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压和缺料原因分析

企业不能把物料管理好,说到底就是没有把物料的数量管理好。比如在手量太多了,就是库存积压,而可用量小于零,就是生产缺料或者销售缺货。

导致库存积压和生产缺料的原因有很多,计划工作没做好,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因为我们的行动是跟着计划走的,所以如果采购计划没有制订好,就会造成原材料的积压或短缺,如果生产计划没有制订好,就会造成半成品、在制品和产成品的积压或短缺。

先来看一下,我们是怎样制订采购计划的呢?主要有两个方法:

第一个方法,就是重订货点法。对于那些单价比较低,市场需求变化不大,存储周期比较长,或者是通用性比较好的原材料(也就是共享件),一般都会采用这种方法来进行管理。

第二个方法,就是定期采购法。这里说的“定期”可以是一个星期采购一次,可以是一个月采购一次,也可以是在签了一份销售合同以后采购一次,也可以是为了完成某一项生产任务而采购一次。这个方法的管理对象,主要是那些单价比较高、市场需求变化比较大、存储周期比较短的原材料。

可以这样讲,企业的原材料之所以会积压或短缺,主要就是由这两个方法所引起的。

 

先来分析重订货点法是怎样导致库存积压和生产缺料的。

对于重订货点法的工作原理,比较简单。比如对于一个原材料,如果要用重订货点法进行管理,那么我们首先就要给这个原材料设定好几个基本参数,也就是安全存量、重订货点和采购批量,或者设一个最大库存量。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一旦发现这个原材料的库存数量低于重订货点,那么就要发出采购订单。采购数量就等于采购批量,或者等于最大库存量减去当前的库存数量。

重订货点法可以说是历史最悠久的一个物料数量管理方法,直到现在几乎没有企业不用重订货点法的。因为重订货点法比较容易理解,操作起来比较简单,非常适合企业的基层员工使用。

应该说,在市场需求比较稳定、产品寿命比较长的前提下,用重订货点法来管理物料还是非常有效的,比如在我们国家的计划经济年代,或者卖方市场年代,放在库里的东西基本上都是能够卖出去的。

而在今天,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产品更新换代越来越快、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多,所以重订货点法的弊端就充分暴露出来了。

在下篇文章里面,我们继续分析重订货点法的三个主要弊端,正是因为这些弊端导致了库存的积压或者缺料。

下面我们来分析,在非ERP环境下,运用重订货点法所存在的问题。

这里要强调一点,我们分析问题的目的,不只是要告诉大家企业存在这些问题。事实上这些问题就摆在我们面前,我们能够看到、感受到。比如库存积压了,生产缺料了,我们能不能看到?往来账管理不好,成本管理不好,我们能不能感受到?都是能够的。

我们分析问题有两个目的:

第一个目的就是看清问题。在《全脑优势》这本书的专文推荐一里面,就引用了一位名叫约翰-加德纳(John Gardner)的学者的观点,“许多组织忍受痛苦,不是因为他们解决不了问题,而是因为他们根本看不见问题!”本人是非常认可这句话的。

为什么问题存在却看不见呢?因为这些问题已经跟了我们很长时间了,我们都已经习惯了,已经视而不见了,已经把这些问题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了,认为经营企业就是这个样子……就像一个没见过世面,一直住在山沟里的孩子,认为要去外面的世界看看,走路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不会想到还有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如果一味沉迷于手工管理出不来,要想通过“手工”来发展、壮大,或者去闯荡世界,肯定是不行的,一定会经常感叹,“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所以要想解决问题,首先就一定要看清问题。

分析问题的第二个目的就是建立共识。就是要让大家清醒的认识到,如果单纯的依靠手工,或者依靠一些部门级的管理软件,我们是不可能把物管好、把财理好的,从而让大家都意识到,把ERP实施好用好真的是企业做强做大的必由之路,可见建立起员工对ERP项目的共识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很多企业在实施ERP时,首先没有让员工建立起正确的ERP共识,所以真的很累。这几天放假,与朋友聚会当中了解到,某某企业的ERP要上线了,然而这家公司是在几年前就已经与ERP厂商签订了合同,当下无语,只能祝贺这家企业终于要上线了。

