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数据技术 保障城市安全

近年来,踩踏事件在全国时有发生。令人无比心痛的同时,也促使人们深深思考,如何避免此类事件再度发生。特别是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由于人口众多而且十分密集,在举办重大文体活动或节假日集会时,热点区域很容易造成人群过度拥挤,进而引发群体性意外事件乃至灾害性事故。痛定思痛,为防止此类悲剧重演,除了当地政府及相关主办单位应以高度责任感切实做好组织协调工作之外,很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准确分析、识别、评估风险并及时预警。


大数据技术具有定位、搜索、挖掘和深度分析功能,可以为预警分析提供科学方法,而网格化管理技术则把活动区域划分为一个个网格,依托统一的城市数字化管理平台对网格实时巡查,主动发现问题,实现应急处置。因此,运用大数据和网格化技术保障城市公共安全,同时又不干扰城市正常运转和市民正常生活,是比较经济、科学和可行的选择。为此,我们建议: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体制机制。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项目导向,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体制机制。一是梳理重要“商业圈、文化圈、生活圈”的人口密集区域。构建基于大数据和网格化技术相融合、相支撑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平台,按照统筹兼顾、先行先试的原则做好统一规划,实现协同管理。二是破除部分行业单位在政府公共信息资源利用中的壁垒。实现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平台与各部门信息化平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为大数据和网格化技术应用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三是解决大数据和网格化建设发展过程中的法律、伦理、监管等问题。既推动数据资源共享共用、保护好公民隐私和商业秘密,又有法律法规保障、技术手段保护,这样才能促进数据资源合理有序地开发利用。


强化规范引导,落实试点示范。试点示范项目是推动城市大数据和网格化应用的重要手段。规划应用领域的大数据和网格化试点项目,面向重点“商业圈、文化圈、生活圈”构建基于大数据和网格化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平台,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城市热点区域开展试点示范。坚持政府主导,选择技术水平高、服务品质好、社会责任意识强的第三方机构开展合作,形成政府积极主导、社会踊跃参与的良好局面。


发展应急产业,强化技术攻关。应急产业是为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处置与救援提供专用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对于大型城市而言,应重点推动一批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制造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一批自主研发的重大应急装备投入使用;推动数据资源、数据技术、数据应用等领域政企合作,形成数据共享、数据流通、数据分析的合作机制和模式;围绕大数据和网格化技术创新链,实现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资源共享、协同开发和集成创新,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


加强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环境。城市综合管理需要先进技术支撑,而先进技术的主体是人才,因此人才培养和识人、用人的环境营造极为重要。一方面,破解制度障碍,打破部门隔阂,加强综合协调,培养一批真正懂得大数据和网格化的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进入政府公共服务岗位,走出一条可复制的大数据和网格化支撑城市公共安全之路。另一方面,依托社会化教育资源,培养一批大数据技术、网格化管理领域的高层次专业人才,为保障城市公共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12142236_E0na.jpg



转载于:https://my.oschina.net/u/1160813/blog/386174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