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 “清朗・整治 AI 技术滥用” 专项行动

        在数字化浪潮奔涌向前的当下,人工智能(AI)技术已然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产业革新的重要力量。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与高效,从智能语音助手到精准的个性化推荐,从智能医疗诊断到自动化生产流程,AI 的身影无处不在。然而,正如阳光之下必有阴影,AI 技术在迅猛发展与广泛应用的进程中,滥用问题也如暗流涌动,逐渐浮出水面,对社会秩序、公民权益以及网络生态造成了多层面的冲击与破坏。为有效遏制这一乱象,中央网信办于 2025 年 4 月果断出击,在全国范围内精心部署开展了为期 3 个月的 “清朗・整治 AI 技术滥用” 专项行动,旨在为 AI 技术的稳健发展清扫障碍,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接下来,让我们深入且细致地对此次专项行动的各个关键方面进行剖析。

一、AI 技术滥用风险面面观

(一)虚假信息肆虐,扰乱认知秩序

AI 技术的不当运用使得虚假信息的制造与传播变得轻而易举。不法分子借助 AI 强大的内容生成能力,无中生有地编造涉及时事政治、公共政策、社会民生等各类谣言信息。这些虚假信息如同病毒一般,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迅速扩散,严重混淆公众视听。在一些热点事件发生时,AI 生成的虚假进展、虚假原因等信息甚嚣尘上,误导公众舆论走向,干扰正常的社会秩序。AI 生成的虚假新闻还可能被别有用心者利用,恶意解读重大方针政策,破坏社会的和谐稳定。AI 生成的虚假信息还可能导致公众对信息的信任危机,当人们难以分辨信息的真假时,会对整个信息传播体系产生怀疑,进而影响社会的信息交流与知识传承。

(二)隐私侵犯频发,个人权益堪忧

AI 技术的滥用对个人隐私构成了严重威胁。部分违规 AI 产品在未经用户授权同意的情况下,肆意克隆、编辑他人声音、人脸等生物特征信息。这些生物特征信息一旦被泄露或滥用,可能被用于身份盗窃、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通过 AI 换脸技术,不法分子可以轻松假冒他人身份进行网络社交、金融交易等活动,给受害者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和精神伤害。在一些案例中,用户的人脸信息被非法采集并用于 AI 训练,导致个人隐私在不知不觉中被侵犯,而用户却浑然不知。这种对个人隐私的漠视与侵犯,严重损害了公民的基本权益,让人们在数字世界中缺乏安全感。

(三)伦理道德失范,冲击公序良俗

AI 技术若违背法律和伦理道德,将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某些 AI 产品提供 “一键脱衣” 等违背公序良俗的功能,这类功能不仅侵犯他人的隐私权和尊严,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AI 生成的色情低俗内容、恐怖诡谲画面等也在网络上时有出现,这些不良内容污染网络环境,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利用 AI 对公众人物或历史人物进行恶搞、抹黑、歪曲、异化,破坏了社会的文化传承和价值体系,冲击了人们的道德底线。AI 技术的伦理道德失范问题,亟待通过有效的治理措施加以纠正。

二、治理重点精准对焦

(一)第一阶段:源头治理筑牢根基

  1. 违规 AI 产品清查:部分 AI 产品在未履行大模型备案或登记程序的情况下,便擅自向公众提供内容服务,这种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一些 AI 产品还提供违背法律、伦理的功能,如 “一键脱衣” 等,这不仅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也挑战了社会的道德底线。此次专项行动将这些违规 AI 产品列为重点整治对象,通过严格的清查和处理,从源头上遏制 AI 技术滥用的现象。对于未经授权同意便克隆、编辑他人声音、人脸等生物特征信息的 AI 产品,也将依法予以严惩,以保护公民的隐私安全。
  2. 违规教程商品管控:传授、售卖违规 AI 产品教程和商品的现象,为 AI 技术滥用提供了便利条件。一些人通过网络平台传授利用违规 AI 产品伪造换脸视频、换声音频等教程信息,使得更多人能够轻易掌握这些违法技术。售卖违规 “语音合成器”“换脸工具” 等商品信息,以及营销、炒作、推广违规 AI 产品信息的行为,也在此次整治范围内。通过管控这些违规教程和商品的传播渠道,能够有效减少 AI 技术被滥用的风险。
  3. 训练语料规范管理:训练语料是 AI 技术的 “营养源”,其质量直接影响 AI 系统的性能和行为。然而,当前存在训练语料管理不严的问题,一些 AI 开发者使用侵犯他人知识产权、隐私权等权益的信息,或者使用网上爬取的虚假、无效、不实内容,甚至使用非法来源数据进行训练。这些不良数据可能导致 AI 系统产生错误的判断和行为,进而引发一系列问题。专项行动要求建立健全训练语料管理机制,定期排查清理违规语料,确保训练语料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可靠性。
  4. 安全措施强化落实:安全管理措施薄弱是 AI 技术应用中的一大隐患。一些 AI 产品未建立与业务规模相适应的内容审核、意图识别等安全措施,无法有效过滤不良信息和恶意行为。未建立有效的违规账号管理机制,使得违规账号能够肆意传播有害信息。未定期开展安全自评估,也难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问题。社交平台对通过 API 接口接入的 AI 自动回复等服务底数不清、把关不严,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此次专项行动督促相关企业和平台强化安全管理措施,提升安全防护能力。
  5. 内容标识严格执行:内容标识是让公众识别 AI 生成内容的重要手段。服务提供者未对深度合成内容添加隐式、显式内容标识,或者未向使用者提供或提示显式内容标识功能,会导致公众难以分辨信息的真伪和来源。内容传播平台未开展生成合成内容监测甄别,使得虚假信息得以误导公众。专项行动强调严格落实内容标识要求,让 AI 生成的内容清晰可辨,增强公众对信息的知情权和判断力。
  6. 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在医疗、金融、未成年人等重点领域,AI 技术的应用需要格外谨慎。已备案 AI 产品在提供这些重点领域问答服务时,若未针对性设置行业领域安全审核和控制措施,可能会出现 “AI 开处方”“诱导投资”“AI 幻觉” 等问题,严重误导学生、患者,扰乱金融市场秩序。专项行动聚焦这些重点领域,要求相关 AI 产品加强安全风险防控,确保在关键领域的应用安全可靠。