    企业用重订货点法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用重订货点法进行管理的物料数量太多

    这里的数量主要指物料的种类。举例来说,有两家大体相同的公司,都有1000种原材料需要管理,在第一家公司里面,有800种原材料是采用重订货点法来管理的,另外的200种是按需采购,也就是市场要多少就买多少。第二家公司的情况正好反过来,只有200种原材料是用重订货点法来管理的,另外的800种是按需采购。

    那么哪家公司的库存水平要高?当然是第一家公司。因为对于任何一个物料,如果采用重订货点法来进行管理,就至少要保留安全库存,而这些物料的安全库存累加起来就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数目,更何况这些物料的实际库存数量,要远远高于安全库存呢?

    所以越是管理比较好的企业,用重订货点法进行管理的物料的数量就越少,当然他们的库存水平也越低。


我们介绍了重订货点法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用重订货点法进行管理的物料数量太多。

    在非ERP环境下使用重订货点法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参数设置不合理

    所谓参数设置不合理,就是说物料的安全存量、重订货点、采购批量以及最大库存量应该是多少,设置的不是很合理。比如原材料a1的安全存量,本来有50就足够了,如果把它设为100,那么多出来的50个就是没有意义的库存积压。

    因为如果不是循环使用的话,这多出来的50个可能永远也不会用于生产,就会永远呆在仓库里面,这是很常见的一种现象。

    很多企业在清理库存时,就经常发现有些物料已经在仓库里存放了很多年。

    补充一点,我们一定要正确理解“库存积压”的概念。很多企业管理人员都有这样一种想法,认为如果只有几万、十几万的库存就不算是积压,只有积压到了几百万,甚至上千万,才算是库存积压,很明显,这种想法是不对的。

    对于一批库存物料,如果不是销售订单急用的,或者如果不能在一段合理的时间内转化为企业的现金,那么这批物料就处于积压状态,所以一批物料是不是处于积压状态,与它的金额大小没什么关系,这才是我们要拥有的正确观念。

    对于参数设置问题,刚才我们只是讲了安全存量偏高的情况,如果重订货点和采购批量这两个参数,也设得很高的话,问题就会更加严重,对不对?

    另外,如果我们把这些参数设得偏低的话,可能就会增加生产缺料的次数。

    所以如果参数设置不合理,要么就是库存积压,要么就是生产缺料。

    重订货点法的第三个问题,就是参数设置没有随需而变;

    也就是说,对于安全存量、重订货点、采购批量以及最大库存量的设置,没有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很多参数值可能在上个月、上个星期是合理的,但是到了这个月、这个星期,可能就变得不合理了。这种情况也是很常见的,很多企业的重订货点参数,一年下来也难得修改一次,甚至可能是萧规曹随用了很多年了。

    如果参数设置不合理,就会导致库存积压,或者生产缺料,刚才已经分析了。

    对于还处在非ERP环境下的物料管理人员,或者是物料经理,如果想要减少重订货点法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就要经常思考下面的三个问题:

    第一个,企业的哪些物料可以不必采用重订货点法?

    第二个,对于采用重订货点法的物料,重订货点参数的设置是合理的吗?

    第三个,这些参数现在还合理吗?

    通过思考这三个问题,并且采取相应的行动,虽然由于手工处理能力有限,获得的效果不是很明显,但是只要能每天进步一点点,总比视而不见、无所作为要好得多。

   

    并且通过思考这些问题,对企业物料管理进行新的规划,就能为将来实施ERP打下一个好的基础,将来一旦上了ERP,就能很快取得质与量的突破。


我们分析了重订货点法的三个弊端,这三个弊端其实还只是参数设置方面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使用重订货点法的时候,还会有很大的问题。

    举个例子,假设原材料b1的重订货点是50,同时假设b1现在的在手量是60,那么这时我们要不要下达采购订单呢?我们可以分两种情况来讨论:

   

    第一种情况,如果b1没有分配量,我们就不需要下达,对不对?

