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北大旁听生/郑球洋》

北大旁听生是北大的一个特殊群体,自1898年创办京师大学堂至今,可谓北大的历史传统:传道授业解惑,不论出身,唯传播知识与真理为第一要务。这一大批并不属于大学编制内的社会群体,给“北大之父”蔡元培所确立的“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北大校格增添了颇具平民色彩的诠释。曾着有《老北大的故事》的现任北大中文系主任陈平原教授谈及这一老北大以来的传统,他说:“几乎所有回忆老北大教学特征的文章,都会提及声名显赫的‘偷听生’,而且都取正面肯定的态度……理想中的大学,应该是没有围墙的。任何一个公民,只要有时间、有精力,听得懂相关课程,大学就应该向他们开放……北大真正特异之处,在于默许外系、外校乃至外地的学生未经注册而进入教室。只要教室里有多余的位子,而你又不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周围的人即使明知你不是北大学生,也不会横加干涉。这已经成为北大校园里最为引人注目的风景……”

北大旁听生一族已成为一个显眼的庞大群落,游学的旁听生人数有多少?从来没有过确切的统计数字,也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而他们却更喜欢自诩为“精神流浪者”、“精神上的贵族”。这一群体各色人等横跨各个年龄段,从十八九岁到年近七旬,他们中有低学历的中学毕业生、种地的农民、下岗的工人、残疾人士、流浪诗人、艺术家、打工仔、商人、作家、教授,甚至还有村妇、僧人,真可谓是“三界五行,妇孺僧俗,无所不纳”。

像北京这样的国际大都市,生活成本很高,衣食住行用,样样要花钱,每月的房租和伙食费是两项必需的开支,还有其它的生活日用品消费等。旁听生们大都经济压力大,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其中种种酸甜苦辣、五味杂陈,唯有自咽。有的只能勉强糊口,遑论什么高水平的生活质量,他们坚守在北大,相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自诩为“精神上的贵族”。在当下这个物欲横流的浮躁社会,还有多少人真正的热爱学术、追求真理?而从全国各地涌向北大的旁听生们,大多是一些勤奋坚忍、志气不凡、一心向学的年轻人。
北大旁听生,这个交织着苦闷与希冀的群体,在未名湖畔,他们因不满老家生活,抛离故土、脱掉原籍。为了追求真理,获取真知灼见,怀着朝圣般的心情来到北大,恋恋地住了一年、两年,三年、四年,甚至更长。在这个精神的国度里,他们做了物质短暂的情人和精神上永久的王,一边过着寒酸不堪的生活,一边却感知着这所大学的脉搏与灵魂。

笔者也是一名北大中文系的旁听生,到目前为止断断续续地有过五、六年以上的北大旁听经历。

笔者出生于1983年2月,客家人,籍贯江西赣州南康,系九江市作家协会成员,出身于世代书香门第、诗礼人家,系郑氏始祖郑桓公第104世孙,东汉经学大师郑玄第70世孙,福建汀州永定县(郑氏入闽)一世祖、南宋丞相郑清之第35世孙。自幼酷爱文学,少年时代即走上文学道路,十年前的2001年夏,恰是高中毕业的那一年,我刚满十八岁,因了对文学的狂热,极热的血在我年轻的心田沸腾,“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我这江南少年,以梦为马,做了远方忠诚的儿子。我猛然间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傍晚,背井离乡,将那曾风日里长养着我、仅八九户人家的赣南山区偏僻小村放诸回忆,毅然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生了,独自跑到北大旁听求学,经历着心灵与肉体的双重流浪。

当时十八岁的心路历程,虽经过十多年风刀霜剑的岁月催逼,依然记忆犹新,“北大是我人生中不能不圆之梦,是实现我成为作家的文学梦想里关键一环。”我在北大中文系旁听求学,在当时那样万分艰难、无比困苦、三餐不继、居无定所的漂泊境况中,足足有四、五年时间,我日日夜夜地呆在北大旁听求学,在生活上往往困窘到了极点,我几乎没有任何稳定的经济来源,连最基本的吃饭问题,都是这里蹭一顿,那里混一顿,有时候做各种各样的短暂兼职,用来养活自己的同时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的养料。

那些年、那些月,我往往背着厚重的书包,骑着破旧的自行车,穿梭于各教学楼和图书馆之间,我顽强地求学,执着地与命运抗争,坦然地面对生活的艰辛,我的北大旁听生涯混合着感伤、忧郁、浪漫的青春气息与完美的理想主义……待到第五个春节,我方首次踏上南下的隆隆列车,与时在北大历史系就读的老乡蒋英林一起结伴还乡,然而,在父母亲昏默的眼中,我已经从一个稚气的文艺少年成长为一个二十二三岁的文艺青年了。

直到多年以后(2006年夏),以二十五岁之身,为了求得一纸文凭,为了所谓的学历,我决定离开北大——这个与我的生命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精神家园,走向更遥远更辽阔的地方,在祖国的江山湖海四处漂泊,挣扎求学。2006年(23岁)9月份,我为了参加高考入学家乡江西赣州的南康市南康中学,复读一年后,因故于2007年9月份转学。2007年(24岁)9月份,转学至南康市(龙岭)职业高中,就读一年后,因故于2008年9月份转学。2008年(25岁)9月份,转学至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二中复读高三,在离家几百里路程的当年毛泽东战斗、生活过的井冈山区生活、求学了一年,2009年(26岁)夏,参加高考。2009年9月(26岁),考入九江一所大学,09年底,加入九江市作协。2011年4月(28岁),为了能够在学业和文学创作道路上提升自己,同时也为了能够更加方便地向北大中文系的曹文轩等众多的名家大师请教、指导,再入北大旁听求学,其中的艰辛实不足与外人道也……

这就是笔者到目前为止做为一名北大旁听生所经历的曲折而又坎坷的人生之路,曾经上过小学2所、初中1所、高中4所、大学1所、北大旁听5年(2001年至2006年间,2011年后另计),现寓居北京海淀,在北大一边旁听,一边以写作为业,潜心从事专业文学创作。2006年(23岁)春夏,承蒙香港《大公报》编辑的关爱和照顾,做为北大旁听五年的一点微末成绩之一,便是在《大公报》公开发表时评类政论文章十余篇,指点河山,议论时局。现作品散见于香港《大公报》、上海《文汇报》、台湾《国语日报》等报刊、杂志,但笔者从不以此自满,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继续夜以继日地前进……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