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成都和北京两地血液中心对比想到的

    来成都有这么长时间了,今天去献了一次血。原来在北京的时候,献血也是常事。闲来无聊,在献血过程中,对比了一下两个献血中心。

    北京血液中心,一天接待量(成分血献血室),估计至少200人以上,高峰期估计翻倍都有可能。从踏入那个接待室开始,先去签个到,一个A3的打印纸,折叠对开,一共写满了4面,一面身份信息,一面体检信息,两面问答。身份信息第一次需要录入,以后就直接打印出来了,也就是说献血者也就是需要填写两面——也就是画叉叉。然后就是称体重,量血压,然后抽个20ml血做检查。这个过程如果没什么人的话,估计10分钟搞定,但是经常人很多,所以基本上需要等上30分钟左右。然后就拿着早餐券去楼下食堂吃个早饭:糖三角,咸菜,稀粥。然后就开始漫长的等待,至少1个半小时。轮到采血,到采血结束一般40-90分钟。最后去食堂吃个午饭,4-5个菜左右。也就是如果你打算去捐献成分血,可能需要很早出发,然后中午能回算运气了。

    成都血液中心,今天听到好像是100人次就应该很多,这个和北京差的比较远。也是需要先签到的,一个A4的纸,正反两面,一面身份+体检信息,一面问答,据说每次都需要全填写,系统应该比北京落后些。后续也是量个血液,抽个血。有个区别就是身份证从开始登记时,就用个曲别针绑着那个A4纸,一步步往后流转了。在北京,身份证总是在身上的。要是体检合格,就可以吃免费早餐了,估计因为人少,所以没有食堂,就是摆了个桌子,上面放着桶装方便面,娃哈哈八宝粥,法风小馒头。我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要提供方便面?难道转氨酶要求比北京低么?整个过程,因为人少,估计半个小时后,我就进入了采血阶段,这在北京是不敢想象的。然后就开始采血,不能同时采血小板和血浆(北京可以),所以只采了血小板,到快结束的时候,给了我一个冰红茶喝,我也不理解,这有个什么说法。拔针10分钟后,领了一个蒙牛的牛奶和吃了一个鸡蛋,就结束了成都的第一次献血。

    

    北京的基础设施,自动化系统,流程管理,还有服务熟练程度明显高于成都,如果从这些指标上看来北京的确完爆成都。但是如果从单位时间处理效率上来说,会发现,其实两家差别不大,甚至从个人角度来说,效率更高,因为在成都献一次成分血,2个小时应该搞定,在北京基本上需要4个小时以上。这能说明白很多事情。


    一个大的系统,如果需要处理很多事件,那么投入就算再高,你也会发现有时候还是很难满足用户需求。但是如果一个服务对象量级不高的情形下,随便怎么做,你都得到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满意的结果。当然用这个简单的系统去直接处理复杂的用户环境,无异于找死,而且死的很难看。这就是计算机系统的一个现象。

    一个简单的设计,可能几天就能搞定,一旦想变成一个适应复杂环境的系统,那么投入就要多得多,要远高于简单的用户量提升的倍数。如果你还想变成一个产品,适应更多的环境,那么多大的投入都是无法预知的,可能效果还不是特别好。——这个理论和Brooks的人月神话中的焦油坑是一样的。所以北京在软硬件各方面都优于成都的情况下,单个用户处理速度并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了不少。


    这个平常的社会常识,其实可以给我们做软件设计带来一个提示:

    1、设计一定要量体裁衣,标准低了,高了,都不是件好事,当然我们常常会往高了算,这样对无形增加你的项目复杂度。

    2、对于自己团队的能力,一定要有一个合理评估,指定适合团队合作的机制比使用标准的机制会更加恰当,完成项目目标的情况下,尽可能的给团队减负应该是团队管理者又一职责。

    3、当要升级自己的设计时,一定要想到,面对用户量的升级,你的改进,不一定能超过原来的水平,那么你究竟提高了什么?

    4、评价一个系统的优劣,要同时从系统和用户的两个角度看问题,可能你的系统吞吐量上来了,同时可能某些地方会有下降,究竟是什么?因为没有完美的升级方案的。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