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数据库体系经历了四个时代,2003年-2004年是淘宝的初创期,单机MySQL数据库迅速达到了瓶颈,而后MySQL迁移到了Oracle,并逐步升级硬件,到小型机、高端存储,最终形成了IOE架构,从而支撑了淘宝2004到2009年的发展高峰期。到了2011年,淘宝从IOE架构走向了AliSQL分布式架构,AliSQL成为了无冕之王。
对于运营商而言,它们的IT系统大部采用外包形式由厂家负责建设,系统的规模逐渐增大,对系统的掌控越来越依赖于开发商。运营商将逐渐丧失对IT系统的掌控能力,并导致运营商无法有效管控IT系统的开发、运行及维护。早在2013年,中国联通在某些省份布置了Hadoop分布式体系,代替IOE架构;中国电信集团从IOE架构开始转向LAPM转变。去还是不去?这不是一个问题,怎么去才是问题。本期话题诚邀各位网友,一起来探讨阿里与运营商的去IOE话题。
话题讨论:
1.就阿里为什么“去O”,有很多个解释版本,其中一个是认为Oracle不能满足互联网业务的可扩展性需求,但实际上有Exadata这样的产品为Oracle“撑腰”,还愁Oracle不能弹性扩展么?您怎么看?
2.对运营商而言,去O可以照搬阿里吗?运营商与阿里去O的初衷是否一样?
3.对于运营商而言,Oracle与开发商,被谁绑架更可怕?
4.以阿里为代表的互联网业界与我们所选择的两种去IOE解决思路,其实就对应了两种技术架构的选择,分别是Scale-Out、Scale-up。先来说说Scale-Out架构,使用X86设备,开源或国产数据库软件,重新构建应用,利用分布式处理架构,把业务压力进行水平分摊。再来谈谈Scale-Up架构,基于X86设备构建逻辑上仍然传统集中式的数据处理;这两种架构,在实际应用中该如何结合?
5.谈到去O,我在这里列出五种取代Oracle的产品,1.O以外的商业数据库;2.纯国产数据库;3.收购数据库;4.纯开源数据库;5.开源数据库;您更青睐于哪种?为什么?
6.开源数据库是互联网去O的主流选择,为什么叫好不叫座?
7.Oracle是数据库界的航母,无所不能,优点多多;PostGreSQL是世界上最大的开源数据库,具备很多类似Oracle的优点,MySQL是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开源数据库,便捷灵活;谈到去O的三驾马车,MySQL、PostGreSQL、通用数据库云平台,该如何抉择呢?
qingduo04:
1.就阿里为什么“去O”,有很多个解释版本,其中一个是认为Oracle不能满足互联网业务的可扩展性需求,但实际上有Exadata这样的产品为Oracle“撑腰”,还愁Oracle不能弹性扩展么?您怎么看?
//去O,主要原因还在于性价比低,费用高、服务高、同时可扩展性很差,虽然exadata可以为oracle“撑腰”,但是真正涉及到高并发、扩展性良好的特性的时候,还是有点捉襟见肘。
2.对运营商而言,去O可以照搬阿里吗?运营商与阿里去O的初衷是否一样?
// 因为运行商涉及到实时的计费系统和阿里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去O不能速战速决,只能温水煮青蛙。
同时运营商的机制和阿里不一样,阿里搭建新系统,构建新平台可能3-4个月从购买硬件到实施就能完成。
但是运营商不行,运行商的体制要求必须走很多流程,造成项目短期实现不可能。
3.对于运营商而言,Oracle与开发商,被谁绑架更可怕?
//感觉是开发商,尤其是开发商的软件绑定相应的软件,就更可怕了,处处被开发商牵着走。
4. 以阿里为代表的互联网业界与我们所选择的两种去IOE解决思路,其实就对应了两种技术架构的选择,分别是Scale-Out、Scale-up。先来说说 Scale-Out架构,使用X86设备,开源或国产数据库软件,重新构建应用,利用分布式处理架构,把业务压力进行水平分摊。再来谈谈Scale-Up 架构,基于X86设备构建逻辑上仍然传统集中式的数据处理;这两种架构,在实际应用中该如何结合?
