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back入门到实用

 Logback入门到实用

概述

LogBack是一个日志框架,它与Log4j可以说是同出一源,都出自Ceki Gülcü之手。(log4j的原型是早前由Ceki Gülcü贡献给Apache基金会的)下载地址:http://logback.qos.ch/download.html

LogBack、Slf4j和Log4j之间的关系

Slf4j是The Simple Logging Facade for Java的简称,是一个简单日志门面抽象框架,它本身只提供了日志Facade API和一个简单的日志类实现,一般常配合Log4j,LogBack,java.util.logging使用。Slf4j作为应用层的Log接入时,程序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动态调整底层的日志实现框架(Log4j/LogBack/JdkLog…)。

LogBack和Log4j都是开源日记工具库,LogBack是Log4j的改良版本,比Log4j拥有更多的特性,同时也带来很大性能提升。详细数据可参照下面地址:Reasons to prefer logback over log4j

LogBack官方建议配合Slf4j使用,这样可以灵活地替换底层日志框架。

TIPS:为了优化log4j,以及更大性能的提升,Apache基金会已经着手开发了log4j 2.0, 其中也借鉴和吸收了logback的一些先进特性,目前log4j2还处于beta阶段。

LogBack的结构

LogBack被分为3个组件,logback-core, logback-classic 和 logback-access。

其中logback-core提供了LogBack的核心功能,是另外两个组件的基础。

logback-classic则实现了Slf4j的API,所以当想配合Slf4j使用时,需要将logback-classic加入classpath。

logback-access是为了集成Servlet环境而准备的,可提供HTTP-access的日志接口。

快速上手

    想在 Java 程序中使用 Logback,需要依赖三个 jar 包,分别是 slf4j-api,logback-core,logback-classic。其中 slf4j-api 并不是 Logback 的一部分,是另外一个项目,但是强烈建议将 slf4j 与 Logback 结合使用。要引用这些 jar 包,在 maven 项目中引入以下3个 dependencies  (其实只需要引入logback-classic即可,另外两个包会依赖引入)

        <dependency>
            <groupId>org.slf4j</groupId>
            <artifactId>slf4j-api</artifactId>
            <version>1.7.5</version>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ch.qos.logback</groupId>
            <artifactId>logback-core</artifactId>
            <version>1.0.11</version>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ch.qos.logback</groupId>
            <artifactId>logback-classic</artifactId>
            <version>1.0.11</version>
        </dependency>

第一个简单的例子

package com.declan.logback;

import org.slf4j.Logger;
import org.slf4j.LoggerFactory;

/**
 *
 * @author Declan
 */
public class SimpleDemo {
    public static Logger logger = LoggerFactory.getLogger(SimpleDemo.class);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ogger.info("Hello World!");
        
    }
}

以上代码的运行结果是:

17:35:02.691 [main] INFO  com.declan.logback.SimpleDemo - Hello World!

注意到这里,代码里并没有引用任何一个跟 Logback 相关的类,而是引用了 SLF4J 相关的类,这便是使用 SLF4J 的好处,在需要将日志框架切换为其它日志框架时,无需改动已有的代码。

LoggerFactorygetLogger() 方法接收一个参数,以这个参数决定 logger 的名字,这里传入了 SimpleDemo 这个类的 Class 实例,那么 logger 的名字便是 SimpleDemo 这个类的全限定类名:com.declan.logback.SimpleDemo


Logger,Appenders 与 Layouts

  • Logger
  • Appender
  • Layout

Logger 类位于 logback-classic 模块中, 而 Appender 和 Layout 位于 logback-core 中,这意味着, Appender 和 Layout 并不关心 Logger 的存在,不依赖于 Logger,同时也能看出, Logger 会依赖于 Appender 和 Layout 的协助,日志信息才能被正常打印出来。


分层命名规则

为了可以控制哪些信息需要输出,哪些信息不需要输出,logback 中引进了一个 分层 概念。每个 logger 都有一个 name,这个 name 的格式与 Java 语言中的包名格式相同。这也是前面的例子中直接把一个 class 对象传进 LoggerFactory.getLogger() 方法作为参数的原因。

logger 的 name 格式决定了多个 logger 能够组成一个树状的结构,为了维护这个分层的树状结构,每个 logger 都被绑定到一个 logger 上下文中,这个上下文负责厘清各个 logger 之间的关系。

例如, 命名为 com.declan 的 logger,是命名为 com.declan.logback 的 logger 的父亲,是命名为 com.declan.logback.demo 的 logger 的祖先

在 logger 上下文中,有一个 root logger,作为所有 logger 的祖先,这是 logback 内部维护的一个 logger,并非开发者自定义的 logger。

