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一点,这一次说的都是专业一点的货
这一点讲的是艾肯的声卡
1000元以下的,可以看我的另一篇文章 ,
【短视频】怎么选择录音麦克风与声卡
如果把现在用麦克风的问题,你还存在噪音,滋滋的电流声,其它的干扰声。
你的音量小,说话声小,你的音量太大,时不时爆麦,
音高这个不说了,一般人也不会后期。
那么,这个根本就不是500元以上的人考虑的范围了。
但凡你花500元,你就可以完美的 解决,噪音与单 量的问题。
省流推荐:得胜的MX1直播声卡+ 得胜的PCK200。不是我吃了得胜的药。而是低端的价位,国产的做的最大的确实就它一家。
不说是性价比第一,但是也绝对是性价比的前5位
《声卡》不是电脑自带么?
声卡 (Sound Card)也叫音频卡(港台称之为声效卡),是计算机多媒体系统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实现声波/数字信号相互转换的一种硬件。声卡的基本功能是把来自话筒、磁带、光盘的原始声音信号加以转换,输出到耳机、扬声器、扩音机、录音机等声响设备,或通过音乐设备数字接口(MIDI)发出合成乐器的声音。
声卡重要的概念“位”
位的概念,就相当于你有多少个键子的钢琴。
第一张“真正”的声卡出现了,它就是著名的Sound blaster 16,这块卡之所以名为16,是因为它拥有16位的复音数(是指在回放MIDI时由声卡模拟出所能同时模拟发声的乐器数目)。
第二次重大变革是Sound blaster 64 Gold。Emu8000芯片破天荒地支持64位复音数。
第三次声卡大变革,Soundblaster 64 Gold率先支持了模拟3D音效。
声卡发展至今,主要分为板卡式、集成式和外置式三种接口类型
声卡处理声音的关键
还是在于无损放大。显然,只有数字信号才可以做到这一点。同时数学信号也最抗干扰。
所以这个声音一旦到了声卡的接口,这中间的线材,设备就对抗干扰,粗细,精细度,等等都有了十足的要求。
不夸张的说,贵的一条线,就可以买一套便宜的设备了。
而电脑自带的声卡,90%的用途是播放,也就是解码,放大的过程。
在录音这一块根本就没有位的概念,说的简单一点,有声就行。
很显然,要录音的话,就得要使用外置声卡了。
外置声卡的分别
唱歌直播式,
录音声卡
采样精度:采样位数可以理解为声卡处理的解析度。这个数值越大,解析度就越高。
采样率:声卡采样率是指每秒钟采集声音样本的次数。采样率越高,声卡捕捉声音细节的能力越强,音质也越细腻。常见的采样率有44.1kHz、48kHz、96kHz和192kHz等。
常见采样率及其适用场景
44.1kHz:这是CD音质的标准采样率,能够满足大多数日常音频需求。
48kHz:适用于高清音频录制和播放,能够提供更细腻的声音表现。
96kHz:适合专业音频制作和高品质音乐播放,能够捕捉更多的高频细节。
192kHz:适用于极高要求的音频制作和环境,能够提供最细腻的音质。
以最近的比较火的森林岛的声卡为例。
- 录音的声卡
- 再看录播的声卡
- 再来看一下,live500的直播的声卡
- 再来对比一下高端的声卡?
