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

制作工艺

通常,我们所说的 CPU 的制作工艺,指的是在生产 CPU 过程中,要进行加工各种电路和电子元件,制造导线连接各个元器件。其生产精度以微米(长度单位,1 微米等于千分之一毫米)纳米(1 纳米等于千分之一微米)来表示。精度越高,生产工艺就越先进。在同样的材料中,可以制造更多的电子元件,连接线也越细,提高 CPU 的集成度,CPU 的功耗也越小。

制造工艺的微米,是指 IC 内电路与电路之间的距离。制造工艺的趋势是向密集度愈高的方向发展。密度愈高的 IC 电路设计,意味着在同样大小面积的 IC 中,可以拥有密度更高、功能更复杂的电路设计。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主要是靠工艺技术的不断改进,使得器件的特征尺寸不断缩小,从而集成度不断提高,功耗降低,器件性能得到提高。


封装技术

是一种将集成电路用绝缘的塑料或陶瓷材料打包的技术,以 CPU 为例,我们实际看到的体积和外观,并不是真正的 CPU 内核的大小和面貌,而是 CPU 内核等元件经过封装后的产品。封装对于芯片来说是必须的,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芯片必须与外界隔离,以防止空气中的杂质对芯片电路的腐蚀而造成电气性能下降。
另一方面,封装后的芯片也更便于安装和运输。由于封装技术的好坏,还直接影响到芯片自身性能的发挥和与之连接的 PCB(印制电路板)的设计和制造。封装也可以说是指安装半导体集

成电路芯片用的外壳,它不仅起着安放、固定、密封、保护芯片和增强导热性能的作用,而且还是沟通芯片内部世界与外部电路的桥梁——芯片上的接点用导线连接到封装外壳的引脚上,这些引脚又通过印刷电路板上的导线与其他器件建立连接。

封装时,主要考虑的因素:

芯片面积与封装面积之比为提高封装效率,尽量接近 1:1。

引脚要尽量短,以减少延迟,引脚间的距离尽量远,以保证互不干扰,提高性能。

基于散热的要求,封装越薄越好。


64位机器字长

这个位数指的是CPU GPRs(General-Purpose Registers,通用寄存器)的数据宽度为64位。也就是说,处理器一次可以运行64bit数据。64bit计算主要有两大优点:一是可以进行更大范围的整数运算;二是可以支持更大的内存(同时需要地址总线与地址运算逻辑支持才行)。不能因为数字上的变化,而简单的认为64bit处理器的性能是32bit处理器性能的两倍,实际上在32bit应用下32bit处理器的性能甚至会更强。

主频

即CPU内核工作的时钟频率(CPU Clock Speed),表示在CPU内数字脉冲信号震荡的速度(脉冲信号是一个按一定电压幅度,一定时间间隔连续发出的脉冲信号。脉冲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为周期;而将在单位时间(如1秒)内所产生的脉冲个数称为频率)。
CPU中集中了数以百万计的晶体管和其它电子元件,要使这个庞大的系统能够工作,必须对各个部件的工作进行协调,使部件按不同的先后顺序完成自己的操作,这个先后顺序就是时序。而产生和控制这个协调工作的时序要“时钟”,时钟信号实际就是晶体振荡器产生的连续脉冲信号。而CPU工作所用的时钟信号的频率就称为主频。对主频取倒数,即CPU的时钟周期。CPU在工作过程中将一个时钟周期分成若干个子周期,在每个子周期完成相应的微操作。
由于 CPU 是在半导体硅片上制造的,在硅片上的元件之间需要导线进行联接,由于在高频状态下要求导线越细越短越好,这样才能减小导线分布电容等杂散干扰以保证 CPU运算正确。因此,制造工艺的限制,是 CPU 主频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


前端总线
总线是将信息以一个或多个源部件传送到一个或多个目的部件的一组传输线。通俗的说,就是多个部件间的公共连线,用于在各个部件之间传输信息。
前端总线的英文名字是 Front Side Bus,通常用FSB表示,是将CPU连接到北桥芯片的总线。计算机的前端总线频率是由 CPU 和北桥芯片共同决定的。
CPU 就是通过前端总线(FSB)连接到北桥芯片,进而通过北桥芯片和内存、显卡交换数据。前端总线是CPU和外界交换数据的最主要通道。
因此,前端总线的数据传输能力,对计算机整体性能作用很大。如果没有足够快的前端总线,再强的 CPU 也不能明显提高计算机整体速度。数据传输最大带宽,取决于所有同时传输的数据的宽度和传输频率,即数据带宽=(总线频率×数据位宽)÷8。
现在的 CPU 技术发展很快,运算速度提高很快,而足够大的前端总线,可以保障有足够的数据供给给 CPU,较低的前端总线,将无法供给足够的数据给 CPU,这样就限制了CPU 性能得发挥,成为系统瓶颈。
北桥芯片负责联系内存、显卡等数据吞吐量最大的部件,并和南桥芯片连接。
外频与前端总线频率的区别:前端总线的速度,指的是 CPU 和北桥芯片间总线的速度,更实质性的表示了 CPU 和外界数据传输的速度。而外频的概念,是建立在数字脉冲信号震荡速度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100MHz 外频,特指数字脉冲信号在每秒钟震荡一万万次,它更多的影响了 PCI 及其他总线的频率。
在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主要是在 Pentium 4 出现之前和刚出现 Pentium 4 时),前端总线频率与外频是相同的。因此,往往直接称前端总线为外频,最终造成误会。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前端总线频率需要高于外频,因此采用了 QDR(Quad Date Rate)技术,或者其他类似的技术实现这个目的。这些技术的原理,类似于 AGP 的 2X 或者4X,它们使得前端总线的频率成为外频的 2 倍、4 倍甚至更高。从此之后,前端总线和外频的区别,才开始被人们重视起来。