可通过以下方式获得这个 logger 

Logger rootLogger = LoggerFactory.getLogger(org.slf4j.Logger.ROOT_LOGGER_NAME);

同样,通过 logger 的 name,就能获得对应的其它 logger 实例。

Logger 这个接口主要定义的方法有:

package org.slf4j; 
public interface Logger {

  // Printing methods: 
  public void trace(String message);
  public void debug(String message);
  public void info(String message); 
  public void warn(String message); 
  public void error(String message); 
}

日志打印级别

logger 有日志打印级别,可以为一个 logger 指定它的日志打印级别。
如果不为一个 logger 指定打印级别,那么它将继承离他最近的一个有指定打印级别的祖先的打印级别。这里有一个容易混淆想不清楚的地方,如果 logger 先找它的父亲,而它的父亲没有指定打印级别,那么它会立即忽略它的父亲,往上继续寻找它爷爷,直到它找到 root logger。因此,也能看出来,要使用 logback, 必须为 root logger 指定日志打印级别。

日志打印级别从低级到高级排序的顺序是:

TRACE < DEBUG < INFO < WARN < ERROR

如果一个 logger 允许打印一条具有某个日志级别的信息,那么它也必须允许打印具有比这个日志级别更高级别的信息,而不允许打印具有比这个日志级别更低级别的信息。

获取 logger

在 logback 中,每个 logger 都是一个单例,调用 LoggerFactory.getLogger 方法时,如果传入的 logger name 相同,获取到的 logger 都是同一个实例。

在为 logger 命名时,用类的全限定类名作为 logger name 是最好的策略,这样能够追踪到每一条日志消息的来源。


Appender 和 Layout

在 logback 的世界中,日志信息不仅仅可以打印至 console,也可以打印至文件,甚至输出到网络流中,日志打印的目的地由 Appender 来决定,不同的 Appender 能将日志信息打印到不同的目的地去。

Appender 是绑定在 logger 上的,同时,一个 logger 可以绑定多个 Appender,意味着一条信息可以同时打印到不同的目的地去。例如,常见的做法是,日志信息既输出到控制台,同时也记录到日志文件中,这就需要为 logger 绑定两个不同的 Appender

Appender 是绑定在 logger 上的,而 logger 又有继承关系,因此一个 logger 打印信息时的目的地 Appender 需要参考它的父亲和祖先。在 logback 中,默认情况下,如果一个 logger 打印一条信息,那么这条信息首先会打印至它自己的 Appender,然后打印至它的父亲和父亲以上的祖先的 Appender,但如果它的父亲设置了 additivity = false,那么这个 logger 除了打印至它自己的 Appender 外,只会打印至其父亲的 Appender,因为它的父亲的 additivity 属性置为了 false,开始变得忘祖忘宗了,所以这个 logger 只认它父亲的 Appender;此外,对于这个 logger 的父亲来说,如果父亲的 logger 打印一条信息,那么它只会打印至自己的 Appender中(如果有的话),因为父亲已经忘记了爷爷及爷爷以上的那些父辈了。

打印的日志除了有打印的目的地外,还有日志信息的展示格式。在 logback 中,用 Layout 来代表日志打印格式。比如说,PatternLayout 能够识别以下这条格式:
%-4relative [%thread] %-5level %logger{32} - %msg%n
然后打印出来的格式效果是:
176 [main] DEBUG manual.architecture.HelloWorld2 - Hello world.

上面这个格式的第一个字段代表从程序启动开始后经过的毫秒数,第二个字段代表打印出这条日志的线程名字,第三个字段代表日志信息的日志打印级别,第四个字段代表 logger name,第五个字段是日志信息,第六个字段仅仅是代表一个换行符。

参数化打印日志

经常能看到打印日志的时候,使用以下这种方式打印日志:

logger.debug("the message is " + msg + " from " + somebody);

这种打印日志的方式有个缺点,就是无论日志级别是什么,程序总要先执行 "the message is " + msg + " from " + somebody 这段字符串的拼接操作。当 logger 设置的日志级别为比 DEBUG 级别更高时,DEBUG 级别的信息是不会被打印出来的,显然,字符串拼接的操作是不必要的,当要拼接的字符串很大时,这无疑会带来很大的性能白白损耗。

于是,一种改进的打印日志方式被人们发现了:

if(logger.isDebugEnabled()) { 
  logger.debug("the message is " + msg + " from " + somebody);
}

这样的方式确实能避免字符串拼接的不必要损耗,但这也不是最好的方法,当日志级别为 DEBUG 时,那么打印这行消息,需要判断两次日志级别。一次是logger.isDebugEnabled(),另一次是 logger.debug() 方法内部也会做的判断。这样也会带来一点点效率问题,如果能找到更好的方法,谁愿意无视白白消耗的效率。

