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就该这么学-第8课-第6章

坚持就是胜利!

 

表6-1                                  Linux系统中常见的目录名称以及相应内容

目录名称应放置文件的内容
/boot开机所需文件—内核、开机菜单以及所需配置文件等
/dev以文件形式存放任何设备与接口
/etc配置文件
/home用户主目录
/bin存放单用户模式下还可以操作的命令
/lib开机时用到的函数库,以及/bin与/sbin下面的命令要调用的函数
/sbin开机过程中需要的命令
/media用于挂载设备文件的目录
/opt放置第三方的软件
/root系统管理员的家目录
/srv一些网络服务的数据文件目录
/tmp任何人均可使用的“共享”临时目录
/proc虚拟文件系统,例如系统内核、进程、外部设备及网络状态等
/usr/local用户自行安装的软件
/usr/sbinLinux系统开机时不会使用到的软件/命令/脚本
/usr/share帮助与说明文件,也可放置共享文件
/var主要存放经常变化的文件,如日志
/lost+found当文件系统发生错误时,将一些丢失的文件片段存放在这里

 

178dbe2fb5d83d3b1c9514a4d0c1ac16c34.jpg

 

 

6.4 挂载硬件设备

我们在用惯了Windows系统后总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平时把U盘插入到电脑后也从来没有考虑过Windows系统做了哪些事情,才使得我们可以访问这个U盘的。接下来我们会逐一学习在Linux系统中挂载和卸载存储设备的方法,以便大家更好地了解Linux系统添加硬件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流程。前面讲到,在拿到一块全新的硬盘存储设备后要先分区,然后格式化,最后才能挂载并正常使用。“分区”和“格式化”大家以前经常听到,但“挂载”又是什么呢?刘遄老师在这里给您一个最简单、最贴切的解释—当用户需要使用硬盘设备或分区中的数据时,需要先将其与一个已存在的目录文件进行关联,而这个关联动作就是“挂载”。下文将向读者逐步讲解如何使用硬盘设备,但是鉴于与挂载相关的理论知识比较复杂,而且很重要,因此决定再拿出一个小节单独讲解,这次希望大家不仅要看懂,而且还要记住。

mount命令用于挂载文件系统,格式为“mount 文件系统 挂载目录”。mount命令中可用的参数及作用如表6-3所示。挂载是在使用硬件设备前所执行的最后一步操作。只需使用mount命令把硬盘设备或分区与一个目录文件进行关联,然后就能在这个目录中看到硬件设备中的数据了。对于比较新的Linux系统来讲,一般不需要使用-t参数来指定文件系统的类型,Linux系统会自动进行判断。而mount 中的-a参数则厉害了,它会在执行后自动检查/etc/fstab文件中有无疏漏被挂载的设备文件,如果有,则进行自动挂载操作。

表6-3                                             mount命令中的参数以及作用

参数作用
-a挂载所有在/etc/fstab中定义的文件系统
-t指定文件系统的类型

 

例如,要把设备/dev/sdb2挂载到/backup目录,只需要在mount命令中填写设备与挂载目录参数就行,系统会自动去判断要挂载文件的类型,因此只需要执行下述命令即可:

[root@linuxprobe ~]# mount /dev/sdb2 /backup

虽然按照上面的方法执行mount命令后就能立即使用文件系统了,但系统在重启后挂载就会失效,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每次开机后都手动挂载一下。这肯定不是我们想要的效果,如果想让硬件设备和目录永久地进行自动关联,就必须把挂载信息按照指定的填写格式“设备文件 挂载目录 格式类型 权限选项 是否备份 是否自检”(各字段的意义见表6-4)写入到/etc/fstab文件中。这个文件中包含着挂载所需的诸多信息项目,一旦配置好之后就能一劳永逸了。

表6-4                        用于挂载信息的指定填写格式中,各字段所表示的意义

字段意义
设备文件一般为设备的路径+设备名称,也可以写唯一识别码(UUID,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
挂载目录指定要挂载到的目录,需在挂载前创建好
格式类型指定文件系统的格式,比如Ext3、Ext4、XFS、SWAP、iso9660(此为光盘设备)等
权限选项若设置为defaults,则默认权限为:rw, suid, dev, exec, auto, nouser, async
是否备份若为1则开机后使用dump进行磁盘备份,为0则不备份
是否自检若为1则开机后自动进行磁盘自检,为0则不自检

 