外频
外频是 CPU 乃至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基准频率,单位是 MHz(兆赫兹)。
倍频即主频与外频之比的倍数,其关系式:主频=外频×倍频。CPU 的倍频,全称是倍频系数。CPU 的核心工作频率与外频之间,存在着一个比值关系,这个比值就是倍频系数,简称倍频。
在 486 之前,CPU 的主频还处于一个较低的阶段,CPU 的主频一般都等于外频。而在486 出现以后,由于 CPU 工作频率不断提高,而 PC 机的一些其他设备(如插卡、硬盘等)却受到工艺的限制,不能承受更高的频率,因而限制了 CPU 频率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出现了倍频技术,该技术能够使 CPU 内部工作频率变为外部频率的倍数,从而通过提升倍频而达到提升主频的目的。倍频技术,就是使外部设备可以工作在一个较低外频上,而 CPU 主频是外频的倍数。
原先并没有倍频概念,CPU 的主频和系统总线的速度是一样的。但随着 CPU 的速度越来越快,倍频技术也就应运而生。它可使系统总线工作在相对较低的频率上,而 CPU速度可以通过倍频来无限提升。那么 CPU 主频的计算方式,就变为:主频 = 外频 x 倍频。也就是,倍频是指 CPU 和系统总线之间相差的倍数,当外频不变时,提高倍频,CPU 主频也就越高。

超线程技术:(线程并行而非指令并行)
CPU 生产商为了提高 CPU 的性能,通常做法是提高 CPU 的时钟频率和增加缓存容量。不过,目前 CPU 的频率越来越快,如果再通过提升 CPU 频率和增加缓存的方法来提高性能,往往会受到制造工艺上的限制以及成本过高的制约。
实际上在应用中,基于很多原因,CPU 的执行单元都没有被充分使用。如果 CPU 不能正常读取数据(总线/内存的瓶颈),其执行单元利用率会明显下降。
另外,就是目前大多数执行线程缺乏 ILP(Instruction-Level Parallelism,多种指令同时执行)支持。这些都造成了目前 CPU 的性能没有得到全部的发挥。因此,Intel则采用另一个思路去提高 CPU 的性能,让 CPU 可以同时执行多重线程,就能让 CPU 发挥更大效率,即所谓“超线程(Hyper-Threading,简称 HT)”技术。超线程技术就是利用特殊的硬件指令,把两个逻辑内核模拟成两个物理芯片,让单个处理器都能使用线程级并行计算,进而兼容多线程操作系统和软件,减少了 CPU 的闲置时间,提高了 CPU 的运行效率。
采用超线程,就是在同一时间里,应用程序可以使用芯片的不同部分。虽然单线程芯片每秒钟能够处理成千上万条指令,但是在任一时刻,只能够对一条指令进行操作。而超线程技术,可以使芯片同时进行多线程处理,使芯片性能得到提升。
超线程技术是在一颗 CPU 同时执行多个程序而共同分享一颗 CPU 内的资源,理论上要像两颗 CPU 一样,在同一时间执行两个线程,P4 处理器需要多加入一个 Logical CPUPointer(逻辑处理单元)。因此,新一代的 P4 HT 的 die 的面积比以往的 P4 增大了 5%。而其余部分,如 ALU(整数运算单元)、FPU(浮点运算单元)、L2 Cache(二级缓存)则保持不变,这些部分是被分享的。
虽然采用超线程技术能同时执行两个线程,但它并不象两个真正的 CPU 那样,每个CPU 都具有独立的资源。当两个线程都同时需要某一个资源时,其中一个要暂时停止,并让出资源,直到这些资源闲置后才能继续。因此,超线程的性能并不等于两颗 CPU 的性能。英特尔P4 超线程有两个运行模式,Single Task Mode(单任务模式)及 Multi Task Mode(多任务模式)。当程序不支持 Multi-Processing(多处理器作业)时,系统会停止其中一个逻辑 CPU的运行,把资源集中于单个逻辑 CPU 中,让单线程程序不会因其中一个逻辑 CPU 闲置而减低性能。
但由于被停止运行的逻辑 CPU 还是会等待工作,占用一定的资源,因此Hyper-Threading CPU 运行 Single Task Mode 程序模式时,有可能达不到不带超线程功能的 CPU 性能,但性能差距不会太大。也就是说,当运行单线程应用软件时,超线程技术甚至会降低系统性能,尤其是在多线程操作系统运行单线程软件时,容易出现此问题。

双核心类型
在 2005 年以前,主频一直是两大处理器巨头 Intel 和 AMD 争相追逐的焦点。而且处理器主频也在 Intel 和 AMD 的推动下,达到了一个又一个的高峰。就在处理器主频提升速度的同时,也发现在目前的情况下,单纯主频的提升,已经无法为系统整体性能的提升带来明显的好处,并且高主频带来了处理器巨大的发热量,更为不利是,Intel 和 AMD 两家在处理器主频提升上,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在这种情况下,Intel 和 AMD 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多核心的发展方向,在不用进行大规模开发的情况下,将现有产品发展成为理论性能更为强大的多核心处理器系统,无疑是相当明智的选双核处理器,就是基于单个半导体的一个处理器上,拥有两个一样功能的处理器核心。即将两个物理处理器核心整合入一个内核中。

CPU周期
 又称机器周期,机器内部各种操作大致可归属为对CPU内部的操作和对主存的操作两大类,由于CPU内部操作速度较快,CPU访问一次内存所花的时间较长,因此用从内存读取一条指令字的最短时间来定义,这个基准时间就是CPU周期(机器周期)。一个指令周期常由若干CPU周期构成。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