有一种更好的方法,那就是提供占位符的方式,以参数化的方式打印日志,例如上述的语句,可以是这样的写法:

logger.debug("the message {} is from {}", msg, somebody);

这样的方式就避免了字符串拼接,也避免了多一次日志级别的判断。

有关性能问题

关于日志系统,人们讨论得最多的是性能问题,即使是小型的应用程序,也有可能输出大量的日志。打印日志中的不当处理,会引发各种性能问题,例如太多的日志记录请求可能使磁盘 IO 成为性能瓶颈,从而影响到应用程序的正常运行。在合适的时候记录日志、以更好的方式发起日志请求、以及合理设置日志级别方面,都有可能造成性能问题。
关于性能问题,以下几个方面需要了解

  • 建议使用占位符的方式参数化记录日志
  • logback 内部机制保证 logger 在记录日志时,不必每一次都去遍历它的父辈以获得关于日志级别、Appender 的信息
  • 在 logback 中,将日志信息格式化,以及输出到目的地,是最损耗性能的操作



logback 配置

配置方式

logback 提供的配置方式有以下几种:

  • 编程式配置
  • xml 格式
  • groovy 格式

logback 在启动时,根据以下步骤寻找配置文件:

  1. 在 classpath 中寻找logback.groovy文件
  2. 如果找不到 logback.groovy,则在 classpath 中寻找 logback-test.xml 文件
  3. 如果找不到 logback-test.xml,则在 classpath 中寻找 logback.xml文件
  4. 如果上述的文件都找不到,则 logback 会使用 JDK 的 SPI 机制查找 META-INF/services/ch.qos.logback.classic.spi.Configurator 中的 logback 配置实现类,这个实现类必须实现 Configuration 接口,使用它的实现来进行配置
  5. 如果上述操作都不成功,logback 就会使用它自带的 BasicConfigurator 来配置,并将日志输出到 console

logback-test.xml 一般用来在测试代码中打日志,如果是 maven 项目,一般把 logback-test.xml 放在 src/test/resources 目录下。maven 打包的时候也不会把这个文件打进 jar 包里。
logback 启动的时候解析配置文件大概需要 100 毫秒的时间,如果希望更快启动,可以采用 SPI 的方式。

默认的配置

前面有提到默认的配置,由 BasicConfiguator 类配置而成,这个类的配置可以用如下的配置文件来表示:

<configuration>

  <appender name="STDOUT" class="ch.qos.logback.core.ConsoleAppender">
    <!-- encoders are assigned the type
         ch.qos.logback.classic.encoder.PatternLayoutEncoder by default -->
    <encoder>
      <pattern>%d{HH:mm:ss.SSS} [%thread] %-5level %logger{36} - %msg%n</pattern>
    </encoder>
  </appender>

  <root level="debug">
    <appender-ref ref="STDOUT" />
  </root>
</configuration>

启动时打印状态信息

如果 logback 在启动时,解析配置文件时,出现了需要警告的信息或者错误信息,那 logback 会自动先打印出自身的状态信息。

如果希望正常情况下也打印出状态信息,则可以使用如下方式,在代码里显式地调用使其输出: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assume SLF4J is bound to logback in the current environment
  LoggerContext lc = (LoggerContext) LoggerFactory.getILoggerFactory();
  // print logback's internal status
  StatusPrinter.print(lc);
}

会打印出已下结果(在没有添加配置文件之前)

14:24:57,887 |-INFO in ch.qos.logback.classic.LoggerContext[default] - Could NOT find resource [logback.groovy]
14:24:57,887 |-INFO in ch.qos.logback.classic.LoggerContext[default] - Could NOT find resource [logback-test.xml]
14:24:57,887 |-INFO in ch.qos.logback.classic.LoggerContext[default] - Could NOT find resource [logback.xml]
14:24:57,888 |-INFO in ch.qos.logback.classic.LoggerContext[default] - Setting up default configuration.

当然也可以在配置文件中,指定 configuration 的 debug 属性为 true

<configuration debug="true">
    <appender name="STDOUT" class="ch.qos.logback.core.ConsoleAppender">
        <!-- encoders are assigned the type ch.qos.logback.classic.encoder.PatternLayoutEncoder 
            by default -->
        <encoder>
            <pattern>%d{HH:mm:ss.SSS} [%thread] %-5level %logger{36} - %msg%n
            </pattern>
        </encoder>
    </appender>

    <root level="debug">
        <appender-ref ref="STDOUT" />
    </root>
</configuration>

还可以指定一个 Listener:

<configuration>
  <statusListener class="ch.qos.logback.core.status.OnConsoleStatusListener" />  
  <!-- 其他配置省略--> 
</configuration>

配置文件自动热加载

要使配置文件自动重载,需要把 scan 属性设置为 true,默认情况下每分钟才会扫描一次,可以指定扫描间隔:

<configuration scan="true" scanPeriod="30 seconds" > 
  <!-- 其他配置省略--> 
</configuration> 

注意扫描间隔要加上单位,可用的单位是 milliseconds,seconds,minutes 和 hours。如果只指定了数字,但没有指定单位,这默认单位为 milliseconds.

