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慢说“大数据”的无所不能

大数据搜索:www.bigdatabbs.com


大数据灵玖软件:www.lingjoin.com




十四年,弹指间灰飞烟灭,当5月8日在杭州黄龙体育场,谦和的陆兆禧从“精神教父”马云手中接过接力棒的同时,人们似乎遗忘了阿里在过去的一年中接二连三的并购行为。



笔者在观察了阿里在近几年的所有投资后认为,手握50亿美金的阿里这一系列动作是意图通过并购,向资本市场描述一个更高估值的“大数据拼图”。



现实:以入股换数据,先得后懂,方可不败



英特尔的首席工程师,吴甘沙也在《大数据漫谈之二》中提及,大数据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是一个新鲜事物,即使今天没有如此大体量的数据,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为未来的大数据实践做好准备,其挑战在数据采集。



也许阿里这一系列收购行为的动机似乎初现端倪了:



马云,这一连串的棋子,招招子落数据。我们发现,阿里投资或者并购的新浪微博、陌陌、高德、墨迹天气、友盟、美团、虾米、快的、UC浏览器,不仅仅是互联网入口,更涵盖了人类线上线下生活的所有应用数据。



然而,现实是骨感的。



甚至连阿里人也自认对“大数据”这一概念的应用仍很为不足,上周末阿里云的王坚在杭州的一次分享中打趣说道:阿里巴巴对大数据的理解深度,不会超过苏宁对电子商务的理解,也就是说,数据的机会在哪里,连阿里巴巴都没搞清楚。



与此同时,时机不等人。



微信的异军突起,也让巨头们惊出一身冷汗,甚至马化腾在移动互联网大会上也坦诚:“不管你再移动互联网的达浪从面前有多强,稍微疏忽,一个月就可能帆船。不要看很多公司好像很大、很强,其实都可能是不堪一击的,所以要报着对行业演变的敬畏之心,战战兢兢地做好每一件事情,把服务做好。”



手握50亿美金的阿里,此时出手,更可谓是为了在移动互联网生存,挥金如土,将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以及数据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为自己读懂大数据的玩法争取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理想: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前夜



互联网时代,一个重要的贡献便是数据在线。它使得我们原先写在纸上,或者是保存在磁盘里的数据在线了,让数据搜集变得非常容易,于是成就了TAB。我们仔细观察,可以发现TAB的核心竞争力都是数据,百度占据着web数据,阿里占据着电商数据,腾讯占据着社交数据。



“听专家解析“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大数据,正在重构我们的生活”,说的是在一次“科学家沙龙”上,专家为我们展示了“大数据”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深刻变化。



  这是一篇有趣的好文章,但有一点遗憾,专家们对“得数据者得天下”一边倒的激情讴歌和展望中,似乎没有人提及近来国际上对“大数据”热的质疑和提醒。



  “大数据”是个好东西,是科学的前沿,值得我们认真积极关注、推介和参与,但它绝不是哈利波特,不会“一抓就灵”,不能包打天下和无所不能。



  回头看看这些年的所谓产业“浪潮”新理念、新理论和新技术,一旦引入我国后,常是泡沫翻腾,真经并不多。去年是“云计算”,今年是“大数据”,官员、学者或媒体人嘴上不常换点国际流行的新词,都不好意思开口。



  其实,“大数据”很简单,不神秘,以前无法处理的海量数据或没当做数据的东西(如你在超市逛逛或对那个营业员笑一笑),因计算机计算能力如“云计算”的进步,都可以分析出个子丑寅卯了,如很多人逛超市的路径与购物之间有数据关系,据此调整布局有利于销售,美国有超市把影碟与尿布放在一起,就是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来为孩子买尿布的父母喜欢为自己带盘碟子。



  但把“大数据”用做解决世界上最难处理的问题的全能办法,从管理城市到消除贫困,从制止恐怖袭击、疾病流行到拯救地球环境等,以为有了“大数据”,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这也是一种误解。人类的思想、个人的文化和行为模式、不同国家及社会的存在发展都非常复杂、曲折和独特,显然不能全部由计算机来“数字自己说话”。比如,近来欧美有人提倡用“大数据”分析人的日常行为模式和习惯,判断谁将要犯罪,以此帮助预防未来的犯罪,就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和质疑,公众担心因司法程序缺失而受到莫名威胁。



  其实,企图用一行行的代码和庞大数据库的“大数据”来解释和指导世间万物万象,很像此前企图用基因等生物密码来解释和调控人类的行为模式,看起来是客观中立的,但说到底,“大数据”再“大”,也不会“自己说话”,还是设计者、分析者和使用者在说了算。所以,“大数据”并不能使人们完全摆脱曲解、隔阂和错误的成见。



  而且,数据的采集也会使“大数据”不中立和不全面,以至于不公正,如目前社交媒体等即时通讯是“大数据”分析的一个普遍信息源,那里无疑有许多信息可以挖掘,国外神话“大数据”的范例几乎都来源于此。但至少在我国现在和未来一段时间里,以此途径反映民情的某些“大数据”可能会忽视了“沉默的大多数”而失准。过分依赖和迷信“大数据”,难以避免对某一群体的“数据歧视”,可能会依据错误的成见作出重大的公共政策和商业决定。



  更需指出的是,“大数据”的潜在负面效应不可忽视。无处不在的“大数据”使个人隐私无处藏身,甚至会引发更多问题。例如,最近,“大数据”被用来预测脸谱网用户极其敏感的个人信息,如性取向、种族、宗教和政治观点、性格特征、智力水平、快乐与否、成瘾药物使用、父母婚姻状况、年龄及性别等。这些高度敏感信息很可能会被雇主、房东、政府部门、教育机构及私营组织用来对个人实施歧视。



  “大数据时代”的作者维克托说,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正在变革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这话很有道理。但他认为,大数据时代最大的转变就是,放弃对因果关系的渴求,而取而代之关注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只要知道“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歌颂者说,这是维克托颠覆了千百年来人类的思维惯例,对人类的认知和与世界交流的方式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可我们有疑:不问或不知“为什么”,我们还是人吗?



  其实,维克托又新写了一本叫“删除”的书,讲述了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取舍,说遗忘是一种美德。说白了,就是该记的记,该忘的忘。这就更加说明,无论到何时,其实都还是人在思考和“说话”,即使在“大数据时代”可以通过数据形式来部分表达。所以,把“大数据”提高到不恰当的高度,甚至魔幻化或泡沫化,对推广“大数据”技术及应用不仅无益,还会弄成一些新的神话,或许还有笑话。



转载于:https://my.oschina.net/u/944980/blog/132597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