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与算法笔记:基础篇 - 排序(上):为什么插入排序比冒泡排序更受欢迎?

概述

排序,我们都很熟悉。你学的第一个算法,可能就是排序。大部分编程语言中,也都提供了排序函数。在平常的项目中我们也经常用到排序。排序非常重要,所以我会花多一点时间来详细讲一讲经典的排序算法。

排序算法太多了,有可能可能你连名字都没有听说过,比如猴子排序、睡眠排序、面条排序等。这里,我只讲众多排序算法中的一小撮,也是最经典、最常用的:冒泡排序、插入排序、选择排序、归并排序、快速排序、技术排序、基数排序、桶排序。我们按照时间复杂度把它们分成了三类,我们会使用 3 个章节来进行讲解。

排序算法时间复杂度是否基于比较
冒泡、插入、选择 O ( n 2 ) O(n^2) O(n2)yes
快排、归并 O ( n l o g n ) O(nlogn) O(nlogn)yes
桶、计数、基数 O ( n ) O(n) O(n)yes

带着问题去学习,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所以按照惯例,还是先给出一个思考题:插入排序和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相同,都是 O ( n 2 ) O(n^2) O(n2),在实际开发中,为什么我们更倾向于使用插入排序算法而不是冒泡排序算法呢?

排序算法的执行效率

对于排序算法执行效率的分析,我们一般会从这几个方面来衡量:

1.最好情况、最坏情况、平均时间复杂度

我们在分析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时,要分别给出最好、最坏、平均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此外,你还要说出最好、最坏时间复杂度对应地要排序的原始数据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要区分这三种时间复杂度呢?

  • 第一,有些排序算法会区分,为了好对比,所以我们最好都做一下区分。
  • 第二,对于要排序的数据,有的接近有序,有的完全无序。有序度不同的数据,对于排序的执行时间肯定是有影响的,我们要知道排序算法在不同数据下的性能表现。

2.时间复杂度的系数、常数、低阶

我们知道,时间复杂度反映的是数据规模 n 很大时候的一个增长趋势,所以它表示的时候会忽略系数、常数、低阶。但是实际开发中,我们排序的可能是 10 个、100 个、1000 个这样规模很小的数据,所以,在同一阶时间复杂度的排序算法性能对比的时候,就要把系数、常数、低阶也考虑进来。

3.比较次数和交换(或移动)次数

本章和下一章都是基于比较的排序算法。基于比较的排序算法的执行过程,会涉及两种操作,一种是元素比较大小,另一种是元素交换或移动。所以,如果我们在分析排序算法的执行效率的时候,应该把比较次数和交换(或移动)次数也考虑进去。

排序算法的内存消耗

我们前面讲过,算法的内存消耗可以通过空间复杂度来衡量,排序算法也不例外。不过,针对排序算法的空间复杂度,我们还引入了一个新的概念,原地排序(Sorted in place)。原地排序算法,就是特指空间复杂度是 O ( 1 ) O(1) O(1) 的排序算法,都是原地排序算法。

排序算法的稳定性

仅用执行效率和内存消耗来衡量排序算法的好坏是不够的。针对排序算法,我们还有一个重要的度量指标,稳定性。这个概念是说,如果待排序的序列中存在值相等的元素,经过排序之后,相等元素之间原有的先后顺序不变。

我通过一个例子来解释下。比如我们有一组数据 2,9,3,4,8,3,按照大小排序之后就是 2,3,3,4,8,9

这个数组里有两个 3。经过某种排序算法排序之后,如果两个 3 的前后顺序没有改变,那我们就把这种排序算法叫做稳定的排序算法;如果前后顺序发生变化,那对应地排序算法就叫做不稳定的排序算法

你可能会问,两个 3 哪个在前,哪个在后有什么关系啊,稳不稳定又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要考察排序算法的稳定性呢?