在 logback 内部,当设置 scan 属性为 true 后,一个叫做 ReconfigureOnChangeFilter 的过滤器就会被牵扯进来,它负责判断是否到了该扫描的时候,以及是否该重新加载配置。Logger 的任何一个打印日志的方法被调用时,都会触发这个过滤器,所以关于这个过滤器的自身的性能问题,变得十分重要。logback 目前采用这样一种机制,当 logger 的调用次数到达一定次数后,才真正让过滤器去做它要做的事情,这个次数默认是 16,而 logback 会在运行时根据调用的频繁度来动态调整这个数目。

输出异常栈时也打印出 jar 包的信息

这个属性默认是关闭,可通过以下方式开启:

<configuration packagingData="true">
  <!-- 其他配置 -->
</configuration>

也可以通过 LoggerContext 的 setPackagingDataEnabled(boolean) 方法来开启

 LoggerContext lc = (LoggerContext) LoggerFactory.getILoggerFactory();
 lc.setPackagingDataEnabled(true);
总结:根节点<configuration>包含的属性
  • scan:当此属性设置为true时,配置文件如果发生改变,将会被重新加载,默认值为true.
  • scanPeriod:设置监测配置文件是否有修改的时间间隔,如果没有给出时间单位,默认单位是毫秒。当scan为true时,此属性生效。默认的时间间隔为1分钟.
  • debug:当此属性设置为true时,将打印出logback内部日志信息,实时查看logback运行状态。默认值为false。
  • packagingData:是否打印包的信息

配置文件的基本结构

                   

根节点是 configuration,可包含0个或多个 appender,0个或多个 logger,最多一个 root

配置 logger 节点

在配置文件中,logger 的配置在<logger> 标签中配置,<logger> 标签只有一个属性是一定要的,那就是 name,除了 name 属性,还有 level 属性,additivity 属性可以配置,不过它们是可选的。
level 的取值可以是 TRACE, DEBUG, INFO, WARN, ERROR, ALL, OFF, INHERITED, NULL, 其中 INHERITEDNULL 的作用是一样的,并不是不打印任何日志,而是强制这个 logger 必须从其父辈继承一个日志级别。
additivity 的取值是一个布尔值,true 或者 false。

<logger> 标签下只有一种元素,那就是 <appender-ref>,可以有0个或多个,意味着绑定到这个 logger 上的 Appender。

  • name:用来指定受此logger约束的某一个包或者具体的某一个类。
  • level:用来设置打印级别,大小写无关:TRACE, DEBUG, INFO, WARN, ERROR, ALL 和 OFF,还有一个特殊值INHERITED或者同义词NULL,代表强制执行上级的级别。
    如果未设置此属性,那么当前logger将会继承上级的级别。
  • additivity:是否向上级logger传递打印信息。默认是true。

配置 appender 节点

<appender> 标签有两个必须填的属性,分别是 name class,class 用来指定具体的实现类。<appender> 标签下可以包含至多一个 <layout>,0个或多个 <encoder>,0个或多个 <filter>,除了这些标签外,<appender> 下可以包含一些类似于 JavaBean 的配置标签。

<layout> 包含了一个必须填写的属性 class,用来指定具体的实现类,不过,如果该实现类的类型是 PatternLayout 时,那么可以不用填写。<layout> 也和 <appender> 一样,可以包含类似于 JavaBean 的配置标签。
<encoder> 标签包含一个必须填写的属性 class,用来指定具体的实现类,如果该类的类型是 PatternLayoutEncoder ,那么 class 属性可以不填。

<encoder>

负责两件事,一是把日志信息转换成字节数组,二是把字节数组写入到输出流。
目前PatternLayoutEncoder 是唯一有用的且默认的encoder ,有一个<pattern>节点,用来设置日志的输入格式。使用“%”加“转换符”方式,如果要输出“%”,则必须用“\”对“\%”进行转义。
例如:

<encoder>   
   <pattern>%-4relative [%thread] %-5level %logger{35} - %msg%n</pattern>   
</encoder>

