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阴阳的工作机制(1)


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1.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上面,对阴阳已经讨论了很多,对这个问题已经有所了解。现在我们来讨论"阴阳的
工作机制",弄清楚这个以后对理解《伤寒论》的许多问题就会很方便。阴阳是一体两面,
一分为二。它的来源与《易》很有关联。孔子在《易·系辞》里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两仪是什么?两仪就是阴阳,因此,阴阳是从太极来的。太极是《易》系统的一个重
要概念,这个概念弄不清楚,中医的很多问题就不容易搞究竟。"太"这个字经常用,像
太公太婆、太上皇等,所以,比较容易理解,那么,"极"呢?极这个概念在《说文》叫
做"栋",就是屋脊的意思,是一个最高点。太极显然就是比这个脊更高的地方,比最高
的地方还高,这个说法似乎抽象了一点。有没有更具体一些的意义呢?有关极的概念,
在最早的一本天文历法书《周髀算经》中有专门的涵义,该经的下卷说:"阴阳之数,日
月之法,十九岁为一章。四章为一蔀,七十六岁。二十蔀为一遂,遂千五百二十岁。三
遂为一首,首四千五百六十岁。七首为一极,极三万一千九百二十岁。生数皆终,万物
复始。天以更元,作纪历。"以上的经文谈到五个重要的概念,就是章、蔀、遂、首、极。
章是十九岁,十九这个数就叫做章,这里面就透着一个法度。《素问·至真要大论》讲病
机,为什么讲"十九"条?为什么没有加上一个燥?这里面就有一个章法问题,不是随意
地加一个可以,减一个也可以。这个章法是很严肃的问题,这是含糊不得的。接下去是
四章为一蔀,二十蔀为一遂,三遂为一首,七首为一极。这个"极"是多少年呢?是三万
一千九百二十年。也就是说,三万一千九百二十年就叫做一极。那么,到了这个三万一
千九百二十年会有什么变化呢?有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就是"生数皆终,万物复始"。在
这个极点到来的时候,所有的"生数"都终了,在所有的生命结构及生命所需的条件完结
之后,又再开始"万物复始"的新的循环。天地宇宙便是在这样一个交替变化中行进。而
在每一个新的"极"开始的时候,从天文的角度,都需要重新纪元,重新纪历。这叫做"
天以更元,作纪历"。上述这个极的认识大家不要小看了,我们看现代科学发展到今天,
它对宇宙有些什么认识呢?一个热寂说,一个大爆炸,一个熵定律,总起来说,宇宙在
大爆炸中诞生,诞生形成以后,就按照熵的定律不断演变,直至达到熵的最大值。此时
所有有用的能量消耗一空,世界进入死寂,宇宙不可避免地走向死亡。这实际就是"生数
皆终"的时候,就是极变到来的时候。是不是这个死亡就这样一直地持续下去,如果真是
这样,那史前文明这个概念怎么来?我们这一个文明史怎么产生?所以,这个死亡不会
一直地持续下去,它还会变化,还会爆炸,还会有"万物复始"的时候。这个过程,古印
度的哲学把它叫做"成、住、坏、空",宇宙就是在这样一个成、住、坏、空中演进。宇
宙形成以后,会有很长一个"住"世的过程,而这个"住"的过程,如果按照熵定律,就是
一个熵值不断增大的过程。增大到一定的程度就会产生坏灭,然后不可避免地进入空亡。
这个变化过程就叫做一劫,劫后又要复生,又有新劫产生,又有新的成、住、坏、空。
从上面这个认识我们可以看到,《周髀算经》的也好,古印度的也好,现代科学的也好,
虽然在周期的长短上,在时间单位的意义上会有出入,但究其实质而言,三个认识都是
相同的。那我们不禁要问,现代科学有这样先进的理论,有那么多现代化的手段可以利
