它修复好。

所以用之前要做很多的预案,比如说 etcd 坏了怎么修复?API怎么快速扩容?k8s有问题怎么快速重启等等这些问题。

  1. 任意组件异常还得有告警和相应的处理方式,不能自己还不知道。
  2. 资源隔离的问题,你要规划你的控制节点用哪些资源。

除此之外,你还得贴近一些需求,之前说了 Kubernetes 是从 Google 里面出来的, Google 的软件开发水平和基础设施都是比较强的。

 

但是实际的生产环境会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的需求,比如说有一些人在容器里面拉了大的模型文件,很多的模型文件很大,有可能是4G或者是8G的模型文件,但是升级的时候只升级了 service 的代码,如果这个时候再去拉8G的文件加载,上线一次会很痛苦,花几个小时都有可能,那号称你上线快的会被人挑战。

John Doe,我的容器退出后自动拉起后要尽量使用先前的容器。

 

Jaen DOE,我的容器升级时候希望保留本地的临时数据。

 

Jack Smith,我的业务依赖IP,容器升级时IP不能变化。

 

Mike White,我的容器在大促时候要保证能够成功升级,要支持资源锁定。

 

Anne Green,我的容器升级要支持蓝绿部署、滚动部署、金丝雀发布等方式。

 

你选择保留IP的方式上线,那就要先销毁一部分,比如销毁两个上两个这样维度上线的方式。

 

如果你对IP的保留方式不够可以直接上10个新的不变,再把新的全部干掉也是可以的。

 

2.4 功能定制

 

Kubernetes 里的策略还要做一些定制,比如说,节点被重启的情况,你先拉起的是新的调度过来还是拉起老的?这都是一些策略的定制。我们是先拉起老的,后拉起新调度过来的。

 

Rebuild 的功能是就地拉起,类似刚才说的那个功能。这个有什么好处?

  • 第一,它是创建Pod最快的方式,有一些核心系统,一个系统是三四千个容器,你调度上线性能也会拖慢,因此它就地升级,能够达到镜像上线的好处,验证的成本会降低。
  • 第二,继承之前 local 数据盘数据。在数据中心里面依赖B,在上线之后性能测试之类的已经做过严格的压测,达到在数据中心比较优的状态,不要轻易地去破坏它。

比如说你有一百个容器,在两个房间,不一定会放在一个房间。

 

两个房间是什么意思?跨了核心,要再绕一个核心才能过去。

 

如果这个时候原来在一个屋里Pod的,正好依赖一个业务也在这个屋里Pod,这个时候会达到性能平衡的状态。

 

这时候弄50个扔到另外一个Pod,会发现原来一百个都是平的,突然发现这50个稍微高一点点,业务会来问你这是什么情况?然后你盘查会有大量的时间精力。

 

当然会影响一定调度的敏捷性,但是有办法能够解决的。

  • 第三,整个容器里面的网络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一个Pod一个独立的IP,这样子会导致一些问题。

比如说,数据中心的IP的数据量会极度的增加,原来我们IP段规划了几年,被我们提前5年消化掉。

 

整个社区的网络架构,大家也是清楚的,我们用的不是叠加的网络,这样的性能会达到最好,但是有一些问题是规模受限于 etcd ,出去跟进来的路由是两个路由,有可能能进不能出,所以我们自己写了一个更简单的,它就是一个进程负责添加路由、删除路由。

 

我们现在能做到的是一分钟能够分配15万个IP。创建容器的速度有多快?就靠镜像。如果我们提前通过P2P分发的话,创建容器的速度也能达到一分钟15万个容器。

 

三、大规模集群运营

 

Google 的 Borg 是单集群,是10K+一万台, Kubernetes 是号称5000台,其实在1000台的时候 Kubernetes 就有问题了,可以自己亲测一下。我说的是要跑一些业务,模拟一些业务也行,你不能说随便挖几个Pod不干活,那没有什么的压力。 JDOS1.0 是6000台,两个物理Pod,现在 Borg 是有3个物理Pod。

四、巡检与可视化

 

日常的运维我们只有两个运维,我们把日常运维大概分为以下四个点:

第一,上线的时候先停止什么,后停什么都是有严格的要求,线下可以做好测试,否则上去手忙脚乱会导致一些故障。

 

可以这样理解,在线上的任何操作都是固定的流程,规模实在是太大了,这是非常的关键,怎么讲?

 

测试环境可能会测不出什么问题,但是还要走严格的流程,基础设施的上线也要走灰度。

 

我们给研发来做测试环境的机器也有好几千台,不是基础设施就没有灰度,也要有灰度,你不能上去变更就麻烦了。

 

它先停哪个,后停哪个,该做哪步操作都是有写下来的,不能随便的变换数据。

 

第二, Events 中的信息进行归类处理,必要时进行告警,把它收集下来分析比例和出现什么状况。

 

第三,巡检系统,对集群的配置,状态定期进行检查。

 

第四,监控告警,对集群资源跟容器监控告警。

 

4.1巡检系统

 

生产环境每台 Node 都是它应该的状态,从内核参数开始到日志写多少,到进程数有多少,到 Kubernetes 的版本,到网络的情况等很多很多的东西,整个给线上做X光扫描一样,机器大了之后两个运维不可能都看的。

 

为什么做这个事情?大家都是做一线生产运营的很容易疏漏的是什么?