格式修饰符,与转换符共同使用:
可选的格式修饰符位于“%”和转换符之间。第一个可选修饰符是左对齐 标志,符号是减号“-”;接着是可选的最小宽度 修饰符,用十进制数表示。如果字符小于最小宽度,则左填充或右填充,默认是左填充(即右对齐),填充符为空格。如果字符大于最小宽度,字符永远不会被截断。最大宽度 修饰符,符号是点号”.”后面加十进制数。如果字符大于最大宽度,则从前面截断。点符号“.”后面加减号“-”在加数字,表示从尾部截断。

例如:%-4relative 表示,将输出从程序启动到创建日志记录的时间 进行左对齐 且最小宽度为4。

 

如果想要往一个 logger 上绑定 appender,则使用以下方式:

<logger name="HELLO" level="debug">
    <appender-ref ref="FILE" />
    <appender-ref ref="STDOUT" />
</logger>
设置 Context Name
<configuration>
  <contextName>myAppName</contextName>
  <appender name="STDOUT" class="ch.qos.logback.core.ConsoleAppender">
    <encoder>
      <pattern>%d %contextName [%t] %level %logger{36} - %msg%n</pattern>
    </encoder>
  </appender>

  <root level="debug">
    <appender-ref ref="STDOUT" />
  </root>
</configuration>
变量替换

在 logback 中,支持以 ${varName} 来引用变量

定义变量

可以直接在 logback.xml 中定义变量

<configuration>
   <!-- 定义的变量 可以在文件中使用${name}的形式引用 -->
  <property name="USER_HOME" value="/home/sebastien" />

  <appender name="FILE" class="ch.qos.logback.core.FileAppender">
    <file>${USER_HOME}/myApp.log</file>
    <encoder>
      <pattern>%msg%n</pattern>
    </encoder>
  </appender>

  <root level="debug">
    <appender-ref ref="FILE" />
  </root>
</configuration>

也可以通过外部文件来定义

<configuration>

  <property file="src/main/java/chapters/configuration/variables1.properties" />

  <appender name="FILE" class="ch.qos.logback.core.FileAppender">
     <file>${USER_HOME}/myApp.log</file>
     <encoder>
       <pattern>%msg%n</pattern>
     </encoder>
   </appender>

   <root level="debug">
     <appender-ref ref="FILE" />
   </root>
</configuration>

variables1.properties文件的内容是key-value的形式,如下:

USER_HOME=/home/sebastien

外部文件也支持 classpath 中的文件

<configuration>

  <property resource="variables1.properties" />

  <appender name="FILE" class="ch.qos.logback.core.FileAppender">
     <file>${USER_HOME}/myApp.log</file>
     <encoder>
       <pattern>%msg%n</pattern>
     </encoder>
   </appender>

   <root level="debug">
     <appender-ref ref="FILE" />
   </root>
</configuration>
变量的默认值

在引用一个变量时,如果该变量未定义,那么可以为其指定默认值,做法是:

${aName:-golden}
获取时间戳字符串 <timestamp>

两个属性 key:标识此<timestamp> 的名字;datePattern:设置将当前时间(解析配置文件的时间)转换为字符串的模式,遵循Java.txt.SimpleDateFormat的格式。

例如将解析配置文件的时间作为上下文名称:

<configuration scan="true" scanPeriod="60 second" debug="false">  
      <timestamp key="bySecond" datePattern="yyyyMMdd'T'HHmmss"/>   
      <contextName>${bySecond}</contextName>  
      <!-- 其他配置省略-->  
</configuration>

完整配置案例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
-scan:当此属性设置为true时,配置文件如果发生改变,将会被重新加载,默认值为true
-scanPeriod:设置监测配置文件是否有修改的时间间隔,如果没有给出时间单位,默认单位是毫秒。
-           当scan为true时,此属性生效。默认的时间间隔为1分钟
-debug:当此属性设置为true时,将打印出logback内部日志信息,实时查看logback运行状态。默认值为false。
-
- configuration 子节点为 appender、logger、root
-->
<configuration scan="true" scanPeriod="60 second" debug="false">
 
    <!-- 负责写日志,控制台日志 -->
    <appender name="STDOUT" class="ch.qos.logback.core.ConsoleAppender">
 
        <!-- 一是把日志信息转换成字节数组,二是把字节数组写入到输出流 -->
        <encoder>
            <Pattern>[%d{yyyy-MM-dd HH:mm:ss.SSS}] [%5level] [%thread] %logger{0} %msg%n</Pattern>
            <charset>UTF-8</charset>
        </encoder>
    </appender>
 
    <!-- 文件日志 -->
    <appender name="DEBUG" class="ch.qos.logback.core.FileAppender">
        <file>debug.log</file>
        <!-- append: true,日志被追加到文件结尾; false,清空现存文件;默认是true -->
        <append>true</append>
        <filter class="ch.qos.logback.classic.filter.LevelFilter">
            <!-- LevelFilter: 级别过滤器,根据日志级别进行过滤 -->
            <level>DEBUG</level>
            <onMatch>ACCEPT</onMatch>
            <onMismatch>DENY</onMismatch>
        </filter>
        <encoder>
            <Pattern>[%d{yyyy-MM-dd HH:mm:ss.SSS}] [%5level] [%thread] %logger{0} %msg%n</Pattern>
            <charset>UTF-8</charset>
        </encoder>
    </appender>
 
