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CIMS的实践谈谈对我国MRPⅡ/ERP应用和产业发展的认识

中国航天机电集团二院 李伯虎

前言
1986年3月,我国高技术研究开发计划(863计划)中设立了CIMS主题。十余年来,在国家科技部(原国家科委)的直接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它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宗旨,围绕两个中心——“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与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科技与经济结合,科技为经济服务”,在1万余名专家,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不懈的努力下,立足国情、创新发展,从早期的以信息集成为特征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概念开始,经历了企业信息集成化、过程集成优化、企业间集成优化的发展阶段,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ontemporary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 简称CIMS)之路,在应用示范工程,产品开发、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应用基础研究等四个层次取得了重大进展和丰硕成果。
CIMS是一种按照CIM理念组成的组织、管理、运行、制造类企业的系统。这里的制造是“大制造”的含义,它包括企业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从产品市场需求分析到产品最终报废),其中,制造类企业包含传统制造业及新兴制造业。863/CIMS主题提出的CIM理念是:“将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制造技术相结合,并应用于企业产品(P)全生命周期的各阶段。通过信息集成、过程优化及资源优化,实现物流、信息流、价值流的集成和优化运行,达到人/组织、经营管理和技术三要素的集成优化,以改进企业产品(P)开发的T(时间)、Q(质量)、C(成本)、S(服务)、E(环境),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CIMS是基于CIM理念构成的一种数字化、虚拟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集成优化的先进制造系统。它通常由工程分析/设计子系统、加工生产子系统、经营管理与决策子系统、支撑平台子系统组成。CIMS技术群包括总体技术、设计自动化技术、加工自动化技术、经营管理与决策系统技术、支撑平台技术与流程工业CIMS中生产过程控制技术。其中,经营管理与决策系统有关的技术包括MIS,OA,MRP,MRPⅡ,CAD,BPR,ERP,DEM(动态企业建模)、CRM(客户关系管理)、SCM(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等。
自1987年起,CIMS主题一直将现代管理技术、信息技术、设计制造技术的集成优化作为CIMS主题研究、开发、应用工作中的重点。值得指出,基于系统的观点,针对企业瓶颈,结合企业实际,在全国20多个省市,涉及10余个行业的200多家企业中成功地实施了CIMS,其中MRPⅡ/ERP分系统是其重要的核心组成部份。与此同时,CIMS主题还支持开发了我国自主版权的MRPⅡ/ERP系统。
本文试图从CIMS主题的实践,谈谈对我国MRPⅡ/ERP应用和产业发展的一些认识。
一、系统综合治理,实现我国制造企业的跨越发展
目前,经济竞争已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焦点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经济竞争归根结底是各类产业的竞争。对于制造业来说,21世纪初竞争的核心将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创新能力的竞争。回顾历史,制造企业间激烈竞争集中体现在“及时供应适合市场(客户)需求的合格产品(P)”。随着时代的变迁,产品间竞争的要素不断随之演变:在早期产品竞争要素是成本(C),七十年代增加了质量(Q),八十年代增加了交货期(T),九十年代又增加了服务(S),近期又增加了环境清洁(E),预计下一世纪将增加“知识创新”(K)这一关键因素。企业要想参与这场经济竞争,必须提高其综合竞争能力,尤其是管理、技术的创新能力,它综合地表现在:产品和服务,产品开发能力和制造过程,企业组织与管理,供应商和顾客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等多个方面。
1、现代企业面临的环境
1) 产品生命周期缩短;
2)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比例增大;
3)顾客对产品功能、性能、质量的个性化及要求更高;
4)能参与全球竞争的企业更多;
5)跨国公司的垄断性更明显;
6)企业的兼并重组更激烈、更动荡;
7)一般水平的产品及制造能力严重过剩;
8)环保意识、绿色制造呼声更强。
2、 国外制造业技术发展现状
