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读书笔记

   某天早上看了下伯乐在线,然后发现一篇关于程序员读书的文章,看完之后,最后发现有一个QQ群,然后就加入了,群名称为“书山有志”。群里面的成员还比较活跃,过了几天进行二期读书选书投票,然后看到了有《失控》这本书作为选择,恰巧之前听说过一点关于这边书的传闻,更巧的是同事桌子上有一本纸质的《失控》放在那里暂时无人阅读,所以就投了一票失控,随后这本书入选开读,群主带头,几乎天天坚持看一章,然后一个月之后就读完了。而我没能如此,知道今天,用了差不多三个月吧,趁着这个周末在宿舍休养生息,完成了这个大部头的阅读。这部烧脑著作确实很多都还没看明白,但是给了自己思想上的一些引子,关于蜂群思维,去中心化,超生命,进化 种种让人脑洞大开的想法都或多或少地洒落在我的脑海中,对于宇宙,生命的认识有了些许变化,潜移默化,书这种东西读了也许大部分会忘记,但是有一些零星的点滴也许已经化成了的骨肉,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涌现出来,改变你的人生。

    在群主的感召下,渐渐也开始对于读书的章节内容开始写读书笔记,前面几个章节忘记写了,也就不再刻意增加了,随性而为,记录下当时的感受,可供日后回味,也可供有缘人分享。思想只有分享才会愈加丰富,也才能够更加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失控第四章,组装的复杂性,所看到的都是在描述生态系统的复原和重构,其中说到了复原时各种因素难以全部找齐,也说明了一个小小的差异会导致走向另一个生态系统,但是最终会稳定下来。其实我觉得这种完全复原到以前的生态系统是没有必要的,应该也做不到,某些物种的灭绝本来就是自然演化的过程,人类想去控制这个东西是不现实的,当然对于人为的明显的污染破坏是要避免的,但是这个时代物种灭绝的速度还是要比白垩纪时行星撞地球后的还要快!

 

第五章,共同进化。放在镜子上的变色龙是什么颜色?这个问题不去推演到其他事务,本身就很有意思。我觉得放置时是什么颜色,其就会保持什么颜色。因为从消费观来看,我就是如此,要么什么也不买,要么就买最初想要的。
而后的章节中,作者论述了一些生命概念的观点,也令人思维大大开阔,原来所认为的无生命之物,其实都是“生命”进化的产物。于是作者又推导到了机器生物化的观点,作者的知识面和接触的各界人物都是非常广的,其例举的生物共同进化的内容,如蝴蝶和马利筋,蚂蚁和金合欢,铁和细菌的关系都能让人的见识更加开阔。
最后的囚徒困境以及零和与非零和游戏概念的提出,更加清晰地表明了在这个网络时代,双赢和共同进化必定是会涌现的!

失控第六章,负熵一节说生命会最后充满整个宇宙,但是物质是守恒一定的,维持生命增殖的物质从哪里来呢?
哥白尼:地球和物理宇宙的间断,达尔文:人类和有机界的间断,弗洛伊德:自我理性世界和无意识非理性世界的间断,最后又落到了人类和机器之间的间断。确实随着越来越多的嵌入式智能设备的发展,以后人和机器也就没有分别,昨晚看到了目前人类关于机器人的发展水平确实已经发到多年前人们在科幻电影中看到的场景,未来的世界越来越精彩!