价格低的,24位192K采样率的声卡。 24位192K采样率这几乎就是专业的起步标准。
一共也就这么几种罢了。艾肯(ICON),迷笛(MIDI),IXI 国外的价便宜的也就是。
不过,国外的现在也挖掘了国内的市场,
比如 BEHRINGER/百灵达就是其中最猛的。
看看这个表,就知道,它的产品线是多么的全。
老实讲,我其实有几次都想入百灵达的声卡了。因为他的24位192K采样的入门款也就是699元的样子。
再来重新感受一下电子行业的发展的震撼
1996年,以Intel为首的五个PC厂商Intel、CREATIVE Labs、NS、Analog Device与Yamaha共同提出了Audio Codec’97(简称AC97,意为“音效多媒体数字信号编/解码器”)的规格标准。而到目前为止,AC97软声卡已经发展到8声道。号称“HD-Audio”的阶段,其间AC’97总共历经4次大的修改。
AC’97 1.x:固定的48kHz采样输出。
AC’97 2.1:扩展了部分音频特征,开始支持多种采样率输出及多声道输出。
AC’97 2.2:更加完善和扩展了部分音频特征,开始支持S/PDIF输出。(S/PDIF即Sony/PhilipsDigital Interface,索尼飞利浦数字界面)
HD-Audio:Intel最新ICH6支持的HD Audio,用于取代AC 97标准,支持最高7.1声道音效输出,并拥有32Bit/192kHz的高指标。
就说说创新声卡:
创新Sound Blaster X4:
声道数目:7.1声道
接口:USB-C、USB总线供电
动态范围:114 dBTHD+N(立体声)
播放解析度:PCM 16位/48.0、96.0、192.0KHZ,PCM 24位/48.0、96.0、192.0KHZ(立体声和环绕7.1)
录音解析度:麦克风输入16位/48.0、96.0KHZ,24位/48.0、96.0KHZ(线性输入和光纤输入)
耳机放大器输出阻抗:支持32-600欧姆耳机,低增益16-149欧姆,高增益150-600欧姆
创新Sound Blaster X3:
声道数目:7.1声道
接口:USB-C
信噪比:115dB
采样频率:192kHz
音效支持:DOLBY AUDIO
输出接口:前置、后置、中置、低音、耳机、麦克风、线性输入、光纤S/PDIF
创新Sound BlasterX G6:
声道数目:7.1声道
采样频率:PCM 16/24/32位44.1、48.0、88.2、96.0、176.4、192.0、352.8、384.0kHz
动态范围:DAC 130dB(A-加权),ADC 114dB(A-加权)
耳机放大器输出阻抗:支持16-600欧姆耳机,低增益16-149欧姆,高增益150-600欧姆
发展的总结:
AC’97 1.x:固定的48kHz采样输出
对于一般说话,这个足够,这其实就是CD的采样率。(还是发烧的CD)
HD-Audio:拥有32Bit/192kHz, 内置声卡达到了,外置的还不行。
创新Sound BlasterX G6 到达了惊人的PCM 16/24/32位44.1、48.0、88.2、96.0、176.4、192.0、352.8、384.0kHz。
外置声卡的芯片相当于单片机,ARM,而内置声卡的芯片相当于手机的内核,或电脑的CPU。他们的发展级别根本就不在一个平面上。
声卡的我的选择
第一点,满足 24位,192K采样的,各家都有绝活,再怎么样也不是100元声卡能比。
所以,选择什么真的是各入各的眼。
我有点颜控。而且我还是相信国内的客服。
就像你买国内的笔记本,你说我要安一个“D”版 的windows ,一般客服都不会把你怎么样的,当然了,现在笔记本这个东西常见了。但是不常见的产品,国外的品牌其实对这种东西是根本就不搭理你的。
