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云业务看,华为阿里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36氪的报道《阿里云,在不合时宜的时代|深氪》,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阿里云面对华为云,就像义和团大刀队面对长枪大炮,被打得稀里哗啦,人仰马翻。

原以为,同为中国顶尖企业,阿里和华为的管理没有多大差距,但从报道看,阿里、华为简直是云泥之别。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距?是如何形成的?阿里又该如何正视差距并奋起直追呢?接下来,本文试图一一探究。

1、阿里、华为差距有多大?

阿里、华为云的差距,直接体现在结果上。如上述报道所言:“政企市场项目经常是这样的:阿里云的销售运作100个项目,华为能抢50个;但华为自己孵化100个,能成99个”。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我们应用星型模型,从5个方面来分析:

01战略:

  • 市场洞察:战略的起点是市场洞察,阿里、华为对客户的理解和把握,有非常大的区别。早期的云市场,主要面对的是互联网客户,上云需求比较迫切,自身技术水平也比较高,往往可以自行购买和配置。互联网客户的销售比较简单,阿里云的销售们仅仅坐在家里打几个电话即可。阿里云作为开创者,享受了当时的市场红利。阿里云当时近乎垄断,不仅躺赚,还对客户非常强势。但现在,主战场明显转移到了政企市场,这是华为的主场。政企客户和以往的互联网客户完全不同,它们上云需求不强,比较强势,对服务和综合的解决方案要求更高,但出的价格也高。阿里云对政企客户很不适应,比如政企客户经常需要来讲解产品和方案,阿里就很排斥,觉得是客户自己的事,但华为却习以为常,反而觉得这是一个影响客户的机会,华为称之为“标前引导”。对政企客户,华为明显游刃有余,因为华为就是从政企客户做起来的。

  • 战略主题:张建锋为阿里云确定的战略主题是“被集成”,即只卖自己的产品,让集成商面对客户各种综合性的需求,认为这样简单、雷少,拿到手都是扎扎实实的收入。但这一战略与政企客户的需求是相悖的,它们一般希望供应商大包大揽,提供解决方案。华为一直奉行的是“解决方案”战略,客户界面做到极简,简单到turnkey(交钥匙),而自己内部高度集成,提供给客户各种各样的产品和服务,例如华为自身就有咨询公司,还把自家先进的流程IT经验上了云,提供给客户使用,在外部和普华永道等合作,形成了2000人的咨询队伍,打造了良好的云生态伙伴体系,能够应对政企客户各种各样的需求。令人意外的是,尽管张建锋确定的战略是“被集成”,阿里云实际执行的却是“集成”模式:做“包工头”,除了自己的产品,还要大包大揽、统筹整个项目。有些销售连项目现场的桌椅板凳,都想算进项目里。这种战略与执行的脱节和冲突,使得阿里云运营十分拧巴。

02流程:

  • LTC流程:政企市场一般以项目形式运作,华为早就建立了LTC流程来管理此类项目。相比之下,阿里则没有这样的流程。华为的项目运作,每一步都有章有法,有很多经验可以参考,而阿里则主要依靠销售人员的能力。这就好比正规军和游击队的区别。阿里互联网起家,天生不重视流程,而华为特别重视流程。

  • 客户关系管理CRM:华为强调的是普遍客户关系,和客户的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建立全面的关系;而阿里还是主要靠销售单刀突破,希望维系于一人,这样关系无法做深,而且风险很大。在华为,每个政府或部委都有专门的接口人,长期对接一个客户。“就算项目因为产品或者价格丢了,没关系,聊其他项目。华为还有那么多其他IT产品,总有项目给我的。”

03组织:

