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哪里去了?一位量子物理学家的看法

本文讨论了物理学家卡洛·罗韦利关于时间不存在的观点,他提出在量子引力理论中,时间不是一个基本概念,而是由许多不同的时钟组成,这些时钟根据物体的位置和速度不同而以不同速度流逝。他的观点挑战了传统的物理学观念,强调了我们在理解世界时需要超越日常经验的局限。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今天看了看卡洛.罗韦利(Carlo Rovelli)对时间的看法,非常感兴趣的,之前看的很多关于量子力学的科普文章,也了解了一些他的观点。他认为量子物理学已经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这一点我觉得有待商榷,但是也说不出来个所以然,所以多加了解总是没错的。他被媒体称为“下一个斯蒂芬.霍金”,主要从事量子引力研究,是圈量子引力理论的奠基人。今天聊下他做的一篇关于时间的演讲,主要观点是时间不存在。我们可以了解一下他的独特的思路。‍‍‍‍‍‍‍‍‍‍‍‍‍‍‍‍‍‍‍‍‍‍‍‍‍‍‍‍‍‍‍‍‍‍‍‍‍

225afbc5c95df8f67550a56bb01fb1a5.jpeg

首先,他的观点就是时间是不存在的。

拿起两只表,确保它们显示同一时间。现在一只举高,一只放低,让它们在这样的位置上停留一小会儿,然后再把它们放回到一起,看看上面显示的时间。如果我们用的时钟,比这两只更精确一点的话,它们就不再会显示相同的时间了。那只被举高的会走的慢一点,而被放低的那只则会走的慢一点。(其实这个例子感觉不太有说服力,因为根据我们的观察,我们看不到这么细小的变化,他在书中,用的例子是生活在山上的人,比生活在山下的人显的老,很多人也都用这个实验,而且都能够观察到,所以比较有说服力)

回到他说的两只表吧,我们懂意思就行了,如果表非常精确,可能确实会发生不同的情况。在这两只表上,我们很难观察到太多的东西,因为不够精确。但今天,人们已经制作出了极其精确的时钟设备,这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它是位于科罗拉多州的博尔德原子钟,是用于确定美国官方标准时间的计时器之一,也有一些小的,一般用作商业用途,它们也可以让我们观察到这种效应,它们装在小盒子里,如果我们从中拿出一个放到低处,再把另一个放在高处,当你再把它们放在一起时,就发现它们显示不同的时间了——高处走的快,低处的时间慢一些。想象一对双胞胎兄弟,哥哥搬到山上,弟弟在海边,很久之后才再次见面,弟弟会比兄弟更年轻一点。

所以,不仅是时钟会受到引力场高度的影响,也包括存在于时间中的一切的现象,衰老、我们思想的快慢、一朵花儿的绽放,所有一切,一个摇摆的钟摆,时间在高处过的快,在低处过的慢。在90年代初期,当人类把最初的人造卫星发射到轨道上,为了用它们导航到时候,就是安在我们汽车里面的这些东西,它们能告诉我们位于什么地方。物理学家曾告诉那些工程师说,当心,在卫星上时间过的更快,因为这些机器是靠接受卫星发出的信号来工作的,而卫星上有一个时钟,那个时钟走得比我们在这里的人所预料的要快,所以设计系统时必须要考虑到这一点,工程师们说,“好吧”,但这整个项目,无论当时还是现在,一直是由美国军方主导的,GP S也是美国军方在管理,因此领导这个项目的是些美国的将军,当别人跟他们说,时间走得更慢了或者更快了之类的,他们就:“时间?更慢了?更快乐?这不可信。”所以第一批 被发射上去的卫星装载了双重系统,它们既可以在考虑这种效应的前提下运作,也可以不考虑这种效应,那个忽略了该效应的版本一点用都没有,一个全球定位系统如果不把时间在卫星上过的更快这一事实纳入考虑的话,就无法起作用,所以最后就连那些美国将军也不得不信服时间在高处过的更快这种效应是真实存在的。‍‍‍‍‍‍‍‍‍‍‍‍‍‍‍‍‍‍‍‍‍‍‍‍‍‍‍‍‍‍‍‍‍‍‍‍‍‍‍‍‍‍‍‍‍‍‍‍‍‍‍‍‍‍‍‍‍‍‍‍‍‍‍‍‍‍‍‍‍‍‍‍‍‍‍‍‍‍‍‍‍‍‍‍‍‍‍‍‍‍‍

