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在人工智能领域再推重磅举措,发布了 30 类 “人工智能 +” 应用场景,旨在加速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业的深度融合与落地应用。与此同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大模型备案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其对于保障数据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以及促进 AI 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模型备案的重要性凸显
随着大模型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舆论引导、社会动员等方面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为了规范行业发展,保障公众利益,依据《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面向公众提供生成式 AI 服务的企业必须完成大模型备案或登记。若未进行备案,相关企业可能面临罚款、停服甚至刑事责任。
大模型备案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大模型训练依赖海量数据,其中不乏大量用户隐私信息。备案制度能够严格监管数据的收集、存储、使用和共享等环节,有效防止数据被非法获取、滥用或泄露,切实保护用户隐私。
- 维护社会稳定与国家安全: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大模型,一旦缺乏有效管理,极有可能传播有害信息,误导公众,对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备案制度从源头上把控风险,避免此类情况发生。
- 促进 AI 行业健康发展:规范的备案流程有助于淘汰不合规的模型和企业,净化市场环境,激励企业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创新发展,推动整个 AI 行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前行。
大模型备案与登记的适用场景
- 需要备案的场景:当模型具备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且直接向公众提供生成文本、图片、音频等内容的服务,例如聊天机器人、AI 写作工具等,就需要进行大模型备案。
- 需要登记的场景:若通过 API 调用已备案第三方模型的生成能力,如电商客服系统接入 ChatGPT 等情况,则需进行大模型登记。
大模型备案办理流程详解
各省的大模型备案流程虽存在细微差异,但总体上遵循以下步骤:
- 报备:企业需向所在省级网信部门报备,预约领取生成式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上线备案,即大模型备案申请表。预约或现场领取时,工作人员会询问大模型和申请者的基本情况,企业应提前做好充分准备。
- 准备材料:提前准备好语料标注规则、关键词库、测试题库等,为撰写材料和技术测试做足准备,避免在网信审核时陷入混乱。测试题要求:生成内容测试题库需包含 2000 题,以全面检验模型合法内容的正向生成能力。拒答测试题库需包含 500 题,用于验证模型对违规问题的拒绝回答能力。非拒答测试题库需包含 500 题,以评估模型对敏感但合法问题的响应。 需明确标注每题的预期处理方式,测试题应为完整句子(主谓宾结构),同时具备人工抽检和技术抽检双重验证机制,确保拦截率和误伤率(正常内容误拦率需低于 0.1%)。拦截关键词要求:总词库规模不少于 10,000 个,且需定期更新以适应新的风险态势。
- 内部评估:企业开展自查自纠,对模型进行调整优化,排查并排除潜在风险点。
- 填报材料:按照网信部门的要求填写相关材料,准备纸质文件,并刻录光盘。
- 属地网信审核:属地网信部门对材料进行审核,并开展技术测试,尤其关注语料安全、模型安全等方面。这一环节至关重要,企业需确保提交的材料和模型符合相关标准。
- 中央复审:国家网信部门进行复审,通过后予以公示,并同步发放备案号。
广东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布局
此次广东发布的 30 类 “人工智能 +” 应用场景,涵盖了制造、教育、医疗、交通、民政、金融、安全等多个重点领域。通过培育 100 个示范应用场景与 500 个示范案例,广东致力于形成成熟且可大规模推广的应用标准,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与深度融合。
例如,在教育领域,视源股份推出的希沃教育大模型推动课堂点评效果提升 53%、课堂行为识别效果提升 26%、课堂语音识别效果提升 10%;在工业领域,库卡以 “工业机器人 + 人工智能” 为核心,将生成式 AI 技术贯穿研发、生产与运维全流程,实现工业场景的全面提效。
此外,广东还在积极推进 “人工智能 +”“机器人 +” 应用场景落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统筹各类资金对人工智能终端的政策倾斜,支持各地推动原有优势产业智能化升级,发展各具特色的 AI 终端产品,建设一批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园区,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同时,继续实施 “广东强芯” 工程,积极发展端侧人工智能芯片,支持高端芯片工程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力争在高端芯片关键核心产品研发及产业化上取得突破。
大模型备案作为规范行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企业必须跨越的门槛。广东在积极布局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同时,强化大模型备案管理,将有助于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在合规的轨道上稳健发展,为各行业的智能化转型和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创造智能时代的经济新模式、生活新体验、治理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