各国深刻地认识到强大的制造基础对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力量是至关重要的,进而纷纷执行了国家级制造业发展计划,例如:美国先进制造技术计划,美国TEAM计划,美国NGM计划,德国“生产2000”计划,日本智能制造系统计划,韩国高级先进技术国家计划(G-7计划)等。这些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计划提出时即以提高本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能力、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国家综合实力为目标,既注重技术的超前性,更重视来自产业界的实际需求。在关键技术的选择上,引入系统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和自动化技术,注重系统集成技术与工艺装备研究开发并重。政府通过这些计划的实施起到了关键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并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研究开发及推广应用的管理机制。国外专家估计,今后15年制造业的发展,将超过以往75年,其中,充分合理利用社会化资源,建立在全球计算机网络基础上的全球化敏捷制造 (Agile Manufacturing)技术正成为研究开发的热点。
3、 我国制造业技术发展现状与问题
多年来,我国制造业技术已取得长足进展;但是根据世界经济黄皮书等统计,与国际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技术总体上存在20年左右的差距,部分典型数据:我国机械工业主导产品达到90年代国际水平的占30%,达到80年代国际水平的占40%,达到60~70年代国际水平的占30%;大中型企业生产的2000多种主导产品的平均生命周期为10.5年,是美国机械工业产品平均生命周期的3.5倍;美国制造业的新产品贡献率已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52%左右(1995年),而我国仅为5.9%(1997年);美国、西欧诸国、日本机械工业企业的专业化水平为75-95%,而中国仅为15-30%;按市场份额计算的机械工业市场集中化指数CR10,美国为58.4%,日本为53.4%,而中国仅为7.5%等等。上述表明,我国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远不符合市场竟争的需求。
4、 我国制造企业现代化管理发展现状、问题与方向
加强管理,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90年代以来,与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及世界信息技术发展相适应,我国制造企业现代化管理在市场化与信息化方面已取得较大进展;但是与国外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理念、组织、方法、手段、人才及技术等方面。因此,我国制造企业必须加速管理创新,赶上现代管理创新的趋势,包括: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全方位管理创新;重视人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对无形资产(知识、技能、人力、信息等)管理创新;解决决策、综合问题的管理创新;管理组织实现网络化、扁平化、柔性化。
5、 我国制造企业跨越发展对策
不难推测,进入WTO对我国制造业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不跨越发展便没有出路!我们认为:出路在于从系统的观点出发,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系统综合治理,加速企业的市场化、信息化、管理集约化,才能实现我国企业的跨越发展。
二、发展中的MRPII/ERP——实现企业市场化、信息化、管理集约化的有效理念、技术与工具
1、ERP的发展史
信息技术与管理科学的结合促进了现代企业管理技术的形成与发展,以MRPII/ERP (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为代表的现代企业管理软件从产生到现在已有30多年,其发展大致上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七十年代以前, 市场竞争主要是降低产品成本(C)的竞争,相应的技术管理对策是适应大批量生产方式的标准化、流水线式生产管理模式。为实现库存优化管理,解决资金占用与资金周转问题, 对企业物料资源进行计划管理的MRP(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系统应运而生;
七十年代,降低产品成本(C)、改善企业整体效率与提高产品质量(Q)成为市场竞争焦点。此时,市场需求变动加快,企业对内部资源计划管理的范围随之扩大,从以前单纯的物料计划扩展到对生产过程的物料、人力和机器等各项资源进行计划和控制的闭环MRP系统,从而实现了对生产的闭环控制,比较经济和集约化,增强了生产管理对市场的应变能力。企业通过引进制造自动化技术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采用闭环MRP方法与准时生产制JIT(Just-In-Time)方法提高管理生产水平是该时期的主要手段。
