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武士道》 -豆瓣评分7.8

与您一起终身学习~

border="0" width="330" height="86" src="//music.163.com/outchain/player?type=3&id=906948415&auto=0&height=66">

《武士道》

这里写图片描述

【 基督教以 “爱” 作为行为源动力,武士道则是以 “义” 作为行为的源动力。】

前言

     日本武士道是如何形成的?它对武士有哪些核心要求,又是如何对武士进行教育训练的?武士道精神对日本社会有哪些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日本武士形成于封建时代,领主给予武士极大的荣誉和特权,以换取武士的效忠。但也需要有一套约束武士阶层的职业道德体系,武士道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得以形成。武士道的核心要求是忠义勇敢仁爱。武士在接受的教育训练中,特别强调对名誉的珍视、对情感的克制以及对生命的舍弃,这种武士道精神深刻影响了日本的国民性格,是日本现代化的决定性精神力量。
     本期音频将详细讲述日本武士道的精神内核、教育训练和文化影响。作者新渡户稻造是日本著名的国际政治活动家和教育之父,来看看这位日本政治文化名人如何解读武士道精神。

你将听到:

1.《武士道》一书的写作背景
2. 武士道的精神内核;
3. 武士道的教育训练;
4. 武士道的文化影响。

书籍信息:

书名:《武士道》
作者:[日] 新渡户稻造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译者: 张俊彦
出版年: 1993 年 2 月
页数: 109
定价: 7.00
装帧: 平装
丛书: 日本丛书
ISBN: 9787100012690

关于作者

     新渡户稻造,日本著名的国际政治活动家和教育家。从 1984 年到 2004 年,在长达 20 年的时间里面,新渡户稻造的头像一直出现在日本的 5000 元纸钞上,可见他在日本的地位。

关于本书

     这本书是作者于 1899 年在美国用英文写成的,当时正值甲午战争结束后 4 年,日俄战争开始前 5 年。西方世界认为日本就是个野蛮民族,而武士群体就是一介武夫,这本书正是为了改变西方人的这一印象而写的,一出版就引起了西方世界的轰动。需要注意的是,这本书的写作具有强烈地为武士道辩护的诉求,所以有些观点未必客观和严谨。

核心内容

     作者希望说服西方世界,日本民族不但不是野蛮民族,而且与西方基督教传统一样,有着优秀的道德体系,而这个体系就是武士道精神。作者认为,在精神道德层面,是武士道而非基督教才是塑造日本现代化的决定性力量。
这里写图片描述

一、武士道的精神内核

     武士,最开始被称作,意思就是卫士或随从。所谓武士道,就是关于武士的道德伦理体系,其核心是忠义、勇敢和仁爱。
1. 忠义
     作者认为,如果说基督教是以 “爱” 作为行为源动力的话,那么,武士道就是以 “义” 作为行为的源动力。只要是忠义所需,即便再爱自己的家人,也要牺牲家人而保护主人。而且,即便父母没有道德因而不值得去爱,儿女基于忠义的要求,也必须孝敬父母。这种思想发展到极致,很容易形成愚忠
2. 勇敢
     日本的武士道分为两派,两派观点截然相反:一派是士道派,强调文武兼修以及道德约束;而另一派则是叶隐派,比较强调武力,主张武士不应贪生怕死。作者认为,叶隐一派提倡的勇于牺牲,其实都是匹夫之勇,而真正的大勇应该是平静和从容
3.仁爱
     西方人认为日本人滥杀无辜,近乎野蛮。但这本书认为,武士道并不主张一味滥杀,作者并没有对武士道的负面影响做出足够的反思。