    第二种情况,如果b1有分配量,假设分配量是30个,那么就应当下达采购订单。如果因为在手量暂时高于重订货点,而不及时下达采购订单,那么将来就容易导致生产缺料,这种情况在企业是很常见的。

    再假设b1现在的在手量是40,那么这时我们要不要下达采购订单呢?同样可以分两种情况来讨论:

   

    第一种情况,如果b1没有在途量,当然就需要下达,对不对?

    第二种情况,如果b1有在途量,假设在途量是30个,并且这30个并没有被分配出去,那么就不需要下达采购订单。如果因为在手量暂时低于重订货点而又下达采购订单,那么就是重复采购,将来就会形成库存积压,对不对?

    进一步讲,要不要下达采购订单,应该根据可用量来判断。那么在非ERP环境下我们能否把物料的可用量维护好呢?答案是不可能的。

    在非ERP环境下,计划人员手头往往只有物料的在手量数据,并且我们也知道,即使这个在手量数据也经常是不准确的,再加上信息共享能力很差,使得计划人员很难得到在途量和分配量数据,导致经常在错误的时间下达错误的订单,很难做好物料管理工作。

    可见重订货点法虽然比较容易理解,比较好操作,但是缺点也是很明显的,一方面是没有考虑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是用起来比较机械,比较呆板,所以就比较容易造成库存积压和生产缺料。

    很多企业在运用这个方法的时候,虽然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比如调整采购订单的下达时间,调整下达的数量,但是主要还是凭感觉、凭经验,而不是建立在一套科学系统的方法之上,所以取得的效果是非常有限的。

    上面是我们总结的有关重订货点法所存在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该怎样解决呢?只有ERP可以帮我们解决,因为同样一个原材料,同样采用重订货点法,通过ERP来管理就比通过手工来管理效果要好得多。

    关于重订货点法所存在的问题就介绍这些。

    接下来要分析定期采购法所存在的问题。


接下来分析,在非ERP环境下,应用定期采购法制定计划时所存在的问题。

    我们知道,对于一份采购计划,需要确定三件事情,就是采购什么、采购多少、以及在什么时候采购,也就是什么时候下达采购订单,对不对?

    在重订货点法下,对于要采购什么,比较好确定,就是那些库存数量低于重订货点的原材料。要采购多少也好定,就是预先设置好的采购批量,或者是根据预先设置的最大库存量减去现有库存数量。

   

    那么在重订货点法下,我们主要关心什么呢?就是什么时候采购。所以我们要经常盘点,经常留心物料的库存数量是否已经降到重订货点以下。

    而在定期采购法下,正好反过来,什么时间采购是比较好确定的,比如有的企业是一个月采购一次,有些企业是一个星期采购一次,也可以在接到一个销售订单时就采购一次,反正一条重要的原则,就是采购计划要与生产计划保持同步。

   

    对于定期采购法,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就是每次都要计算采购需求,每次都要回答采购什么以及采购多少,如果回答不好,就会造成库存积压和生产缺料。

    在定期采购法下,我们主要用什么方法来计算采购需求呢?为了便于分析,我们提炼了一个模型,称之为逐层分解法计算模型。所谓逐层分解法,就是按照物料清单的层次,由上往下一层一层的计算毛需求和净需求。

   

    下面这张表就是一个逐层分解法的计算例子。

层级

物料编码

单位用量

毛需求量

库存量

净需求量

0

JIA

10

0

10

1

a1

B

c1

1

2

1

10

20

10

5

5

20

5

15

2

b1

b2

2

4

15

30

10

5

5

25

    在这张表中,左边三栏的数据就来自于我们前面所介绍的产品甲的物料清单,库存量这一栏的数据就来自于库存账或者库存报表,而毛需求量和净需求量需要我们计算出来。

    先来计算0层物料,也就是产品甲的净需求。我们假设产品甲的毛需求量是10个,这个毛需求量应是根据销售订单和销售预测来确定的。因为产品甲的现有库存数量是0个,所以甲的净需求就是10个。