很多数据结构和算法课程,在讲排序的时候,都是用整数来举例,但在真正软件开发中,我们要排序的往往不是单纯的整数,而是一组对象,我们需要按照对象的某个 key 来排序。

比如说,我们现在要给电商交易系统中的 “订单” 排序。订单有两个属性,一个是下单时间,另一个是订单金额。如果我们现在有 10 万条数据,我们希望按照金额从小到大对订单数据排序。对于金额相同的订单,我们希望按照下单时间从早到晚有序。对于这样一个需求,我们怎么来做呢?

最先想到的方法是:我们先按照金额对订单数据进行排序,然后再遍历排序之后的订单数据,对于金额相同的小区近再按照下单时间排序。这种排序思路理解起来不难,但实现起来会很复杂。

借助稳定排序算法,这个问题可以非常简洁的解决。解决思路是这样的:我们先按照下单时间给订单排序,注意是按照下单时间,而不是金额。排序完之后,我们借助稳定算法,按照订单金额重新排序。两遍排序之后,我们得到的订单数据就是按照金额从小到大排序,金额相同的订单按照下单时间从早到晚排序的。为什么呢?

稳定排序算法可以保持金额相同的两个对象,在排序之后的前后顺序不变。第一次排序之后,所有的订单按照下单时间从早到晚有序了。在第二次排序中,我们用的是稳定的排序算法,所以经过第二次排序之后,想通金额的订单仍然保持下单时间从早到晚有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只会操作相邻的两个数据。每次冒泡操作都会对相邻的两个元素进行比较,看是否满足大小关系要求。如果不满足就让它俩互换。一次冒泡排序让至少一个元素移动到它应该在的位置,重复 n 次,就完成了 n 个数组的排序工作。

假设,要对一组数据 4,5,6,3,2,1,从小到大进行排序。第一次冒泡操作的详细过程就是这样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看出,经过一次冒泡操作之后,6 这个元素已经存储在正确的位置上了。要想完成所有数据的排序,我们只要进行 6 次这样的冒泡操作就醒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实际上,刚刚讲的冒泡过程还可以优化。当某次冒泡操作已经没有数据交换时,说明已经达到完全有序,不用在继续执行后续的冒泡操作。这里还有另外一个例子,这里面给 6 个元素排序,只需要 4 次冒泡就可以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冒泡排序算法的原理比较容易理解,具体代码如下所示。

public class Sort {
    // 冒泡排序,a表示数组,n表示数组大小
    public void bubbleSort(int[] a, int n) {
        if (n < 1) return;
        
        for (int i = 0; i < n; i++) {
            // 提前退出冒泡排序循环的标志位
            boolean flag = false;
            for (int j = 0; j < n - i - 1; j++) {
                if (a[j] > a[j + 1]) { // 交换
                    int tmp = a[j];
                    a[j] = a[j+1];
                    a[j+1] = tmp;
                    flag = true; // 表示有数据交换
                }
            }
            if (!flag) break; // 没有数据交换,提前退出
        }
    }
}

现在,接个我刚才分析排序算法的三个方面,我有三个问题要问你。

第一,冒泡排序是原地排序算法吗?

冒泡的过程只涉及相邻数据的交换操作,只需要常量级的临时空间,所以它的空间复杂性为 O ( 1 ) O(1) O(1),是一个原地排序算法。

第二,冒泡排序算法是稳定的排序算法吗?

冒泡排序算法,只有交换时才可以改变两个元素的前后顺序。为了保证冒泡排序算法的稳定性,当有相邻的两个元素大小相等时,我们不做交换,相同大小的数据在排序前后不会改变顺序,所以冒泡排序是稳定的排序算法。

第三,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是多少?

