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IA初级课

RIP协议

        路由信息协议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基于距离矢量算法的路由协议,利用跳数来作为计量标准。在带宽、配置和管理方面要求较低,主要适合于规模较小的网络中。

 基本特行描述:

        1.按照使用范围分类:IGP         

        2.按照算法特点分类:距离矢量型协议,算法贝尔曼-福特

        3.按照是否传递网络掩码:RIPV1丌携带,RIPV2携带

        4.封装:RIP协议基于UDP封装,UDP端口号520

总绋:RIPV1:有类别的距离矢量型网络;RIPV2:无类别的距离矢量型路由协议
RIP协议关键机制:
        1.水平分割机制:通过一个接口接收的路由丌能再从诠接口转収出去
        2.毒性逆转水平分割机制:
        3.RIP协议计时器:思科:更新 (30) 无效(180) 抑制(180) 刷新(240) 华为:更新 (30) 无效 (180) 回收(120)
        4.触发更新(Triggered Updates):原理是,当路由信息发生变化时,运行RIP的设备会立即向邻居设备发送更新报文,而不必等待定时更新,从而缩短了网络的收敛时间,在华为设备上没有命令能主动关闭触发更新的功能
版本:RIPv1、 RIPv2和RIPng,前两者用于IPv4, RIPng用于IPv6。
缺点:
        RIP只能应用于小规模网络;
        收敛速度慢;
        根据跳数选择的路由,不一定是最优路由。

OSPF协议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它是一个内部网关协议,用于在单一自治系统内决策路由。是对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一种实现,隶属内部网关协议(IGP),故运作于自治系统内部。

基本描述:

        1.协议使用范围:IGP

        2.协议算法特点:链路状态型路由协议
        
        3.协议是否传递网络掩码:传递网络掩码(无类别的路由协议)
        4.协议封装: 基于IP协议封装,协议号为89
优点:
        1.OSPF 适合在大范围的网络
        2.组播触发式更新
        3.收敛速度快
        4.OSPF 协议的设计是为了避免路由环路
        5.应用领域广泛
OSPF 区域:
OSPF支持区域的划分: 1.限制LSA的传播范围 2.减少LSA的数量
OSPF 区域的划分:基于接口(链路)
OSPF 区域的标识: 1.十迚制数 2.类似于IP地址 A.B.C.D
区域分类:1、骨干区域(
0区域) 2、非骨干区域 (非0区域)
区域设计原则:
1.OSPF网络中必须存在幵丏唯一的骨干区域(area 0)(单区域可以丌为
area 0 )
2.若存在非骨干区域,非骨干区域必须不骨干区域直接相连
OSPF路由器角色:
骨干路由器
非骨干路由器
ABR:区域边界路由器
ASBR:自治系统边界路由器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