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数原理

现实问题

1.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场景:从甲地到乙地,可以乘火车、汽车、轮船。火车有 4 班、汽车 2 班、轮船 3 班,那么一天中乘坐这些交通工具从甲地到乙地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2. 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场景:从 A 到 B 的道路有 3 条,从 B 到 C 的道路有 2 条,那么从 A 到 B 到 C 总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

概念:如果一个目标可以在 n 种不同情况下完成,第 k 种情况又有 mk(k = 1, 2, ..., n) 种不同方式来实现  ,那么实现这个目标总共有几种方法?(做一件事情有 n 类方法,每一类方法又有 m 种不同的情况,m1 表示第 1 类方法有 m 种不同的情况)

 

公式:

 

约束:

(1)每种方式都能实现目标,不依赖于其他条件;

(2)每种情况内任两种方式都不同时存在;

(3)不同情况之间没有相同方式存在。

 

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概念:如果实现一个目标必须经过 n 个步骤,第 k 步又可以 mk(k = 1, 2, ..., n) 种不同方式来实现  ,那么实现这个目标总共有几种方法?(做一件事情有 n 个步骤,每一个步骤又有 m 中方法,m1 表示进行第 1 步总共有 m 中不同的情况)

 

公式:

 

约束:

(1)步骤可以分出先后顺序,每一步骤对实现目标是必不可少的;

(2)每步的方式具有独立性,不受其他步骤影响;

(3)每步所取的方式不同,不会得出(整体的)相同方式。

两者异同

那「分类加法计算原理」和「分步乘法计算原理」的异同又是什么呢?我们通过辩证的方式来加深理解。

相同的:两者都是为了求解完成一件事情所拥有的方法的数量问题。

不同的:前者解决的分类计数问题,每一类都可以完成这件事情;后者解决的是分步计算问题,需要经过所有步骤才可以完成这个事情。

总结

计数,即计算数量,是数学中最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其中「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是解决计数问题最基础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于计算完成某件事情所存在的方法的数量。那这个数量有什么用处呢?虽然很基础且理想化,但这个数量往往会被作为计算某个方法发生的可能性的基础数值。

 

### DeepSeek 计数原理的概念与实现 DeepSeek 的计数原理主要涉及其内部如何管理和追踪对象的状态,特别是在内存管理方面。垃圾回收器自动回收再使用的对象,通过引用计数和可达性分析判断对象是否存活[^4]。 #### 引用计数法 引用计数是一种简单的垃圾收集方法,在这种方法中,每个对象都有一个计数值,用于记录有多少其他对象引用它。每当有一个新的引用指向这个对象时,计数值加一;当某个引用失效或被移除时,计数值减一。如果某对象的引用计数变为零,则说明没有任何活动的对象引用它,因此可以安全地将其回收。 然而,引用计数存在一些局限性和挑战: - **循环引用问题**:如果有两个或多个对象相互持有对方的引用形成环状结构,即使这些对象已经可达,它们的引用计数会降为零。 - **性能开销**:每次创建新引用或删除现有引用都需要更新计数器,这可能会带来额外的时间复杂度。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现代 JVM 中通常会单独依赖于引用计数来进行垃圾回收,而是采用了更复杂的算法如标记清除、复制算法等。 #### 可达性分析 相比之下,可达性分析是从根节点集合出发遍历整个对象图的过程。任何可以从根节点到达的对象都被认为是活跃的(即仍然有用)。反之,无法访问到的对象则被认为是废弃的,并会被列入候选列表等待后续处理。 这种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由简单引用计数引起的循环引用难题,因为它并关心具体路径上的每一步关系,而只关注最终能否触及目标实体。 ```java // 示例代码展示了一个基本的对象引用情况 public class Examp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Object a = new Object(); // 创建对象A并增加一次引用 Object b = a; // 对象B也指向同一个实例 System.out.println(a); // 输出当前a所指代的对象信息 System.gc(); // 建议JVM执行GC操作 } }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