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型社交可能成功吗?斯坦福大学创业竞赛获奖之一:Qollaboration

背景

美国高校都设有创业中心、创业教育研究会,一般通过举办学术报告、科研竞赛、创业竞赛、暑期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创办各种形式的创业园,以各种方式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创办经营商业企业或科技公司等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斯坦福大学管理学院共开设17门创业管理课程,他们非常重视创业战略以及创业环境的研究,尤其是对创业过程中各阶段、各层面的策略与操作议题,以及产学合作、产业网络等环境方面的议题。作为著名的理工科大学,斯坦福非常注重应用导向和学科间的优势互补。下面介绍的内容,就是斯坦福大学创业竞赛中,比较不错的idea之中的一个

当然,因为我个人无法真正的参与到现场进行实地的沟通,只能通过我的老上级得到一些资料,所以,也许有些个idea的分析并不能真正的深入到思路背后的真正意图,如果有任何建议,请大家直接指出

 

原创思路

APP Name:  Qollaboration

 

What is Qollaboration?
It is a new kind of expert network for universities and organizations. Get trusted guidance from people with specific skills and experience.


Is Qollaboration yet another professional network?
No, Qollaboration is a new type of introduction platform, allowing alumni and students to connect with each other in a serendipitius and simple way.

 

How Qollaboration works?

  • Julie ( Med student) ask a question: “I need guidance on how to develop algorithms to analyze cancer data”
  • System will find the right peoples to answer that. ( Like some PHDs in related areas )
  • If someone are willing to help ( Like Andre, Phd of Machine learning ), then he can answer “I can show you how to setup a Neural network that allows you to input time-series data and then learns to predict future entries based on the past entries”

 

这个思路是三个在校的学生创意出来的,而且目前在美国几个大学中,已经开始进行了推广,参与的人数相当不少,几乎半数以上的各学科专家和学生都加入了网络。当然,未来这个APP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很难说,但是在Facebook, Twitter都流行的不行的时候,这样一个针对大学生内部专业性强的的App的”成功“确实有值得思考的地方。

这个思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如果你有任何专业性的问题,可以通过平台,找出专业的人来进行帮助和指导,平台负责相关的人员查找,并建议一个双方都有时间参与的通道。

 

目前社交领域分析

 

分类

从功能上来看目前的社交APP大概是这样来分类的

  • 社交方式:分为移动IM、微博、SNS、邮件、通信录、BBS、LBS
  • 关系方式:分为熟人社交(微信)、半熟人社交(找到TA,利用二度人脉),陌生社交(陌陌)、兴趣图谱等。
  • 信息传递方式:有文字、语音、视频等。

 

当前产品特点和建议

Satya Patel(曾在Twitter任职产品VP)对于社交类产品有这样一个建议:只有更好是不够的,你必须够特别 。也就是说想要成功,要能够推出崭新的功能,即便不行,功能大致相同的前提下,也必须有显著的特点。那些获得成功的消息类app相比之前的同类产品都有一些显著的特点,同时满足了不同层次的用户需求

来看看目前US市场上,不同的社交产品的特别之处吧

  • 比较成功的
    • Facebook首先在私人社交圈里有了状态更新这个功能。
    • Twitter的特点是让状态更新公开化(与Fackbook相比改变了可以看到更新的人)。
    • Instagram主打图片化的状态更新(它改变了更新的形式)。
    • WhatsApp可以使用免费的手机短信来进行状态更新。
    • Snapchat采用“阅后即焚”模式(改变消息发布的时效性)
  • 目前不好说的
    • Whisper允许匿名发布公共信息(提供匿名模式)。
    • Confide就像是文字版的“阅后即焚”。
    • Secret采用了半公开的匿名模式(匿名八卦会在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中传播)。
    • Wut同时支持匿名消息发布,朋友圈更新和“阅后即焚”

 

失败产品分析

当然,我们看到了很多成功的例子,不过也得注意一下,这个领域其实也是很残酷的。在2014年的《创业家》的统计中,100家死亡的App里,社交类占了35%,是死亡率最高的类别。一位投资经理说,这毫不意外,因为社交类应用完全是产品驱动(而不是技术驱动),完全是轻创业。每个人对社交多少有点自己的想像,有个想法很容易就做出一个东西。可是社交产品实际上门槛不在于想法或产品,而在于运营,这里面有非常多的坑,比的是创业者对用户的理解、对资源的把控力,以及跟平台共舞、从平台获取用户的能力,话题制造的公关能力,融资能力(社交变现的前提是大用户量或者较高的用户留存率,这都需要长期烧钱)。社交类应用好不容易把用户量做大了,商业模式还很难找(微博都这么大了,自己的模式也没真正摸索出来)。因此,社交App领域进入了太多搞不清楚状况的创业者,死亡率最高也正常。

