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考研复试,20多人被计零分!

最近网上,有关于考研的一件事情流传很广:

在 2021 年人大法硕复试当天,复试早的同学在群内分享了自己的复试题目,被群内其他考生截图举报,导致分享了复试题目的考生全部复试记零分,其中有415分的考生,还有大量 380 和 390 分的考生,其中包括两个初试并列第一名

图片来源于: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53360850

我们很多同学在考研结束之后,都会在网上分享初试和面试的题目,为了以后考研的同学谋福利。

但是这种行为是对的么?

在中国人民大学的《复试考场规则》中,包含这样的话:

图片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官网

https://pgs.ruc.edu.cn/info/1062/2707.htm

复试的内容属于机密,“考后”不能向其它人透漏。

我在很多考研群中,发现过考试结束后分享考试内容的同学。王道论坛上也有很多同学分享考试经验。

难道这些都是错误的行为么???

我本来想自己分析一下,但是看到知乎的网友们分享了很多,比我说的好。于是转载来分享给大家:

(下面的分享的所有观点我不一定完全认同,只是觉得有一定道理)

作者:考研政治吴坤宇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53360850/answer/1823562339

听过太多关于「举报」的案例了。「举报」是一种手段,它有存在的必要,一边它给着每个人相对平等的权利,尽可能地保证公平,但是另一方面它也像一个毁灭性的武器。

曾经听说过很多考研中真实发生的案例:

案例一:某次初试,一位考场的监考员因为心软在结束铃声响起之后在一个未涂完考号的学生面前等了几秒钟,被同考场考生举报,调取监控核实违规,考生单科成绩作废,监考员受到单位处分,并且取消监考资格。

案例二:某考生复试前电话联系导师时,导师已经有了目标人选,善意提醒考生名额已满,建议改换其他导师,被电话录音并且举报,最终该导师被取消导师资格,此后也使很多导师明知自己有目标人选仍然会给所有联系的考生模棱两可的回复,导致很多考生不明情况,以为导师还有机会录用他,导致白白浪费了联系导师的大好时机。

这些案例,我们看起来似乎都觉得原本这些人都是出于善意,但是制度是冰冷的,当这种举报存在,只要核实你确实是有违规的现象,哪怕情节并没有那么严重,也一定是会处罚违规者,给举报者一个交代的。

我们也不能说这些举报者有什么问题,至少从某些角度确实是有违反规则的现象,尤其是在这种生死攸关的考试中,对某些人的仁慈可能会导致对其他人的不公平。

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不给别人抓住把柄,一定要提前了解游戏规则。考试过程中,不要大发善意,在考场上,人人都是竞争者,你也随时都有可能被人在暗地里瞄准射击。尽量保护好自己,毕竟这一年的努力不容易。

作者:老衲不生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53360850/answer/1823318421

任何时候,不要高估人性。

可怜这些学子,没出校门就被教做人了。

一边热情的在群里叽叽喳喳的,都问了什么题呀?一边反手一个举报。

回想起来,其实多数考研复试多少是有交流的情况。但是能不能算泄题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大家题目都是不一样的,如果复试都是同样的题目,那和出题者的惰性是很有干系的。

现场复试,一般来说,前一个复试结束出来,就会有一群人围上来想知道情况。实际上,每个人的题目都是不太一样的,导师们是以抽盲盒的方式,以及临时现场想题目的方式进行考察的。

所以只要题目出的随机性够大,考生即便交流也对复试结果没多大影响。

我们那会儿,是按初试排名给的顺序。那么,大多数排名靠前的考生复试结束后,出来后就有同学围上来叽叽喳喳的聊起来。

如今回想起来,原来那会儿复试结束后,我们说“问题都挺简单的,放心去吧”才是最好的回答。

具体情况记不清了,好像也就前两个简单聊了几句,很快就被招生老师赶走了,「考完的同学赶紧走」。

我反正是没凑上去听,满脑子都是自我介绍怎么说^ω^

想起来都让人后怕,一般人还真不会轻易意识到这个算泄题舞弊。要知道这个情况,谁会拿自己的前途给别人开后门啊,怕不怕疯了吧?

很庆幸当年是现场复试。

不然不知不觉中,甚至会有同学透题。

事已至此,给大家的警示作用就是,多注意安全吧。复试千万别太热心了!