如果想将文件系统为ext4的硬件设备/dev/sdb2在开机后自动挂载到/backup目录上,并保持默认权限且无需开机自检,就需要在/etc/fstab文件中写入下面的信息,这样在系统重启后也会成功挂载。

[root@linuxprobe ~]# vim /etc/fstab
#
# /etc/fstab
# Created by anaconda on Wed May 4 19:26:23 2017
#
# Accessible filesystems, by reference, are maintained under '/dev/disk'
# See man pages fstab(5), findfs(8), mount(8) and/or blkid(8) for more info
#
/dev/mapper/rhel-root / xfs defaults 1 1
UUID=812b1f7c-8b5b-43da-8c06-b9999e0fe48b /boot xfs defaults 1 2
/dev/mapper/rhel-swap swap swap defaults 0 0
/dev/cdrom /media/cdrom iso9660 defaults 0 0 
/dev/sdb2 /backup ext4 defaults 0 0

umount命令用于撤销已经挂载的设备文件,格式为“umount [挂载点/设备文件]”。我们挂载文件系统的目的是为了使用硬件资源,而卸载文件系统就意味不再使用硬件的设备资源;相对应地,挂载操作就是把硬件设备与目录进行关联的动作,因此卸载操作只需要说明想要取消关联的设备文件或挂载目录的其中一项即可,一般不需要加其他额外的参数。我们来尝试手动卸载掉/dev/sdb2设备文件:

[root@linuxprobe ~]# umount /dev/sdb2

 

6.6 添加交换分区

SWAP(交换)分区是一种通过在硬盘中预先划分一定的空间,然后将把内存中暂时不常用的数据临时存放到硬盘中,以便腾出物理内存空间让更活跃的程序服务来使用的技术,其设计目的是为了解决真实物理内存不足的问题。但由于交换分区毕竟是通过硬盘设备读写数据的,速度肯定要比物理内存慢,所以只有当真实的物理内存耗尽后才会调用交换分区的资源。

交换分区的创建过程与前文讲到的挂载并使用存储设备的过程非常相似。在对/dev/sdb存储设备进行分区操作前,有必要先说一下交换分区的划分建议:在生产环境中,交换分区的大小一般为真实物理内存的1.5~2倍,为了让大家更明显地感受交换分区空间的变化,这里取出一个大小为5GB的主分区作为交换分区资源。在分区创建完毕后保存并退出即可:

[root@linuxprobe ~]# fdisk /dev/sdb
Welcome to fdisk (util-linux 2.23.2).
Changes will remain in memory only, until you decide to write them.
Be careful before using the write command.
Device does not contain a recognized partition table
Building a new DOS disklabel with disk identifier 0xb3d27ce1.
Command (m for help): n
Partition type:
p primary (1 primary, 0 extended, 3 free)
e extendedSelect (default p): p
Partition number (2-4, default 2): 
First sector (4196352-41943039, default 4196352): 此处敲击回车
Using default value 4196352
Last sector, +sectors or +size{K,M,G} (4196352-41943039, default 41943039): +5G
Partition 2 of type Linux and of size 5 GiB is set
Command (m for help): p
Disk /dev/sdb: 21.5 GB, 21474836480 bytes, 41943040 sectors
Units = sectors of 1 * 512 = 512 bytes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 bytes / 512 bytes
I/O size (minimum/optimal): 512 bytes / 512 bytes
Disk label type: dos
Disk identifier: 0xb0ced57f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b1 2048 4196351 2097152 83 Linux
/dev/sdb2 4196352 14682111 5242880 83 Linux
Command (m for help): w
The partition table has been altered!
Calling ioctl() to re-read partition table.
WARNING: Re-reading the partition table failed with error 16: Device or resource busy.
The kernel still uses the old table. The new table will be used at
the next reboot or after you run partprobe(8) or kpartx(8)
Syncing disks.