  NASA研究的是空间技术,生物圈二号最终还是有一个宇宙中天然的载体,如果人类以后登陆到月球或者火星生活,那确实只能是建立起一个个生物圈,当然空间站也是一个密闭的圈。另外看任何问题都有一个尺度层面,不要觉得只有人类是在复制自然,其他生物也许也在其他尺度进行。

  生物圈二号,人类将自己当作上帝,来主宰和控制圈内的环境,进行研究,碳和氧的追踪是个好的问题,大部分人都不会去关心。想到建造这么庞大的研究机构花费,应该都是富人捐助,想起了罗胖今天说的洛克菲勒家族以及富人最终如何改变世界,是有几分道理,人类最终还是在共同进步。

 

《失控》第十章中讲到了现在的物联网,但是似乎比我之前想的更宽泛。所有的目前看似呆板的环境都将变得有机活动起来,也就是像生物一样,可以交流,可以驯养,因为他们都有记忆,都能够学习。这样的世界人是不是不会再感到孤寂,也就或许没有隐私可言,或者每个人的思维都也已经是透明的了,就如三体一样。 关于闭环工业生产这个确实很好,但是目前真正应用的应该不多。自然界本就应该没有废料,所有东西都将利用起来。

 

《失控》第十一章,网络经济学。作者先讲到了人们会脱离实体进行交流,就是我们现在的各种网友(工作,娱乐各方面的)。然后谈及计算机应该叫联结机,因为只有将世界互联起来才能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各种公司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各种东西都可以外包。家庭办公,小团队化,分布式办公,每个小团队就像一个个细胞,共同支撑着公司的发展。 其实看到最感兴趣的一节还是其对零缺陷软件的描述,里面谈及软件要模块化,这样能减少错误。还有错误扎堆出现是一条魔鬼定律。这些似乎确实如此,当然这一节主要还是要表明网络经济像软件一样会存在错误和漏洞。 最后一节联通所有一切,有两点比较现实,共同进化的消费者,一个公司和消费者是互相教育的,还有就是连接是免费的,但是你要选择接入什么和不接入什么。现在每天的碎片时间都是被什么占据,每个人自己都有答案。

 

《失控》第十二章,电子货币。加密永胜是作者从朋友那获得的信息,里面提及了如何将机密信息分散隐藏在一个普通文件中,之前计算机课程中学到的RSA密钥这里也有提及,最终可以通过加密实现真正的匿名,作者认为通过这种方式政府就无法管控网络了,但是他可能遗漏了天朝的这种模式。 传真机效应应该说的就是当一个东西有许多人使用时,它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对于信息的超级传播,然后如何对信息进行收费,文中提到了一些学者做的研究,不过到现在我们所处的环境还没有那么精准实行,信息的海洋从我身边流过,我只需要付费我要的那一瓢饮。可能是我还没有购买过。 关于电子货币的使用会侵犯用户隐私的问题,作者最后就提到了由前面的加密技术,完全可以实现电子货币和目前纸币交易的效果,让人无法追踪。但是现在所谓的大数据时代就是要追踪,就是要让人无隐私可言,在这两者的权衡和博弈中,最后又会是如何?

 

《失控》第十三章,上帝的游戏。作者以电子游戏说明开头,讲述了像上帝也疯狂,模拟地球,模拟城市这类游戏带给人们重新认识世界的方式。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那边就已经有人造出了虚拟现实,并且将其用于军方的演练,然后让那些虽然没有经历过实战但是确有过虚拟现实的模拟的士兵上了伊拉克战场,并且最后还取得了胜利。还有就是拟像的传送,这个对于3D全景的应用是一个好的方法,即将所有的场景进行模型建造,没有必要传送整个场景的全息影像信息,只需要将模型传输,细节由接受方填充。 我原本以为现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我们的能接触到技术应该和国外差不多。但是看到这里提及的东西,我就感觉我的世界也许还是别人几十年前的样子。美利坚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世界?

 

 

《失控》第十四章,在形式的图书馆中。作者刚开始说在博尔赫斯的大千图书馆中,即充斥着混乱文字和互不相干思想的书籍中,寻找自己将要完成的著作《失控》,此处当时不知所云,到章节末尾似乎有点明白就是要在万千文字中挑选组合,然后进化出我们能看懂的书籍。
文中提及的进化,有图像,植物,昆虫,当然这些都是程序,我能理解的是将其随机组合。道金斯花钱奖励圣杯发现说明的基因工程和进化在各个方面只出现一次似乎矛盾。俄罗斯方块开发者后来在电子鱼方面的进化开发又显露身手让其流行,还有那种多父母的繁殖进化,也就是多个父类吧,在程序中!
 

