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流在企业信息化中的思考

从业务层面来讲:一个大的公司的业务流程角度看,公司在历年的积累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业务流程,这些业务流程都是在手工状态下人工完成的,它们通常都有成文的规定或者有不成文的规则。从整个公司的角度和层次上来讲通常它们都是横跨多个部门的业务。而信息化有一个成熟的过程,在信息化初期,其需求的提出和负责部门通常是具体的业务部门,而各部门通常又会从自己部门的角度来理解业务,最终导致企业的业务流程分散在各个业务系统中被分解成了一个个的小流程,并且各业务系统中的小流程之间还会出现业务重叠。一个企业特别是大的企业把信息划分成一个个独立的小信息系统来做本身就是一种错误,企业信息化应该是一个整体。而当企业的信息化越来越成熟的时候,企业就会逐渐认识到这个问题,而此时已经存在了很多的小的业务系统,那么退而求其次,业务流程总是需要统一的,至少也要整合起来。这时企业就会面临一个选择:是把所有的业务系统中的流程都抽出来重新做?还是把各业务系统中的流程拼接起来?通常大的软件供应商和软件系统集成商对这两种方法都会有相应的解决方案,而且通常会推荐采用第二种方案,原因也很简单,就是第一种方案成本太高而第二方案能充分利用现有系统。其实两种方案的成本都会很不低。第一种基于统一的工作流平台,其流程定制会相对灵活,流程调整也会很方便,而在中国,企业的业务重组周期相对很短,这点就会显得很重要。第二种方案,根本来讲是一种短期行为,拼拼接接总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在企业业务重组时会感到流程调整很是痛苦。
从技术角度来看:工作流本身是一个发展史并不很长的事物,像BEA、IBM这样的软件服务商,提供的工作流产品,并不能很好的制定出很好的符合国内企业的近似无序和太多的人为干预的工作流程,这在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开发中会显得尤为突出。表面原因是企业业务流程需求不合理,不适合用工作流来做,其根本原因是工作流的理论基础并没有完全成熟,近几年国内外的工作流理论研究者提出用Petri网来描述、验证、驱动工作流,国内的几家专业做工作流的软件公司如西安协同、加速思维等,其产品基本都是基于该理论,能定制出来的工作流模型相对国外的大公司的产品要丰富很多。而工作流管理联盟(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工作流过程定义标准近几年的发展也很快,其完善层度也越来越高。但是大的软件服务商的类似的成熟的方便性和可用性都很高的产品估计未来几年内才会出现。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gyscs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