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远程塔台运行的影响与评估
1. 机场交通管理与远程塔台试验概述
机场进离场交通管理是空中交通管制员(ATCO)的主要职责,他们遵循过往实践、行业指南和监管政策所制定的程序和指导。其操作程序旨在确保安全的同时实现高效运营。50次现场试验演习模拟了科克和香农机场在低至中等交通密度下的实时空中交通服务(ATS)提供情况。多远程塔台运行的设计理念是将远程塔台中心控制对空中交通管理(ATM)系统的影响降至最低,同时不降低安全水平、不影响容量和人员绩效。
2. 新技术引发的意外人机交互行为
- 深度感知问题 :在远程塔台控制中心(RTC),深度感知是一个潜在问题。从本地塔台判断飞机之间的位置关系比从RTC更容易。当机场附近有多于两架飞机时,管制员对飞机大小的感知有助于确定哪架飞机更近。例如,距离机场5海里的中型飞机在OTW视图中可能与更靠近机场的小型飞机大小相同。
- 摄像头位置影响 :RTC摄像头的高度和位置与本地塔台不同,特别是在香农机场,摄像头低于本地塔台,这使得难以清晰区分滑行道C和D2上的交通情况。
- 通信频率管理 :当一名管制员负责两个机场的四个塔台角色(AMC/SMC)时,除了监控两个单独的进近单元频率以获取态势感知外,还需要主动使用四个频率。这增加了管制员错过飞机或车辆传输信息的可能性。
- OTW显示问题 :OTW显示屏上显示的物体比从本地塔台看到的物体尺寸小,这导致难以看清远离摄像头的小物体。对于机场跑道侵入热点等距离摄像头超过1.5公里的区域,需要持续使用云台变焦(PTZ)才能清晰查看该区域。
-
PTZ操作问题
:当两名管制员在RTC工作时,有时两人都需要使用PTZ,但由于当前系统设计,无法同时与不同的PTZ进行交互,这增加了管制员的工作量。为了减轻这种工作量,IAA与供应商讨论了对PTZ操作的系统修订,包括:
- 由管制员确定某些物体的自动PTZ跟踪;
- 探索对PTZ操作的人机界面(HMI)调整;
- 在机场偏远目标区域设置热点摄像头,并永久显示在单独的显示屏上。
3. 现场试验的关键发现
ID | 目标 | 标准 | 试验结果 |
---|---|---|---|
013 | 评估从RTC为多个机场提供ATS的成本效率 | 测量和评估从RTC远程控制科克和香农本地塔台提供服务的成本效率 | 项目团队认为RTC运营不会降低管制员的工作量,甚至可能略有增加。但在试验期间也有相对安静的时候,一名RTC管制员可以完成本地塔台两名管制员的任务,这意味着可能存在成本效率。在设计轮班表之前,需要对典型交通模式进行大量分析。 |
014 | 从ATCO和其他人员的角度评估顺序或同时场景下的人员绩效/因素 | 测量和评估“顺序”和“同时”场景下的人员绩效和人为因素 | 多远程塔台操作(MRTO)是小型机场空中交通管制安全和容量的未来方向。但基于NASA - TLX,所有试验中的心理工作量都有增加的趋势。需要解决ATCO感知到的工作量问题。通过HTA分解的3个场景都适用于多远程塔台操作。多远程塔台研究的操作步骤包括在EFS、OTW、RDP和IDP上的人机交互。 |
015 | 支持概念验证并展示远程塔台计划在为多个机场提供ATS方面的工业化准备状态 | 对现场试验演示进行评估,以支持多机场远程塔台的概念验证和工业化准备情况 | 《LSD 02 04 IAA远程塔台系统运行评估》文件对为多个机场提供ATS的系统准备状态进行了全面评估,并列出了在未来潜在部署之前应考虑的系统更改建议。 |
016 | 证明RTC可以在不降低服务质量的情况下同时提供当前范围的ATS | 评估从RTC同时提供当前范围的ATC服务、飞行信息服务和警报服务,以确认服务不降低 | 在多机场RTC环境中,飞机的同时操作是可能的,但有时车辆可能会出现延误,而在本地塔台操作中这种延误程度较小。 |
017 | 评估各种飞机移动率,以确定在远程塔台 - 多机场场景下与安全有效服务相一致的最佳飞机数量 | 测量和评估在不同交通水平下为多个机场安全有效提供服务的水平,以确定最佳飞机移动数量 | 管理多机场环境所需的工作量在增加。除了批次2中关于工作量管理的经验外,批次3的后期试验还注意到了高风和夜间操作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工作量问题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RTC的设置,即单个管制员分配的角色。项目团队需要更多时间讨论所有角色组合的优点,以确定最佳设置。 |
