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博物馆一级文物——西周夔纹铜禁

在天津博物馆,有一件长的跟煤气灶一样的文物,但其实它和烧火做饭一点关系都没有,它的名字叫做西周夔(kui二声)纹铜禁,“禁”是安放酒具的酒桌。西周初期曾厉行禁酒,“禁者,酒戒也”,为了督促民众实行禁酒的号召,当时的统治者就把它取名为禁了。

谈古论津,天津人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专注历史、民俗、天津相关

古代没有桌子,人们在屁股下面铺张席子坐在地上,我们常说的席地而坐,就打这来的。所以这个小酒桌高度只有23厘米。因为古代人席地而坐,规矩颇多,所以后来我们又引申出“出席”、“主席”等等这些名词,以后再详细讲。

这件夔纹铜禁上的“夔纹”,是中国传统吉祥纹饰的一种,多见于青铜器,夔的形态近似龙,其实就是小龙。我们现在用的第五套人民币,10元币背面的图案,就是三峡夔门,说白了就是龙门。

谈古论津,天津人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专注历史、民俗、天津相关

关于这件禁的来历,有个故事,不太长。

1927年盘踞在陕西省凤翔县的军阀党毓坤组织人工盗挖文物1500件,1928年5月,冯玉祥派手下宋哲元攻打党毓坤部,党毓坤战败后,这批文物落在了宋哲元手里,这件铜禁自然也就到了宋宅,宋宅就在今天的新华路和南京路上(两处)。和今天一起的发的《谈古论津——曹家花园(二五四医院)》中,也会提到这个人。

哲元在抗战前期与日军多次作战,在1941年,也就是宋哲元死后的第二年,日本人抄了宋哲元的家,铜禁也被日本鬼子抢走。

倭寇狗屁不懂,不了解古代文物的价值,宋家人花了些钱就把铜禁赎了回来,东西到手之后,宋家人怕再惹祸,就往铜禁的三个孔里赛了些稻草,放在一个破木箱里,使其安然度过了二十个春秋。

上世纪60年代末,天津普查文物时,文史工作者在宋家的蜂窝煤堆下,发现了这件国宝,可惜的是,这件历经几千年的文物不知何时被砸成了碎片……

在组装比对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文物缺了一块,专家连忙组织宋家人开会,会上一个小孩说,他把那碎片当作废铜烂铁卖给了废品公司。

当时的废品公司是国营的,废品厂铜铁锡铝堆积如山,根本无法找到,专家想到了办法,直接去废品厂的下一站,电解铜厂寻找。

当时华北地区最大的电解铜厂位于现在的西青区大寺镇,因为青铜文物碎片含有镍锌锡等杂质,而当时最需要纯铜做导线,所以它侥幸留存下来,在厂房的一个角落趴着呢。

1972年,经过专家长达一年的修复焊接,才使这件国家一级文物重见天日。

原文请前往关注 "谈古论津" 公众号
前后端技术栈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