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Units单位
配置大小单位,开头定义了一些基本的度量单位,只支持 bytes,不支持 bit
大小写不敏感
# 1k => 1000 bytes
# 1kb => 1024 bytes
# 1m => 1000000 bytes
# 1mb => 1024*1024 bytes
# 1g => 1000000000 bytes
# 1gb => 1024*1024*1024 bytes
#
# units are case insensitive so 1GB 1Gb 1gB are all the same.
INCLUDES 包含
多实例的情况可以把公用的配置文件提取出来
# include /path/to/local.conf
# include /path/to/other.conf
2.网络相关配置
# 指定redis只能接受来自此IP绑定的网卡的请求,注意此默认值默认外网是不可访问的
# 生产环境肯定要写你应用服务器的地址;服务器是需要远程访问的,所以需要将其注释掉
bind 127.0.0.1 # 本地
bind 0.0.0.0 # 支出外网
# 默认端口,建议生产环境不要使用默认端口避免被恶意扫描到
port 637
# 是否开启保护模式。如果没有指定bind和密码,redis只会本地进行访问,拒绝外部访问。
# 将本机访问保护模式设置 no
protected-mode yes
# tcp keepalive参数
# 对访问客户端的一种心跳检测,每个 n 秒检测一次
# 单位为秒,如果设置为0,则不会进行keepalive检测,建议设置成60
tcp-keepalive 300
# 配置unix socket来让redis支持监听本地连接。
#unixsocket /tmp/redis.sock
# 配置unix socket使用文件的权限
#unixsocketperm 700
#客户端连接空闲超过timeout将会被断开,为0则关闭该功能(0表示不断,一直连着)
timeout 0
tcp-backlog
设置 tcp 的 backlog,backlog 其实是一个连接队列,backlog 队列总和=未完成三次握手队列 + 已经完成三次握手队列。
在高并发环境下你需要一个高 backlog 值来避免慢客户端连接问题。
注意 Linux 内核会将这个值减小到/proc/sys/net/core/somaxconn 的值(128),所以需要确认增大/proc/sys/net/core/somaxconn 和/proc/sys/net/ipv4/tcp_max_syn_backlog(128)两个值来达到想要的效果
# TCP listen() backlog.
#
# In high requests-per-second environments you need a high backlog in order
# to avoid slow clients connection issues. Note that the Linux kernel
# will silently truncate it to the value of /proc/sys/net/core/somaxconn so
# make sure to raise both the value of somaxconn and tcp_max_syn_backlog
# in order to get the desired effect.
tcp-backlog 511
3.GENERAL
# 守护进程,后台启动 以守护进程的方式运行,默认是 no,我们需要自己开启为yes!
daemonize yes
# pidfile 存放 pid 文件的位置,每个实例会产生一个不同的 pid 文件
pidfile /var/run/redis_6379.pid
# 可以通过upstart和systemd管理Redis守护进程
# 选项:
# supervised no - 没有监督互动
# supervised upstart - 通过将Redis置于SIGSTOP模式来启动信号
# supervised systemd - signal systemd将READY = 1写入$ NOTIFY_SOCKET
# supervised auto - 检测upstart或systemd方法基于 UPSTART_JOB或NOTIFY_SOCKET环境变量
supervised no
# 日志
# 注意:日志级别开发期设置为verbose即可,生产环境中配置为notice,简化日志输出量,降低写日志IO的频度
# debug
# verbose
# notice
# warning
# 日志级别 生产环境
loglevel notice
# 日志的文件位置名 一般以端口号.log命名 6379.log
logfile ""
# 数据库的数量,默认是 16 个数据库 默认数据库为 0
databases 16
# 是否总是显示LOGO
always-show-logo yes
4.SECURITY LIMITS限制
# 设置密码 访问密码的查看、设置和取消
# 在命令中设置密码,只是临时的。重启 redis 服务器,密码就还原了
# 永久设置,需要再配置文件中进行设置。
requirepass 密码
# 设置 redis 同时可以与多少个客户端进行连接 默认情况下为 10000 个客户端
# 如果达到了此限制,redis 则会拒绝新的连接请求,并且向这些连接请求方发出“max number of clients reached”以作回应
maxclients 100
# 配置最大的内存容量
# 建议必须设置,否则,将内存占满,造成服务器宕机
# 设置 redis 可以使用的内存量。一旦到达内存使用上限,redis 将会试图移除内部数据,移除规则可以通过 maxmemory-policy 来指定
# 如果 redis 无法根据移除规则来移除内存中的数据,或者设置了“不允许移除”,那么 redis 则会针对那些需要申请内存的指令返回错误信息,比如 SET、LPUSH 等
# 但是对于无内存申请的指令,仍然会正常响应,比如 GET 等。如果你的 redis 是主redis(说明你的 redis 有从 redis),那么在设置内存使用上限时,需要在系统中留出一些内存空间给同步队列缓存,只有在你设置的是“不移除”的情况下,才不用考虑这个因素
maxmemory 128
# 内存到达上限之后的处理策略
# volatile-lru:使用 LRU 算法移除 key,只对设置了过期时间的键;(最近最少使用)
# 1、volatile-lru:只对设置了过期时间的key进行LRU(默认值)
# 2、allkeys-lru : 在所有集合 key 中,使用 LRU 算法移除 key
# 3、volatile-random:随机删除即将过期key 在过期集合中移除随机的 key,只对设置了过期时间的键
# 4、allkeys-random:在所有集合 key 中,移除随机的 key
# 5、volatile-ttl : 删除即将过期的 移除那些 TTL 值最小的 key,即那些最近要过期的 key
# 6、noeviction : 永不过期,返回错误 不进行移除。针对写操作,只是返回错误信息
maxmemory-policy noeviction
# 设置样本数量,LRU 算法和最小 TTL 算法都并非是精确的算法,而是估算值,所以你可以设置样本的大小,redis 默认会检查这么多个 key 并选择其中 LRU 的那个
# 一般设置 3 到 7 的数字,数值越小样本越不准确,但性能消耗越小
maxmemory-samples 5
5.快照
持久化, 在规定的时间内,执行了多少次操作,则会持久化到文件 .rdb. aof
redis 是内存数据库,如果没有持久化,那么数据断电及失!