 

有时候业务方说这儿有个小问题帮我看一下或者怎么样,然后你上去再帮它做线上 debug ,有可能改了某个参数,有可能一忙或者是下班了就忘了,线上就很容易触发一些你不可预期的问题。

从这儿来看,我们不仅仅检查OS层面的,还会检查 Kubernetes 层面的,还会检查整个的生态,包括 etcd 的整个状态,内核里面的日志也会检查,还有一些其他的服务。

 

检查完之后会发出一封巡检的邮件,它是一个概略邮件,主要的一些列在里面,剩下的异常的列出来。比如说有一些物理机上面的进程超过了一万或者其他事件,发现了这些后,运维再去统一的查看,可以减少人力。

 

之前的巡检是用 ansible 来做的,因为它太慢了,后来又改成了它驱动。但是这样的巡检还是慢,因为它从一个中心向这么多个目标机去发起还是慢,然后我们就用了所谓的协议去做线上的节点和状态的判断和巡检。

 

大家回去可以玩一下,这个开源软件还是蛮爽的就是 Serf 的这样,它基本上可以在两秒把所有的节点都巡检一遍。它是怎么巡检的?它是病毒传染的方式,比如说你设60个传染点,向某一个节点发我要巡检,这个节点会给周围60个节点去发,这60条物理机的每一个节点会向其他发,速度非常的快。

 

4.2可视化意义

 

我们会对API、生产环境的性能、请求日志做分析,大家一定要对 Kubernetes 里面的日志做分析,这是最好的提升途径。

 

我们会把它的历史数据等等可视化出来,比如说每个节点上面资源的分配情况什么之类的都是可以看得到的,还有API请求响应的时间等等都会拿出来,整个集群的状态、性能好不好,状态正不正常就能一目了然。

 

还有调度用时,调度到底消耗的怎么样?调度是不是正常的?是不是排队等等,这些都要能够可视化,不然运维怎么都干不完那么多活。

4.3资源调度

 

接下来说一下重点,随着前面这些基础的东西做完善之后,数据中心的规模已经足够大,所以我们做了资源调度的阿基米德。

这张图蓝色的这条线就是凌晨1点到凌晨6点业务的低谷,白天的时候业务流量慢慢的攀升,然后达到平稳。

 

上面一条绿色的线是大数据的云计算的线,就是它的资源使用。大家看到中间会有一个巨大的坑,这个坑全是人民币,可以烧很多的钱。

 

还有大家也比较清楚的一点是绿色的,业务去申请的时候会说,我这个业务很重要,我得要一百个容器,每个容器都得是4核、8G内存,其实上线之后每个容器用一个核都不到。

 

这个时候怎么办?再跟他去谈吗?不用,你用 Kubernetes 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调度把资源剥离走就行。

 

他不需要那么多,再上线的时候不设到4核,反正它也用不了那么多。

 

做调度这个东西是非常复杂的事,没有大家想的那么的简单。你要做调度的话首先得有数据分析,我们是有阿基米德仿真器。

 

去年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在做仿真器,我们能做一个在不消耗很多资源的情况下,把生产环境上所有Pod的数据和 Node 节点的数据导到仿真器里面做整个的模拟。

 

比如说我们改了一下调度算法,再重新调度一次,看一下现在均衡的程度怎么样,下次又改进了,又可以这样模拟一次,跟着生产环境模拟是不行的。

 

现在看到CPU主流的分布都是在20到40之间,其实CPU不是越高越好,大家一定要明白这一点。如果把CPU达到90%,业务反而不如CPU60%的时候,大家应该都有这种感受。

 

CPU不是业务的目的,是衡量调度器和调度项目收益的,其实非常的简单,每个公司每个季度每年都要买机器,你可以跟老板说不用买机器,不要说CPU提升多少,这都没有意义。大数据可以把机器给你干完,但是有什么用?

 

调度的用时,我们线上有很多的自动弹性伸缩,还有大数据往里面调。

 

其实每一个都是有大量的创新、销毁动作,会有团队24小时帮我们盯着这个图,一旦有调度延迟特别高的会调度出来,晚上就会有人来介入,原来是人打电话,最近发现打电话给我的是机器。

 

我们调度器的架构非常的简单,其实就是基于 Kubernetes 的调度性能,现在平台可以支持第三方的调度插入,我们其实也是这种策略。

 

我们把阿基米德的调度器放在旁边来对接,这个 JDOS-Master 跟 JDOS-Node类似于 Kubernetes 的api跟 kubelet 。

然后我们看上面的两个黄色的东西,一个是我们的仿真系统,为什么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做仿真系统?

 

不是仅仅验证你算法好不好,而是要让仿真器帮我们来训练,你每天的调度任务,有一些是真实的调度去调,仿真器也在调,只是仿真器调度的结果并不直接反馈给真的调度器,放在那儿我们再做对比,对比产生新的模型和新的调度策略会真正发放给绿色的调度器。

  • 0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