(二)第二阶段:内容乱象强力整治

  1. 谣言与不实信息打击:利用 AI 制作发布谣言和不实信息的行为,严重破坏了信息传播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一些人无中生有、凭空捏造涉时事政治、公共政策、社会民生、国际关系、突发事件等各类谣言信息,或者擅自妄测、恶意解读重大方针政策,引发社会恐慌和混乱。将无关图文、视频拼凑剪辑,生成虚实混杂、半真半假的信息,以及模糊修改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翻炒旧闻的行为,也在误导公众。专项行动对这些利用 AI 制造谣言和不实信息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集中清理相关违法不良信息,还原真实、准确的信息环境。
  2. 色情低俗内容清理:AI 被用于制作发布色情低俗内容的现象屡禁不止,严重污染网络环境。利用 AI 脱衣、AI 绘图等功能生成合成色情内容或他人不雅图片、视频,衣着暴露、搔首弄姿等软色情、二次元擦边形象,以及生成合成 “小黄文”“荤段子” 等性暗示意味明显的小说、帖文、笔记等,对公众的身心健康,尤其是青少年的成长极为不利。专项行动加大对这类色情低俗内容的清理力度,净化网络空间,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氛围。
  3. 假冒侵权行为惩治:通过 AI 换脸、声音克隆等深度伪造技术,假冒专家、企业家、明星等公众人物进行欺骗网民、营销牟利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和财产权。利用 AI 冒充亲友实施网络诈骗等违法活动,给人们的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不当使用 AI “复活逝者”,滥用逝者信息的行为,也违背了公序良俗。专项行动对这些利用 AI 假冒他人实施侵权违法行为进行严肃惩治,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公序良俗。
  4. 网络水军活动遏制:AI 技术被用于从事网络水军活动,严重破坏了网络生态平衡。利用 AI 技术 “养号”,模拟真人批量注册、运营社交账号,利用 AI 内容农场或 AI 洗稿,批量生成发布低质同质化文案,博取流量,以及使用 AI 群控软件、社交机器人批量点赞跟帖评论,刷量控评,制造热点话题上榜等行为,干扰了正常的网络舆论环境。专项行动致力于遏制这些网络水军活动,恢复网络生态的正常秩序。
  5. AI 产品服务规范:制作和传播仿冒、套壳 AI 网站和应用程序,以及 AI 应用程序提供违规功能服务,如创作类工具提供 “热搜热榜热点扩写成文” 等功能,AI 社交、陪聊软件等提供低俗软色情对话服务等,都属于 AI 产品服务和应用程序违规行为。提供违规 AI 应用程序、生成合成服务或课程的售卖、推广引流等行为,也在扰乱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对这些违规行为进行规范和整治,促进 AI 产品服务市场的健康发展。
  6. 未成年人权益保护:AI 应用程序诱导未成年人沉迷,以及在未成年人模式下存在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等问题,备受社会关注。未成年人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不良信息的抵抗力较弱。专项行动将保护未成年人权益作为重点,要求 AI 应用程序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不得诱导未成年人沉迷,确保在未成年人模式下提供积极健康的内容,为未成年人的成长保驾护航。

三、监管方式多管齐下

(一)法规制度保障

依据《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等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为此次专项行动提供了坚实的法律支撑。这些法规明确界定了 AI 技术应用过程中的权利与义务边界,详细规定了各类违规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以及相应的惩处措施。对于利用 AI 制作发布谣言、不实信息的行为,法规明确了罚款、吊销相关业务许可证等处罚方式;对于侵犯个人隐私的 AI 产品,责令其停止运营,并对相关责任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通过完善的法规制度,让监管部门在整治 AI 技术滥用行为时有法可依,为专项行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也对潜在的违规者形成了强大的威慑力。