  • 架构:华为云的组织架构要比阿里云领先很多。华为云早在2000年以前已经跨越了矩阵组织形态,进入了更为高维的平台组织模式,而阿里云直到2021年4月才在华为旧将任庚的推动下,成立了传媒运营商、电力、互联网、交通、汽车、制造等18个行业部门,并成立16个区域分公司,形成行业线、区域线纵横交织的矩阵架构,而这个矩阵,只是销管领域的矩阵,并未和产品研发、技术服务(交付售后)等形成大矩阵。华为当前的平台组织,正是逍遥子所期望的敏捷组织:前方铁三角+后方大平台,铁三角敏捷出击,平台持续赋能。而阿里云则远远做不到,销售在前线是单枪匹马,要调动后方技术、产品人员去客户那里打单,很难很难,因为压根就没有这样的流程,这样的组织,也没有相应的激励。从架构形态上看,阿里云要落后华为云很多年。

  • 授权:华为将决策重心前移,让听得见炮火的人决策,任正非把计划、预算、核算的权力都下到区域,一线有很大的作战指挥权,这个过程早在08年就已完成,而阿里云则一直有很强的电商2C的思维,认为客户都是来求阿里的,销售是淘宝的店小二,是管理客户的,不用和客户搞关系。阿里的廉政合规卡得很死,销售买200的礼品都要层层申请,在政企客户那里非常吃不开。

04人才:

  • 高层:阿里云有个绰号:华为阿里云分部,说的是阿里云的高层云集了一批华为旧将,包括M7级蔡英华(华为EBG中国区总裁)、M6级任庚(华为国家代表)、袁千,占了决策层的半壁江山。而华为云呢,徐直军(轮值董事长)任董事长,张平安(高级副总裁)任CEO,彭中阳(华为前EBG总裁,前董事)和陶景文(董事)分别为云业务下的企业业务和流程IT的负责人,他们的级别比蔡英华等高多了,孰强孰弱一目了然。
  • 骨干:阿里云的很多技术员工都是海归,从上到下都不爱社交。一位领导连团建都不组织吃饭,宁愿买票让员工自己去看电影。这难免缺了些和客户“打成一片”的气质。这一点,华为恰恰相反,无论是销售,还是产品、交付,都是紧贴客户服务。阿里云的人还非常骄傲,曾经有个P8去和政府谈合作,但他看着像来视察工作,指着政府的系统说,这不如阿里,那不如阿里,搞得政府非常不爽。2022年,在一个3.9亿元部委大单中,阿里败给了华为云,结果阿里云转过身把部委给告了,吃瓜群众惊呼:“这哪止是头铁,简直是突破天际”。阿里云自大、莽撞、幼稚到甚至有一点可怜,而华为展示的形象就是一个职业的成年人。政企客户喜欢跟谁打交道?不问可知。

05激励(奖惩)

  • 考核:阿里云的KPI非常短期导向,销售每季度考核一次销售额。但大客户成单周期动辄以年计算,销售如果做大客户,可能在季度考核时业绩会很难看。这导致 Super级大客户,在内部没有销售愿意跟进的情况。而华为的考核比较均衡,任正非强调既要注重当期“多打粮食”,也要注重长期“增加土地肥力”,长短平衡。对于战略级的山头项目,并不以销售额等成果来评价,而是以进展来做定性评估。攻下山头项目,员工可以获得巨大回报,这使得人人愿意啃硬骨头,做大项目。

  • 薪酬:华为的分钱更为高明,具体可以参见我的文章《任总分钱功力是怎样炼成的?》。华为不仅在个人层面分得好,在组织层面更分得好,这是因为建立了划小核算单元、实现内部结算的利润中心机制(具体请参见《华为利润中心为什么这么拧巴?》等文),而阿里就没有做到类似的机制,销售做成了单,也不会给产品、技术人员分成。区域的业绩,也不会分到后方产品事业部,这就造成了大家不会彼此合作打单。

综合来看,如果华为云的管理水平是5分的话,阿里云最多2分。

2、为什么差距这么大?

