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黄金甲,感觉场面华丽奢侈,内容多少有些空洞.而且也不能引起人思考,两个字,轻浮
同时我想起我看过的 一个都不能少, 活着,菊豆等影片,相差太大了,张艺谋在坠落......发现几篇好的文章,贴到这里,祭奠逝去的中国第五带电影大师......
[@more@]《三峡好人》,《黄金甲》所折射的电影学意义!
三峡好人》得奖了,而且是得了大奖,第六代导演贾樟柯也站在了中国导演的最前端,在第五代导演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等人纷纷举起所谓“大片”旗帜的时候,贾樟柯获得了国际的认可,同时国内的舆论也呈现了一边倒的形势。的确,如《满城尽带黄金甲》,《夜宴》,《无极》之类的片子也只能唬唬中小学生,因为在孩子眼里,电影就是纯粹的娱乐项目,谁玩得花哨,谁玩得娱乐,谁就是青少年眼中的大腕,而贾樟柯的电影更多意义上是一种社会学意义的记录及对时代变革的观察,这样的片子正合具有一定文化欣赏意识的人的胃口,这些观众更多意义上是在电影中寻找一种文化意义,人类学意义上的观察及享受,或者说是认同与共鸣。就当下对《黄金甲》及《三峡好人》讨论恰恰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话题:电影在今天,究竟是怎样一种地位,对于我们的意义又在哪里?
在这里,笔者不想过多地探讨电影的历史起源及发展,而想阐述一种观点:电影在今天已经不单纯是娱乐性产品,已经被更多的人接受为一种文化及社会学意义上的读本。而在商业文明迅速发展的今天,任何电影都是商品,面对的就是市场及客户。而《满城尽带黄金甲》则是彻彻底底的商业产物,在网路上,数以千万记得网民对老谋子及其黄金奶进行口诛笔伐,而在另一方面却又老老实实的陶钱进影院去观看,这一点上,张艺谋的商业策略成功了,因为他的电影并不是追求小众及文化学上的意义,而更多的是一种商业价值,一种好莱坞大片式的大片价值,而张所代表的第五代导演的问题在于:他们还没有真正意义上懂得如何把玩商业电影,直接的后果就是《黄金奶》等中国大片中,我们看到的只是商业,而少了西方的商业背后的一种文化,毕竟好莱坞倡导的是一种商业文化,而不单单是商业这么简单。想玩商业大片,第五代导演还得加油,练功!
相比《黄金奶》铺天盖地的商业宣传,贾樟柯硬是不畏强暴,选择了同天上应,一种则是其对第五代“堕落”导演的宣战,另一方面,在笔者看来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免费宣传及推广的策划,在与大片的较量中,《三峡好人》类的纪实文化片的市场少的可怜,但是我们不能由此认为这类电影我们不需要,相反在电影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我们不仅需要商业电影,更需要文化学,社会学意义上的人文电影,随着物质文明的加强,我们学会了“小资”,学会了“文化”,我们需要这样的电影来寻求我们文化上的认同。同样也需要《三峡好人》类的电影来记录及反应我们时代,社会的这种变革。《三峡好人》在一次的让贾樟柯获得了国内外的承认,可以肯定地一点:贾德电影从很大程度上将镜头拉向了中下层的西部民众,在历史的变革关头,他的电影是一种很好的社会记录读本,他让我们彻彻底底看到了中国的现实,在国际影评者面前,他们读到了“鲜活”的中国印象,并不是如《黄金奶》之类虚构及华丽的堆砌,《卧虎藏龙》的胜利,已经完结了此类大片在国际上受认可的行程,老外也会产生审美疲劳,第一次看不懂中国式大片,他自认不懂东方文化,第二次,第三次的看不懂或许就该反思中国的大片导演是不是在把他们当猴耍了。所以老谋子试图借《黄金奶》冲击奥斯卡在我看来简直就是扯谈,试看历届奥斯卡大片,不仅是商业的产物,更是文化的产物,而中国式大片我们又感受多少文化的内涵,作为中国观众尚不能理解那种遥远而又近乎玄幻的故事,咱就别指望异国的国际评委能被你忽悠过去!
笔者无意于评价两部电影的优劣,因为这是不同层面的,一个是商业大片,一个是社会文化纪实类电影,没有什么可比性。其实不同电影的受众是不同的,我们也没必要过多地一面倒,因为我们是人,我们有不同的文化诉求,有时是极度高雅,有时则需要感官上的庸俗刺激,但是有一点想说的是:张大导演为首的第五代影人们,请你们在玩大片的时候别忘了文化这道菜,商业文化也是文化,而纯粹商业电影则完全背离了电影之本质,大伙赚钱不容易,以现代科技堆积的虚幻东西那不叫电影,请不要拿广大“中国好人” 开涮。贾大导演也没必要对老谋子横加批评及惋惜,每个电影人走得路不一样,其实也无所谓多少高低,电影的多样性才是观众所乐于想见的,也希望贾大导演在继《三峡好人》之后,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文化电影,也希望您的电影表现能够突破《站台》《小武》,说实话《三峡好人》还是停留在您以前的层次上!
新年快到了,祝中国电影人一路走好!
来自 “ ITPUB博客 ” ,链接:http://blog.itpub.net/226700/viewspace-889136/,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转载于:http://blog.itpub.net/226700/viewspace-889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