//对于并发性小的系统,可以采用Scale-Up ,这样船小好调头。
对于并发性高的,系统压力特大的,采用Scale-Out,便于后续的扩展。
5.谈到去O,我在这里列出五种取代Oracle的产品,1.O以外的商业数据库;2.纯国产数据库;3.收购数据库;4.纯开源数据库;5.开源数据库;您更青睐于哪种?为什么?
//个人更倾向于第五种,开源数据库,部分企业会在开源数据库上进行封装,如果企业较小,技术人才少,则采用这种类开源数据库比较好。
6.开源数据库是互联网去O的主流选择,为什么叫好不叫座?
// 客户选择数据库,一方面看起稳定,二看起后续维护,还需要注重相关的技术人才
如果客户无技术人才,则开源数据库的选择性就很小,只能是花钱买商业数据库,用以保障数据库的稳定。
7.Oracle 是数据库界的航母,无所不能,优点多多;PostGreSQL是世界上最大的开源数据库,具备很多类似Oracle的优点,MySQL是世界上使用最为广 泛的开源数据库,便捷灵活;谈到去O的三驾马车,MySQL、PostGreSQL、通用数据库云平台,该如何抉择呢?
// 涉及到前台展示,报表系统建议采用oracle数据库。
华孙
去IOE,首先IOE是一种指代,而不是特定的IBM、Oracle、EMC,指代那些价格高昂,维护成本不菲,后续费用也很高的国际巨头产品。其次,绝对的去根本不现实,世界上好像没有那个产品做OLTP系统能PK过Oracle的,RAC绝对是经典。反而是在OLAP的一部分和很多海量明细数据分析的场景中,Oracle的成本很多企业负担不起,包括运营商和银行。OLTP的系统要去IOE就算了,谁有互联网企业的技术团队和创新思路啊,有那个魄力也没那个制度啊,那会动多少人的奶酪啊!!!
其实只是成本,要让Oracle也存下几个PB的数据,达到秒级甚至毫秒级的性能也不是不行,但是费用超级高。比如运营商的上网日志查询,多简单的场景,中等的省,每天1TB数据量,存至少60天,大约18000亿条记录,查出其中几百条来,估计Oracle License的成本就要上千万了,还没算小机和存储呢。但Hadoop可以300~500万解决问题(含硬件)。甚至有些厂商就直接0报价,呵呵。
个人拙见,目前的银行、运营商去IOE,都在且只能在查询分析挖掘类应用上,绝不是业务系统上。
说到绑架,用IOE产品,即被厂商绑架又被集成商绑架,哪个都不好换。但是如果用开源的,至少不会被厂商绑架,当然也要看厂商是不是改动过核心代码。企业去IOE,用开源,也是要找商业版的,否则没人安装、没人实施、没人维护,更主要的是没人背黑锅,出了事儿,总要有个人被拉出午门嘛!
不过用了靠谱的开源产品的商业版,就不会被集成商绑架,因为东西都是差不多的,谁干都是干,也都能干,反正省下大把去了IOE的钱,拿出一部分就够了。运营商也别老想着极致的低成本,不给钱凭什么给他好好的、认真的、负责的干活啊,毕竟还有拉出去斩首的风险要担呢!
涉及到数据处理,可以采用PostGreSQL、通用数据库云平台等。
bfmo
1.就阿里为什么“去O”,有很多个解释版本,其中一个是认为Oracle不能满足互联网业务的可扩展性需求,但实际上有Exadata这样的产品为Oracle“撑腰”,还愁Oracle不能弹性扩展么?您怎么看?
主要因素在于成本,包括硬件设备和数据库两方面,如果采用oracle的话,总体成本会非常高。
2.对运营商而言,去O可以照搬阿里吗?运营商与阿里去O的初衷是否一样?