有三个主要原因,造成了当前的局面:

1、企业文化:阿里迅速崛起于草莽之中,它更相信鸡血,相信大干快上,相信出奇制胜,而不相信严谨规范,不相信稳扎稳打,不相信守正出奇。阿里云喜欢胡晓明式的“杀杀杀”,喜欢对外宣传自家的技术有多牛,就是不喜欢沉下心来搞管理,因为管理是个慢活,阿里云没有耐心,也不擅长。阿里的管理,更强调价值观等。但价值观管理,本质是人治,不是流程等规则治理。可以说,阿里的文化和价值观,从本质上排斥规范的管理。任庚曾经想加强阿里云的销售管理,结果遭到了巨大的反弹,很多旧人对他强烈诋毁,以至于他想离开阿里云。

2、成功惯性:阿里云在2021年以前,连续6年都是3.75的最高绩效,其业务一路狂飙,却不料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成功的经验,不再有效,但是惯性仍然巨大,导致管理变革阻力巨大,困难重重。过去聚焦拼业务,对管理重视不足。在遇到华为这样的管理高手后,阿里云的管理短板就更加突出了。

3、领导力:阿里云的领头人张建锋其实骨子里是一个技术人,领导一个大事业群确实力有不逮,CPO童文红在组织与人才管理上,也没有什么建树,她声称的“良将如潮”没有涌现,阿里云的组织这么不适合业务,也没有什么动作。领导力的不足,自然导致了管理的薄弱。

3、阿里云该怎么办?

阿里云怎么办?从逍遥子的调整看,他已经心中有数,不需要外人指指点点。但无论如何,阿里云看来都需要一场深刻、系统的变革。

变革怎么搞?可供阿里云借鉴的是,郭士纳当年对IBM的变革。IBM当年同样技术很先进,但是遇上了市场的巨大变化,郭士纳的变革方略是:

郭士纳的变革方略

1、文化先行,变革造势:郭士纳重新提炼了适应新市场的8条理念并大力推行,发动“热烈拥抱计划”;

2、重新定位,变革发动:郭士纳制订了新的战略,包括:保持公司的完整性不分拆,走向 “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定位,再造商业模式,并减少分红,削减开支,出售资产;

3、机制转变,管理建设:郭士纳在1993年,进行薪酬绩效改革,建立业绩导向浮动的考核激励体系。并基于“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定位,发动全面业务流程再造,包括业务和管理等11大领域。

4、领导建设,治理转型:1993年11月,郭士纳创建了一个“公司执行委员会”,废除了原来的管理委员会,并建立新的董事会:内部董事就郭士纳1人,其余全为外部董事,形成了有力、投入的治理。

5、持续变革,完成转型:1994年,郭士纳描述新的业务模式:从技术主导型企业向服务主导型企业转型;从独立计算模式向网络化计算模式转型,并发动电子商务战略。1995年,进行组织模式变革:开始实行全球性机构改革,改变区域管理模式,打破地区分割各自为政,实行垂直管理模式,建立11个行业集团(例如:银行、政府、保险、商品流通、制造业等)和1个涵盖中小企业的行业集团。1997年,所有的转型完成。

IBM案例,也许可以给阿里云变革如下启示:

  1. 改文化:阿里云需要在集团统一文化前提下,建设适应业务特点的亚文化,至少是适应政企客户的经营理念和原则;
  2. 调战略:“被集成”战略实际名存实亡,应制订“综合解决方案”型新战略,扭转和实际执行的冲突;
  3. 建流程:政企客户的项目式打法,需要有规范并灵活的流程,例如LTC来支撑;
  4. 理组织:打造敏捷组织,前端敏捷化,后端平台化,前后一体增强协同;
  5. 优激励:建立责任中心/利润中心机制,优化考核薪酬机制,适应业务要求。

世界唯一不变的是变化,客户在变,市场在变,企业必须灵活适应,持续变革,打造敏捷的组织,构建持续进化的组织能力。祝愿阿里云在逍遥子的领导下,变革成功,更上层楼!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