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DA简介

 随着显卡的发展,GPU越来越强大,而且GPU为显示图像做了优化。在计算上已经超越了通用的CPU。如此强大的芯片如果只是作为显卡就太浪费了,因此NVidia推出CUDA,让显卡可以用于图像渲染和计算以外的目的(例如这里提到的通用并行计算)CUDA即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是NVidia利用GPU平台进行通用并行计算的一种架构,它包含了CUDA指令集架构(ISA)以及GPU内部的并行计算引擎。开发人员可以利用C言、OpenCLFortranc++等为CUDA架构编写程序。它们同CUDA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上图就很好的反映出了CUDA与应用程序接口(API)以及各种语言编译器的关系,其中的DX11计算也就是Direct Compute包括CUDA自家编译器所采用的C语言扩展、OpenCL应用程序接口、Fortran甚至C++等都可以运行在CUDA架构之上,未来CUDA还将支持更多的语言。在整个产业的共同推动下,GPU计算可谓是前途无量! 

      从CUDA体系结构的组成来说,它包含了三个部分:开发库、运行期环境和驱动。

(1)开发库是基于CUDA技术所提供的应用开发库。  

(2)运行期环境提供了应用开发接口和运行期组件,包括基本数据类型的定义和各类计算、类型转换、内存管理、设备访问和执行调度等函数。

(3)驱动部分是CUDA-enableGPU的设备抽象层,提供硬件设备的抽象访问接口。CUDA提供运行期环境也是通过这一层来实现各种功能的。目前于CUDA开发的应用必须有NVIDIA CUDA-enable的硬件支持CPU,GPU,应用程序,CUDA开发库,运行环境,驱动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在 CUDA 的架构下,一个程序分为两个部份:host 端和 device 端。Host 端是指在 CPU 上执行的部份,而 device 端则是在显示芯片(GPU)上执行的部份。Device 端的程序又称为 "kernel"。通常 host 端程序会将数据准备好后,复制到显卡的内存中,再由显示芯片执行 device 端程序,完成后再由 host 端程序将结果从显卡的内存中取回。由于 CPU 存取显卡内存时只能透过 PCI Express 接口,因此速度较慢(PCI Express x16 的理论带宽是双向各 4GB/s),因此不能经常进行这类动作,以免降低效率。 


在 CUDA 架构下,显示芯片执行时的最小单位是 thread。数个thread 可以组成一个 block。一个 block 中的 thread 能存取同一块共享的内存,而且可以快速进行同步的动作。不同 block 中的 thread 无法存取同一个共享的内存,因此无法直接互通或进行同步。因此,不同 block 中的 thread 能合作的程度是比较低的。不过,利用这个模式,可以让程序不用担心显示芯片实际上能同时执行的 thread 数目限制。例如,一个具有很少量执行单元的显示芯片,可能会把各个 block 中的 thread 顺序执行,而非同时执行。不同的 grid 则可以执行不同的程序(即 kernel)。Grid、block 和 thread 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每个 thread 都有自己的一份 register 和 local memory 的空间。同一个 block 中的每个 thread 则有共享的一份 share memory。此外,所有的 thread(包括不同 block 的 thread)都共享一份 global memory、constant memory、和 texture memory。不同的 grid 则有各自的 global memory、constant memory 和 texture memory。如下图所示:


由于显示芯片大量并行计算的特性,它处理一些问题的方式,和一般 CPU 是不同的。主要的特点包括:

1. 内存存取 latency (等待时间)的问题:CPU 通常使用 cache 来减少存取主内存的次数,以避免内存 latency 影响到执行效率。显示芯片则多半没有 cache(或很小),而利用并行化执行的方式来隐藏内存的 latency(即,当第一个 thread 需要等待内存读取结果时,则开始执行第二个 thread,依此类推)。 

2. 分支指令的问题:CPU 通常利用分支预测等方式来减少分支指令造成的 pipeline(流水线) bubble。显示芯片则多半使用类似处理内存 latency 的方式。不过,通常显示芯片处理分支的效率会比较差。 

