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D的演进

演进领域驱动架构的着手点:

1 避免领域模型出现贫血模型

2 保证领域模型的纯粹性

 

避免贫血的领域模型

 

经典三层架构中

1 领域逻辑 在 业务逻辑层的service对象中

2 反映了领域概念的 领域对象 被定义为Java Bean 此 Java Bean未包含任何领域逻辑 被放在 数据访问层

3 DAO 对象仅负责与数据库的交互,并实现领域对象到数据表的 CRUD(增删改查)操作

 

 

面向对象的设计原则:

数据行为应该封装在一起

 

贫血对象:

Java Bean 由于仅包含了访问私有字段的 get 和 set 方法。

 

贫血对象导致的问题:

不具备对象的丰富表达能力,当业务逻辑变得复杂时,在表达领域模型方面就会变得“力不从心”,无法有效应对重用与变化,且可能导致臃肿的“上帝类”

贫血模型带来的问题在战术设计中深入解释

 

结论:

在面向对象设计背景下,当我们面对相对复杂的业务逻辑时,应避免设计出贫血模型

 

如何避免 贫血模型:

合理地将操作数据的行为分配给这些领域模型对象(Domain Model)

领域模型对象包含了领域逻辑,就需要从数据访问层转移到业务逻辑层。

 

DAOs 对象需要操作这些领域模型对象,使得处于数据访问层的 DAOs 对象 必须依赖 领域层的领域模型对象

避免贫血的领域模型,就不可能避免底层的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的依赖。

 

 

保证领域模型的纯粹性

 

加粗的两条依赖线可以清晰地看到领域层与基础设施层之间产生了“双向依赖”

两个层次的紧耦合

领域模型变得不再纯粹

根因:

高层直接依赖了低层,去掉右侧 Services 指向 DAOs 的依赖

 

实现逻辑是容易变化 抽象不易改变

 

解决:

改进设计的方式是对 DAOs 进行抽象,然后利用依赖注入对数据访问的实现逻辑进行注入

 

抽象层应该放在哪?

抽象的资源库接口代表了领域行为,应该放在领域层

实现资源库接口的数据库持久化,需要调用诸如 MyBatis 这样的第三方框架,属于技术实现,应该放在基础设施层

 

抽象的 Repositories 被搬迁至领域层,图中的领域层就不再依赖任何其他层次的组件或类,成为一个纯粹的领域模型。我们的演进正逐步迈向整洁架构!

 

用户展现层的变迁

前后端分离的架构思想,将用户展现层彻底分离出去,形成一个完全松耦合的前端层。

 

 

缺点:

基础设施层在这里出现了两次,但同时也充分说明了基础设施层的命名存在不足

架构也凸显了分层架构在表现力方面的缺陷。

 

引入应用层

 

领域驱动设计要求应用层“不包含业务逻辑”,但对外它却提供了一个一致的体现业务用例的接口。

取代 接口层(Controller 以及 Iface) 与封装了 Entity 与 Value Object 的 Aggregate、Services 以及抽象的 Repositories 接口协作。

 

基础设施层(controller Iface)的本质:

 

基础设施层要做的事情不正是封装对外部系统或资源的访问

对业务的支撑,提供了与业务逻辑无关的基础功能实现。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