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E:IntelliJ IDEA Community Edition 2024.3
JDK:jdk api 1.8
System:Windows11
继承
继承顾名思义,就是某一事物继承了某一事物的某种属性或者特质,就像是猫和狗他们都是动物,在类当中我们就可以将抽象一个动物类,让猫和狗都继承动物。
语法格式:访问限定符 class 继承类 extends 被继承类 。就像是public class Dog extends Animal
狗继承了动物,这里我们把继承类叫做子类,被继承的类叫做父类或者基类。
public class Animal {
public String name;
public String color;
public int age;
public double weight;
public void eat () {
System.out.println("进食");
}
public void sleep() {
System.out.println("睡觉");
}
public void walk () {
System.out.println("走路");
}
}
这里以动物为父类,我们写出大多数动物都有的共性,这样子类就可以直接继承我们的父类,而不是重新把共有的属性再进行一次编写。然后我们可以在子类里面写入一些父类没有的特质。
class Dog extends Animal {
public void bark () {
System.out.println("汪汪叫");
}
}
我们都知道只有狗会汪汪叫,所以我们就认为bark汪汪叫就是狗Dog类独有的特质,同时我们还继承了Animal动物类里的所有特质。
class Ru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Dog dog = new Dog();
System.out.println(dog.age=10);
System.out.println(dog.name="小白");
System.out.println(dog.color="白色");
System.out.println(dog.weight=20.4);
dog.eat();
dog.sleep();
dog.walk();
}
}
当我们实例化对象时就会初始化父类和子类里的成员变量。
类似的如果是猫的话,猫特有的特质就是喵喵叫。
public class Cat extends Animal{
public void meow() {
System.out.println("喵喵叫");
}
}
class Run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at cat = new Cat();
System.out.println(cat.age=10);
cat.meow();
}
}
父类成员访问
public class Base {
public int a;
public int b;
}
class Derive extends Base {
public int c;
public void method () {
a = 10;
b = 20;
c = 30;
}
}
当子类没有目标变量时就访问父类继承下来的变量,a和b都是父类的,如果子类自己有目标变量就访问自己的变量。
子父类同名变量
public class Base2 {
int a ;
int b ;
int c ;
}
class Derive2 extends Base2 {
int a ;
int b ;
public void method() {
a=10;
b=20;
c=30;
}
}
当子类和父类有同名变量时,遵从以下:
如果访问的成员变量子类中有,优先访问自己的成员变量。 如果访问的成员变量子类中无,则访问父类继承下来的,如果父类也没有定义,则编译报错。 如果访问的成员变量与父类中成员变量同名,则优先访问自己的。
简而言之:成员变量访问遵循就近原则,自己有优先自己的,如果没有则向父类中找。
成员方法也使用以上原则,但是略微有些不同。
成员方法名字相同
public class Base3 {
public void methodA(){
System.out.println("Base3中的methodA()");
}
public void methodB(){
System.out.println("Base3中的methodB()");
}
}
class Derive3 extends Base3 {
public void methodA(int a) {
System.out.println("Derive3中的method(int)方法");
}
public void methodB() {
System.out.println("Derive3中的methodB()方法");
}
public void methodC() {
methodA();
methodA(20);
methodB();
}
}
当出现同名方法时,如果含有参数,则会在父类和子类中寻找符合参数列表的方法,如果没有则遵从子类优先的原则。
通过子类对象访问父类与子类中不同名方法时,优先在子类中找,找到则访问,否则在父类中找,找到 则访问,否则编译报错。 通过派生类对象访问父类与子类同名方法时,如果父类和子类同名方法的参数列表不同(重载),根据调用 方法适传递的参数选择合适的方法访问,如果没有则报错。
super关键字
当子类和父类拥有相同的成员,我们又需要访问父类的成员,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用到super关键字。
public class Base4 {
int a;
int b;
public void method () {
System.out.println("Base4中的method");
}
}
class Derive4 extends Base4 {
int a = 10;
int b = 20;
public void method(int a) {
System.out.println(a + "Derive4中的method");
}
public void r() {
super.a = 30;
super.b = 40;
method(1);
super.method();
}
}
通过super关键字就可以调用父类里面的成员。需要注意的是:super只能在非静态方法中使用,在子类方法中,访问父类的成员变量和方法。
代码块(补)
代码块分为:普通代码块,构造块,静态块。代码块其实就是用大括号引起来的代码部分。
普通代码块:定义在方法中的代码块.