       因此,最适合利用 CUDA 处理的问题,是可以大量并行化的问题,才能有效隐藏内存的 latency,并有效利用显示芯片上的大量执行单元。使用 CUDA 时,同时有上千个 thread 在执行是很正常的。因此,如果不能大量并行化的问题,使用 CUDA 就没办法达到最好的效率了。在这个过程中,CPU担任的工作为控制 GPU执行,调度分配任务,并能做一些简单的计算,而大量需要并行计算的工作都交给 GPU 实现。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由于 CPU 存取显存时只能通过 PCI-Express 接口,速度较慢,因此不能经常进行,以免降低效率。通常可以在程序开始时将数据复制进GPU显存,然后在 GPU内进行计算,直到获得需要的数据,再将其复制到系统内存中。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在现有省、市港口信息化系统进行有效整合基础上,借鉴新 一代的感知-传输-应用技术体系,实现对码头、船舶、货物、重 大危险源、危险货物装卸过程、航管航运等管理要素的全面感知、 有效传输和按需定制服务,为行政管理人员和相关单位及人员提 供高效的管理辅助,并为公众提供便捷、实时的水运信息服务。 建立信息整合、交换和共享机制,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支撑 体系,以及相关标准规范和安全保障体系;按照“绿色循环低碳” 交通的要求,搭建高效、弹性、高可扩展性的基于虚拟技术的信 息基础设施,支撑信息平台低成本运行,实现电子政务建设和服务模式的转变。 实现以感知港口、感知船舶、感知货物为手段,以港航智能 分析、科学决策、高效服务为目的和核心理念,构建“智慧港口”的发展体系。 结合“智慧港口”相关业务工作特点及信息化现状的实际情况,本项目具体建设目标为: 一张图(即GIS 地理信息服务平台) 在建设岸线、港口、港区、码头、泊位等港口主要基础资源图层上,建设GIS 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在此基础上依次接入和叠加规划建设、经营、安全、航管等相关业务应用专题数据,并叠 加动态数据,如 AIS/GPS/移动平台数据,逐步建成航运管理处 "一张图"。系统支持扩展框架,方便未来更多应用资源的逐步整合。 现场执法监管系统 基于港口(航管)执法基地建设规划,依托统一的执法区域 管理和数字化监控平台,通过加强对辖区内的监控,结合移动平 台,形成完整的多维路径和信息追踪,真正做到问题能发现、事态能控制、突发问题能解决。 运行监测和辅助决策系统 对区域港口与航运业务日常所需填报及监测的数据经过科 学归纳及分析,采用统一平台,消除重复的填报数据,进行企业 输入和自动录入,并进行系统智能判断,避免填入错误的数据, 输入的数据经过智能组合,自动生成各业务部门所需的数据报 表,包括字段、格式,都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定制,同时满足扩展 性需要,当有新的业务监测数据表需要产生时,系统将分析新的 需求,将所需字段融合进入日常监测和决策辅助平台的统一平台中,并生成新的所需业务数据监测及决策表。 综合指挥调度系统 建设以港航应急指挥中心为枢纽,以各级管理部门和经营港 口企业为节点,快速调度、信息共享的通信网络,满足应急处置中所需要的信息采集、指挥调度和过程监控等通信保障任务。 设计思路 根据项目的建设目标和“智慧港口”信息化平台的总体框架、 设计思路、建设内容及保障措施,围绕业务协同、信息共享,充 分考虑各航运(港政)管理处内部管理的需求,平台采用“全面 整合、重点补充、突出共享、逐步完善”策略,加强重点区域或 运输通道交通基础设施、运载装备、运行环境的监测监控,完善 运行协调、应急处置通信手段,促进跨区域、跨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以“统筹协调、综合监管”为目标,以提供综合、动态、实 时、准确、实用的安全畅通和应急数据共享为核心,围绕“保畅通、抓安全、促应急"等实际需求来建设智慧港口信息化平台。 系统充分整合和利用航运管理处现有相关信息资源,以地理 信息技术、网络视频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云计算 技术为支撑,结合航运管理处专网与行业数据交换平台,构建航 运管理处与各部门之间智慧、畅通、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的智 慧港口信息化平台。 系统充分考虑航运管理处安全法规及安全职责今后的变化 与发展趋势,应用目前主流的、成熟的应用技术,内联外引,优势互补,使系统建设具备良好的开放性、扩展性、可维护性。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