最好情况下,要排序的数据已经时有序的了,我们只需要进行一次冒泡操作,就可以结束了,所以最好情况时间复杂度是 O ( n ) O(n) O(n)。而最坏的情况是,要排序的数据刚好时倒序排序的,我们需要进行 n 次冒泡所以最坏情况时间复杂度为 O ( n 2 ) O(n^2) O(n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最好、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很容易分析,那平均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是多少呢?我们前面讲过,平均时间复杂度就是加权平均期望时间复杂度,分析的时候要结合概率论的知识。

对于包含 n 个数据的数组,这 n 个数据就有 n! 中排列方式。不同的排列方式,冒泡排序执行的时间肯定是不同的。比如,前面的那两个例子,其中一个要进行 6 从冒泡,而另一个只需要 4 次。如果用概率论方法定律分析平均时间复杂度,设计的数据推挤和计算就会很复杂。我们这里还有一种思路,通过 “有序度” 和 “逆序度” 这两个概念来进行分析。

有序度是数组中具有有序关系的元素对的个数。有序元素对用数学表达式表示就是这样:

有序元素对: a[i] < a[j],如果 i < j。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同理,对于一个倒序排列的数组,比如 6,5,4,3,2,1,有序度是 0;对于一个完全有序的数组,比如 1,2,3,4,5,6,有序度就是 n*(n-1)/2,也就是 15。我们把这种完全有序的数组的有序度叫做满有序度

逆序度的定义正好跟有序度相反(默认从小到大为有序)。关于逆序度,就不举例讲解了。逆序元素对的公式如下:

有序元素对: a[i] > a[j],如果 i < j。

关于这三个概念,我们还可以得到一个公式:逆序度 = 满有序度 - 有序度。我们排序的过程就是一种增加有序度,减少逆序度的过程,最后达到满有序度,就说明排序完成了。

还是拿前面的哪个冒泡排序的例子来说明。要排序的数组的初始状态是 4,5,6,3,2,1,其中有序元素对有 (4,5) (4,6) (5,6),所以有序度是 3n=6,所以排序完成之后终态的满有序度为 n * (n - 1) / 2= 15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冒泡排序含两个操作原子,比较交换。每交换一次,有序度就加1。不管算法怎么改进,交换次数总是确定的,即为逆有序度,也就是 n * (n - 1) / 2 - 初始有序度。此例中就是 15 - 3 = 12,要进行 12 次交换操作。

对于包含 n 个数据的数组进行冒泡排序,平均交换次数是多少呢?最坏情况下,初始状态的有序度是 0,所以要交换 n * (n - 1) / 2 次。最好情况下,初始状态的有序度是 n * (n - 1) / 2,就不需要交换。我们可以取中间值 n * (n - 1) / 4,来表示初始有序度既不是很高也不是很低的平均情况。

换句话说,需要进行 n * (n - 1) / 4 次交换操作,比较操作肯定要比交换操作多,而复杂度的上线是 O ( n 2 ) O(n^2) O(n2),所以平均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就是 O ( n 2 ) O(n^2) O(n2)

这个平均时间复杂度推导过程其实并不严格,但是很多时候很实用,毕竟概率论的定量分析太复杂,不太好用。等后面讲到 “快排” 时,我们还会再用这种 “不严格” 的方法来分析平均时间复杂度。

插入排序(Insertion Sort)

我们先来看一个问题。一个有序数组,我们往里面添加一个新的数据后,如何保持数据有序呢?很简单,我们只要遍历数组,找到数据应该插入的位置将其插入即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是一个动态排序的过程,即动态地往有序集合中添加数据,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法保持集合中的数据一直有序。而对于一组数据,我们也可以借鉴上面讲的插入方法,来进行排序,于是就有了插入排序算法。

插入排序算法具体是如何借助上面的思想来实现排序的呢?

首先,我们将数组中的数据分为两个区间,已排序区间未排序区间。初始已排序区间只有一个元素,就是数组中的第一个元素。插入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取末排序期间中的元素,在已排序区间中找到合适的插入位置将其插入,并保证已排序区间数据一直有序。重复这个过程,直到未排序区间中元素为空,算法结束。

如图所示,要排序的数据是 4,5,6,1,3,2,其中左侧为已排序区间,右侧为未排序区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插入排序也包含两种操作,一种是元素的比较,一种是元素的移动。当我们需要将一个数据 a 插入到已排序区间时,需要拿 a 与已排序区间的元素一次比较大小,找到合适的插入位置。找到插入点之后,我们还需要将插入点之后的元素顺序往后移动一位,这样才能腾出位置给 a 插入。

