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IA初级课第一天

什么是网络

        信息传递,资源共享

交换机的转发原理


        当一个数据包来到交换机后,交换机首先会记录,记录接口和收到的数据包中的源 MAC地址—— MAC地址表,之后在进行转发,转发过程中会查看数据包中的目标   MAC地址,如果目标在MAC地址表中有记录则直接根据MAC地址表记录的信息进行
转发,如果没有记录,则会洪范
洪范:从除了接收到的交换机接口以外,  向其他所有接口均复杂转发一份。 MAC地址表
洪范—洪范范围
300S
200节点


路由器
隔离洪范范围
转发—单播的流量

OSI

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定义的不同设备、不同软件产生的数据进行统一的标准。

OSI模型分为7层,这7层又分为控制层面的上3层和数据层面的下4层

7.应用层对应程序提供接口

接收用户的数据,人机交互的接口,面向的应用程序。

6.表示层进行数据格式转换,确保一个应用生成的应用层数据能够被另外一个系统应用层所理解

将逡辑语言(软件语言)转换为机器语言(二迚制语言),翻译。

5.会话层在通信双方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

管理通信,针对传输的每一种数据建立(管理:建立、维持、织止)一条会话虚链接。

4.传输层建立、维护和取消一次端到端的数据传输过程,控制传输节奏的快慢,调整数据排序等

定义数据的传输方式,以及定义用于在数据局面区分不同流量。

3.网络层定义逻辑地址,实现数据从源到目的地的转发

编址、寻址(路由)

编址协议: IPV4、IPV6、IPX、Appletalk 等

2.数据链路层将分组数据封装成帧,在数据链路上实现点到点、或点到多点的直接通信,差错检测等

数据链路局: 针对不同的传输介质定义不同的二局封装

1.物理层在媒介上传输比特流,提供机械和电气的规约

将二局的数据帧转换为物理传输介质中比特流,关注机械特性、电学特性、先学特性等。    传输介质:有线介质:同轴电缆、双绞线、先纤

无线介质:WiFi、蓝牙、wimax等

传输层

常见端口号: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TCP端口80

        HTTPS——TCP端口443

        Telnet——远程访问服务TCP端口23

        SSH——TCP端口22等

传输方式分为可靠和不可靠传输方式

        可靠传输方式:TCP

        不可靠传输方式:UDP

       

为保障面向链接,TCP有三次握手机制

TCP会话断开机制为四次断开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一种非面向连接的不可靠传输协议。

特点: 1.无连接(没有三次握手不需要提前迚行协商)2.丌可靠传输(尽力而为) 3.简单 4.低开销

网络层

 IPV4:互联网协议版本4 ,采用了32个二迚制迚行标识,完整的IP地址由IP地址部分+网络掩码组成

32个二迚制,连续的1和连续的组成,连续的1代表网络位,连续的0代表主机位。

        网络位                        主机位

1101 1000.0001 0001.0000 0001.0000 0001

216.17.1.1

255.255.0.0

1111 1111.1111 1111.0000 0000.0000 0000

IP地址分类:       

A类地址: 第一位固定为0        0XXX XXXX 0-127(1-126),网络掩码默认为 255.0.0.0

B类地址:前两位固定为10       10XX XXXX 128-191,网络掩码默认为255.255.0.0

C类地址:前三位固定110         110X XXXX 192-223,网络掩码默认为255.255.255.0

D类地址:前四位固定为1110    1110 XXXX 224-239,组播地址,无掩码

E类地址:前四位固定为1111     1111 XXXX 240-255,科研地址

特殊地址:

1.0.X.X.X 无效地址(保留地址),0.0.0.0 无效地址 占位

2.127.0.0.1 本地测试 (127.X.X.X 测试地址)

3.网络号,网络位不变主机位全为0 的地址(描述一个网段)

        192.168.1.1 255.255.255.0

        192.168.1.0 255.255.255.0

4.无限广播地址,255.255.255.255

5.定向(直接)广播地址,网络位不变,主机位全为1

                192.168.1.1       255.255.255.0

           192.168.1.255   255.255.255.0

6.本地链路地址:link-local { 169.254.0.0 255.255.0.0 }

物理层

将第二层(数据链路层)的数据帧转换为物理传输介质中比特流
传输介质:有线介质(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分单模和多模))
 双绞线分类:屏蔽双绞线(抗干扰强)、非屏蔽双绞线(用于日常干扰弱的环境)
 双绞线线序:568A线序:绿白绿橙白、蓝、蓝白、、棕白、棕
                      568B线序:橙白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
 双绞线连接方式:  平行线:两端线序相同。用于连接不同层设备。
 交叉线:两端线序不同。用于连接同局设备。
 全反线:两端线序相反,用于连接用户 控制网络设备。

TCP/IP模型

        TCP/IP是传输控制协议和网际网协议的简称,它是由上百个协议组成的协议簇。TCP/IP包含了四层协议体系模型,即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网络接口层由于OSI是一套偏理论化的标准,步骤较为复杂,以至其在实际生产环境中不够便利和高效,于是后人在OSI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新的标准------TCP/IP,也可以说为是为了节约资源、提高效率压缩了OSI,用于实际生产环境中。

TCP/IP四层模型

        应用层(第四层)、主机到主机层(第三层)、英特网层(第二层)、网络接入层(第一层)。
        与OSI的映射关系: 应用层(TCP/IP)----------------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OSI)
                                        主机到主机层(TCP/IP)-------传输层(OSI)
                                        英特网层(TCP/IP)-------------络层(OSI)
                                        网络接入层(TCP/IP)----------数据链路层、物理层(OSI)

TCP/IP与OSI

1、 TCP\IP多用于实际开发,而OSI则多用于理论分析。
2、 TCP\IP支持跨层封装,而OSI不支持跨层封装。
3、 TCP\IP的英特网层只支持IP协议,而OSI的网络层支持多种协议

数据的封装和解封装:
封装:数据的产生过程

解封装:接收到数据解析数据的过程

网络设备

1.集线器

2.交换机

3.路由器

子网划分子网汇总练习

172.16.0.0 16 分四个

1010 1100.0001 0000.0000 0000.0000 0000

172.16.0.0 18

1010 1100.0001 0000.0100 0000.0000 0000

172.16.64.0 18

1010 1100.0001 0000.1000 0000.0000 0000

172.16.128.0 18

1010 1100.0001 0000.1100 0000.0000 0000

172.16.192.0 18

1111 1111.1111 1111.1100 0000.0000 0000

子网汇总:

192.168.1.0 24

1100 0000.1010 1000.0000 0001.0000 0000

192.168.2.0 24

1100 0000.1010 1000.0000 0010.0000 0000

1100 0000.1010 1000.0000 0000.0000 0000

192.168.0.0 22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