 

 《失控》第十五章,人工进化。程序可以自我进化,没错,就像病毒一样,进行在变异,然后经过长期运行,留下占用最多资源的。我的理解是在大量的排列组合中最终会进化出一个最优的程序,是人类靠设计难以达到的。进化就是要牺牲大量的淘汰者。冯诺依曼机器是串行的处理方式,早期的计算机并行竟然不被看好,看来认知有时候都会被经验所局限。文中提及的进化需要并行运算来模拟,类似生物这种进化遗传,既需要信息,又需要机体。核糖核酸就是这种既是信使又是信息的东东,而且在进化中死亡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帮你淘汰掉那些不是最优的。最后作者也提出了宁愿乘坐进化出来的程序来控制的飞机,因为人类设计的代码越来越庞大,首先要保证代码整个体系自己能运行正常,然后才能让它来实现用户层面的功能,这样大量的资源浪费在了程序本身上,而且不能保证其不出错。而进化出来的程序是最优的,虽然你不能控制它,也不明白其具体运行机理,即使出错,也能自我修复。这思想比较超前,我不知道自己是否理解对了。
 
《失控》第十六章,控制的未来。看美国的各种科幻电影,上个世纪的,觉得其特效制作相当逼真,这一章节中也讲到了这点,其制作在程序中都嵌入了真实生活中的各种物理定律。米老鼠之前都是由许多动画艺术家一张张手工绘画完成,后来也开始使用电脑进行合成,并且其逼真效果更好,作者想象最后米老鼠这个角色通过自主学习,不仅在外表的各种动作越来越逼真,而且还会具有自己的性格,和真实演员一样。当然最终要达到的效果还是协同控制,米老鼠有自己的性格,但是还是能够和导演合作,飞行员和飞机上的各种仪器也是如此,共享控制权,这难道就是要在人和机器之间实现民主?
 
《失控》第十七章,开放的宇宙。通过计算机程序的进化,最终得到了问题答案,计算机给出的是一些复杂繁冗的方程,虽然很难看懂,但是它就是解决了问题。很好奇这些编写能够自我进化的程序的人到底写的是什么东西。人类在并行思考时就会成为傻子,而人工进化确需要并行计算,这也说明了人很难三心二意。 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的朗顿在推尸体时渐渐意识到超生命,也就是比我们现有定义的生命更广泛的东东,这个实验室以前造出了能毁灭生命的原子弹,也许以后要拥有创造生命的力量。现在研究的人工生命也许就是人类在培育自己的接班人,也许最后机器进化超过人类,然后将人类灭掉也只是超生命在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而已,或者最终人类会与远超过自己的其他超生命共存,作为一个低等生物他们不必理会。 目前的计算机程序可能有一千多行,能运行几分钟,人工生命的目的是找到一种代码,只有几行长,却能运行一千年。这句话很有意思,这样的代码是上帝写的,应该就是基因遗传信息里面的代码,上帝原来也是程序员!
 
《失控》第十八章,有组织的变化之架构。进化对未来一无所知,也许上帝也不知道最后会发展成什么样子,作者也许也是借此表达失控的主题,这本书虽然看上去点很多,一些看起杂乱的章节,但似乎处处透露这out of control这一主题。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是生命的最高哲学。这也让我想到了读书的四重境界:不知道不知道,知道不知道,知道知道,不知道知道。最后一重也是如此,天赋在身,进化而来,羡慕没用的。 生物学的金科玉律:信息只能由基因给肉体,但是不能从肉体回基因里,如果能绕开这个中心法则,就是拉马克进化,被认为比达尔文进化更优。作者认为文化修改了我们的基因,因为人类创造了文化,所以后代可以通过文化来继承以前的很多东西,而不必将其写在基因中,慢慢进化给后代,所以现在的人与几万年前的人变化不大。不知道我这个理解是否正确!
 