对于不同的查找插入点方法(从头到尾、从尾到头),元素的比较次数是有区别的。但对于一个给定的初始序列,移动操作的次数总是固定的,就等于逆序度。

为什么说移动次数就等于逆序度呢?拿刚才的例子画一个图,你一看就明白了。满有序度是 n * (n - 1) / 2 = 15,初始序列的有序度是 5,所以你有序度是 10。插入排序中,数据移动的个数总和也等于 10 = 3 + 3 + 4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插入排序的原理很简单吧?代码如下所示:

    // 插入排序,a表示数组,n表示数组大小
    public void insertionSort(int[] a, int n) {
        if (n < 1) return;

        for (int i = 1; i < n; i++) {
            int value = a [i];
            int j = i - 1;
            // 找要插入的位置
            for (; j >= 0; j--) {
                if (a[j] > value) {
                    a[j + 1] = a[i]; // 数据移动
                } else {
                    break;
                }
            }
            a[j + 1] = value;
        }
    }

这里还有三个问题要问你。

第一,插入排序是原地排序算法吗?

从实现过程很明显可以看出,插入排序算法的运行并不需要额外的存储空间,所以空间复杂度是 O ( 1 ) O(1) O(1),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原地排序算法。

第二,插入排序是稳定排序吗?

在插入排序中,对于值相同的元素,我们可以选择将后面出现的元素,插入到前面出现元素的后面,这样就可以保持原有的前后顺序不变,所以插入排序算法是稳定的排序算法。

第三,插入排序的时间复杂度是多少?

如果要排序的数据已经是有序的,我们并不需要搬移任何数据。如果我们从头到尾在有序数组里面查找要插入的位置,每次只需要比较一个数据就能确定插入的位置。所以,这种情况下,最好情况时间复杂度为 O ( n ) O(n) O(n)。注意,这里是从头到尾遍历已经有序的数据

如果数组是倒序的,每次插入都相当于在数组的第一个位置插入新的数据,所以需要移动大量的数据,所以最坏情况时间复杂度为 O ( n 2 ) O(n^2) O(n2)

还记得我们在数组中插入一个数据的平均时间复杂度是多少吗?没错,是 O ( n ) O(n) O(n)。所以,对于插入排序来说,每次插入操作都相当于在数组中插入一个数据,循环执行 n 次插入操作,所以平均时间复杂度为 O ( n 2 ) O(n^2) O(n2)

选择排序(Selection Sort)

选择排序算法的实现思路有点类似插入排序,也分已排序区间和未排序区间。但是选择排序每次都会从未排序区间中找到最小的元素,将其放到已排序区间的末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选择排序的代码实现如下所示。

    // 选择排序,a表示数组,n表示数组大小
    public void selectionSort(int[] a, int n) {
        if (n < 1) return;

        for (int i = 0; i < n - 1; i++) {
            // 找最小的位置
            int min = i;
            for (int j = i + 1; j < n; j++) {
                if (a[j] < a[min]) {
                    min = j;
                }
            }
            // 交换
            int tmp = a[i];
            a[i] = a[min];
            a[min] = tmp;
        }
    }

照例也有三个问题需要你考虑。

首选,选择排序的空间复杂度为 O ( 1 ) O(1) O(1),是一种原地排序算法。选择排序的最好情况时间复杂度、最坏情况时间复杂度和平均时间复杂度都是 O ( n 2 ) O(n^2) O(n2)

  • 因为每次都要从未排序区间内查找最小的值,所以即便是最好情况的有序数组,也要查找最小的值,每轮查找的复杂度为 n, n-1, ..., 3, 2, 1,总共需要查找 n*(n-1)/2 次。 所以,在最好情况时间复杂度为 O ( n 2 ) O(n^2) O(n2)
  • 而最坏情况和最好情况的查找一样,总共需要查找 n*(n-1)/2 次。另外最坏情况还需要进行一次交换交换操作,所以,最坏情况时间复杂度是 O ( n 2 ) O(n^2) O(n2)
  • 平均情况时间复杂度也就是 O ( n 2 ) O(n^2) O(n2)

那选择排序是稳定的排序算法吗?