    <!-- 滚动记录文件,先将日志记录到指定文件,当符合某个条件时,将日志记录到其他文件 -->
    <appender name="INFO" class="ch.qos.logback.core.rolling.RollingFileAppender">
        <File>info.log</File>
 
        <!-- ThresholdFilter:临界值过滤器,过滤掉 TRACE 和 DEBUG 级别的日志 -->
        <filter class="ch.qos.logback.classic.filter.ThresholdFilter">
            <level>INFO</level>
        </filter>
 
        <encoder>
            <Pattern>[%d{yyyy-MM-dd HH:mm:ss.SSS}] [%5level] [%thread] %logger{0} %msg%n</Pattern>
            <charset>UTF-8</charset>
        </encoder>
 
        <rollingPolicy class="ch.qos.logback.core.rolling.TimeBasedRollingPolicy">
            <!-- 每天生成一个日志文件,保存30天的日志文件
            - 如果隔一段时间没有输出日志,前面过期的日志不会被删除,只有再重新打印日志的时候,会触发删除过期日志的操作。
            -->
            <fileNamePattern>info.%d{yyyy-MM-dd}.log</fileNamePattern>
            <maxHistory>30</maxHistory>
            <TimeBasedFileNamingAndTriggeringPolicy class="ch.qos.logback.core.rolling.SizeAndTimeBasedFNATP">
                <maxFileSize>100MB</maxFileSize>
            </TimeBasedFileNamingAndTriggeringPolicy>
        </rollingPolicy>
    </appender >
 
    <!--<!– 异常日志输出 –>-->
    <!--<appender name="EXCEPTION" class="ch.qos.logback.core.rolling.RollingFileAppender">-->
        <!--<file>exception.log</file>-->
        <!--<!– 求值过滤器,评估、鉴别日志是否符合指定条件. 需要额外的两个JAR包,commons-compiler.jar和janino.jar –>-->
        <!--<filter class="ch.qos.logback.core.filter.EvaluatorFilter">-->
            <!--<!– 默认为 ch.qos.logback.classic.boolex.JaninoEventEvaluator –>-->
            <!--<evaluator>-->
                <!--<!– 过滤掉所有日志消息中不包含"Exception"字符串的日志 –>-->
                <!--<expression>return message.contains("Exception");</expression>-->
            <!--</evaluator>-->
            <!--<OnMatch>ACCEPT</OnMatch>-->
            <!--<OnMismatch>DENY</OnMismatch>-->
        <!--</filter>-->
 
        <!--<triggeringPolicy class="ch.qos.logback.core.rolling.SizeBasedTriggeringPolicy">-->
            <!--<!– 触发节点,按固定文件大小生成,超过5M,生成新的日志文件 –>-->
            <!--<maxFileSize>5MB</maxFileSize>-->
        <!--</triggeringPolicy>-->
    <!--</appender>-->
 
    <appender name="ERROR" class="ch.qos.logback.core.rolling.RollingFileAppender">
        <file>error.log</file>
 
        <encoder>
            <Pattern>[%d{yyyy-MM-dd HH:mm:ss.SSS}] [%5level] [%thread] %logger{0} %msg%n</Pattern>
            <charset>UTF-8</charset>
        </encoder>
 
        <!-- 按照固定窗口模式生成日志文件,当文件大于20MB时,生成新的日志文件。
        -    窗口大小是1到3,当保存了3个归档文件后,将覆盖最早的日志。
        -    可以指定文件压缩选项
        -->
        <rollingPolicy class="ch.qos.logback.core.rolling.FixedWindowRollingPolicy">
            <fileNamePattern>error.%d{yyyy-MM}(%i).log.zip</fileNamePattern>
            <minIndex>1</minIndex>
            <maxIndex>3</maxIndex>
            <timeBasedFileNamingAndTriggeringPolicy class="ch.qos.logback.core.rolling.SizeAndTimeBasedFNATP">
                <maxFileSize>100MB</maxFileSize>
            </timeBasedFileNamingAndTriggeringPolicy>
            <maxHistory>30</maxHistory>
        </rollingPolicy>
    </appender>
 
