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体验记录

如何提高说话能力?

三思而后说,想清楚问题描述,抓住重点一击;
提出问题是简明扼要,不要试图罗里吧嗦的一下全部说清晰;

如何提高行动力?

1、明确目标:实现目标,体现产出成果;
2、明确实现路径(即产能):产生成果的能力,包括时间、精力、资源、能力的投入和配置;
3、执行,在行动中修正;
4、复盘:优化自己的产能;

破解感觉偏差
记录
复盘
调整优化

如何完成一个任务产出成果?

明确产出
获取必须
分解
整合
收到任务
完成标准
资源
子任务
逐个执行子任务
产出
  • 1.明确该任务要产出什么,满足标准才算完成?

以在midea的首个任务开发生产测试为例的任务产出:需要搭建好一套满足光伏逆变器和储能器的生产测试产线设备,包括FCT测试(单板测试)、半成品/成品测试(整机功能测试)、老化测试三套设备;
完成标准:一套正常的产品要完整通过三项测试;

  • 2.完成该任务需要哪些资源,如果获取这些资源?

1.明确测试项:需要生产工艺要求提供的测试规格说明;
2.硬件要求: 控制板(FCT测试)、各辅助电源、示波器
一套整机产品及用于验证的测试配套;
3.人力支持:

1.对设备不熟悉,需要找人快速理解测试相关应用功能(半成品测试);
2.遇到难点时的支持;

  • 3.进行子任务分解

将任务分解为大小合适的子任务,提升执行的清晰度,把控项目进度;
找出任务的二八法则: 根据优先级、复杂度来分配时间;

20% 80% 数据比例图

如何寻找突破点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有什么更容易的实现方法?是否有更高维度的解决方案?
是抽象好一些还是更细节入微好一些?

顺人性做事,逆人性做人:

1.了解人性的追高踩低(有利益、被尊重),才能将事情推动起来;
2.了解自身的惰性贪图享受、短视、贪婪、容易松动的原则是人性远古基因的体现,而这些基因并不适合现代社会;守住底线并共赢;

如何成为技术领导?

1、分解任务;
2、搭建框架;
3、子任务验证方案;
4、合并后整机运行验证方案;

做管理者?

1.代码管理: git代码仓管理;

2.需求收集管理: 使用confluence管理全部需求,并与版本关联起来;

3.release软件版本管理: 电控\上位机\智能APP的配套版本管理;

4.新人培养\文档管理: 规划了新人入职要熟悉的基本工作有哪些,分几步做; 收集团队的开发文档;

5.系统功能框架整理, 改进;

6.激励平衡: A绩效给最核心人员,同时给他配个助理(向他学习,将来可以替代他的); B绩效给非最核心较容易替代的员工;CD绩效给想辞退的员工;

2024工作总结

1.基于丰富产品功能,提升产品的稳定性的目标,进行了三相、单相、生产测试及热泵功能开发具体如下

1.三相任务:
a.完成上云协议维护开发;
b.完成三相储能并机项目功能调试和产线功能调试,处理其中bug;
c.完成处理品质反馈OTA功能的问题及bug;
d.完成配合认证功能开发调试: 并网功能认证、奥地利认证、澳洲认证、G100认证
e.完成TOU功能开发调试;
f.统一接口指令上云功能开发;

2.单相任务:
a.完成单相低压LLC数据上云开发及品测;
b.完成单相高低压合并开发及品测’
c.配合单相认证功能开发调试: 并网功能认证、澳洲认证、G100认证、意大利认证

3.生产测试:
a.完成设计生产校准协议,完成2306端的原始代码框架开发;
b.沟通处理工厂产线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反馈的问题;
c.完成一级DC储能生产测试功能的开发及现场调试;
d.完成单相的生产测试功能的开发及现场调试;

4.热泵开发:
a.移植热泵功能到单项项目,完成验证调试;
b.完成合并热泵相关逻辑到并机;
c.增加COMBO R134功能模块;

2.希望提升的能力

1、复盘能力: 以开发为主,业务为辅,提升通用及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系统思维能力: 多角度是了解某一事务,关联整理,框架或流程输出;
3、提升基层技术能力: 学习底层原理、解决问题的工具、自我管理工具;

