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学生子贡问,一个国家要想安定,政治平稳,需要哪几条呢?这个故事在《论语》里叫做“子贡问政”。
孔子的回答很简单,只有三条:足兵,足食,民信之矣。
第一,国家机器要强大,必须得有足够的兵力做保障。
第二,要有足够的粮食,老百姓能够丰衣足食。
第三,老百姓要对国家有信仰。
这个学生矫情,说三条太多了。如果必须去掉一条,您说先去什么?
孔夫子说:“去兵。”咱就不要这种武力保障了。
子贡又问,如果还要去掉一个,您说要去掉哪个?
孔夫子非常认真地告诉他:“去食。”我们宁肯不吃饭了。
接着他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没有粮食无非就是一死,从古而今谁不死啊?所以死亡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国民对这个国家失去信仰以后的崩溃和涣散。
物质意义上的幸福生活,它仅仅是一个指标;而真正从内心感到安定和对于政权的认可,则来自于信仰。
这就是孔夫子的一种政治理念,他认为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
对于这部分,很多人有过评论。于丹老师首先把“足兵”放到首位进行的解释,然后讲解“足食”,与原文不同,这里我倒是没有什么异议。值得我们留意的应该是对于“民信”的解释。“物质意义上的幸福生活,它仅仅是一个指标;而真正从内心感到安定和对于政权的认可,则来自于信仰。”从这句话中,我们是否可以认为,“民信”就是一种精神意义上的满足呢?我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宗教式的信仰呢?还是一种最为直观和朴实的“信誉”?
————————————————————华丽分割——————————————————————————————————
但此时脑子里浮现的是这些片段:“动车事故”“暴力强拆”“校车事故”“中国捐助”“暴力执法”
“勾结”“贪污腐败”“冷漠”“儿童辗压”“围观”……
如果是“信誉”,丢失的不仅是国家政府的,而且是整个社会现状的。说是信誉,是不是还有文化道德丢失。。太乱了,脑子也太乱了。
———————————————————再次分割————————————————————————————————————
我已经不知道自己到底在想什么了。似乎是政府丢了什么,国民又丢了什么。
脑子困了
至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