# 900秒(15分钟)内至少1个key值改变(则进行数据库保存--持久化)
save 900 1
# 300秒(5分钟)内至少10个key值改变(则进行数据库保存--持久化)
save 300 10
# 60秒(1分钟)内至少10000个key值改变(则进行数据库保存--持久化)
save 60 10000
# 我们之后学习持久化,会自己定义这个测试!
# 持久化如果出错,是否还需要继续工作! yes:不能进行工作,no:可以继续进行工作
# 可以通过info中的rdb_last_bgsave_status了解RDB持久化是否有错误
stop-writes-on-bgsave-error yes
# 是否压缩 rdb 文件,rdb文件压缩使用LZF压缩算法
# yes:压缩,但是需要一些cpu的消耗。no:不压缩,需要更多的磁盘空间
rdbcompression yes
# 保存rdb文件的时候,进行错误的检查校验!
rdbchecksum yes
# 命名持久化文件名称
dbfilename dump.rdb
# rdb 文件保存的目录! 数据库的写入会在这个目录。rdb、aof文件也会写在这个目录
dir ./
6.REPLICATION复制
# 主从复制指定主节点master设置 主机的ip及端口
replicaof <masterip> <masterport>
replicaof 192.168.1.20 6379
# master的密码设置 是否需要密码
masterauth <master-password>
# 当一个slave失去和master的连接,或者同步正在进行中,slave的行为有两种可能:
# 如果 replica-serve-stale-data 设置为 “yes” (默认值),slave会继续响应客户端# 请求,可能是正常数据,也可能是还没获得值的空数据。
# 如果 replica-serve-stale-data 设置为 “no”,slave会回复"正在从master同步
# (SYNC with master in progress)"来处理各种请求,除了 INFO 和 SLAVEOF 命令。
replica-serve-stale-data yes
# 配置从是否为只读,开启后从则不能写入数据
replica-read-only yes
# 同步策略: 磁盘或socket,默认磁盘方式
repl-diskless-sync no
# 如果非磁盘同步方式开启,可以配置同步延迟时间,以等待master产生子进程通过socket传输RDB数据给slave。
# 默认值为5秒,设置为0秒则每次传输无延迟。
repl-diskless-sync-delay 5
# slave根据指定的时间间隔向master发送ping请求。默认10秒。
repl-ping-replica-period 10
# 同步的超时时间
# slave在与master SYNC期间有大量数据传输,造成超时
# 在slave角度,master超时,包括数据、ping等
# 在master角度,slave超时,当master发送REPLCONF ACK pings
# 确保这个值大于指定的repl-ping-slave-period,否则在主从间流量不高时每次都会检测到超时
repl-timeout 60
# 是否在slave套接字发送SYNC之后禁用 TCP_NODELAY
# 如果选择yes,Redis将使用更少的TCP包和带宽来向slaves发送数据。但是这将使数据传输到slave上有延迟,Linux内核的默认配置会达到40毫秒。
# 如果选择no,数据传输到salve的延迟将会减少但要使用更多的带宽。
# 默认我们会为低延迟做优化,但高流量情况或主从之间的跳数过多时,可以设置为“yes”。
repl-disable-tcp-nodelay no
# 设置数据备份的backlog大小
repl-backlog-size 1mb
# 从最后一个slave断开开始计时多少秒后,backlog缓冲将会释放。
repl-backlog-ttl 3600
# 优先级
replica-priority 100
# 如果master少于N个延时小于等于M秒的已连接slave,就可以停止接收写操作。
# N个slave需要是“oneline”状态。
# 延时是以秒为单位,并且必须小于等于指定值,是从最后一个从slave接收到的ping(通常每秒发送)开始计数。
# 该选项不保证N个slave正确同步写操作,但是限制数据丢失的窗口期。
# 例如至少需要3个延时小于等于10秒的slave用下面的指令:
min-replicas-to-write 3
min-replicas-max-lag 10
7.懒删除与慢查询日志
#内存满逐出
lazyfree-lazy-eviction no
#过期key删除
lazyfree-lazy-expire no
#内部删除,比如rename oldkey newkey时,如果newkey存在需要删除newkey
lazyfree-lazy-server-del no
#接收完RDB文件后清空数据选项
replica-lazy-flush no
# 记录超过多少微秒的查询命令
# 1000000等于1秒,设置为0则记录所有命令
slowlog-log-slower-than 10000
# 记录大小,可通过SLOWLOG RESET命令重置
slowlog-max-len 128