3.职业规划,培养架构级的开发能力

1.拓宽技术眼界(向周边学、网上学),提升底层能力;
2.深入了解开发业务,进行模块级开发,养成PDCA的习惯;
3.提升沟通力,从多角度向问题;

4.处事缺陷管理

1.对人性认识不足,提升认知,提升沟通技巧;
2.对别人要顺着人性,对自己要逆着人性;

项目管理

品质测试管理
  • 示例:

今日测试进展:
1、电控用例执行率 30% ( 190/618),用例通过率 29% (180/618),缺陷关闭率 80% (8/10)。
2、用户app用例执行率 69% ( 123/176),用例通过率 34% (60/176),缺陷关闭率 11% (2/18)。
3、售后app用例执行率 37% ( 43/116),用例通过率 31% (36/116),缺陷关闭率 76% (20/26)。

领导力模型

  • 1.领导力-战略远见

理解组织战略的重点(包括方向、路径),能抓住核心问题以建立清晰的、具体的战略实施方案,并坚定执行达成目标。

  • 2.领导力-变革创新

能突破固有思维、摆脱路径依赖,对既定的流程或做法提出质疑和创新想法,并将其落地实践,为业务创造价值

    1. 领导力-用户/客户为中心:

将用户/客户放在第一位,充分挖掘并精准理解用户/客户需求,以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服务或解决方案,并持续提升用户/客户体验。

    1. 领导力-数智AI:

将数智化系统和AI工具融入业务流程和场景中,提升业务运营及价值链的效率,使用数智化AI工具进行产品和服务创新,提升用户体验

    1. 领导力-全球视野:

有意识地站在全球视角看待、规划和提供产品、服务或解决方案,并主动调整沟通及做事方式,达成业务目标;

    1. 领导力-企业家精神:

敢于承接有挑战的业务,并全力以赴,不惧困难、坚持不懈达成目标;

    1. 领导力-协同共赢:

以尊重和理解他人为基础,能打破本位主义,跨越单位/部门/团队的边界,有效获取他人的协同支持,并积极为他人提供有效的协同支持,实现业务目标。

    1. 领导力-率先执行:

明确目标关键任务,行动步骤、团队分工和资源配置,并下场踢球及时决策,确保结果达成。

    1. 领导力-领导多元团队:

通过优化团队结构、建立沟通、决策和目标跟进机制、为团队提供资源和指导、促进团队协作与融合等措施,打造有活力、能打胜仗的团队。

阅读《李想: 产品实战16讲》

1.回归本质做产品
  • 聚焦用户价值,超越用户需求

真正的用户价值,一定是帮助用户解决了某个问题,或者完成了某项任务,而不仅仅是提供了某项简单的功能;
顺着用户提出的方案,去找他内心更底层的动机成因,从而创造性地去满足用户最底层的需求

  • 打造产品组织: 对抗惰性、对抗惯性、对抗无知

对抗惰性: 个人层面靠工作习惯,组织面靠流程;
对抗惯性: 多思考"必要性",超越用户需求,什么事是必须干的;
对抗无知: 建立成长氛围;

2.定位:怎样找准用户群?
  • 寻找差异化定位

换个角度来重新看待市场,从多维度,如价格、人生阶段…

  • 高速增长市场

在判断市场空间的时候,不要只看细分市场的规模,要看到趋势的变化,优先去找正在上升的细分市场,远比找到眼前规模最大的细分市场更重要。

3.验证品牌三问
  • 1.我们是谁?
  • 2.我们服务谁?
  • 3.我们能为他们提供什么价值?
4.文化:怎样确保内部的统一?
  • 1.怎么提炼文化?

