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加载器

虚拟机规范中并没有严格约束类加载的时机,但对类的“初始化”时机进行了严格的限制,有且只有下面4中情况必须立即对类进行初始化。(而加载、验证、准备自然要在此之前完成)
  1. 使用new关键字实例化对象,读取/设置一个类的静态字段,调用一个类的静态方法的时候;
  2. 使用java.lang.reflect包中的方法对类进行反射调用的时候;
  3. 初始化子类的时候,如果父类尚未初始化,则先触发其父类的初始化。
  4. 当一个虚拟机启动时,会初始化一个程序的主类——main方法所在的类。


卸载环节就是垃圾回收。对堆内存
JWM是一个虚拟的电脑,也有它自己的内存。
我们写程序,能控制,并且要考虑的就是上图中“加载”过程。
加载:找到字节码,加载到内存:
  1. 通过一个类的全限定名获取到定义此类的二进制字节流:在此阶段程序员的可控性最强,而且仅此一点,已经玩的花样百出;从ZIP包中读取、从网络中读取、运行时计算生成、从数据库中读取、有其他文件生成……只要可以得到输入流的地方,都可以得到字节码。
  2. 将这个字节流所代表的静态存储结构转化为存储在方法区中的运行时数据结构
  3. 在堆中生成一个java.lang.Class类的实例,作为方法区这些数据的访问入口。
 
准备 :为 类变量 分配内存 赋初值
方法区 中,为 类变量 分配内存,为类变量设置 初始值 (final类型变量赋最终有效值)
类变量 方法区 中分配内存, 实例变量 堆中 分配内存。
如果是static变量,在 准备阶段 赋的值是0值,而不是程序员写的值。
如果是static final变量,在 准备阶段 赋的值是程序员写的值(最终值)。

解析 :将 常量池 中的 符号引用 替换为 直接引用
  1. 符号引用(Symbolic References):符号引用以一组符号来描述所引用的目标,符号可以是任何形式的字面量,只要使用时能够无歧义的定位到目标即可。例如,在Class文件中它以CONSTANT_Class_info、CONSTANT_Fieldref_info、CONSTANT_Methodref_info等类型的常量出现。符号引用与虚拟机的内存布局无关,引用的目标并不一定加载到内存中。在Java中,一个java类将会编译成一个class文件。在编译时,java类并不知道所引用的类的实际地址,因此只能使用符号引用来代替。比如org.simple.People类引用了org.simple.Language类,在编译时People类并不知道Language类的实际内存地址,因此只能使用符号org.simple.Language(假设是这个,当然实际中是由类似于CONSTANT_Class_info的常量来表示的)来表示Language类的地址。各种虚拟机实现的内存布局可能有所不同,但是它们能接受的符号引用都是一致的,因为符号引用的字面量形式明确定义在Java虚拟机规范的Class文件格式中。
  2. 直接引用,可以是
  1. 直接指向目标的指针(比如,指向“类型”【Class对象】、类变量、类方法的直接引用可能是指向方法区的指针)
  2. 相对偏移量(比如,指向实例变量、实例方法的直接引用都是偏移量)
  3. 一个能间接定位到目标的句柄
直接引用是和虚拟机的布局相关的,同一个符号引用在不同的虚拟机实例上翻译出来的直接引用一般不会相同。如果有了直接引用,那引用的目标必定已经被加载入内存中了。
初始化 :按照程序员的主观计划初始化 类变量 的值;执行类构造器<clinit>()方法。
类初始化阶段是类加载过程的最后一步,前面的类加载过程中,除了在加载阶段用户应用程序可以通过自定义类加载器参与之外,其余动作完全由虚拟机主导和控制。
到了初始化阶段,才真正开始执行类中定义的Java程序代码(或者说是字节码)。
在准备阶段,变量已经赋过一次系统要求的初始值,而在初始化阶段,则根据程序员通过程序制定的主观计划去初始化类变量和其他资源,或者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表达:初始化阶段是执行类构造器<clinit>()方法的过程。
我们在下文会讲解<clinit>()方法是怎么生成的,在这里,我们先看一下<clinit>()方法执行过程中一些可能会影响程序运行行为的特点和细节,这部分相对更贴近于普通的程序开发人员
1.<clinit>()方法是由编译器自动收集类中的所有类变量的赋值动作和静态语句块(static{}块)中的语句合并产生的,编译器收集的顺序是由语句在源文件中出现的顺序所决定的,静态语句块中只能访问到定义在静态语句块之前的变量,定义在它之后的变量,在前面的静态语句块可以赋值,但是不能访问。
2.<clinit>()方法与类的构造函数(或者说实例构造器<init>()方法)不同,它不需要显式地调用父类构造器,虚拟机会保证在子类的<clinit>()方法执行之前,父类的<clinit>()方法已经执行完毕。因此在虚拟机中第一个被执行的<clinit>()方法的类肯定是java.lang.Object。
3.由于父类的<clinit>()方法先执行,也就意味着父类中定义的静态语句块要优先于子类的变量赋值操作。
Clinit()方法是赋值类级别的变量,init()方法是赋值实例级别的变量。
Clinit()方法可能没有,或者只有一个。Init()方法可以有多个。
Java是跨平台的,是通过jvm来夸平台。
 
虚拟机类加载机制:类加载器
类加载器的功能:加载外部字节码文件数据到jvm中。
比较两个类是否“相等”,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 这两个类来源于通过一class文件;
  2. 这两个类是由同一个类加载器加载进来的;
ClassLoader的几个重要方法:
loadClass(String name)
findClass(String name)
defineClass(String name, byte[] b, int off, int len):将byte[]类型的字节码数据定义成jvm内存中的Class对象。

4.<clinit>()方法对于类或接口来说并不是必需的,如果一个类中没有静态语句块,也没有对变量的赋值操作,那么编译器可以不为这个类生成<clinit>()方法。
5.接口中不能使用静态语句块,但仍然有变量初始化的赋值操作,因此接口与类一样都会生成<clinit>()方法。但接口与类不同的是,执行接口的<clinit>()方法不需要先执行父接口的<clinit>()方法。只有当父接口中定义的变量使用时,父接口才会初始化。另外,接口的实现类在初始化时也一样不会执行接口的<clinit>()方法。
6.虚拟机会保证一个类的<clinit>()方法在多线程环境中被正确地加锁、同步,如果多个线程同时去初始化一个类,那么只会有一个线程去执行这个类的<clinit>()方法,其他线程都需要阻塞等待,直到活动线程执行<clinit>()方法完毕。如果在一个类的<clinit>()方法中有耗时很长的操作,就可能造成多个进程阻塞,在实际应用中这种阻塞往往是很隐蔽的。
--所以可以使用静态内部类来实现单利模式。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