这说明什么?这意味着时间不是我们所想象中的那样,这意味着我们不能认为存在一个单一的“时间”,它在所有地方都是一样的。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必须这样思考它,在高处、在低处、在左边、在右边,对于那些移动得最缓慢的人,以及那些以很高速度移动的人,时间都是以不同的速度流逝的,我们必须改变我们想象世界的方式,从认为有单一的为所有人报时的时钟,到认为存在许多不同的时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钟。世界是一个由所有这些以不同速度转动的时钟组成的大合唱团,这显得陌生而令人费解。‍‍‍‍‍‍

这不是我们第一次改变我们想象世界的方式了,地球是平的,还是个球体?我们身处的房间是静止的还是一直在移动的?它是静止的,不,我们知道它在动,它在绕着太阳高速转动。一只燕子,是从另一只燕子那里来的,它的母亲是一只燕子,它的外祖母也是一只燕子,如此这般,我是由另一个人类生出来的,生我的那个人也是由另一个人类生出来的,而那个人类也是如此,等等。所以,我和燕子不可能是同一个祖先。不是的,我们和那些燕子来自相同的祖先,所以,为什么会说这些?我们会怀有一些关于这个世界的、朴素自然的看法,而它们是错的,这不是因为它们,不适用于我们的生活,它们与我们的生活经验相当一致,事实上,正是因为这个我们才持有这些看法。它们在我们的尺度上是很不错的。然而,当我们不在这个日常的尺度上看待生命的时候,它们就没有那么好了,不在10年,100年或1000年,而是在以百年计的尺度上,或者,当我们思考那在非常遥远的地方,在非常快速,非常微小或非常大的物体上发生的事。‍‍‍‍‍‍‍‍‍‍‍‍‍‍‍‍‍‍‍‍‍‍‍‍‍‍‍‍‍‍‍‍‍‍‍‍‍‍‍‍‍‍‍‍‍‍‍

有一个例子非常好,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时间,关于高和低的。物体从高处向低处落下,那是高处,这是低处,这是我们所感知的世界的一个最基本的结构,我们用“高”和“低”这些概念来组织我们的世界,对吗?一个地方都通用的方向指示高或者低,这并不完全是真的。‍‍‍‍‍‍‍‍‍‍‍‍‍‍‍‍‍

对于我们这里是高的东西,对于悉尼就是低的。不仅如此,如果我们离开地球,在地球之外,其实并没有“高”“低”之分,那些宇航员,我们在照片里见到过的,他们会向任意的方向移动,“高”和“低”的概念在宇宙里是不能存在的。这对概念只有在这里,只有对我们来说才有效。它是一种方便、有用的,帮助我们组织构建身边这个世界的,但如果我们一旦像宇航员那样,离开这个行星它立刻就变得无用,也没有意义了。我们都会发现自己过去看待世界的,那种朴素的直觉方式是错误的。很妙的是,在所有例子中,包括时间这个例子,实际上都要复杂一点。

现在,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接受地球是个球体,并且在地球以外的地方,没有高或低的区分,我们看到了“阿波罗11号”上宇航员们拍摄的照片,在他们前往月球的路上,我们看到地球的确是个球体。但在那以前我们就已经知道了地球是个球体了。亚里士多德知道、阿那克西曼德也知道地球是球形的,而且它在飞。地球是在移动的,现在我们从地球外面看见了它的样子,但是伽利略和哥白尼不需要看见,他们靠推理得出了同样的结论。达尔文也没有亲眼看见过物种的变化,但是他知道。