使用SWAP分区专用的格式化命令mkswap,对新建的主分区进行格式化操作:

[root@linuxprobe ~]# mkswap /dev/sdb2
Setting up swapspace version 1, size = 5242876 KiB
no label, UUID=2972f9cb-17f0-4113-84c6-c64b97c40c75

使用swapon命令把准备好的SWAP分区设备正式挂载到系统中。我们可以使用free -m命令查看交换分区的大小变化(由2047MB增加到7167MB):

[root@linuxprobe ~]# free -m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1483 782 701 9 0 254
-/+ buffers/cache: 526 957
Swap: 2047 0 2047
[root@linuxprobe ~]# swapon /dev/sdb2
[root@linuxprobe ~]# free -m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1483 785 697 9 0 254
-/+ buffers/cache: 530 953
Swap: 7167 0 7167

为了能够让新的交换分区设备在重启后依然生效,需要按照下面的格式将相关信息写入到配置文件中,并记得保存:

[root@linuxprobe ~]# vim /etc/fstab
#
# /etc/fstab
# Created by anaconda on Wed May 4 19:26:23 2017
#
# Accessible filesystems, by reference, are maintained under '/dev/disk'
# See man pages fstab(5), findfs(8), mount(8) and/or blkid(8) for more info
#
/dev/mapper/rhel-root / xfs defaults 1 1
UUID=812b1f7c-8b5b-43da-8c06-b9999e0fe48b /boot xfs defaults 1 2
/dev/mapper/rhel-swap swap swap defaults 0 0
/dev/cdrom /media/cdrom iso9660 defaults 0 0 
/dev/sdb1 /newFS xfs defaults 0 0 
/dev/sdb2 swap swap defaults 0 0

6.7 磁盘容量配额

本书在前面曾经讲到,Linux系统的设计初衷就是让许多人一起使用并执行各自的任务,从而成为多用户、多任务的操作系统。但是,硬件资源是固定且有限的,如果某些用户不断地在Linux系统上创建文件或者存放电影,硬盘空间总有一天会被占满。针对这种情况,root管理员就需要使用磁盘容量配额服务来限制某位用户或某个用户组针对特定文件夹可以使用的最大硬盘空间或最大文件个数,一旦达到这个最大值就不再允许继续使用。可以使用quota命令进行磁盘容量配额管理,从而限制用户的硬盘可用容量或所能创建的最大文件个数。quota命令还有软限制和硬限制的功能。

软限制:当达到软限制时会提示用户,但仍允许用户在限定的额度内继续使用。

硬限制:当达到硬限制时会提示用户,且强制终止用户的操作。

RHEL 7系统中已经安装了quota磁盘容量配额服务程序包,但存储设备却默认没有开启对quota的支持,此时需要手动编辑配置文件,让RHEL 7系统中的/boot目录能够支持quota磁盘配额技术。另外,对于学习过早期的Linux系统,或者具有RHEL 6系统使用经验的读者来说,这里需要特别注意。早期的Linux系统要想让硬盘设备支持quota磁盘容量配额服务,使用的是usrquota参数,而RHEL 7系统使用的则是uquota参数。在重启系统后使用mount命令查看,即可发现/boot目录已经支持quota磁盘配额技术了:

[root@linuxprobe ~]# vim /etc/fstab
#
# /etc/fstab
# Created by anaconda on Wed May 4 19:26:23 2017
#
# Accessible filesystems, by reference, are maintained under '/dev/disk'
# See man pages fstab(5), findfs(8), mount(8) and/or blkid(8) for more info
#
/dev/mapper/rhel-root / xfs defaults 1 1
UUID=812b1f7c-8b5b-43da-8c06-b9999e0fe48b /boot xfs defaults,uquota 1 2
/dev/mapper/rhel-swap swap swap defaults 0 0
/dev/cdrom /media/cdrom iso9660 defaults 0 0 
/dev/sdb1 /newFS xfs defaults 0 0 
/dev/sdb2 swap swap defaults 0 0 
[root@linuxprobe ~]# reboot
[root@linuxprobe ~]# mount | grep boot
/dev/sda1 on /boot type xfs (rw,relatime,seclabel,attr2,inode64,usrquota)

接下来创建一个用于检查quota磁盘容量配额效果的用户tom,并针对/boot目录增加其他人的写权限,保证用户能够正常写入数据:

[root@linuxprobe ~]# useradd tom
[root@linuxprobe ~]# chmod -Rf o+w /boot

1.  xfs_quota命令

xfs_quota命令是一个专门针对XFS文件系统来管理quota磁盘容量配额服务而设计的命令,格式为“xfs_quota [参数] 配额 文件系统”。其中,-c参数用于以参数的形式设置要执行的命令;-x参数是专家模式,让运维人员能够对quota服务进行更多复杂的配置。接下来我们使用xfs_quota命令来设置用户tom对/boot目录的quota磁盘容量配额。具体的限额控制包括:硬盘使用量的软限制和硬限制分别为3MB和6MB;创建文件数量的软限制和硬限制分别为3个和6个。