尽量符合自身业务需求,照搬阿里,就整个运营团队及研发成本,运营商是否能够接受,另外一个因素就是数据安全,去O,安全因素也是一个关键点。
3.对于运营商而言,Oracle与开发商,被谁绑架更可怕?
被谁绑架,对运营商来说,都可怕,就Oracle来说,有条件的可以同时考虑多家数据库产品;对于开发商层面,可以把大的项目进行拆分成多个,每个开发商只负责其中一部分。
4.以阿里为代表的互联网业界与我们所选择的两种去IOE解决思路,其实就对应了两种技术架构的选择,分别是Scale-Out、Scale-up。先来说说Scale-Out架构,使用X86设备,开源或国产数据库软件,重新构建应用,利用分布式处理架构,把业务压力进行水平分摊。再来谈谈Scale-Up架构,基于X86设备构建逻辑上仍然传统集中式的数据处理;这两种架构,在实际应用中该如何结合?
Scale-Out, 主要用于大数据,运算能力要求比较高,查询业务比较多的类型,对于Scale-Up,主要侧重交互性强,响应时间短,业务逻辑关联复杂的事务性类型。
5.谈到去O,我在这里列出五种取代Oracle的产品,1.O以外的商业数据库;2.纯国产数据库;3.收购数据库;4.纯开源数据库;5.开源数据库;您更青睐于哪种?为什么?
现阶段,我会选开源数据库,原因 成本低,已通过实际生产应用检测,有成熟案例,比较稳定,不会被绑架。
6.开源数据库是互联网去O的主流选择,为什么叫好不叫座?
现阶段,国内对开源数据库都处在试用,实验阶段,偶尔有某方面成功案例,但对用户影响范围不是很大,没有达到市场普遍认可。
7.Oracle是数据库界的航母,无所不能,优点多多;PostGreSQL是世界上最大的开源数据库,具备很多类似Oracle的优点,MySQL是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开源数据库,便捷灵活;谈到去O的三驾马车,MySQL、PostGreSQL、通用数据库云平台,该如何抉择呢?
每一款都有自己的特色,只有符合自己实际需求,真正能满足实际生产场景需求的就是最优的。
华孙
大家别这么客气,只是自己的一点看法。在Oracle中国、国产数据库厂商GBase都干过,今天干Hadoop和数据价值发现,一直都觉得Oracle是好东西!国产软件,尤其是基础软件真的需要各种大B支持!现在玩Hadoop,并不是因为技术领先,而是数据好玩!能帮客户把自己积累下来的数据“再变现”非常有成就感。
去IOE好像在11年就开始喊,当时一直到现在都觉得喊的太绝对,不可能的事儿!反而是一致在追求混搭。传统的技术和产品依然有优势,但也确实在海量明细数据价值发现上力不从心,现在天天追求SQL on Hadoop的客户说到底,还是传统的统计分析,或者是BI。真正的大数据,其实我觉得是一种思路,而不是技术。没有什么玩意儿技术解决不了,反而是看有没有一个颠覆性的创新想法。
bnso
1、大数据:全行业都跟着喊大数据就是个笑话。能举出的案例很有限,那是软硬件厂商忽悠出来的,价值密度太低,投入产出低,性价比太低。大数据分析不是新鲜玩意,早期嚷嚷的BI、DSS,根本就是烧钱不好使。连自己想干什么都不知道还做大数据,扯淡嘛。2、去IOE:OE在大中型核心应用中,至少五年内不可能去掉,没有可替代产品或者是技术门槛太高,阿里能做是因为养了一帮精英,一般企业没有这个制度,也出不起这个钱。I基本上几年内就消亡了,x86替换小机、linux替换unix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
3、运营商能否去IOE:五年内核心应用不能,如2所说,即便I能去,在国企氛围下,谁敢拿核心系统来尝试,量他们没这个胆量。
来自 “ ITPUB博客 ” ,链接:http://blog.itpub.net/14146064/viewspace-1629726/,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转载于:http://blog.itpub.net/14146064/viewspace-1629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