这些人是如何仅凭推理就获得了这样的理解呢?只是从我们关于这个世界已知的事物出发,观察,再把已知事实放到一起,然后注意到这些已知的事实可以被更好地理解。如果我们改变我们自己关于我们看待世界之方式的结构的认知,一这种方式他们这些人就获得了对新事物的认识,关键的是这样一个事实,时间在低处过的慢,而在高处过的快,这个现象是我们今天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只要购买这些极为精确的手表,任何人都可以看到这个事实,但在这个现象还没被观察到的时候就已经有人理解了它,这个人就是爱因斯坦。那是在1915年,当时他只是在试图澄清一些关于他那个时代所认识到的世界的物理学观点。一方面,爱因斯坦手上有牛顿的理论,那些伟大的力学定律,但另一方面,也有电磁学,他试图将这两个领域的理论结合到一起以得到一个完整融贯的对世界的理解,他意识到时间对每个人来说流逝的速度是不一样的,有许多不同的时间,时间以各自不同的速度前进。

这是在100多年前,现在,同样的事情正在发生,因为今天我们再一次身处同样的情境中。我们有幸从爱因斯坦那里继承了这些极美的理论。我们发现,这些理论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始终是有效的。我们证实了它们,我们观测到了黑洞的存在。与此同时,在整个20世纪里量子力学在不断发展,我们听到Marco向我们解释了粒子物理学的世界,并且是完全通过量子力学来解释一个漂亮的关于运动的理论,但这个理论与爱因斯坦的理论不太相容,它不符合广义相对论。于是,科学再一次地努力尝试着从我们已知的东西出发,利用它们去获得新的洞见,‍‍‍‍‍‍‍‍‍‍‍‍‍‍‍‍‍‍‍‍‍‍‍‍‍‍‍‍‍‍‍‍‍‍‍‍‍‍‍‍‍‍‍‍‍‍‍‍‍‍‍‍‍‍‍‍‍‍‍‍‍‍‍‍‍‍

1963年,两位杰出的美国科学家,约翰.惠勒和布莱斯.德维特,他们两个直接把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方程式和量子物理学结合到了一起写了一个新的方程式,惠勒把它叫做“德维特方程式”,而德维特把它叫做“惠勒方程式”,其他人决定叫它“惠勒-德维特方程式”。这个方程式,首先它很令人困惑,围绕它有过许多研究,直到今天,我们还在继续研究它。今天这个理论被进一步发展了,我们可以把它写得更精确一些,来更好地理解它的重要意义,这就是罗韦利正在做的事儿。‍‍‍‍‍‍‍‍‍‍‍‍‍

4e39741967286017c3ba4f0c80818677.jpeg

这个方程式有一个特征,在当时让所有人都震惊了,惊讶得张口结舌,这个方式,是通过把我们关于世界的所有认识结合到一起而写出来的,从头到尾,所有的认识,它有下面这个特点:所有方程式,如果你还记得你在学校上过的物理课的话,所有那些重要的物理学中的基础方程式,从伽利略到牛肚、麦克斯韦、爱因斯坦等等,它们都是关于事物是怎样随时间而发生变化的,现在又回到了时间,这个方程式里无一例外都有一个t,它代表时间,无论是速度,还是加速度,随着时间而变化,方程式里永远有个“时间”。“时间”这个变量被丢下了,它消失了,它不在那儿,这就好像是,当我们试图写下我们关于这个世界所知的一切时,时间就不存在了。这意味着什么?‍‍‍‍‍‍‍‍‍‍‍‍‍‍‍‍‍‍‍‍‍‍‍‍‍‍‍‍‍