用,它得出这样一个宇宙认识并不奇怪,而古人根本没有这些先进的东西,他们凭什么
也得出了同样的认识?这就再一次提醒我们,古人的那套东西真的不可轻视。我们研究
古代的东西,不可以用一个"朴素"就搪塞过去,应该知道其中必有奥妙的地方。上面这
个成、住、坏、空的周期,古人已经提出来了,就是三万一千九百二十岁,这个就是"
极"。在极的终点就会产生很大的变化,这个时候生数已经终了,一切都完蛋了。既然一
切完蛋了,怎么还会万物复始呢?在这个节骨眼上,古人认识到,要想在一个极变终了
之后还会有另一个极产生,要想使极与极之间能够顺利的转换,就必然有一个比"极"更
高的东西,就像孩子生不出孩子,必是母亲方能生出孩子一样。那么,这个"母亲",这
个比"极"更高一辈的东西,就称之为"太极",太极的概念就这样诞生了。有了太极,在
生数终了以后,就可以万物复始,就可以产生新生命,就可以产生新的成、住、坏、空。
所以,太极是一个什么东西呢?太极就是这样一个东西,惟有它,宇宙才能不断地循环
下去,惟有它,生命才能终而复始。所以,太极就是这样一个如环无端的东西。我们看
由北宋周敦颐所传出的太极图,画出的就是一个空空的圆。这样一个圆,它如环无端,
正好体现了太极概念的涵义。只可惜后世的许多人误将那个阴阳鱼的画面当作太极图,
闹成天大的笑话。有阴阳鱼的这个画面,只能称作两仪图,或者阴阳图,当然,如果连
上阴阳图外面这一圈看,叫做太极阴阳图也未尝不可。但,绝不能将阴阳鱼这个画面单
称太极图,这如同指子为母,岂不可笑。《系辞》曰:"生生之谓易。"又曰:"易有太极,
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易是什么呢?易就是
产生生命的那个东西,那个道理。这个东西,这个道理又是什么呢?就是太极!前几十
年,由于人工胰岛素合成成功,于是在科学界产生了一种思潮,认为生命也可以合成。
既然蛋白质可以合成,而人又是由蛋白质构成的,那为什么生命不可以合成呢?生命究
竟能不能合成?这个问题梁漱溟前辈在他的《人心与人生》中发表过专门的见解:"自然
生命靡非始于分化孳息,而人工之造物恒必从构合入手,此世所共见。今曰从构合入手
取得生命,吾窃疑其貌似在此。"生命来自单细胞的分裂,就是当今最时髦的无性繁殖,
克隆术,也没有违背这个过程。只有分化才能孳息,合成怎么孳息呢?所以,生命不可
能由合成产生。只有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个过程不可能倒过来。
因此,生命可以合成,在现代找不到根据,在古代也找不到根据。而从这一点我们可以
看到,传统与现代并不相违,越是深层的问题越是这样。所以,传统钻得越深,往往对
现代的理解就越深刻。当然,反过来也是这样,对现代的问题钻研得越深,有可能对传
统的看法就越深刻。所以,传统与现代需要对话,需要高层次的交流。只有这样,东西
方文化才有可能真正沟通,才有可能相互获益。而这个对话必须平等,你要高高在上,
独称老大,那这个交流就没有办法实现。从"生生之谓易",从易这门学问对生命的界定,
我们应该有这样一个感受,传统的学问绝不容轻视。它不但涉及一般的问题,而且触及
科学最深层的问题。生命来自分裂,不来自合成。太极生两仪是分裂过程,两仪生四象
也是个分裂过程。在两仪阶段,阴阳初判,这个时候尚未形成生命,等到四象产生了,
有了生长收藏,植物类的东西就有可能产生。四象的时候就是二阴二阳,太阳少阳,太
阴少阴,或者称少阳老阳,少阴老阴。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分化,变成三阴三阳,生命就
开始形成了。所以,我们要研究生命,特别是研究人的生命,就要特别注意这个三阴三
阳。

2.三阴三阳

《易》这个系统在讨论两仪四象以后,就跳到八卦这个层面,当然,八卦也有三阴