    接着要计算1层物料的毛需求量和净需求。怎么算呢?就是根据甲的BOM中所定义的数量关系来算。因为甲的净需求是10个,所以a1Bc1的毛需求就分别是10个、20个和10个。然后毛需求减去现有库存数量就得到净需求。如果现有库存量大于毛需求量,就说明没有净需求,比如c1就没有净需求。

    接下来我们要计算2层物料的毛需求和净需求,计算方法是一样的。

    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往下算,一直算到最底层的原材料为止。算到最后,如果有原材料的净需求,那么这个数量就是我们制订采购计划的主要依据。

    在这个模型中如果要考虑安全库存,就可以增加“安全库存”一列,这时净需求量就等于毛需求量加上安全库存再减去现有库存量。

    这就是逐层分解法的计算原理。如果企业的产品比较复杂,那么在使用这个方法时,要处理的数据量就会比较大,但是我们可以把这个计算过程写成程序,交给电脑来处理,有很多企业就开发了类似的程序来计算采购需求。

    在下一篇文章中,我们要来分析这个模型所存在的六大问题,因为正是这些问题,导致了企业的库存积压和缺料。


我们主要通过这个方法来计算采购需求和生产需求。然而这个模型存在六个比较大的问题。

    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就是物料编码的问题。也就是在逐层分解法的计算模型里面,“物料编码”这一栏所存在的问题。物料编码问题是很多企业存在的一个大问题,我们分三种情况来进行讨论:

    第一种情况,就是一码多物。也就是一个编码对应多个物料。比如有些企业原材料比较多,所以经常会把一些规格相近的原材料采用同一个编码,在采购时都采购一些。这样做会有什么问题呢?问题很大。

    因为我们在采购的时候可以都采购一些,但是在生产领料时,可不可以都领一些呢?是很难的。尤其是对于机械制造业,公差配合的要求比较严格,那么这种粗放式的采购管理,就会导致库存的积压或者短缺。比如a1代表规格相近的两个原材料,假设现在生产需要10a1,针对这两种规格型号,采购部门各采购了5个回来,很可能能派上用场的就只有5个,这个时候,库存积压和生产缺料就会同时出现。

    关于一码多物,还有另一种比较常见的情形。举例来说明,假设有两个原材料b1,规格、型号和外观都是一样的,但是它们来自于不同的供应商,那么对这两个b1要不要采取不同的编码呢?这时候我们就要站在客户的立场来思考问题,如果客户在订购甲产品时,对b1没有特殊要求,那么就可以采用同一个编码,如果客户要求b1必须是某某厂家生产的,那么对于这两个b1就需要采取不同的编码,否则就容易出问题,因为将来接到客户订单之后,很难了解仓库里面到底有多少b1是某某厂家生产的,很多企业在不了解实情的情况下,经常就会重新采购,这样的话,仓库就会越积越多,直到变成呆料、废料。

    如果企业预先加工组装半成品B,对B的编码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也就是说,有些B所用到的b1是某某厂家生产的,而有些不是,但是所有B都采用同样的编码,这样将来接到客户订单时就很难了解有多少B是满足客户需要的,不了解实情时,很多企业的做法就是重新生产,同样导致积压越来越多。

    第二种情况,就是一物多码。比如对于同一个物料,在不同的部门有不同的编码和不同的叫法,这样部门之间沟通就很容易产生误解,经常导致采购部门采购的不是生产部门或者销售部门想要的,这种情况也是很常见的。