(二)技术监测助力

监管部门积极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 AI 内容监测体系。利用 AI 内容识别算法,能够对海量的网络信息进行实时筛选和分析,快速准确地识别出虚假信息、色情低俗内容、侵权信息等各类违法不良信息。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可以精准检测出 AI 生成的虚假图片、换脸视频等;借助语音识别技术,能够有效识别 AI 合成的虚假语音。同时,大力督促网站平台健全自身的 AI 生成合成内容审核机制,从信息发布的源头进行严格把控。一些大型社交平台采用了智能审核系统,对用户发布的内容进行初步审核,对于疑似 AI 生成的内容进行重点筛查,确保只有合法合规的内容能够呈现在用户面前。

(三)协同监管发力

建立多部门协同监管机制,是此次专项行动的一大亮点。网信、公安、工信等多个部门紧密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优势,形成强大的监管合力。网信部门凭借其在网络信息管理方面的专业优势,负责统筹协调专项行动,制定具体的整治策略和工作方案,对网络上的各类 AI 技术滥用行为进行监测和研判。公安部门则利用其执法权,对涉嫌违法犯罪的 AI 技术滥用行为进行立案侦查,依法打击相关违法分子,维护社会秩序。工信部门在技术支持、行业规范制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协助网信部门对违规 AI 产品和服务进行技术鉴定,推动 AI 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各部门在信息共享、线索移交、联合执法等方面密切配合,实现对 AI 技术滥用行为的全链条监管。在打击一起利用 AI 进行网络诈骗的案件中,网信部门发现线索后及时移交公安部门,公安部门迅速展开侦查,工信部门提供技术支持,最终成功破获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

四、治理措施全面深入

(一)信息清理净化空间

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相关部门和网站平台积极行动,对利用 AI 制作发布的谣言、不实信息、色情低俗内容等违法不良信息进行了大规模的清理工作。通过人工审核与智能算法相结合的方式,对海量的网络信息进行地毯式排查。在清理谣言信息方面,针对涉及热点事件的虚假信息,及时进行辟谣,并删除相关谣言内容。对于色情低俗内容,一旦发现立即予以删除,并对发布者的账号进行封禁处理。截至目前,已累计清理相关违法不良信息数百万条,有效遏制了不良信息在网络上的传播扩散,使网络空间得到了显著净化,为广大网民营造了一个更加清朗、健康的网络环境。

(二)违规主体严肃惩处

对于涉及违规的账号、MCN 机构和网站平台,依法依规进行了严厉的处置处罚。对违规账号,根据其违规情节的轻重,采取警告、限制功能、封禁等不同程度的处罚措施。对于多次发布违法不良信息的账号,直接予以永久封禁。对 MCN 机构,若其旗下账号存在大量违规行为,责令其进行全面整改,暂停相关业务运营,并对其负责人进行约谈。对于整改不到位的 MCN 机构,依法吊销其相关经营资质。对于网站平台,若未能有效履行审核责任,导致大量违法不良信息在平台上传播,对其进行行政处罚,包括罚款、责令限期整改等。通过这些严肃的惩处措施,形成了强大的威慑力,促使相关主体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规范自身行为。

(三)产品服务严格管理

要求 AI 产品开发者和服务提供者严格落实备案登记、内容标识、安全管理等各项要求。对于未履行备案登记程序的 AI 产品,责令其暂停服务,限期完成备案登记。在内容标识方面,确保 AI 生成的内容清晰标注,让用户能够明确识别。在安全管理方面,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用户数据的保护,防止数据泄露。对不符合规定的产品和服务,坚决进行整改或下架处理。一些提供 AI 写作服务的平台,因未对生成内容进行有效标识,被要求立即整改,整改合格后方可继续运营。通过严格管理 AI 产品和服务,提高了 AI 行业的整体规范水平。

(四)宣传教育提升意识

注重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宣传教育与引导工作。开展人工智能素养科普教育活动,走进学校、社区、企业,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开展科普展览等形式,向公众普及 AI 技术的基本知识、应用场景以及潜在风险,提高公众对 AI 技术的认知和辨别能力。发布典型案例,通过分析利用 AI 进行诈骗、传播虚假信息等实际案例,让公众了解 AI 技术滥用的危害,增强防范意识。加强对 AI 行业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教育,通过组织培训、开展行业自律活动等方式,引导从业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促进行业自律。通过这些宣传教育措施,在全社会营造了正确认识和应用 AI 技术的良好氛围。

“清朗・整治 AI 技术滥用” 专项行动是一场及时且必要的网络空间治理行动。通过对 AI 技术滥用风险的深刻洞察,精准对焦治理重点,多管齐下创新监管方式,全面深入实施治理措施,有望从根本上扭转 AI 技术滥用的局面。这不仅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合法权益,还将为 AI 技术的健康发展开辟广阔空间,让 AI 技术真正成为推动社会进步、造福人类的强大引擎。在未来,随着专项行动的持续深入推进,我们有理由期待一个更加规范、安全、健康的 AI 应用环境,让 AI 技术在法治的轨道上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为数字时代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