八十年代,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加剧,市场和客户需求变动加速,全面满足用户在交货期(T)、质量(Q)、价格(C)和服务(S)等方面的要求成为市场竞争的核心。为此,企业需对MRP的计划管理范围进一步扩充,尤其是财务子系统,将生产、财务、销售、工程技术、采购等各个子系统集成为一个一体化的系统,对企业内部的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进行一体化管理,形成了MRPⅡ。MRPⅡ涉及经营规划、销售与运作计划、主生产计划、物料清单与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管理、物料管理(库存管理与采购管理)、产品成本管理、财务管理等。MRPⅡ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市场应变能力与市场竞争力。这一时期,通过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来改善产品上市时间、产品质量、产品成本和售后服务等方面是当时的主要竞争手段。同时,制造资源计划MRP II、MRP II/JIT和精良生产管理模式成为此时的企业生产管理的主流。
九十年代,世界由工业化时代进入数字化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市场竞争的焦点转为如何以最短时间快速开发出高质量及性能价格能被用户接受的新产品。各类技术持续创新、市场需求瞬息万变以及企业竞争空间的迅速扩大等特点使得传统的成本与效率管理目标不再成为企业取得市场竞争优势的法宝。并行工程、敏捷制造已成为新产品开发的重要手段。企业管理从面向企业内部资源管理转向面向全社会一切市场资源的有效利用,重视对企业与社会各方组成的供应链进行良好管理的ERP管理模式也随之产生。与MRPII相比,ERP以供应链为中心,引入并强调供应链管理技术、企业业务流程重组技术(BPR)和先进的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ERP更加重视企业间的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有机地集成,支持企业经营管理各方面的集成。
21世纪将是以知识(K)为基础的新产品的竞争,知识已成为企业最宝贵的资产和资源,面对不可预测、动态多变的市场,敏捷制造、并行工程、大批量定制、产品协同商务等将成为新产品开发与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模式,这些对ERP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纵观MRPII/ERP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 ,企业管理软件的每一步发展均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以及企业所处竞争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 企业对竞争需求(T、Q、C、S、E、K)的演变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企业生产管理模式发生变革,与此同时,企业管理软件亦从早期的MRP,经历了闭环MRP和MRPⅡ,一直发展到今天的ERP,并进一步朝着数字化、敏捷化、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柔性化、行业化、本地化方向发展(详见本文5)。
2、 MRPII/ERP的应用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MRP II/ERP应用已经比较普及,多数大中型企业已采用MRP II/ERP系统和先进管理方式多年,据称全球500强企业的80%已购买了ERP软件,目前正在推行全球化供应链管理技术和敏捷化企业后勤系统。此外,许多小型企业也在纷纷应用MRP II/ERP系统。
中国于80年代初开始应用MRP系统。早期的MRP应用系统比较强调物料库存管理与生产计划,且多采用的是主机/终端式计算机系统。MRP应用企业为我国企业展现了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并给企业带来了效益。89年以来,国家863计划CIMS主题开展应用示范工程,大大推动了我国制造业应用MRPII/ERP系统的进程。在19个省市、4个部委成立了CIMS应用工程领导小组和专家组;实施CIMS应用示范工程的企业已达200余家,遍及我国主要地区(复盖了除青海、新疆、西藏、台湾的所有地区)和机械、电子、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轻工、纺织、邮电、冶金、兵器、煤碳、电力等行业;其中,绝大多数企业采用了MRP II系统,其计算机系统也多采用了先进的客户/服务器结构,以至客户/服务器/浏览器结构,使得MRP II系统在CIMS环境下更上了一个台阶。经验收的80家CIMS应用示范工程企业(不同机制、不同规模、不同模式、不同行业)都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我国已有上千家企业应用MRP II管理系统。
近年来,随着市场竟争和先进企业经营方式、管理模式改革的发展,一些企业已将其MRP II管理系统升级为ERP系统。这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更加强大,集成化程度更高,以供需链为中心的ERP组织结构和先进的管理系统从整体上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此外,863/CIMS主题还在一些企业开展了敏捷供应链和客户关系管理的试点,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实践表明,成功实施MRP II/ ERP后的效益是明显的:
1)直接效益---包括减少库存占用资金、缩短主生产计划编制时间、缩短采购计划编制时间、缩短新产品报价时间、提高产品按期完工率和缩短交货期、缩短生产准备时间、减少废品率、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等等。