    第三种情况,就是有物**。这个问题在很多企业都存在,尤其是对于一些半成品,根本就没有编码。由于没有编码,所以它们的数量就很难在BOM和库存**反映出来,计划人员在计算采购需求时,如果没有考虑这些半成品库存,就很容易导致原材料的超量采购,只要稍微分析一下就能明白这点,这个问题就是经常所说的半成品库存问题。

    所以物料编码有问题,往往会引发一连串的管理问题。所以任何企业要想把物料管理好,首先就要把物料的编码工作做好。

就是物料编码的问题,本文接着分析后面的几个问题。

    逐层分解法计算模型的第二个问题,就是物料清单的问题

    如果物料清单里面多了、少了或者弄错了某一个物料,那么当我们通过这个模型来计算采购需求的时候,就只会得到错误的采购计划。

    如果把这种情况与手工管理对应起来的话,就是对于同一份销售订单,计划人员、生产人员和销售人员往往用的不是同一份物料清单,每个部门都按照自己手中的物料清单去展开工作,这样就容易出问题,会导致采购部门采购的不是生产部门想要的,生产部门生产的不是销售部门想要的,或者是该采购的没有采购,不该采购的却采购回来了。所以不管我们怎样强调物料清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都是不会过分的。

    第三个问题,就是库存数量的问题

    这里主要是指在手量问题。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也是我们手工管理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大家想想看,企业有这么多的物料需要管理,并且这些物料的数量,经常处于变动之中,所以要想通过手工来维护好每个物料的在手量,确实是不太可能的。

    由于这个数量是我们制订计划的基础,所以如果这个数量有问题的话,后面的计算结果当然就会有问题。

    第四个问题,就是物料的在途量和分配量问题

    在非ERP环境下,第三栏的这个库存量实际上是在手量。前面我们讲重订货点法的时候也分析了,如果某个物料有在途量,那么根据净需求量这一栏的数据去采购就会导致重复采购,如果有分配量,那么根据这个净需求量去采购就会导致生产缺料。

    所以为了把采购计划制订好,就一定要把物料的可用量维护好。

    在非ERP环境下我们能不能把物料的可用量维护好呢?答案是很难的。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分析,来看下面这张表,我们称之为物料的四个量表。

物料四个量表

物料编码:a1     计量单位:个    仓库编码:CK1

日期

业务动作

在手量

在途量

分配量

可用量

1.1.

库存盘点

5

0

0

5

1.2.

下达采购订单

5

5

0

10

1.3.

采购入库

10

0

0

10

1.4.

下达生产订单

10

0

5

5

1.5.

生产领料

5

0

0

5

    如果要把原材料a1的可用量维护好,那么就一定要把这张表维护好。而要想把这张表维护好,需要做好下面这些工作:首先要把原材料a1的在手量维护好,这是基础。我们的库存盘点,就是盘点这个在手量;然后在下达采购订单时,要更新在途量和可用量;在到货入库时要更新在手量和在途量;在下达生产订单时,如果要用到这个原材料a1,那么就要更新它的分配量和可用量;在生产领料时,要更新在手量和分配量,对不对?这是原材料的情况。对于企业的半成品和产成品,也是一样的道理。

    所以在非ERP环境下,我们有没有可能给企业的每个物料都维护这样一张表呢?答案是不可能的,因为工作量太大了,而我们的手工处理能力太有限了。

    第五个问题,就是共享件问题

    举个例子,假设在下一个生产周期,产品甲和乙都要生产10个,当我们用这个计算模型来计算采购需求时,会很容易出现一个问题,就是这10个共享件b1会被扣两次,计算甲的采购需求时扣一次,计算乙的采购需求时扣一次,所以如果我们根据这个计算结果去采购,那么b1将来一定会缺料,并且是谁先领料谁不缺,谁后领料谁就缺。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女两嫁”的现象,一个女儿嫁给了两户人家,将来就一定会打架。企业的共享件越多,这种缺料情况也会越多。

    第六个问题,就是没有确定订单的下达时间

    也就是说这个模型只处理数量没有处理时间。实际上确定订单的下达时间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如果下达早了,提前采购回来就是库存积压,下达太晚了,就会导致生产缺料。

    上面分析的就是这个计算模型的六个比较大的问题。

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如果我们完全按照这个模型的计算结果去采购,那么不是导致库存积压就是生产缺料。

    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这个计算结果只是计划人员制订采购计划的依据,在最后确定采购数量时,计划人员会怎么做呢?会尽量多采购。

    为什么计划人员会尽量多采购呢?

