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什么是OSPF
为什么使用OSPF
OSPF的工作原理
OSPF的实验
什么是OSPF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最短路径优先)是由lE组)开发的基于链路状态(Link State)的自治系统内部路由协TF(Intemnet EngineeringTask Force,Internet工程任务议,用来替代存在一些问题的 RIP 协议。目前通用的 OSPF 协议第二版由 RFC 2328 定义。
与距离矢量协议不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使用 Diikstra 的最短路径优先算法(ShortestPathFirst,SPF)计算和选择路由。这类路由协议关心网络中链路或接口的状态(up、down、IP地址、掩码、带宽、利用率和时延等),每个路由器将其已知的链路状态向该区域的其他路由器通告,通过这种方式,网络上的每台路由器对网络结构都会有相同的认识。随后,路由器以其为依据,使用 SPF 算法计算和选择路由。
OSPF协议在有组播发送能力的链路层上以组播地址发送协议包,既达到了节约资源的目的,又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对其他网络设备的干扰。
OSPF 将协议包直接封装在IP包中,协议号89.由于IP协议本身是无连接的,所以 OSPF传输的可靠性需要协议本身来保证。因此,OSPF协议定义了一些机制保证协议包安全可靠地传输。
总体说来,OSPF协议比RIP具有更大的扩展性、快速收敛性和安全可靠性,同时,它采用路由增量更新的机制在保证全区域路由同步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了对网络资源的浪费。但是 OSPF的算法耗费更多的路由器内存和处理能力,在大型网络里,路由器本身承受的压力会很大。因此,OSPF协议适合企业中小型网络构建。
为什么使用OSPF
RIP特性 |
RIP的问题 |
逐跳收敛 |
收敛慢,故障恢复时间长 |
传闻路由更新机制 |
缺少对全局网络拓扑的了解 |
最多有效条数为15 |
环形组网中,使用远端路由不可达 |
以“跳数”为度量 |
存在次优路径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