三阳,但是,阐述的角度显然与医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医系统的三阴三阳应该说是很
独特的。我们看《素问》,在《素问》的前几篇里,只讲二阴二阳,特别是《四气调神大
论》,它只提少阳少阴,太阳太阴,直到第六篇《阴阳离合论》才明确提出三阴三阳。就
是在二阴二阳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厥阴,一个阳明。阴阳这个概念在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
都能找到,可以说各行各业都在用它,但是,像厥阴、阳明这样一对概念,则几乎只限
于医家之用。可见这两个概念对中医的关系很大。什么叫阳明?什么叫厥阴呢?《素问》
里面有专门的定义:两阳相合为阳明,两阴交尽为厥阴。而其他的二阴二阳,《素问》里
没有专门的定义。这就说明了厥阴阳明的引入,对于中医理论的构建具有非常特殊的意
义。中医有一个最基本的观念,或者说最基本的特点,这个观念我们前面已经提到过,
就是整体观念,天人合一。这样一个观念,实际上我们在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都能见到,
儒家的学问,道家的学问,都是秉承这样一个基本的东西。可以说,这个观念是整个传
统文化大厦的基石。前面我们讨论伤寒的时候,引述了许多《四气调神大论》的观点,
实际上都是说的这个观念。前章已经说过,春夏为什么要养阳?秋冬为什么要养阴?春
为什么要养生?夏为什么要养长?为的是与天地同步。天地生你也生,天地怎么变化,
你也怎么变化,这就是天人相应,这就是整体观念,这就是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从原始自然的意义讲,就是说的这个问题。那么,我们要跟上天
地的变化,首先必须知道天地怎样变化。天地变化的最明显的单位,或者说最明显的层
次就是年。每一年天地都要作一个很大的变化,比如今年庚辰年,变到明年就是辛巳年。
庚辰年是金运太过,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而辛巳年就变成了水运不及,厥阴
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一个金运、一个水运,一个太过,一个不及,这个变化太大
了。在年这样一个大变化的框架里,还有一个更基本、更细小的变化单位,这就是气。
气这个概念我们在第一章里已经讨论过,它本来是岐伯保密的东西,但是,在黄帝的追
问下,不得不说出来。一年由二十四个气组成,在年这个框架里,气就是最基本的变化
单位,天地便是按照这样一个单位在不断地变化。由小雪到大雪,由小寒到大寒。人要
与天地相应,就必须得跟上这个变化。天地交换到另一个气的时候,你也要跟上来,还
停在原来的这个气上,这就叫做"不及"。如果天地还没有跨越到另外一个气上,你先走
了,这叫"太过"。太过与不及都没有与天地保持一致,没有与天地相应。那么,在气这
个层次上,人体靠什么来与天地自然保持一致呢?就靠肺。《素问·灵兰秘典论》、《素问·六
节藏象论》讲"肺者,治节出焉","肺者,气之本"。实际上就是揭示肺的这个功能。有
关这个问题,我们在第一章已专门地分析过,肺在运气里,在《阴阳大论》里,它属于
阳明。阳明燥金,主肺与大肠。所以,阳明这个概念的引入,对于在气这个层次上建立
天人合一的专门机制是非常重要的。阳明为着沟通气这个层次的天人关系,那么,厥阴
呢?厥阴为风木,主肝胆。《素问·六节藏象论》云:"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
罢极是什么意思呢?按照前人的很多说法,包括现代《中基》教材的说法,都认为这个