不过,最后我还是入了一款艾肯ICON Mobile U LIVE
如果要买艾肯声卡的小伙伴,一定一定要看清这个标志:
别看这个写五代。但是不是新款
带这个live 字样的才是新款。
麦克风的关键
动圈式麦克风:结构简单、耐用、稳定,适用于舞台和乐器录制
铝带式麦克风:音色温暖厚实,适合复古音乐录制
电容式麦克风:灵敏度高、声音细节丰富,适合录音棚和专业直播
压电式麦克风:用于拾取震动信号,常见于电子乐器
电磁式和碳粒式麦克风:历史悠久的早期传声器,现已少见
到使用这个声卡的,要么就是中振膜,大振膜的电容式麦克风,要么就是带话放的贵的动圈式麦克风。
便宜货根本不考虑。
要比较起来,还是电容式麦克风的性价比要高。
下面给出我整理的 200-500的电容麦对比
与500-1000元的电容麦对比
原视频在B站上面,搜音频加油站
第一次我听完之后的结果:
性价比: 得胜PCK200 (没办法,它太便宜了)、御葵、 audient
然后,去某宝上一看,御葵家的价格上去了。而且御葵家的厂家用的宣传图片就是这个UP主的妹子的图片,所有有点“自家货” 光环。
还有samson 的厂家把这个麦改造了,有防震架,也有底部的固定了。
第二次 性价比结果
得胜PCK200 , samson ,audient ,闪克
不得不说,这位UP主确实是太专业了。测试的视频,人声,唱歌(干声),后面打开空气净化器的噪音影响,等等,测试真的是太全面了。
所以,我又对他的另一个视频也认真的听了下,并总结了。
这个价位,感觉上就真的是各入各的眼,有一些话筒的做工在于----“外形” 比如M3 爱克创,还有ED205的商标设计的也挺不错的。
但是从性价比上,
我的感觉:AudientSR 1 仍然无条件胜出。
并且,跟500以下的档位上,把御葵U1拉进来 对比,不相上下。
使用的过程中艾肯声卡的痛点
不排除这是例外。
第一,干扰。
这个是老生常谈。但是艾肯的抗 干抗能力其实是…完全不及格。
森林岛的声卡在专业上可能根本就不入眼,但是在抗干扰这一块绝对是满分。
解决如下:
找一个月饼盒,把声卡放里面,USB的部分打孔,线的部分我没打孔卡农的接头太粗了,我就把一个角折了一下。
效果:★★★★★
第二点,不稳定,掉驱动
解决如下:开机前加电,对老版的电源,+ 开机后(要等一段时间几分钟吧),拔插声卡的USB线
效果:不详 ★★★
第三点,修改配置时会退出
也是不稳定吧。不过,一般人敢于修改的也不多,一般也只是用预设
解决如下:修改的时候 ,先把原来的备份。
其它的毛病,大家写评论区吧,也许我会改造的同时也写成文章 ,这样你就省事了。
艾肯声卡的长项
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国产品牌,又怎么可能是一堆的电子垃圾?
第一点就是这个虚拟接线的机架。
说实在的,这个真的是又形象,又直观,而且又能保留原来的每一项的设置细节。
初学的时候,可能感觉艾肯的这个设计有如面条,但是你真的用起来,才会感觉到好!
而且这个接线是实时的。你可以一边录制 一边调整。
而不像studio one 里面的你先用麦克风录制一段原人声,然后,拿一堆的插件去试,反正,那个有一些让人堆出来的感觉。
而且,不包括这一个预设可以推向好几个虚拟设备。
而且,预设的列表也比studio one 要清晰许多。
这个可比studio one 的机架插件要好太多太多。
studio one 里的前后顺序很多人都不会在意的,也不知道有作用。
发来我在UP站里看到的大量的studio one 插件的处理,前后,基本上都是跟向艾肯学的。
艾肯声卡里的插件基本上都是精典
一个非常简单的,高低音的激励,在玩studio one 里,能有这个插件的(无时间限制)那肯定不是初级水平。