    <!-- 异步输出 -->
    <appender name ="ASYNC" class= "ch.qos.logback.classic.AsyncAppender">
        <!-- 不丢失日志.默认的,如果队列的80%已满,则会丢弃TRACT、DEBUG、INFO级别的日志 -->
        <discardingThreshold >0</discardingThreshold>
        <!-- 更改默认的队列的深度,该值会影响性能.默认值为256 -->
        <queueSize>512</queueSize>
        <!-- 添加附加的appender,最多只能添加一个 -->
        <appender-ref ref ="ERROR"/>
    </appender>
 
    <!--
    - 1.name:包名或类名,用来指定受此logger约束的某一个包或者具体的某一个类
    - 2.未设置打印级别,所以继承他的上级<root>的日志级别“DEBUG”
    - 3.未设置additivity,默认为true,将此logger的打印信息向上级传递;
    - 4.未设置appender,此logger本身不打印任何信息,级别为“DEBUG”及大于“DEBUG”的日志信息传递给root,
    -  root接到下级传递的信息,交给已经配置好的名为“STDOUT”的appender处理,“STDOUT”appender将信息打印到控制台;
    -->
    <logger name="ch.qos.logback" />
 
    <!--
    - 1.将级别为“INFO”及大于“INFO”的日志信息交给此logger指定的名为“STDOUT”的appender处理,在控制台中打出日志,
    -   不再向次logger的上级 <logger name="logback"/> 传递打印信息
    - 2.level:设置打印级别(TRACE, DEBUG, INFO, WARN, ERROR, ALL 和 OFF),还有一个特殊值INHERITED或者同义词NULL,代表强制执行上级的级别。
    -        如果未设置此属性,那么当前logger将会继承上级的级别。
    - 3.additivity:为false,表示此logger的打印信息不再向上级传递,如果设置为true,会打印两次
    - 4.appender-ref:指定了名字为"STDOUT"的appender。
    -->
    <logger name="com.weizhi.common.LogMain" level="INFO" additivity="false">
        <appender-ref ref="STDOUT"/>
        <!--<appender-ref ref="DEBUG"/>-->
        <!--<appender-ref ref="EXCEPTION"/>-->
        <!--<appender-ref ref="INFO"/>-->
        <!--<appender-ref ref="ERROR"/>-->
        <appender-ref ref="ASYNC"/>
    </logger>
 
    <!--
    - 根logger
    - level:设置打印级别,大小写无关:TRACE, DEBUG, INFO, WARN, ERROR, ALL 和 OFF,不能设置为INHERITED或者同义词NULL。
    -       默认是DEBUG。
    -appender-ref:可以包含零个或多个<appender-ref>元素,标识这个appender将会添加到这个logger
    -->
    <root level="DEBUG">
        <appender-ref ref="STDOUT"/>
        <!--<appender-ref ref="DEBUG"/>-->
        <!--<appender-ref ref="EXCEPTION"/>-->
        <!--<appender-ref ref="INFO"/>-->
        <appender-ref ref="ASYNC"/>
    </root>
</configuration>

样例2:

<!-- scan 是否定期扫描xml文件, scanPeriod是说扫描周期是30秒  
     debug 是否需要打印logback在启动时的一些日志信息-->
<configuration scan="true" scanPeriod="30 seconds" debug="false" packagingData="true">
    <!-- 项目名称 -->
    <contextName>myApp1 contextName</contextName>
    <!-- 属性 -->
    <property name="USER_HOME" value="./log"/>

    <!-- Insert the current time formatted as "yyyyMMdd'T'HHmmss" under
       the key "bySecond" into the logger context. This value will be
       available to all subsequent configuration elements. -->
    <timestamp key="bySecond" datePattern="yyyyMMdd" timeReference="contextBirth"/>
    
    <!-- appender很重要,一个配置文件会有多个appender -->
    <!-- ConsoleApperder意思是从console中打印出来 -->
    <appender name="STDOUT" class="ch.qos.logback.core.ConsoleAppender">
        <!-- 过滤器,一个appender可以有多个 -->
        <!-- 阈值过滤,就是log行为级别过滤,debug及debug以上的信息会被打印出来 -->
        <filter class="ch.qos.logback.classic.filter.ThresholdFilter">
            <level>debug</level>
        </filter>

        <!-- encoders are assigned the type
             ch.qos.logback.classic.encoder.PatternLayoutEncoder by default -->
        <!-- encoder编码规则 -->
        <encoder>
            <!--<pattern>%d{HH:mm:ss.SSS} [%thread] %-5level %logger{36} - %msg%n</pattern>-->
            <!--<pattern>%d %contextName %msg%n</pattern>-->
            <!-- pattern模式 %d时间 %thread 线程名 %level行为级别 %logger logger名称 %method 方法名称 %message 调用方法的入参消息 -->
            <pattern>%-4d [%thread] %highlight%-5level %cyan%logger.%-10method - %message%n</pattern>
        </encoder>
    </appender>
    
