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的安全威胁

• 今天,人们一谈到“黑客”(Hacker)往往都带着贬斥的意思,但是“黑客”的本来含义却并非如此。一般认为,黑客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高校的实验室中,他们智力非凡、技术高超、精力充沛,热衷于解决一个个棘手的计算机难题。
• 60、70年代,“黑客”一词仍极富褒义,从事黑客活动意味着对计算机网络的最大潜力进行智力上的自由探索,所谓的“黑客”文化也随之产生了。然后并非所有的人都能恪守“黑客”文化的信条专注于技术的探索,恶意的计算机网络破坏者、信息系统的窃密者随后层出不穷。
• 人们把这部分主观上有恶意企图的人称为“骇客”(Cracker) ,试图区别于“黑客”,同时也诞生了诸多的黑客分类方法,如“白帽子、黑帽子、灰帽子”。

凯文·米特尼克(Kevin David Mitnick),1963年8月6日出生于美国洛杉矶,第一个被美国联邦调查局通缉的黑客。有评论称他为世界上“头号电脑黑客”,其传奇的黑客经历足以令全世界为之震惊。现职业是网络安全咨询师,出版过《反欺骗的艺术》、《反入侵的艺术》、《线上幽灵:世界头号黑客米特尼克自传》。
15岁时闯入“北美空中防务指挥系统”的主机,翻遍了美国指向前苏联及其盟国的所有核弹头的数据资料,然后溜之大吉;
24岁时被DEC指控从公司网络上窃取价值100万美元的软件,当局认为,只要拥有键盘就会对社会构成威胁;
1994年,成功入侵摩托罗拉、NOVELL、SUN、MICROSYSTEMS、诺基亚等高科技公司的计算机,FBI推算其盗走的程序和数据而造成的实际损害总额达至4亿美元;
2000年,米特尼克获得监督释放。但不准触摸计算机、手机以及其他任何可以上网的装置。
• 从技术水平上看黑客分成两类,一类是真正有水平的,靠手一步一步地做,他们是指哪打哪,比如他想黑白宫,就过去黑。还有一部分黑客没有技术水平,他到网上下载技术工具。网上黑客工具有的是,他下载了黑客工具之后就去用,但黑客工具是那种扫描式的,就看谁有漏洞。就好象你扛个大锤子,谁家门是木头的就砸进去。明明想砸个银行,可银行没有木头门,就找个老百姓家砸进去,然后说我成功了。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