答案是否定的,选择排序是一种不稳定的排序算法。从前面画的图,你可以看出来,选择排序每次都要找剩余未排序元素中的最小值,并和前面的元素交换位置,这样就破坏了稳定性。

比如,5,8,5,2,9 这样一组数据,使用选择算法来排序的话,第一次找到最小元素 2,与第一个 5 交换位置,那第一个 5 和中间那个 5 的顺序就变了,所以就不稳定了。正式因此,相对于冒泡排序和插入排序,选择排序就稍微逊色了。

为什么插入排序比冒泡排序更受欢迎?

插入排序和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都是 O ( n 2 ) O(n^2) O(n2),都是原地排序,为什么插入排序要比冒泡排序更瘦欢迎呢?

我们前面分析冒泡排序和插入排序的时候讲到,冒泡排序不管怎么优化,元素交换的次数是一个固定值,是原始数据的逆序度。插入排序是同样的,不更换怎么优化,元素移动的次数也等于原始数据的逆序度。

但是,从代码实现上来看,冒泡排序的数据交换要比插入排序的数据移动要复杂,冒泡排序需要 3 个赋值操作,而插入排序只需要 1 个。

// 冒泡排序的数据交换操作
if (a[j] > a[j + 1]) { // 交换
    int tmp = a[j];
    a[j] = a[j+1];
    a[j+1] = tmp;
    flag = true; // 表示有数据交换
}

// 插入排序的数据移动操作
if (a[j] > value) {
    a[j + 1] = a[i]; // 数据移动
} else {
    break;
}

我们把执行一个赋值语句的时间粗略地几位单位时间(unit_time),然后分别用冒泡排序和插入排序对同一个逆序度是 k 的数组进行排序,用冒泡排序需要 k 次交换操作,每次需要 3 个赋值语句,所以交换操作总耗时是 3 * k 次单位时间。而插入排序中数据移动只需要 k 个单位时间。

这个知识我们非常理论的分析,为了实验,针对上面的冒泡排序和插入排序 Java 代码,我写了一个性能对比测试程序,随机生成 1000 个数组,每个数组中包含 200 个数据,然后再我的机器上分别用冒泡和插入排序算法来排序,冒泡排序大约 700 ms 才能完成,而插入排序只需要 100 ms 左右就能搞定!

所以,冒泡排序和插入排序在时间复杂度上是一样的,都是 O ( n 2 ) O(n^2) O(n2),但是如果我们希望把性能优化做到极致,那肯定首选插入排序。插入排序的算法思路也有很大的优化空间,我们知识讲了最基础的一种。如果你对插入排序的优化感兴趣,可以自行学习一下希尔排序

小结

要想分析、评价一个排序算法,需要从执行效率、内存消耗和稳定性三个方面来看。因此,本章带你分析了三种时间复杂度都是 O ( n 2 ) O(n^2) O(n2) 的排序算法,冒泡排序、插入排序、选择排序。你要重点掌握它们的分析方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三种时间复杂度都是 O ( n 2 ) O(n^2) O(n2) 的排序算法中,冒泡排序、选择排序,可能就纯粹停留在理论层面了,学习的目的也只是为了开拓思维,实际开发中应用并不多,但是插入排序还是挺有用的。后面讲排序优化的时候,会讲到,有些编程语言中的排序函数的实现原理会用到插入排序算法。

本章讲的三种排序算法,实现代码都非常简单,对于小规模数据的排序,用起来非常高效。但是在大规模数据排序的时候,这个时间复杂度还是稍微有点高,所以我们更倾向于下一章节要讲解的时间复杂度为 O ( n l o g n ) O(nlogn) O(nlogn) 的排序算法。

  • 11
    点赞
  • 1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