8.集群
# 开启redis集群
cluster-enabled yes
# 配置redis自动生成的集群配置文件名。确保同一系统中运行的各redis实例该配置文件不要重名。
cluster-config-file nodes-6379.conf
# 集群节点超时毫秒数
cluster-node-timeout 15000
# 如果数据太旧,集群中的不可用master的slave节点会避免成为备用master。如果slave和master失联时间超过:(node-timeout * slave-validity-factor) + repl-ping-slave-period则不会被提升为master。
# 如node-timeout为30秒,slave-validity-factor为10, 默认default repl-ping-slave-period为10秒,失联时间超过310秒slave就不会成为master。
# 较大的slave-validity-factor值可能允许包含过旧数据的slave成为master,同时较小的值可能会阻止集群选举出新master。
# 为了达到最大限度的高可用性,可以设置为0,即slave不管和master失联多久都可以提升为master
cluster-replica-validity-factor 10
# 只有在之前master有其它指定数量的工作状态下的slave节点时,slave节点才能提升为master。默认为1(即该集群至少有3个节点,1 master+2 slaves,master宕机,仍有另外1个slave的情况下其中1个slave可以提升)
# 测试环境可设置为0,生成环境中至少设置为1
cluster-migration-barrier 1
# 默认情况下如果redis集群如果检测到至少有1个hash slot不可用,集群将停止查询数据。
# 如果所有slot恢复则集群自动恢复。
# 如果需要集群部分可用情况下仍可提供查询服务,设置为no。
cluster-require-full-coverage yes
# 选项设置为yes时,会阻止replicas尝试对其master在主故障期间进行故障转移
# 然而,master仍然可以执行手动故障转移,如果强制这样做的话。
cluster-replica-no-failover no
9.APPEND ONLY 模式与aof配置
# 默认是不开启aof模式的
# 默认是使用rdb方式持久化的,在大部分所有的情况下,rdb完全够用!
appendonly no
# 持久化的文件的名字
appendfilename "appendonly.aof"
# AOF 同步频率设置
# 每次修改都会 sync。消耗性能 每次写操作都立刻写入到aof文件。慢,但是最安全
appendfsync always
# 每秒执行一次 sync,可能会丢失这1s的数据! 每秒写一次。折中方案
appendfsync everysec
# 不执行 sync,这个时候操作系统自己同步数据,速度最快!不要立刻刷,只有在操作系统需要刷的时候再刷。比较快
appendfsync no
# 如果AOF的同步策略设置成 “always” 或者 “everysec”,并且后台的存储进程(后台存储或写入AOF 日志)会产生很多磁盘I/O开销。某些Linux的配置下会使Redis因为 fsync()系统调用而阻塞很久。
# 注意,目前对这个情况还没有完美修正,甚至不同线程的 fsync() 会阻塞我们同步的write(2)调用。
# 为了缓解这个问题,可以用下面这个选项。它可以在 BGSAVE 或 BGREWRITEAOF 处理时阻止fsync()。
# 这就意味着如果有子进程在进行保存操作,那么Redis就处于"不可同步"的状态。
# 这实际上是说,在最差的情况下可能会丢掉30秒钟的日志数据。(默认Linux设定)
# 如果把这个设置成"yes"带来了延迟问题,就保持"no",这是保存持久数据的最安全的方式。
no-appendfsync-on-rewrite no
# 自动重写AOF文件。如果AOF日志文件增大到指定百分比,Redis能够通过 BGREWRITEAOF 自动重写AOF日志文件。
# 工作原理:Redis记住上次重写时AOF文件的大小(如果重启后还没有写操作,就直接用启动时的AOF大小)
# 这个基准大小和当前大小做比较。如果当前大小超过指定比例,就会触发重写操作。
# 你还需要指定被重写日志的最小尺寸,这样避免了达到指定百分比但尺寸仍然很小的情况还要重写。
# 指定百分比为0会禁用AOF自动重写特性。
auto-aof-rewrite-percentage 100
# 文件达到大小阈值的时候进行重写
auto-aof-rewrite-min-size 64mb
# 如果设置为yes,如果一个因异常被截断的AOF文件被redis启动时加载进内存,redis将会发送日志通知用户
# 如果设置为no,redis将会拒绝启动。此时需要用"redis-check-aof"工具修复文件。
aof-load-truncated yes
# 加载时Redis识别出AOF文件以“REDIS”开头字符串,
# 并加载带此前缀的RDB文件,然后继续加载AOF
aof-use-rdb-preamble y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