写下一个方程式来解释这个世界而里面没有‘时间’意味着什么?‍‍‍

我们回到更基本的物理学,所有小朋友最初开始上物理课的时候所学的第一件事就是,比如说,一个钟摆是如何移动的或者一个别的什么东西是如何动的,我们需要去描述物体的位置如何随时间而变化。所以我们就需要测量位置和时间,用的是钟表。我们先看看物体的位置在哪里,再看看钟表上的时间是几分几秒,画一张表格,然后写下一个方程式来描述位置是怎么样随着时间移动。但是,这里我们实际上在观察的不是时间,我们观察的是位置——针表的位置。钟表的表针移动,而钟表也在移动。我们只是在描述这个物体的位置是怎么随表针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如果仔细考虑一下的话,会发现这就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我们永远在将一个变量描述为另一个变量的函数。钟表,它们只是物体,是所有运动中的物体中的一类,但它却同时拥有与所有物体共同运动的性质,与所有事物共同运动的性质。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抛弃掉“时间”这个概念,而仅仅谈论“这个摆动的运动和时钟的指针的运动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不说“我今天早上8点醒来”,而改为说“我今天早上是在太阳位于天空中如此这般的一个位置时醒来的”,根本不需要提到“时间”。我们再举例“高”和“低”,可以说,这个高而这个低,但我也可以完全避免提到,高和低这两个字,我们可以说这个是朝着头顶那边的明亮的光的方向,而那个是朝着我脚底下这个红色的圈的方向。如果我生活在地球上的话,这么做会让我的生活变得更麻烦些,但我要是个飘在太空舱里的宇航员那就不一样了。我对我的朋友说:“可以把高处的那只钟表递给我吗?”他会回答:“什么高处?”(因为太空舱里人是旋转的)但如果我说“朝着红色地毯方向的那只”,他就会明白我指的是哪个,所以,“高”或“低”这对概念,一旦我们离开地球,它就没有用了。也即是,时间这个概念它会消失,会失去意义。一旦我离开这个正常的空间进入另一个,我必须在其中使用量子重力的空间。

这个空间是什么?

在那里,事物或是极大或是极小的地方,就在这个世界上但我们至今还没对其得到清晰理解的地方。如果我们观察那些极微小的事物,在极其微小的尺度上观察,空间,空间本身就是变得动荡、不稳定,像起了暴风雨的海面。但那里,在极其微小的尺度上存在的,就是“时空”,就好像时间跳跃了那样,这两只钟表各自以不同的速度在自己的路上前行。而在最微小的空间里,它们前进,又后退,它们往各个方向移动,等等。‍‍‍‍‍

在这个极微小的尺度上,我们关于时间的概念不再适用了,因此我们不得不使用其它变量重新描述这个世界,不使用“时间”,重新描述世界。就好像有一堆的钟表,但它们没有了指针,于是我们只能看到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运动。为了有这个概念,试想一下:我们将世界看成所有运动着的物体的总和,这些物理变换着、它们跳着舞,并且它们全都是在一位乐团指挥的协调下做这些的。而在微小尺度上,这个形象不成立了。对于极其微小的事物而言,不存在一个统一的节奏,而世界就像一场舞会,其中每个微小的组成部分,都在和自己的邻居跳舞,但它们不在一起跳。‍‍‍‍

这整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时间是个有用的概念,它能够组织我们的日常经验,但它不是一个基本的概念,就像“高”和“低”也是很有用的概念,但一旦我们离开了日常熟悉的环境,它们就毫无用处,这对于很多东西都成立。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和对世界的感知常常是错误的、或是有局限的,或只适用于我们周围熟悉的环境。而人类就像某个出生于偏僻小镇的人,在那里所有人的行为都一样,直到他们离开,然后说:哦,原来外面还有其他世界。人类抛弃了他们思想中那些狭隘的东西,然后发现一切都不一样了:生物会从一种变换成另一种。“高”和“低”并不实在,“时间”并不像它一开始看上去的那样。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得更远一点,它们就不再有效。

aadfcfd85a9e1c2a7778a0e417b6b02b.jpeg

【如果一件事让你停止思考它的意义,那它大概率就是意义本身】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