善良的、热心的,总是容易受伤。而那些冷漠中的观察者,会最大限度的利用规则来实现自身利益。

江湖险恶,人心叵测。任何时候都要记得保护自己。

作者:泽学长limy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53360850/answer/1824050409

提醒下,今年很多学校对分享考研录取经验,明显严了很多,比如,北大的个别学院的录取邮件中明确标明不允许分享录取经验,所以也希望今年被录取的同学自己也多注意,不要去挑战学校的容忍度,可能今年就是要从严处理,以此来威慑往后的考生,总之严格遵守学校要求,不要被人恶心利用,不要浪费了自己一年的努力。

发自内心为这些20多人叹息,太可惜了,虽说的确违规,处罚也是按流程办事。

但除了冰冷的法规以外,是否还需要考虑情理与道德? 对举报人来说是可谓特大利好,但这20多人的人生轨迹已经彻底改变,甚至他们的人生观、善恶观也都会动摇。

作者:匿名用户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53360850/answer/1822534909

因为自己的疏忽收到处罚也无可厚非,但还是有几点想说:

1、如果要按签署的诚信保密协议来看的话,本人签署的当然只对本人产生效力,也就是只在本人面试的25min内,保证不录音录像,不传播,在退出考场那一刻起,就不在复试过程中,且复试各位都是竞争关系,为何要泄题给他人提供便利?若不是还没考试的考生一直追问考了什么,难度如何,又有谁会主动“分享”呢?望不要把至高义务和责任强加于人,并因他人无心之过来妄加指责。

2、如果说考后不得传播试题内容,那所有的经验贴,复试真题回忆录都应该进行处理,而不是放任不管。再者,当考试结束后考试内容理应不再按照国家机密进行保存。

3、线上复试本来就是疫情影响下的新兴之举,在情况特殊,网络发达且相关法律法规处理不完善的情况下,将一个社会普遍现象只归于二十多个考生的无心之过,做法确实有欠考虑。

4、实事求是,更应该做到公正处罚,取消成绩等于一年努力付之东流,针对这样的结果我深感悔恨,但正因为是学法的人,才更希望得到公正处理,不要用法律条文的行为来框定一部分人,又用人为考虑的影响不大来界定另一部分人,最高法学学府都做不到公平正义,那由辜负了多少日思夜想想为之努力的考生呢?

作者:匿名用户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53360850/answer/1824288463

1.人大自己的复试准备不充分。既然是面试,就应该有预料同学之间会讨论题目,在这种情况下,该校竟然用同一套题目,准备不充分。

2.如何定义泄题?别人在群里交流复试心得,你说别人是泄题,取消复试成绩。那面对面交流的怎么算?要么就不处理,要么就处理得公平一些,重新弄一场复试。

3.凭什么说是考生泄题?重大考试笔试都是同一时间进行,大家同一时间得知考题。开考前一分钟题目流露都算泄题。你人大的老师在面对不同考生不同时间面试的时候竟然不准备不一样的题目,而是问相同的题目,老师的行为算不算泄题,毕竟你问的问题和后面还没考试的学生的考题一样。

4.学生没有遵守考试规则是学生的错,该罚。一刀切取消他们的复试成绩就体现了公平吗?以什么依据查出这些学生的?证据公式出来!已经被录取的学生就没有在别的地方交流过题目吗?你怎么确定的呢?要么就重新进行一场复试,堵住所有人的嘴,大家心服口服。

5.一个个全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指责考生,美约其名是让考生接受社会的毒打,社会第一课,都是学法律的人了一点规则意识都没有。呵呵,鞭子不打在自己的身上是不知道疼的。搞行政的人,通常就是图省事儿,直接取消复试成绩可比重新搞一场复试省事儿多了。

计算机与软件考研:

看来考试中分享真题的确风险很大,同学们要注意规避一下。但是规则只说了考试后不允许分享,那么考试结束后都不允许分享么?

等到全部考生复试结束后,也不能分享考研经验,初试和复试真题么?

看有个知乎答主分享的内容,北京大学似乎真的不允许在校生分享。这样就相当于“任何时间”都不能分享了。毕竟三年毕业后再分享真题和考研经验,用处也不大了。

这种规则是不是有点太死板了?

计算机考研QQ群,很多大学的计算机考研/软件考研资料(见群文件)

群号是 954288959


您还可以在以下平台找到我们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 1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中国人民大学(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简称“人大” [1] ,由教育部直属 [2] ,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双一流” [3] 、“211工程”、“985工程”,入选“111划”、“2011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为世界大学联盟、亚太国际教育协会、京港大学联盟成员,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 [4-7] 中国人民大学前身是1937年成立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1949年12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通过了《关于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的决定》。1950年10月3日,以华北大学为基础合并组建的中国人民大学正式开学,成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1954年,被确定为以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大学和首批全国重点大学;1960年,被确定为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2001年,入选“985工程”。 [1] 据2017年4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中国人民大学占地面积230余万平方米,设有中关村校区、通州校区(东校区,在建)、苏州校区、深圳研究院、深圳校区(在建); [1] [8-10]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7.44亿元; [11] 馆藏纸质图书392万册、电子图书297万种;下设5个学部、26个教学单位、81个本科专业;有专任教师1846人、全日制在校生24778人。 [4] 创办时间 1937年(丁丑年)8月 属性211工程(1996年) |985工程(2003年) |111划(2008年)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划(2012年)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划(2014年) 主管部门 教育部 类别公立大学 知名校友吴玉章,刘延东,马凯,刘强东,龚晓京,柏文,郭晶晶,杨洁 学校官网http://www.ruc.edu.cn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