2)战略效益---使企业的文化、管理模式、管理体制、业务流/信息流/物流、管理方法/手段/制度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与优化,并带来十分深远影响。它是我国企业实现市场化、信息化、管理集约化的有效理念、技术与工具。它是使我国国有企业管理从计划经济型向市场经济型、从粗放型向集约型、从手工管理向计算机管理方式变革的有效切入点。
三、实施好MRPII/ERP的经验与体会
企业ERP的实施是涉及到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和企业内各类人员、组织、部门的一项系统工程,对我国企业来说,ERP的实施是企业进行两个根本转变,实现企业市场化、信息化和管理集约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结CIMS主题实施经验和教训,我们认为,成功实施ERP的关键因素为:需求出发、抓住瓶颈、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各级“一把手”的决心与认知是关键;必须重视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建立与优化调整;正确选择软件厂商与组织好实施队伍;技术基础工作和人员培训必须同步落实;ERP项目的实施监理不容忽视。这些因素是实施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
1、需求出发、抓住瓶颈、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企业只要能从实际出发,真正期望通过现代化管理手段ERP规范企业的各项管理,提高信息表达的准确性、业务处理的合理性、规范性,ERP的实施就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ERP的实施必须充分分析企业的现状,结合国情, 从企业实际出发,找出企业存在的问题和症结,针对企业瓶颈制订方案,注重通过信息化取得效益才能在实施中见到效果,为ERP的成功实施打好基础。
必须从企业的战略目标及信息化工程的总体规划出发,制定ERP的总体规划与目标。
ERP实施应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选准实施的切入点,从最需要改进的地方着手,分步骤、分阶段地实施ERP系统的各个模块,边实施边见效,增强企业员工对ERP实施的信心。
2、各级“一把手”的决心与认知是关键
ERP成功实施的60%以上工作量需要投入在管理流程、管理架构的改进上,因此必须有包括中层在内的各级一把手亲自领导整个实施过程,解决实施过程重大决策性问题,做好管理与技术集成,做好与企业的三改一加强、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相结合,才能使实施工作顺利地进行下去。如果企业各级领导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和形式上支持,ERP的实施是不会成功的。
3、必须重视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建立与优化调整
ERP致力于消除一切冗余的物流、价值流、信息流,进而以最有效的方式进行制造。因此,实施的首要任务是研究并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通过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PR)以及在实施过程的不断优化,完成适合ERP高效运行企业再改造。
业务流程设计应注意控制和监督环节,以保证各项业务处于有效的控制之中,避免遭受人为损失。控制环节的设计要兼顾控制和效率,避免过多降低工作效率或不足造成业务失控。
4、正确选择软件厂商与组织好实施队伍
ERP软件的选择也是决定实施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企业管理结构不断得到改进的过程中,需要厂商、实施咨询机构及用户的共同参与和有效配合才能完成。因此,在软件选型时,要考察供应商技术支持力量,发展战略等,确保软件购入后实施过程得到必要的技术支持。
必须建立一支核心用户和ERP技术人员组成的精干实施班子,在一把手领导下开展工作,定期召开例会,协同开展工作,进行软件与企业有机结合的二次开发,制定实施方案,培训最终用户,并负责各个部门试运行的技术保障工作。
5、技术基础工作和人员培训必须同步落实
ERP实施必须依靠各级人员完成,同时它由涉及大量的技术基础工作,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归纳,标准化工作,制度的制定,岗位和人员的安排等等,因此,必须同步落实技术基础工作和人员的培训。
6、ERP项目的实施监理不容忽视
借助于监督机构,对ERP项目进行风险分析和跟踪,并提出防范措施,将对成功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监督机构可以是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也可以是外部的咨询公司。
监督应贯穿于项目从规划、准备、实施到系统运行的全过程,跟踪实施进展和工作质量,保证项目实施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达到预期目标。
四、关于大力加强发展中国ERP产业的建议
1、ERP的市场
全球ERP市场潜力巨大。据全球第六位的ERP软件供应商JBA估计,世界ERP市场1999年达到202亿美元,2000年将达到277亿美元,2001年将达到374亿美元,2002年将达到501亿美元,2003年将达到666亿美元,其估计与美国AMR调查公司数据相仿。据JBA估计,亚太地区ERP市场在2000年将达到25亿美元,比1999年增长65%;预计到2003年,亚太地区ERP市场将达到79亿美元。这正是JBA等ERP厂商如此钟情于亚太市场的主要原因。