《失控》第十九章,后达尔文主义。达尔文的进化论主要观点是生物的进化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比如说在昆虫进化出完整的翅膀之前,有一个阶段是昆虫身上会背负着不完整的中翅,但是当时对于塔来说,完全没什么卵用,同样这一点在人眼上面也适合,晶状体,虹膜,视网膜,这些要配合起来,我们才能看到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如果是渐进进化,先有其一,后面慢慢发展出其他,那一段睁眼瞎的时代对于生物来说意义何在,这也是达尔文自己害怕面对的一个问题。 这一章节中说明了生物进化光有自然选择还不够,生物体内有自己的一个跳变变异机制,目前所有的化石记录也支持这一点,即物种的出现找不到中间形态,而是一下子就出现了,这种观点被称为后达尔文主义,前面论述的都是自然进化,它必须有躯体,遗传信息中的稍微一个变异,可能会在后来的躯体中放大,并且变得复杂。而人工进化却是没有躯体的,因此很难比拟自然进化,但是可以寻找其他的东西,比如数学原理来接近它,关于自然进化理论的不断演变,我想能够让人工进化受益!
 
《失控》第二十章,沉睡的蝴蝶。无序中蕴含着有序,这个思想好像和道家的老子不谋而合。生命中的基因中有调控基因,即某一部分基因的效果又调控基因管理,而调控基因又由谁控制呢?有另外的基因。于是就出现了所有的原因都是结果的说法,世间万物都通过一个闭环来相互影响关联,就如我们现在的网络,其拓扑结构复杂,但是连接在其中的点都是互相影响的,实际证明每个点连接的节点数不是越多越好,有一个最佳值,也许很小。 以前流行的“跌坐”游戏感觉是个很好的考验团队合作的方法,用作拓展训练。这章作者应该还是想要表达,生物的演化就是处在摇摇欲坠的动态平衡中,所有人在在找寻处于失控和危险的边缘!
 
 
《失控》第二十一章,水往高处流。开篇作者提及了热力学理论,然后涉及了生物是否也有一个熵。宇宙大爆炸理论还是一个比较首大众接受的想法,这里也提及了,并且说明宇宙存在两种趋势,一种下行,即最终宇宙归于死寂,一种平行,在热量消散前会进行转移,构建有序。这段不是很明白,根据能量守恒,宇宙爆炸初期的能量和其后面扩张之后应该是一样,只是会越来越冷,所以第一种说法也许是此意,但是也只是当宇宙无限大时,会无限冷,但是还有一个绝对零度,也即宇宙最低温度,我想达到那个地步,也就是死寂了。第二种说的将热转移,我想就是作者提到的生物熵吧。文中说到的生命起源其实也类似于宇宙大爆炸,从一个点开始,时间即是半径,始祖的后裔就是这个越吹越大的气球表面的各个点,这个比喻很恰当,人类也只是这个球面上非常普通的点,和大肠杆菌没有区别。 作者总结了超进化的七个趋势,有一点为递增的相互依存的关系,确实如此,越晚出来的物种直接对自然的无机物的依赖越来越不明显,而是越来越依赖其他先出来的生物,甚至出现寄生这种情况。作者还是在讲述一些关于进化的东西,变自生变,进化最终会产生可能性!
 