1.等团队经历两三年后,有一些共性显现,再来总结和提炼;

2.文化需要团队共创,形成共识:

总结做出业绩的背后原因及真实案例;
1.将消费者利益排在第一位;
2.做正确的事,而不是容易的事;
3.用协作的方式解决所有问题: 先做到60分,再做到100分;

3.文化的真正落地,在于具体事件上的真实对照:

1.团队不看老板怎么说,而是看老板怎么做;
2.老板需要和大家反复讨论和辩论,厘清概念中的灰度认识,帮助团队建立感性的文化共识;
3.做选择题才能把问题理清楚: 对错没有共识,选择才有共识;

5.产品标准:怎样定义产生是好是坏
  • 安全感:底线;
  • 价值感:竞争力的体现,是取舍的艺术;
  • 向往感:寻找客户渴望的场景,满足这个场景下的特殊需求;
6.团队标准: 怎样打造高效协同的团队?
  • 1.产品四步法(工具与团队文化和团队期待要匹配):

1.问用户: 用户是谁? 他们的真实需求是什么?
2.问自己: 作为企业,我们自己的诉求到底是什么?
3.设定目标: 设定出来目标,并符合目标的具体规划;
4.预估结果: 定义目标如何衡量,根据结果来倒退工作;

  • 2.嵌入流程

1.把你的标准,把你成熟的最佳实践,嵌入到具体流程中;
2.让团队持续的执行: 做事、训练、升级; 结合《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实践纳入绩效考核,进行自评和360环评;

  • 3.总结

1.要让团队高效协作,首先要统一度量衡,也就是统一语言和工具,让团队看待问题的方式保持一致;
2.要进一步提高团队的能力和效率,就要把团队标准嵌入工作流程,推着团队不断安装这个方式去做事,去训练、去升级;
3.培养团队,就是持续培养"成年人",所谓的"成年人",是自己可以来定义问题和目标,不断挑战极限的人;

怎样打造超越用户预期的体验?
  • 1.高频原则

1.要做出好的产品,就不要去区分,需求是大众需求还是小众需求,二是要判断是否是高频;

  • 2.权衡机会

看哪些需求,竞争对手还没有很好地去满足,或者市场上现有的解决方案还存在晚上的空间;
落实:
1.细分到原子级的配置;
2.将用户分的更细致;

  • 3.提升体验要务实

1.不要未来提升一种体验,而给用户带来更多的麻烦;
2.要解决新技术带来的问题;

怎样挖掘用户的真实需求?
  • 1.少做一对一访谈,多做多人共创;

共创的氛围下,真实的需求就更容易涌现出来;

  • 2.不要直接问题用户有哪些需求,而是先让他回忆场景;

用户更给出更真实的信息;

  • 3.不要问用户具体的方案,而是问他感性的期待

激发用户更深层的渴望,从而洞察出更底层的需求;

  • 4.共创会不需要现场得出结论

共创会的目的,是让用户充分地表达,收敛结论,以及最后做选择题,都是产品团队事后需要去做的事情;

  • 2.需求验证

1.共情用户使用场景,用场景验证需求的真实性;

技术: 怎样选择产品的实现路径?
  • 1.选技术要服务于产品价值和用户价值

一定得是自己得目标用户,而不是泛泛得所有用户,比卖你可以求新,迎合热点;

  • 2.选技术要取长补短

不要孤立地去看待某一种技术,而是可以用不同的技术仅组合,取长补短

  • 3.结合自己得资源能力,选技术要成本、效率最优

注意不是最低得成本,而是最优得效率;

10.定价: 怎样设置有竞争力的价格

产品的定价,是产品力的理性计算、用户感受和企业需求三者之间的平衡,需要综合考虑

1.给一款产品定价,你一定要诚实地评估,先精确地做好数学题,再价格区间内,做到产品力最强;
2.定价也不是越便宜越好,要把握用户心里的微妙感受,跟心理定价保持一致;
3.定价也必须评估企业长期经营的需求,薄利多销活脏烧钱补贴,不一定适合超大规模的行业;
所有的好运气,都只有在你拿到基础分数以后才会降临;

复盘: 怎样让爆品从偶热成为必然?
  • 目标: 把经验变成能力

1.先总结出团队做的好的地方,把这些成功经验沉淀下来,甚至固化到流程上;当你肯定了团队做得好得地方,团队就会更加敢于暴露自己得不足。甚至不用强调,他们会主动提出补齐短板;

  • 对照计划来复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参考资料

1.Mermaid 使用教程:从入门到精通——流程图、时序图、甘特图、类图等图形绘制轻松搞定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