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及堆排序

    我们通常所谓的数据结构堆(heap)其实是一种二叉树,叫二叉堆。另外还有几种不太常用的堆(二项式堆,菲波拉契堆)在此我们不做描述。

   二叉堆的定义:

   二叉堆是完全二叉树或者近似完全二叉树(这里又引入了完全二叉树的概念)。

   二叉堆满足两个特性:

   1.父节点的键值总是大于或等于(小于或等于)任何一个子节点的键值;

   2.每个节点的左子树和右子树都是一个二叉堆。

   这定义了一个大顶堆(小顶堆)。

  存储堆:

   我们一般用数组来存储二叉堆,构成了一个序列 k0,k1....ki....kn-1 。按照上述定义,节点ki的两个子节点存储在k2i+1和k2i+2处, 满足 ki >= k2i+1 并且ki >=k2i+2。

   堆的操作包含:

  创建:插入法:从空堆开始,依次插入每个节点,直到所有节点插入,然后将堆所有数据重新排序使之满足大顶或小顶堆的要求。时间复杂度: O(n*log(n))

         调整法:序列对应一个完全二叉树;从最后一个分支结点(n div 2)开始,到根(1)为止,依次对每个分支结点进行调整(下沉),以便形成以每个分支结点为根的堆,当最后对树根结点进行调整后,整个树就变成了一个堆。

        调整法如图所示,

  从n div 2 =5,开始进行调整,即从72这个节点开始调整,依次调整72,53,18,36,45:

     


  插入:堆插入的元素都是放到数组的最后一个元素。然后进行调整,使之成为大顶堆(小顶堆)。


  调整(Max_Heapify):将堆的末端子节点作调整,使得子节点永远小于父节点。可以发现,插入节点的父节点到根节点之间一定是个有序的排列,那么我们的调整就是基于这个序列,使新元素在新序列的合适位置,整个序列保持有序即可构成一个新的打顶堆(小顶堆)。

  如图所示,首先在一个大顶堆{93, 72, 48, 53, 45, 30, 18, 36, 15, 35 }里插入键值为80的这个元素,变成了{93, 72, 48, 53, 45, 30, 18, 36, 15, 35 , 80} 。调整:93-》72-》45-》80为有序数列: 93-》80-》72-》45。于是就变成了{93,80,48,53,72,30,18,36,15,35,45}


 

删除:当删除节点的数值时,原来的位置就会出现一个孔,填充这个孔的方法就是, 把最后的叶子的值赋给该孔并下调到合适位置,最后把该叶子删除。 比如删除72这个节点,先用最后一个元素35来代替72,然后做调整:取左右子树节点的较大者来替换自己,自己则下调的左右子树根节点,依次类推,直到满足大顶堆条件。


  

  堆排序: 原理是利用最大堆的顶是最大的元素,然后取出顶部元素。然后对剩下的元素集合再调整构成新的大顶堆,如此反复即可完成排序。

        初始调用BuildMaxHeap将a[1..size]变成最大堆;

        因为数组最大元素在a[1],则可以通过将a[1]与a[size]互换达到正确位置;

       现在新的根元素破坏了最大堆的性质,所以调用MaxHeapify调整;

       使a[1..size-1]成为最大堆,a[1]又是a[1..size-1]中的最大元素;

       将a[1]与a[size-1]互换达到正确位置;

       反复调用Heapify,使整个数组成从小到大排序;

注意: 交换只是破坏了以a[1]为根的二叉树最大堆性质,它的左右子二叉树还是具备最大堆性质。这也是为何在BuildMaxHeap时需要遍历size/2到1的结点才能构成最大堆,而这里只需要堆化a[1]即可。


  堆的用途:

      在找top N的场景下经常使用。

  STL中的堆:

        make_heap(); //构造堆

        push_heap();//插入堆元素

        pop_heap//删除堆元素

        sort_heap();//堆排序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