我们来看看国内统计中,这类APP死的原因的一个分类吧

  • 缺乏市场调查,空讲模式?必挂!
    “真正成功的产品都是观察已经存在的需求是什么。我们真正能为用户提供什么价值?”那些每天讲SoLoMo、O2O、社交化的项目都死掉了,那些活下来的项目反倒不会让人觉得特别厉害,也许他们只在做着特别土的事情。
  • 拷贝失败而死
    Copy美国模式没错,但是如果在内容和用户习惯上,不能本地化来适应本土的用户,copy而死的更多。
  • 收不到钱,饿死
    在国内,“网上的东西都是免费的”观念深入人心,想让用户掏钱,怎一个难字了得! 用户免费下载+广告模式对大部分App来讲也极难。
  • 山寨凶猛,被抄死
  • 错过融资时间而死
  • “日抛型”App死了就死了
    “日抛型”App是赚快钱的工具,死了就死了,反正它们的使命已完成

未来趋势

引用一点儿来自马云的分析吧:当下不管任何移动互联网社交产品都还只能算是雏形,大家都在寻找自己的路,摸索自己的道,虽然有人跑在前面,但这只是起跑阶段,前面的路还很远,图文、语音、视频也未必是移动社交的终极版本。

微信是目前当之无愧的移动互联网社交APP王者,虽然微信目前的运营模式涉及游戏、金融、移动支付等诸多领域,但归根结底,微信目前也还未找到适合自己的移动互联网的盈利模式,只能依靠腾讯数十年雄厚的积淀过活。而对于一般的中小型APP社交开发公司,在没有风投和强大的资金支持的情况下,社交APP产品很有可能饿死在黎明前的晚上,这也是为何APP开发公司千方百计抱风投大腿的主要原因。

但面对社交APP未来还是蓝海,相信每一个社交APP从业者答案都是肯定的。

 

个人对Qollaboration的见解

我个人认为,对于目前的很多APP类型的产品,我们需要从两方面来去评价它的可行性和未来的前景

  • 创意/思路上要好
  • 推广能力

先来说说创意/思路上的可行性吧

做一个好产品,我到是挺同意下面的一个评价方式矩阵

  • 解决什么需求(用户痛点),最好能一句话说清楚;
  • 解决需求的路径设计,最好能单线完成,过程中有反馈设计;
  • 选择指导:通过特效、亮点提醒和选择操作中的反馈,来完成用户对选择的理解。

首先从解决用户需求的角度来说,我个人还是满认可的,用过了很多社交软件后,我也碰到过类似的一个问题:如果我想求助什么事情,除非我的熟人圈子或半熟人圈子中,我知道谁在这方面有能力,否则的话,真的会挺困难的。

举个例子来说:前一段时间对于养老产业很感兴趣,我呢,就搜集了一些资料,然后做了一个自己的见解的总结,想找人来评价一下这些想法,有个探讨的机会,但碰到了不少的问题,当然,说明这些问题之前,我先业说说我来做这件事的一些个圈子吧

  • 天津本地的一个软件沙龙群(100人吧),里面有创业岛的人,也有天津各个公司的一些至少二线的精英们
  • 天津开源群(90人左右)
  • 软件测试管理群(800人左右)
  • 软件架构师群(1200人左右)
  • 产品经理群(1800人左右)
  • 知乎。
  • 创业岛和创业咖啡馆。

这个idea发给这些圈子后,有这样一个特点让我很失望,就是要么大家不关心,要么,回的人,只是很简单的评价一下(当然,这些简单的评价中,确实有相当有价值的东西,但如果你自己不花足够的力气分析)。。。所以,这个经历后,其实对我来说,就是一个痛点,不少问题,确实不容易找到业界的”高手“给一些个耐心点的解释(在这里,我挺喜欢知乎的,但它虽然有人回我的问题,不过,有的回答是copy来的,有的呢,其实当想继续和这个人互动时,对方并不愿意继续下去,也是个问题。。。当然,创业岛和创业咖啡馆这个,之所以我也没得到什么有价值的信息,可能是因为对方对我的idea还不是很看重吧,但是,大家都是需要成长的,没有成长足够强之前,总是需要一定的空间的。)

所以对于这个产品,我确实是持支持这态度,而且如果app能够帮着双方建立联系,同时直接进行沟通,这样的路径设计,我也觉得够直接,也能让双方对于一些问题,能够深入的够透彻些。

所以,从创意上讲,我个人持支持态度,如果在国内有一款这样的产品,相信会有各种类型的”正在成长中“或”急需“的用户群会有相当的兴趣加入

 

推广上的可行性

对于社交类APP的推广,我觉得以下的几点真的是需要考虑的更清楚些的

  • 首先,社交类APP需要精确人群,有吗?
  • 其次,如何做好线下的铺垫工作?
  • 然后,如何做好线下的活动与推广工作?
  • 最后,能实现线下转线上,实现O2O闭环吗?

如果根据这个思路来考虑这款产品的推广工作的话,我到觉得,在国内,这个难度就要大很多了。。。因为凡是能够比较有效的回答你的问题的人,往往都很忙了,类似”知乎“这样人们可以利用自己的时间碎片来回答问题的,可能还好些;但如果产品本身定义的时候,需要的是人们花更长的时间来帮助别人,而不是碎片时间,就会给这些人带来一定的不便,同时,对于他们来说,利益上也不是有很多的办法来给出,积极性自然不高;但如果没有这批人群的话,那么,整个app的人群链就是断的了。。。

所以,对于在国内推广成功的可能性,我个人觉得并不大到是真的。。。

转载于:https://my.oschina.net/LouisYang/blog/419726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