根据IDC的统计,中国ERP市场1998年的规模是5.9亿美元, 其中国外厂商的市场份额占到90%,预计年增长率为29%。我国目前拥有15000家大中型企业和1000万家中小型企业,预计到2003年将有50%~70%左右的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因此,中国ERP市场前景良好。
目前,较有业绩的ERP公司分别有: SAP、Oracle、JDE、Scala、四班、SSA等外资公司;和用友、利玛、开思、浪潮、国强、金思维及新大中、金蝶等中资公司。
2、大力加速发展我国ERP产业的建议
863/CIMS主题分别在“八五”与“九五”期间开始研究、开发和应用我国自主版权的MRPⅡ与ERP软件。支持的较有业绩的ERP开发公司包括利玛、开思、金思维等。此外,还支持成立了10个系统集成咨询公司。
近年来,我国的ERP产业取得长足的发展,但是与中国ERP市场的需求相距甚远,必须大力加速发展。
目前,与国外同行相比,我国的ERP产业的主要问题如下:
1)公司规模太小;
2)新产品开发力量不够,软件商品化程度较低;
3)资金短缺;
4)优秀人才流失;
5)内部产权体制和经营运行机制不够规范、完善;
6)系统集成咨询公司太少;
7)产品售后服务较差;
8)我国MRP-Ⅱ/ERP 市场尚未形成竞争有序的市场。因此,提出如下建议:
提倡"双赢竞争"原则,强强联合、形成经营规模;
发挥优势,抓住机遇,准确定位市场;
结合国情,产学研集成,加强技术创新,开发中国特色软件;
管理创新,尽速完善企业内部机制和人才策略;
充分重视系统集成咨询公司的建设与发展;
用户至上,加强质量工作,切实做好售后服务;
政府引导,政策倾斜,创造环境。
五、网络时代的ERP
网络时代ERP必须支持企业适应全球化竞争管理模式的变革,并采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它呈现出数字化、敏捷化、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柔性化、行业化、本地化的特点。
数字化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步入数字化知识经济时代。ERP必须实现对企业组织、业务流程、计划、协调、监控、服务、创新等各类管理活动和管理方法的数字化,包括各类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应用计算机、通讯、网络、多媒体等数字化支撑工具和数字化管理技术来实现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及解决企业的各类管理问题。
随着Internet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以惊人的速度改变了传统的业务方式。数字化ERP将围绕如何帮助企业在电子商务时代实现管理模式的调整以及如何为企业提供电子商务解决方案来迎接数字化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敏捷化
二十一世纪的世界市场竞争将发展到以客户为中心的敏捷化制造体系间的竞争,这就要求企业具有敏捷性---能够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快速创造新产品和响应市场,从而赢得市场竞争。可以预见,基于制造企业合作的全球化制造体系与敏捷虚拟企业的管理模式将是未来管理技术的核心。
敏捷化ERP支持敏捷化企业的组织形式——动态联盟;支持敏捷企业管理方式——以团队为核心的扁平化组织结构方式;支持敏捷企业的工作方式——并行工程和协同工作。
网络化
随着企业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管理系统也日趋网络化。网络化ERP通过算机网络将企业、用户、供应商及其它商贸活动涉及的职能机构集成起来,完成信息流、物流和价值流的有效转移与优化。经营网络化包括企业内部运营的网络化、供应链管理、渠道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等的网络化。
从支撑平台技术上的角度,ERP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单机模式、文件服务器模式、客户机/服务器(C/S)模式。今天Internet的发展将使ERP由客户/服务器模式向基于Internet的B/S计算模式转变,实现业务应用同技术体系的分离,使ERP呈现出网络化的发展趋势;
从应用角度,现有的ERP大致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业务管理阶段、财务业务管理一体化阶段和ERP阶段,目前,将步入以电子商务为平台的网络化ERP阶段。
值得指出,网络化ERP中的安全技术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它涉及网上身份认证,传输信息的安全性,银行认证,存储信息的安全性和支付,安全性和网络的安全性等。
集成化
现代企业管理系统集成了以往孤立的单项管理系统的功能和信息,能按照系统观点对企业内部进行集成优化管理。当代企业经营、生产已从“产品为中心”的模式转向“客户为中心”的模式。在此背景下,现代集成化的ERP应充分利用INTERNET技术及信息集成技术,将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ERP、办公自动化等功能全面集成优化。此外,ERP还应与设计、制造、后勤等过程进行集成优化,以支持产品协同商务(Collaborative Product Commerce)等企业经营管理模式。
智能化
企业要在当前瞬息万变的的市场竞争中获胜,就必须快速、准确地对获得的各类信息作出决策,这使ERP在深度上呈现智能化的趋势。
智能化ERP包括采用数据仓库、在线分析(OLAP)及数据挖掘等技术完成数据的提取、分析和知识发掘;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市场预测、订单处理、生产调度、管理决策等。