甚至是很多人玩过娱乐的直播声卡,就想找这么一个机架插件的时候,还不知道这个东西改名叫“激励”
激励
在studio one 上面也有这样的原版。
但是我找到的是。
因为你不但在找得到,你还得解决时间限制的问题。
人声均衡
常玩的人一看就懂了,就是大名鼎鼎的肥波。连另存的这个选项都保留了。
等等。
学习第一个人声的配置
就是降噪,压缩,加一个voice over
其实,这个插件挺全面的。高切,低切,增益,混响 啥都有。
AI的回答是
对于voice over(旁白)这一特定应用场景,艾肯声卡的插件可以提供以下功能:
降噪处理:通过插件的降噪功能,可以有效去除录音中的背景噪音,提高旁白的清晰度。这对于在嘈杂环境中进行录音的情况尤为重要。
音色塑造:插件提供了丰富的音色塑造工具,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旁白的音色,使其更加符合特定的应用场景或角色需求。
动态控制:通过插件的压缩和限制器功能,可以控制旁白的动态范围,使其音量更加稳定,避免出现过大的音量波动。
混响与空间效果:插件还可以添加混响和空间效果,使旁白听起来更加自然、立体,增强听众的沉浸感。
此外,艾肯声卡的插件通常还提供了丰富的预设效果,用户可以直接选择使用,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微调。这些预设效果包括但不限于不同的音色、音效和风格等,可以满足用户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艾肯声卡及其插件功能强大,但具体的使用效果还取决于用户的操作技巧和音频处理经验。因此,在使用艾肯声卡进行voice over录音时,建议用户先熟悉声卡和插件的功能和操作方法,再进行实际的录音和音频处理工作。
总的来说,艾肯声卡的voice over插件功能强大且灵活多样,可以满足用户在旁白录音中的多种需求。通过合理使用这些插件功能,用户可以制作出高质量的旁白音频作品。
当然了,肯定会有人说,这一点点的插件吹个啥?你可以不认可我的说法。
但是,你不要以为我的studio one 的插件比你少。
林林总总的,插件的空间也有200多G了。不包括studio one ,cubase 这些容器,宿主类。那些软件每一个都是几百M了。
就是目前,N个Q群里讨论的,大家要找的,我都能找得到N个版本,或类似功能的。
甚至有一些合集,我自己都没时间,没精力整理出来了。
当然了,我也不共享,没有那个精力给大家分享 这些。
我都是需要哪一个的时候,去搜索了。比如找肥波 其实Q3这样的常用的版本,都在合集里。
电台
电话
真的是太随意了。甚至都没有使用肥波的phone 的预设
变声
关于这个的小插曲。
开始,我以为,变声是属于靠前的插件。 有莫名其妙的噪音
去掉了变声的插件之后,那莫名的噪音也没了。
发现在前面的 1 2 的接线的输出我不需要。但是输出到哪里,也没有说明书。
谁要是有说明书了,可以分享我一下。
主要是艾肯定的声卡也是真的太虚了,这么多的虚拟设备,怎么能稳定?别说我机器配置不行,14900KF+ 32G的DDR5的内存 +4060TI的显卡,除了我自己不打游戏,显卡一般之外,其它的也没啥好说了。电源也是850W的。主板也是华硕的,应该不存在配置的问题。
当然了,我在另一个地方 这个东西叫mixer 其实我的感觉就是:
你的麦克风说话的时候,你要输出到哪些虚拟设备上。
当然,这个我也修改了,只保留了HW out 1/2 跟VC out 1/2
更让人迷糊的是。
麦克风这里的设备名称是 MBUL 1/2 这个好象就是对应着那个VC out 1/2(这里简写了?)
