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网络模型之跨局域网信息发送过程

  • 发送端:

    1. 应用层(应、表、会三层):
      1. 应用程序生成要发送的数据,并通过应用层协议(如HTTP、FTP等)进行处理。
    2. 传输层:
      • 传输层协议(如TCP或UDP)将应用层数据分割成传输段,并添加传输层头部。
    3. 网络层:
      • 网络层协议(如IP)为传输层的数据段添加网络层头部,包括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
      • 由于目的网络不在同一局域网内,数据将发送给默认网关(通常是第一个路由器)。
    4. 数据链路层:
      • 数据链路层协议(如Ethernet)将网络层的数据包封装成帧,并添加帧头部和尾部。
      • 帧在局域网内传输到默认网关(即第一个路由器)。

    第一个路由器:

    1. 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 路由器接收来自发送端局域网的帧,并剥离帧头部和尾部。
    2. 网络层:
      • 路由器查看帧中的目的IP地址,并根据其路由表决定下一个跳点。
      • 路由器将数据包重新封装成帧,并添加新的帧头部,以便传输到下一个局域网或路由器。
    3. 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 路由器将帧发送到下一个局域网或路由器。

    中间路由器:

    对于途中的每个中间路由器,过程与第一个路由器类似:

    1. 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 路由器接收帧,并剥离帧头部和尾部。
    2. 网络层:
      • 路由器查看目的IP地址,并根据其路由表决定下一个跳点。
      • 路由器重新封装数据包为帧,并添加新的帧头部。
    3. 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 路由器发送帧到下一个局域网或路由器。

    最后一个路由器和接收端局域网:

    1. 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 最后一个路由器将帧发送到接收端局域网。
    2. 网络层:
      • 接收端局域网中的设备查看帧中的目的IP地址,并决定是否接收该帧。
    3. 传输层和应用层:
      • 数据包逐层上传到传输层和应用层,最终由接收端应用程序接收数据。

接收端:

  1. 物理层:
    • 接收物理信号,并将其转换回二进制数据。
  2. 数据链路层:
    • 剥离帧头部和尾部,验证帧的完整性。
    • 根据目的MAC地址将帧传递给相应的网络层协议。
  3. 网络层:
    • 剥离网络层头部,根据目的IP地址进行路由选择。
    • 将数据包传递给传输层。
  4. 传输层:
    • 剥离传输层头部,进行数据重组和校验。
    • 如果是TCP,还会进行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
    • 将数据段传递给应用层。
  5. 应用层(应、表、会三层):
    • 应用层协议处理接收到的数据,可能包括解密、解压缩等操作。
    • 应用程序接收并使用数据。
  • 13
    点赞
  • 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