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述
前段时间,从图书馆借了《科学哲学》这本书,由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科学哲学教授萨米尔·奥卡沙著,韩广忠译,译林出版社出版,ISBN 978-7-5447-3276-5。这本书是一本科学哲学的入门读物,对科学哲学中几个广泛讨论的问题有一个概要但不失偏颇的讲解。而且双语排版我非常喜欢,既可以看到作者原文,也能够看到译文,也不失为练习英语阅读的好材料。
总结 和 感想
这本书总共有7章。
- 第一章 何为科学。首先讲了现代科学的起源,其中举的例子也都是中学时期能了解过的,包括托勒密天文学中的地心说到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在比萨尔斜塔的自由落体实验,以及圣经中物种是上帝创造的到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学说。通过这几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理论(范式)的演进过程(科学变迁和科学革命一章中指出,科学革命带来了范式的更替)。然后作者有对科学和伪科学的定义,以波普尔的理论为基础,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 第二章 科学推理。讲解了演绎和归纳。这章让我感触很大。以前从未想过一个理论或者一个定理、定律如何得来,只知道记住,没有从根本上好好想过。演绎,就是在前提全部为真的情况下得到一个正确的推论。亦即,如果前提为真,那么结论一定为真。然而,现实中很少能通过演绎得出一个结论或者理论。大多数时候,我们采用的是归纳。也就是说,从某对象已被检验的前提推论到关于对象未被检验的结论。我觉得抽样质检也是这样的一种方法。通过抽取有限的样本,然后推出大量产品的质量情况。换句话说,就是从有限的结果推导出一个广泛的结论。这在很多科研过程中被使用。可是,我们从未考虑这种情况的可靠性。比如,我们检测到的样本没问题,就一定代表剩下的样本没问题吗?当然这有一个概率问题。这里对于概率,作者也进行了阐述。我们常常被意识到的概率可能大部分都是数学上的频率式解释,然而对于概率,我们常常忽略了一个可能性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大致说一事件发生的概率,这可能是一个估计的量,主要的目的是在表现出我们对这件事发生所持的态度——很可能发生(这件事情发生的概率很高),很难发生(这件事情发生的概率很低)等。我们通过归纳得到的结论中,也会有概率的影响,如果我们做实验,每次得到的结果都一样,虽然我们不能保证下次一定一样(就算下次被验证了,还有下次的下次,不可能全部都被验证),但是我们会觉得下次发生的概率很高,然后得到一个推论或者一个理论。因此,现在科学研究中,归纳被广泛的采用了。除此以外,这一章作者还介绍了休谟问题(运用归纳的正确性不可能完全从理性上被证明),休谟认为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