[root@linuxprobe ~]# xfs_quota -x -c 'limit bsoft=3m bhard=6m isoft=3 ihard=6 tom' /boot
[root@linuxprobe ~]# xfs_quota -x -c report /boot
User quota on /boot (/dev/sda1)   Blocks
User ID Used Soft Hard Warn/Grace
---------- --------------------------------------------------
root 95084 0 0 00 [--------]
tom 0 3072 6144 00 [--------]

当配置好上述的各种软硬限制后,尝试切换到这个普通用户,然后分别尝试创建一个体积为5MB和8MB的文件。可以发现,在创建8MB的文件时受到了系统限制:

[root@linuxprobe ~]# su - tom
[tom@linuxprobe ~]$ dd if=/dev/zero of=/boot/tom bs=5M count=1
1+0 records in
1+0 records out
5242880 bytes (5.2 MB) copied, 0.123966 s, 42.3 MB/s
[tom@linuxprobe ~]$ dd if=/dev/zero of=/boot/tom bs=8M count=1
dd: error writing ‘/boot/tom’: Disk quota exceeded
1+0 records in
0+0 records out
6291456 bytes (6.3 MB) copied, 0.0201593 s, 312 MB/s

2.  edquota命令

edquota命令用于编辑用户的quota配额限制,格式为“edquota [参数] [用户] ”。在为用户设置了quota磁盘容量配额限制后,可以使用edquota命令按需修改限额的数值。其中,-u参数表示要针对哪个用户进行设置;-g参数表示要针对哪个用户组进行设置。edquota命令会调用Vi或Vim编辑器来让root管理员修改要限制的具体细节。下面把用户tom的硬盘使用量的硬限额从5MB提升到8MB:

[root@linuxprobe ~]# edquota -u tom
Disk quotas for user tom (uid 1001):
 Filesystem blocks soft hard inodes soft hard
 /dev/sda1 6144 3072 8192 1 3 6
[root@linuxprobe ~]# su - tom
Last login: Mon Sep 7 16:43:12 CST 2017 on pts/0
[tom@linuxprobe ~]$ dd if=/dev/zero of=/boot/tom bs=8M count=1
1+0 records in
1+0 records out
8388608 bytes (8.4 MB) copied, 0.0268044 s, 313 MB/s
[tom@linuxprobe ~]$ dd if=/dev/zero of=/boot/tom bs=10M count=1
dd: error writing ‘/boot/tom’: Disk quota exceeded
1+0 records in
0+0 records out
8388608 bytes (8.4 MB) copied, 0.167529 s, 50.1 MB/s

 

 

 

 

本书是由全国多名红帽架构师(RHCA)基于最新Linux系统共同编写的高质量Linux技术自学教程,极其适合用于Linux技术入门教程或讲课辅助教材,目前是国内最值得去读的Linux教材,也是最有价值的Linux实验手册。章节包括有:

第0章 咱们先来谈谈学习方法和红帽系统。

第1章 部署虚拟环境安装linux系统。

第2章 新手必须掌握的Linux命令。

第3章 管道符、重定向与环境变量。

第4章 Vim编辑器与Shell命令脚本。

第5章 用户身份与文件权限。

第6章 存储结构与磁盘划分。

第7章 使用RAID与LVM磁盘阵列技术。

第8章 Iptables与Firewalld防火墙。

第9章 使用ssh服务管理远程主机。

第10章 使用Apache服务部署静态网站。

第11章 使用Vsftpd服务传输文件。

第12章 使用Samba或NFS实现文件共享。

第13章 使用Bind提供域名解析服务。

第14章 使用DHCP动态管理主机地址。

第15章 使用Postfix与Dovecot部署邮件系统

第16章 使用Squid部署代理缓存服务。

第17章 使用iSCSI服务部署网络存储。

第18章 使用MariaDB数据库管理系统。

第19章 使用PXE+Kickstart部署无人值守安装。

第20章 使用LNMP架构部署动态网站环境。

对Linux感兴趣的一定要加个收藏,在线学习网址是https://www.linuxprobe.com/chapter-00.html

附件:

Linux入门教程https://www.linuxprobe.com/docs/LinuxProbe.pdf

Linux命令大全https://www.linuxcool.com/

转载于:https://my.oschina.net/u/4127376/blog/3051980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