    因为害怕生产缺料。一旦出现生产缺料的情况,那么销售人员会抱怨,生产人员会责骂,领导怪罪下来更是吃不了兜着走。

    但是如果是库存积压,就比较好逃避问题。因为在非ERP环境下,要查找库存积压的原因,是很难的。就算领导查出了原因,相关的责任人员也很容易找个借口来推卸责任,领导在最后也只能是不了了之。所以企业的库存积压就变得越来越严重。

   

    然而尽量多采购就能解决问题吗?答案是并不能。很多企业在库存积压越来越严重的同时,生产缺料或者销售缺货的次数却并没有减少。主要原因还是我们所分析的这些。

    对于采购计划,会有这么多的问题,其实对于生产计划,也是一样的道理。比如我们在管理半成品和产成品时,也要用重订货点法,在分解生产订单时,基本方法还是逐层分解法。采购计划和生产计划的唯一不同,就是计划制订出来以后,采购计划是交给供应商去执行,而生产计划是交给企业自己的生产单位去执行,所以在非ERP环境下,我们的生产计划同样做不好。

    综合所有的分析,我们正面思考一下,任何企业要想把物料管理好,需要做好哪些事情呢?主要应做好五件事情:

    第一、要把物料的编码工作做好。一定要做到一物一码,任何两个物料,只要不能相互替代,就要对它们分别编码;

    第二、要把物料清单整理好。对于物料清单里面的物料,不要多了,不要少了,也不要弄错了;

    第三、要把每个物料的在手量维护好。我们的盘点工作实际上就是维护在手量;

    第四、要把每个物料的可用量维护好;

    第五、要有一个科学的计算模型。在这个模型里面,要以物料的可用量为基础来制订计划,要解决半成品库存以及共享件问题,还要确定好每张订单的下达时间。

    依靠手工我们能不能做好这五件事情呢?答案是不可能的。

    只有ERP里面才会有一套完整的对物料进行计划的解决方案,从而帮企业有效的降低库存,同时减少生产缺料。

   

    所以我们要不要把ERP实施好用好呢!

来自 “ ITPUB博客 ” ,链接:http://blog.itpub.net/121967/viewspace-1876034/,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转载于:http://blog.itpub.net/121967/viewspace-1876034/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有着诸多好处,不仅有助于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还能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以下是一些分析: 首先,学科竞赛是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与竞赛,学生不仅能够深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还能够接触到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发展趋势。这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学科视野,使其对专业领域有更深刻的理解。在竞赛过程中,学生通常需要解决实际问题,这锻炼了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学科竞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许多竞赛项目需要团队协作来完成,这促使学生学会有效地与他人合作、协调分工。在团队合作中,学生们能够学到如何有效沟通、共同制定目标和分工合作,这对于日后进入职场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学科竞赛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途径。竞赛项目通常会涉及到理论知识、实际操作和创新思维等多个方面,要求参赛者具备全面的素质。在竞赛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展现自己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全面的综合能力培养对于未来从事各类职业都具有积极作用。 此外,学科竞赛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树立信心的机会。通过比赛的舞台,学生有机会展现自己在专业领域的优势,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誉。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非常重要,有助于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和未来的职业生涯。 最后,学科竞赛对于个人职业发展具有积极的助推作用。在竞赛中脱颖而出的学生通常能够引起企业、研究机构等用人单位的关注。获得竞赛奖项不仅可以作为个人履历的亮点,还可以为进入理想的工作岗位提供有力的支持。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