二、武士道的教育训练
1. 名誉
     武士道特别看重荣誉心的教育,因为懂得羞耻可以让一切德行、风度和高尚道德获得重生。武士并非都是一群容易因小事而激动的人,武士道正是强调通过修身的训练来弥补过重的名誉心带来的弊端,努力做到不因小事而激动,要为大义而愤怒。
2. 克己
     武士道并非要求武士内心冷酷,而是鼓励武士有一颗丰富的内心,但需要训练控制感情的能力。内心可以情感丰富,但必须喜怒不形于色。如果一个武士总是把自己的情感显露无疑,他就不被认为是一个优秀的武士。
3. 切腹
     武士道之所以选择切腹的方式维护名誉,是因为古代解剖学知识认为,腹部是灵魂和爱情的归宿,切腹就是要把自己的灵魂呈现出来让外界评判是否清白。
     在一些西方人看来,切腹是一种感情冲动、草率的轻生行为,非常愚蠢,但日本人却认为这是具有高尚道德成分的死亡方式,是对自己信仰的一种交代,因而非常讲究技巧和死者的尊严。比如,切腹人的尸体不可以歪掉,唯一的动作就是向前俯伏,如果一不小心仰面朝天了,就是死得没有尊严。

三、武士道的文化影响
1. 正面影响
     很多人都会认为日本的崛起得益于脱亚入欧的发展思路,日本的现代化也是明治维新以后向西方积极学习的结果,基督教的传播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本书却并不承认这一点。
     作者认为,日本人是通过自己实现了现代化,而不是向西方学习的结果,尤其是精神道德层面,是武士道而非基督教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武士道才是塑造日本现代化之精神支柱的重要力量
2. 负面影响
     武士道精神对日本文化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比如,日本人不擅长抽象思辨,是由武士道忽视形而上训练的教育理念导致;日本人过于骄傲自大也是武士道过于注重名誉心教育的结果;日本人容易把技术问题变成道德问题则是武士道强调忠义的结果。
     但是,仅仅从思维方式和性格缺陷上反思武士道文化的负面影响,显然是在避重就轻。武士道精神中一定有一些更为负面的因素,才会被军国主义者加以利用和改造,用来对日本人民进行政治动员和文化动员,从而给亚洲和世界造成深重的灾难。
3. 文化衰亡
     明治维新后,政府废除了诸侯的封建领主统治权,没收了他们的领地,也逐渐剥夺了他们的权力,武士阶层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新式军队的建立导致武士阶层最终消亡。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给了武士们一笔资金,被解散的武士开始转变成为商人、自由职业者和高利贷主,也有广大的下层武士流离失所,形成了一个新的浪人阶层,后来有些为日本军部所用,充当了日本侵略扩张的先锋
     在西欧,封建制度衰落后,尚有教会可以延续骑士精神,但在日本,却没有一个类似的宗教组织可以起到类似作用,所以武士道必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衰落下去。

本书金句

  1. 很多封建领主需要雇佣一些勇猛善战的贴身随从,给他们非常崇高的荣誉和巨大的特权,用来换取这些武士的效忠。按照民国年间国民党元老、蒋介石的智囊戴季陶先生的说法,“武士道的观念就是封建制度下面的食禄报恩主义。”

  2. 中国人虽然也讲忠义,但我们的忠义是有前提的。可日本人就不是,这种思想发展到极致——只要是我的主人和上级,就必须效忠于他,而不论他是否值得去效忠——很容易形成愚忠

  3. 如果说基督教是以 “” 作为行为源动力的话,那么,武士道就是以 “” 作为行为的源动力。

  4. 武士道特别看重荣誉心的教育,这也是日本耻感文化的体现。在少年时代就拒绝让自己的荣誉受任何玷污的武士新井白石就说过:荣誉受到玷污就如同一棵树上的伤痕,它不会因为时间延长而消失,只会随着树的生长而越来越大

  5. 作者并不承认,是西方有形的物质文明帮助日本人赢得了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胜利。作者引用英国记者汤森的话:“日本把欧洲的机械、科学引进国内,应该说这不能算是影响,就如同你不能说英国人从中国买走了茶叶,就要说中国对英国产生了影响一样。”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种瓜大爷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