    <!-- FileAppender 输出到文件 -->
    <appender name="FILE" class="ch.qos.logback.core.FileAppender">
        <!-- 文件存放位置 %{xxx} 就是之前定义的属性xxx -->
        <file>${USER_HOME}/myApp1log-${bySecond}.log</file>
        
        <encoder>
            <!-- %date和%d是一个意思 %file是所在文件 %line是所在行 -->
            <pattern>%date %level [%thread] %logger{30} [%file:%line] %msg%n</pattern>
        </encoder>
    </appender>
    
    <!-- 输出到HTML格式的文件 -->
    <appender name="HTMLFILE" class="ch.qos.logback.core.FileAppender">
        <!-- 过滤器,这个过滤器是行为过滤器,直接过滤掉了除debug外所有的行为信息 -->
        <filter class="ch.qos.logback.classic.filter.LevelFilter">
            <level>debug</level>
            <onMatch>ACCEPT</onMatch>
            <onMismatch>DENY</onMismatch>
        </filter>

        <encoder class="ch.qos.logback.core.encoder.LayoutWrappingEncoder">
            <!-- HTML输出格式 可以和上边差不多 -->
            <layout class="ch.qos.logback.classic.html.HTMLLayout">
                <pattern>%relative%thread%mdc%level%logger%msg</pattern>
            </layout>
        </encoder>
        <file>${USER_HOME}/test.html</file>
    </appender>

    <!-- 滚动日志文件,这个比较常用 -->
    <appender name="ROLLINGFILE" class="ch.qos.logback.core.rolling.RollingFileAppender">
        <!-- prudent 当为true时,不支持FixedWindowRollingPolicy。支持TimeBasedRollingPolicy,
但是有两个限制,1不支持也不允许文件压缩,2不能设置file属性,必须留空。-->
        <prudent>true</prudent>
        <!--<file>${USER_HOME}/logFile.log</file>-->
        <!-- 按天新建log日志 -->
        <rollingPolicy class="ch.qos.logback.core.rolling.TimeBasedRollingPolicy">
            <!-- daily rollover -->
            <fileNamePattern>${USER_HOME}/logFile.%d{yyyy-MM-dd}_%i.log</fileNamePattern>
            <!-- 保留30天的历史日志 -->
            <maxHistory>30</maxHistory>
            
            <!-- 基于大小和时间,这个可以有,可以没有 -->
            <timeBasedFileNamingAndTriggeringPolicy class="ch.qos.logback.core.rolling.SizeAndTimeBasedFNATP">
                <!-- or whenever the file size reaches 100MB -->
                <!-- 当一个日志大小大于10KB,则换一个新的日志。日志名的%i从0开始,自动递增 -->
                <maxFileSize>10KB</maxFileSize>
            </timeBasedFileNamingAndTriggeringPolicy>
        </rollingPolicy>

        <encoder>
            <!-- %ex就是指抛出的异常,full是显示全部,如果在{}中写入数字,则表示展示多少行 -->
            <pattern>%-4date [%thread] %-5level %logger{35} - %msg%n%ex{full, DISPLAY_EX_EVAL}</pattern>
        </encoder>
    </appender>

    <!-- 重点来了,上边都是appender输出源。这里开始就是looger了 -->
    <!-- name意思是这个logger管的哪一片,像下面这个管的就是log/test包下的所有文件 level是只展示什么行为信息级别以上的,类似阈值过滤器 additivity表示是否再抛出事件,就是说如果有一个logger的name是log,如果这个属性是true,另一个logger就会在这个logger处理完后接着继续处理 -->
    <logger name="log.test" level="INFO" additivity="false">
        <!-- 连接输出源,也就是上边那几个输出源 ,你可以随便选几个appender-->
        <appender-ref ref="STDOUT"/>
        <appender-ref ref="ROLLINGFILE"/>
        <appender-ref ref="HTMLFILE"/>
    </logger>
    <!-- 这个logger详细到了类 -->
    <logger name="log.test.Foo" level="debug" additivity="false">
        <appender-ref ref="STDOUT"/>
        <appender-ref ref="ROLLINGFILE"/>
        <appender-ref ref="HTMLFILE"/>
    </logger>

    <!-- Strictly speaking, the level attribute is not necessary since -->
    <!-- the level of the root level is set to DEBUG by default.       -->
    <!-- 这就是上边logger没有管到的情况下 root默认接管所有logger -->
    <root level="debug">
        <appender-ref ref="STDOUT"/>
    </root>
</configuration>

参考文档 http://www.importnew.com/22290.html

参考文档 https://www.jianshu.com/p/1ded57f6c4e3

转载于:https://my.oschina.net/Declan/blog/1793444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