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组如何实现随机访问元素
一、什么是数组?
数组(Array)是一种线性表数据结构,它用一组连续的内存空间,来存储相同类型的数据
。
二、什么是线性表(Linear List)
线性表就是数据排成一条线一样的结构
,每个线性表的数据最多只有前后两个方向。例如:数组,链表,队列,栈 等都是线性表结构。
三、什么是非线性表?
例如:二叉树,堆,图,等,是非线性表,是因为,在非线性表中,数据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前后关系
。
四、数组是如何随机访问数组元素?
数组是如何实现根据下标随机访问数组元素的吗?
例如: int[]a=newint[10]
- 计算机给数组a[10],分配了一组连续的内存空间。
- 比如内存块的首地址为 base_address=1000。
- 当计算给每个内存单元分配一个地址,计算机通过地址来访问数据。当计算机需要访问数组的某个元素的时候,会通过一个寻址公式来计算存储的内存地址。
公式如下:
a[i]_address = base_address + i * data_type_size
1. arr[i] 首地址 = 数组内存块首地址 + 数据类型大小 * i ,其中i为偏移量。
2. baseaddress:内存块的首地址。datatype_size:数组中每个元素的大小,比如每个元素大小是4个字节。
3.数组使用二分法查找元素,时间复杂度是O(logn)。 2,根据下标随机访问的时间复杂度是O(1)。
五、低效的“插入”和“删除”
- 插入
插入:从最好O(1) 最坏O(n) 平均O(n)
- 什么时候会是O(1)?
数组若无序,插入新的元素时,可以将第K个位置元素移动到数组末尾,把新的元素,插入到第k个位置,此处复杂度为O(1)。例如:a[10] 数组存储了5个元素: A B C D E
我们现在需要将元素 x 插入到第 3 个位置。我们只需要将 c 放入到 a[5],将 a[2] 赋值为 x 即可。最后,数组中的元素如下: A,C,X,D,E,C。
- 什么时候会是最坏O(n)?
- 从数组开头插入数据,所有的数据往后移一位,情况最差,时间复杂度为O(n) 。 每一位插入的概率一样,所以平均时间复杂度为
(1+2+...+n)/n=(1+n)/2=O(n)。
- 删除
删除:从最好O(1) 最坏O(n) 平均O(n)。和插入数据类似,如果我们要删除 K 个位置的数据,要保证内存的连续性,我们需要搬移 K 位置后的所有数据往前移动一位
。
-
什么时候会是O(1)?:
删除开头的数据
-
什么时候会是最坏O(n)?:
同数组插入的原理类似
六、数组如何提高效率?
将多次删除操作中集中在一起执行,可以先记录已经删除的数据,但是不进行数据迁移,而仅仅是记录,当发现没有更多空间存储时,再执行真正的删除操作,这样减少数据搬移次数节省耗时。
这也是跟 JVM 标记清除垃圾回收算法的核心思想相似。
- 标记-整理垃圾回收算法。
在垃圾收集时此算法分为“标记”、“清除”两个阶段,先标记出需要回收的对象,再统一清除标记的对象
。清除之后会产生大量不连续的内存碎片。在标记完成之后让所有存活的对象都向一端移动,然后直接清理掉边界以外的内存
。
七、用数组还是容器?
数组先指定容器大小,容器ArrayList可以动态扩容,并且封装了好多方法,一旦超过存储容量,扩容时比较耗时
,因为涉及内存申请和数据复制搬移到扩容后的数组。
- 如果已知数据大小,且涉及的数据操作比较简单,可以用数组。
- 比如
已知 1 万条数据要存入 ArrayList,我们就可以事先指定容器大小
。
例如下代码,就可以,省掉多次的,内存申请,和数据搬移操作
ArrayList<User> users = new ArrayList(10000);for (int i = 0; i < 10000; ++i) { users.add(xxx);}
- 容器无法存储基本类型,比如 int long 需要转换成包装类型,类型的转换有性能消耗。
- 业务开发,使用容器足够,追求性能,首先用数组。
八、为什么数组要从 0 开始编号,而不是1?
从偏移角度理解a[0] 0为偏移量,如果从1计数,会多出K-1。增加cpu负担。为什么循环要写成 for(inti=0;i<3;i++)而不是 for(inti=0;i<=2;i++)。第一个直接就可以算出3-0 = 3 有三个数据,而后者 2-0+1个数据,多出1个加法运算
,很恼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