柔性化
柔性化ERP系指适应多种生产制造方式的管理模式,支持企业对经营、管理模式的不断调整,包括对产品和生产流程的重组和与之相关的企业组织结构与业务管理流程的调整,以保持企业在市场的竞争优势。值得指出,我国企业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阶段,因此实现柔性化ERP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柔性化ERP包括采用开放性体系结构,面向对象技术,可重用性与互操作技术,友好的人机接口技术,动态企业建模(Dynamic Enterprise Modeling)与仿真技术等。
行业化
随着ERP在各行各业的深入应用,由于不同行业的企业各有其独特的生产和经营模式,因此,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已显得十分重要。可以预见行业化ERP将成为必然的趋势。
行业化ERP包括适用于离散制造业、流程制造业、混合制造业;传统制造业和新兴制造业等各类行业的ERP。
本地化
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企业的管理模式存在着差异性,因此基于通用ERP的本地化开发势在必行。
本地化ERP包括对通用ERP的二次开发和针对我国国情的ERP开发。
参考文献:
[1] 吴澄,“用高技术振兴我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和相关信息技术的产业化”,国务院科技讲座,2000
[2] 李伯虎,吴澄,“发展中的CIMS”,计算机世界,第1 期:产品与技术,2000
[3] 杜宝芬,沈志渔,“加强企业管理,迎接21世纪的挑战”,经济管理,NO.6,1999
[4]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0)”,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5] 陈启申,“选对软件不是ERP系统成功的唯一因素”,ERP论坛,863/CIM主题,2000
[6] 朱琼,“十九岁的ERP应该成熟了”,ERP论坛,863/CIMS主题,2000
[7] 张铸钢,“企业实施ERP容易犯的几个错误”,ERP论坛,863/CIMS主题,2000
[8] 李 林,“ERP—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ERP论坛,863/CIMS主题,2000
[9] 姚伟民,“ERP实施过程中咨询与顾问的作用”,ERP论坛,863/CIMS主题,2000
[10] 四木,“走近ERP—与Fourth Shift亚洲用户讨论ERP实施问题”,计算机世界,第21期:产品与技术,1999
[11] 孙家广,“创新设计及现代管理--企业信息化的关键”,计算机世界,第 34期:产品与技术,1999
[12] 王吉林,“ERP项目的风险管理”,计算机世界,第16期:产品与技术,1999
[13] 王惠芬, 左小德,“我国企业MRPⅡ/ERP系统应用调查”,计算机世界,第 12 期:市场与渠道,1999
[14] 徐晓飞,“企业资源计划ERP技术及应用发展现状与趋势”,哈儿滨工业大学
[15] 龚报钧,“从财务软件到ERP/走向辉煌还是衰落?”,计算机世界第 12 期,管理软件特刊,2000
[16] 张后启,“企业管理软件的发展历程”,计算机世界第 21 期,软件与应用版,1998

简 历

李伯虎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现任国家863计划CIMS主题专家组组长;航天机电集团公司二院科技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总装备部科技委兼职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东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贵州工业大学等兼职教授;中国系统仿真学会副理事长暨系统仿真学报编委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制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子学会工业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欧洲仿真学会学刊“仿真实践与理论”外籍编委,国际Mcleod仿真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心副主任,SME高级会员等。
在国内外发表论著140余件,获全国科学大会奖2 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 项,部级科技进步奖11 项;国家科委先进工作者一等奖,航天部个人一等奖,国防科工委光华基金一等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现从事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IMS)总体技术;并行工程;虚拟样机;先进分布仿真等方面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工作。

来自 “ ITPUB博客 ” ,链接:http://blog.itpub.net/10311592/viewspace-228919/,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转载于:http://blog.itpub.net/10311592/viewspace-228919/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