罢极是当"疲极"讲,疲劳到了极限,这个说法我们认为不符合逻辑。为什么呢?因为《六
节藏象论》这一篇都是探讨藏府的正常功能,一个生之本,一个封藏之本,一个气之本,
一个仓廪之本,这四个本都是谈的生命过程中最重要的生理问题,怎么到了"罢极之本"
突然讨论起疲劳的问题呢?这显然有悖逻辑。那么,这个罢极究竟谈的什么?首先我们
还是看"极","极"是什么?前面说了,七首为一极,就是三万一千九百二十岁。到了极
点这个时候,要发生"生数皆终,万物复始"的变化。可是谁能看到这个变化呢?谁能够
活到三万一千九百二十岁呢?彭祖也不过八百岁。所以,要真实地看到这个极的变化是
不可能的。但是,这个没关系,这并不妨碍我们认识它。因为我们可以利用《内经》的
另一个思想武器来认识这个问题,这就是象。在《灵枢》经里,专门有一篇"顺气一日分
为四时篇",四时,就是春夏秋冬,它本是年周期里的四个时间单位,可是在《灵枢》的
这一篇中,却把它放到了一天里面,认为一天里面也有春夏秋冬,为什么呢?这个就叫
做"同象原理"。从象的角度看,春夏秋冬是怎么一回事呢?春夏秋冬就是生、长、收、
藏,就是阳生阴长,阳杀阴藏。当然,在年这个周期里面,有生长收藏,但是,在日这
个周期里有没有生长收藏呢?同样也有生长收藏。所以,岐伯曰:"朝则为春,日中为夏,
日入为秋,夜半为冬。"虽然,年周期与日周期在时间长度上这个差别很大,但是,从象
上而言,也就是从阴阳变化的角度而言,却没有什么差别。为什么"朝为春,日中为夏,
日入为秋,夜半为冬"呢?因为朝则阳生,日中则阳长,日入则阳收,夜半则阳藏也。周
期长度不同,但是,阴阳变化的这个象相同,这就是我们说的同象原理。以春生为例,
在年周期里面,这个春生的长度是三个月,而在日周期里,春生的长度只有三个时辰,
这就是它们的差别。同象原理建立以后,问题就好办了。我们知道在极这个周期里,存
在一个"生数皆终,万物复始"的象变,那么,年的周期呢?我们看一看冬三月与春三月,
冬三月,此谓闭藏,特别在北方,我们看到的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万物凋零,生数
皆终。而一旦度过了严冬,春天到来,则又是一派万物复始的发陈景象。这个闭藏的生
数皆终与这个发陈的万物复始,不就是一个极变吗?所以,在年这个周期上,同样存在
一个极的象变。年与年之间交替,实际上也是极与极之间的交替,这与一日之中亦见四
时是一个道理。我们之所以能从这一年跨越到另一年,必须是作为这一年的这个"极"终
结,罢了,另外一个"极"才能开始。所以,"罢极"的意义就在这里,它是促使年与年、
岁与岁之间交替变换,也可以说是极与极之间交替变换的一个关键因素。如庚辰年转到
辛巳年,马上就由金运太过转到了水运不及,这个跨越太大了。作为人体,我们怎么样
保证在这个大跨度上与天地的变化保持一致,这就要靠厥阴,这就要靠肝,这就要靠这
个"罢极之本"。在岁与岁这个层次上与天地沟通,这个要靠"罢极之本",要靠厥阴;在
气与气这个层次上与天地沟通则要靠"气之本",要靠阳明。就像我们现在的收音机,收
音机收到节目的一个前提,就是要使接收的频率与发射的频率相一致,这就需要频率调
节器。通常调节器有两个,一个是粗调,一个是微调。厥阴是粗调,阳明是微调。有了
粗,有了微,这就在多层次、全方位上与天地建立了相应关系。有这样一些专门的机制,
有这样一些专门的部门来负责,人与四时相应就有了保证。可见中医理论的建立,不是
一个随随便便的过程,她很严密,有理论,有实证,不是想当然。

20134042_jmyV.jpg

lovedday 2007-08-24 16:39 发表评论

转载于:https://my.oschina.net/riseworlds/blog/696813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