《失控》第二十二章,预言机。当有人抛一个棒球给你的时候,即使你不知道牛顿第二定律,你也可以通过观察几次球的走向就接住球,说明你能够预测球的轨迹。而如果是抛一个空气球给你,就不一定了,但是通过训练,你也可以增加准确预测气球轨迹的概率。通过接球轨迹预测作者说明了大脑内部可以形成一个局部适用的预测机,而且还引出了混沌理论,远期无法预测,近期可以预测,并且法墨还曾经根据混沌理论赢了庄家的钱,并且后来他还想预测股票,打败华尔街,不知道现在情况如何,我想即使真的出现这种预测,到时候会有更多的人进来从事这行,这样最后谁都能预测对,那也就没有赚钱的意义了,不过还是觉得这个有些玄!
所有的预测也是会基于一些基准,比如成长曲线,文中提到的S曲线,自然生长或者事物兴衰都符合,缓慢的诞生,迅速的成长,缓慢地衰败。我们的预测也都是基于过去的信息反馈而来,我们现在是在一种透明介质中畅游,网络将所有数据飞速传输,这种信息越多越透明,我们也就能更好地看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有机体存在的目的就是揭示未来。
文中提到的那个增长极限模型用来预测未来地球的走势,但是有很多缺陷,我觉得这种模型应该是建立不出来的,上帝都不知道如何编写,可能我更倾向于未来不可预测,作者也提及要引入学习和进化到模型才可,未来确实是大家共同掌舵的!
 
 
《失控》第二十三章,整体,空洞,以及空间。控制论为何会消亡?作者说了几点,没怎么理解,不过本书名字为失控,所以我觉得作者还是要表明分布式,去中心,失控才是未来的趋势。随后谈及的科学缺口中的一个比喻很有意思:大片无知的荒漠中横亘着一个个自成体系的知识山峰。许多科学理论都是在不断被后来人给修正的,从哥白尼的日心说,到牛顿的万有引力,再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我们对宇宙的认知都是在不断前进,这些取得飞跃前进的地方,就是先前人们认知的缺口,也许很多人注意到了,但是没有去研究,也就是对无知的不理睬,当然更多的时候是无知自己的无知。
作者在列举一些琐碎小事的时候,提出了非常多的问题。忽然想起了昨天罗胖说的读书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带着问题去读,然后你就可以像查字典一样收获很多。作者在这里是写书的时候带了一堆问题在写,每次遇到,就先解决问题,然后继续往下写。作者的一些列问题最后又是落到了进化上,读到此处,我感觉到以前我们称之为神或者上帝的概念,现在被称作大自然或者基因,放入人工进化的程序中来说就是初始条件,对,上帝就是初始条件。
 
 
《失控》第二十四章,九律。终于读到这本大部头的最后一章了,作者总结了大自然用以无中生有的九条定律:
分布式,这是是作者开头从蜂群意识中就开始提到的,网络,机器人,整个生态都如此。
自下而上的控制,其实还是说的去中心化,底层的每个细小模块构建好了之后,自然会长出一个系统。
递增受益,这个有种良性循环的味道,也许也意味着好的变得更好,差的变得更差,最后被淘汰。
模块化生长,还是将的从简单入手,慢慢连接进化出复杂。
边界最大化,这点不是很理解,也许是说在某个边界下发生突变,最后产生新的东西。
鼓励犯错误,进化和发展出来的东西不一定都是对的,有可能是试错的炮灰。
不求最优,但求多目标。进化出的功能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能够用就行,就有继续发展前进的可能。
谋求持久的不均衡态,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这种摇摇欲坠的状态,就像冲浪运动中的那个浪一样,创造就在这个临界点上安家落户。
变自生变,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在某种事务促使另外的东西在变化时,其自身也会被改变。
这一章节应该算是本书的一个小结,作者对宇宙自然的运行规律和人类未来的走势在熟中各个章节的多个点中都有提及,失控是最简洁的回答。另外看了下后记才知道这本书的翻译也是由多人分布式处于失控状态下翻译而来,真是因缘际会,无巧不成书,各种偶然层面印证作者观点。译文总体觉得还可以,有些地方使用的词语还是很有中文情境的,感谢东西文库以及KK让自己能花这么长时间来啃一本书,虽然很多地方还不明白,但是给了自己思想上的一些启发,在日后的生活中定能悟出新的感受!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yangwubo/p/5024447.html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