而HW开头的,就叫MBUL HW 1/2
VSC music 1/2 对应的设备就是MBUL VSC 1/2
把变声的插件换了位置,没有噪音了。
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我现在使用的这个最终版本(其实是没有明显的BUG的第一版)
我的聊天的第一个稳定版本
艾肯自定义插件的 安装
上面的我的学习过程中,其实主要是为了xpitch 的发挥。
这个插件不是艾肯自带的。在之前studio one 里用的。
我有两个变声类插件,
不算艾肯的。
也顺便说一下studio one 插件的安装,好象我应该写几篇文章了。有空的时候再详细的写吧。
额外的福利 studio one 插件安装
在studio one 里加载不到,可能插件没扫描到。
这个是little alter boy 的插件样子。
也有一些预设,不过我用着,感觉没有xpitch 那么精细。
变没变调 ?变了,但是感觉上,有一些粗糙感。就是有点娱乐声卡的味道。
是一款 能把1000元的声卡调试成了100元声卡的味道的好工具。
我使用的效果与他的广告上讲的好象有一些差异呀。
Soundtoys,是一家身负无数赞誉的专业模拟插件开发商,
在许多业内大佬的工作室中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作为一家带来优秀染色质感与创造性数字模拟插件的公司,
它为我们提供了大量音色设计、创意处理方面的优秀工具,
其所达到的高度几乎使得所有人都给出了一致的赞扬。
别的不说,就说 Echoboy、Decapitator 和 Little AlterBoy 这三款最具标志性的效果器,
它们分别代表着行业内第一梯队的模拟延迟、染色和共振调制水准,
几乎是属于工程师群体人手一套的必备插件。
- Little AlterBoy -
Little AlterBoy 是非常出名的人声共振效果器,
可以用来改变声音的音高、共振特点。
不管是制作机器人音效,还是在只有一遍录音的情况下制作和声,
Little AlterBoy 都是十分优秀的帮手。
当然,你也可以尝试用在人声之外的乐器上,会有奇效。
此外,它还具有一个电子管过载旋钮,可以用来为声音添加温暖感,
精确解决实用问题,没有任何累赘的设计。
Little AlterBoy 其它特性:
精确的 LED 数字显示音高
多种自然或机械的共振调整模式
方便的干湿比调节
来自 Eventide H3000 的经典音高算法
我安完之后,我只能说,我信他还不如信“脑白金”
不过,能把文章 看到这里的,再不发一波福利,那还对得起“粉丝”两个字?
还是放点福利吧,好歹人家名头那么大,名头其实太大了,我怀疑一下自己吧,可能是我用的方法不太对头,没组合好。不过,也有可能是我的音箱听不出来,但是,看他的界面真就一个高低音,增益能吹成“1567A 的电子管话放效果”?
不管怎么说,我还是把这两个插件打包一下,little alter boy 与干湿插件Radiator 配合使用的两个插件打包一下。
Little AlterBoy 与Radiator 打包下载
- Radiator -
Radiator 是来自经典调音台 1567A 的电子管话放效果,
具有十分强大的染色能力。
它忠实还原了 Altec 1567A 调音台的通道输入和均衡部分,
并且可以切换线路与麦克风信号,与硬件几乎无异,
可以让你获得原汁原味的使用体验。
只需将声音通入,然后调节输入和输出增益,
即可获得毫不妥协的电子管之声!
别的不说,这界面是真的复古,功能也复古,上面两个,一个低音,一个高音,这在现在的音箱也有保留。
三面的三个,一个输入增益,输出境益,一个干湿比。
Radiator 其它特性:
来自 1960 年代 Motown 御用调音台
好用的干湿比调节
干净或噪声的染色模式
模拟 1566A 的 Little Radiator 版本
好了,还是说说艾肯声卡里插件的安装及使用
步骤1 插件安装
略。这步要不会的,还是不要动艾肯定的预设
步骤2:打开艾肯控制台的插件管理
步骤3 :打开ScanVST3 把xpitch 的目录加上。
点击那个窗口的Scan
在自己想改的预设里加上自己的插件
其实,还是有一些BUG的,
比如,这个插件显示不全,不过,这并不影响插件发挥作用。
换了台win10的机子,啥事没有了。
大功告成了。
看看效果吧
艾肯的声卡安装变声插件
我还整理了一份xpitch 的声音表格
总结:
xpitch 插件,对于高音的润化不多,所以想变萝莉的作用不大,
但是,低音搞怪的有不少预设,而有一些预设还有细节的调整。不过,在艾肯的机架里面看不到。事实上不调也足够足够用了。
而对于正常音的美化的,有着特别充足的预设,而且都是细节很到位的。
这一次的文章 写的有点长。因为一个声卡的插件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研究明白的。
这一次中间的各个调整,都够写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