构造块:构造块也叫实例代码块,实例代码块的运行和对象的实例化同步。
public class Student{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String gender;
private int age;
private double score;
public Student() {
System.out.println("I am Student init()!");
}
{
this.name = "小明";//实例代码块
this.age = 12;
this.sex = "男";
System.out.println("I am instance init()!");
}
public void show(){
System.out.println("name: "+name+" age: "+age+" sex: "+sex);
}
}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udent stu = new Student();
stu.show();
}
}
这里用前面写过的Student类来举例。
静态代码块:一般用于初始化静态成员变量,只需要在大括号前面加上static关键字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Hello");
}
需要注意的是,静态代码块不管生成多少个对象,其只会执行一次 静态成员变量是类的属性,因此是在JVM加载类时开辟空间并初始化的 如果一个类中包含多个静态代码块,在编译代码时,编译器会按照定义的先后次序依次执行(合并) 实例代码块只有在创建对象时才会执行 。
子类构造方法
子类对象构造时,需要先调用基类构造方法,然后执行子类的构造方法。前面我们进行举例时并没有满足这个要求,这是因为我们在没有进行构造的情况下,编译器默认会隐性的帮我们进行构造。
public class Base {
public Base() {
System.out.println("Base");
}
}
class Derive extends Base {
public Derive() {
//super();//这里的super如果不写编译器会自动写一个
System.out.println("Deriv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Derive D = new Derive();
}
}
可以看到会先执行父类的构造方法,后再执行子类的构造方法。为了提高代码可读性,还是建议把super();调用父类构造方法写上。
在子类构造方法中,并没有写任何关于基类构造的代码,但是在构造子类对象时,先执行基类的构造方法,然后执 行子类的构造方法,因为:子类对象中成员是有两部分组成的,基类继承下来的以及子类新增加的部分 。父子父子 肯定是先有父再有子,所以在构造子类对象时候 ,先要调用基类的构造方法,将从基类继承下来的成员构造完整 ,然后再调用子类自己的构造方法,将子类自己新增加的成员初始化完整 。
要注意:如果父类的构造方法带有参数,此时子类中一定要下写super()并且往括号里加入相符的参数,super调用父类构造方法必须写在子类构造方法内部的第一行,super()只能在子类构造方法中出现一次,并且不能和this()同时出现。
初始化时的执行顺序
public class Base {
public Base() {
System.out.println("父类构造");
}
{
System.out.println("父类实例");
}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父类静态");
}
}
class Derive extends Base {
public Derive() {
super();
System.out.println("子类构造");
}
{
System.out.println("子类实例");
}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子类静态");
}
}
class Ru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Derive D1 = new Derive();
System.out.println("===============================");
Derive D2 = new Derive();
}
}
父类静态代码块优先于子类静态代码块执行,且是最早执行,父类实例代码块和父类构造方法紧接着执行,子类的实例代码块和子类构造方法紧接着再执行,第二次实例化子类对象时,父类和子类的静态代码块都将不会再执行 。
顺序可以总结为:父类静态,子类静态,父类实例,父类构造,子类实例,子类构造。其中静态不管初始化几次都只执行一次。
组合
class Tire{
}
class Engine{
}
class VehicleSystem{
}
class Car{
private Tire tire;
private Engine engine;
private VehicleSystem vs;
}
class Benz extend Car{
// 将汽车中包含的:轮胎、发送机、车载系统全部组合继承下来
}
protected 关键字
为了实现封装特性,Java中引入了访问限定符,现在最后一个protected关键词可以说了,protected的权限大于default,但是它可以让被修饰的类的子类在不同的包中被访问。这里就不用代码具体举例了。
访问修饰限定符的权限总结
从小到大权限:
private:只能同一个包同一个类访问
default:可以同一个包不同类间访问
protected:可以同一个包不同类间访问,还可以不同包中的子类访问
public:随便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