018 | 评估与排序和计量相关的演习,以支持“顺序”和“同时”操作 | 测量和评估应用于两个机场的排序和计量过程 | 项目团队对多机场“顺序”和“同时”飞机操作的可能性有了很好的理解。PTZ、OTW和EFS等新技术有助于ATCO在多远程塔台操作中的任务执行(演习46、47、48)。 |
4. 多远程塔台运行对各方面的影响
-
对安全的影响
- 安全原则与案例 :机场塔台管制员负责空中和地面交通的安全和效率,因此ATCO通过视觉注意力资源监控管制区内的交通是重要的安全机制。进行多远程塔台运行的现场演习需要监管机构批准安全案例。IAA列出的基本原则是,远程塔台运行期间的安全ATS提供水平至少应与本地塔台运行期间相同。安全案例提供了支持这一原则的证据、论据和假设。
- 试验结果 :在50次现场演习中,没有出现安全障碍降低的情况,且未报告任何安全事件或运营安全问题。远程塔台系统的视觉呈现与HCI功能的端到端延迟不应超过1000毫秒,以满足安全评估要求。眼动追踪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在飞机按顺序在科克机场起降的场景中,ATCO在OTW、EFS和RDP上的平均注视持续时间分别为201毫秒、310毫秒和219毫秒。项目团队得出结论,从RTC进行远程塔台试验对安全没有不利影响,并且成功维持了获得国家安全局项目验收的条件。
-
对容量的影响
- 试验前的约定 :在开始远程塔台试验之前,达成共识,即飞机运营商从RTC获得的空中交通服务与从本地塔台获得的服务相比,几乎没有变化或偏差。
- 试验中的情况 :当RTC控制香农和科克的AMC职位时,会监测预测交通情况,以确定两个AMC职位是否可以合并。在某些情况下,两个AMC职位合并由一名管制员控制时,需要确保管制员不会承受高工作量,以免影响安全和容量。虽然在一些演习的总结中提到了工作量影响,但在某些场景下,从RTC控制单个本地塔台的SMC和AMC职位适用于交通水平。一次现场演习中,“顺序”到达的两架飞机在两个机场的运行是可管理的,但记录显示,由于另一个机场的活动,一个机场可能会出现延误。尽管远程塔台为多个远程塔台提供ATC服务预计在某些地点可提高60%的效率,但可能会增加ATCO的感知工作量。基于演示计划的演习,未观察到多远程塔台操作对容量有显著负面影响。
-
对人员绩效的影响
- 人员绩效问题 :空中交通管制是一项复杂的认知任务,涉及感知信息、处理信息和决策。在试验中遇到了一些人为因素问题,其中大部分是预期的(如新设备的操作和相关的人机交互),有些则是未预期的,如当一名管制员操作四个频率并监控另外两个频率时,RTC中的噪音水平。
- 解决措施与积极因素 :多远程塔台操作可能是提高中小型机场ATS安全和容量的好解决方案,但与本地塔台操作相比,存在增加ATCO工作量的趋势。需要通过培训、人员配置、设计新的标准操作程序或界面设计来解决管制员的感知工作量问题,因为工作量会对管制员的态势感知产生负面影响,并增加出错的可能性。合适的以人员为中心的RTM设计,包括OTW、EFS和PTZ系统,可以显著提高管制员的态势感知能力,减少其认知工作量,并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基于信息处理模型的态势感知框架将态势感知定义为“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对环境中元素的感知、对其含义的理解以及对其未来状态的预测”,与任务绩效相关。ATCO的视觉行为为研究眼动模式与任务绩效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机会。基于演示计划的演习,多远程塔台操作对人员绩效没有负面影响。
5. 结论与建议
多远程塔台运行的概念已被视为一种合适的解决方案,并在许多国家得到发展。本研究提供了科学证据,表明多远程塔台操作可以实现单一天空ATM研究计划的目标。随着新技术可以帮助ATCO提高态势感知能力,多远程塔台操作的实施前景广阔。研究结果可应用于ATCO培训和系统设计。在标准化方面,50次现场演示的结果可为单模式和多模式远程塔台系统的标准制定提供反馈。演示证实,多远程塔台解决方案在某些时段具有更具成本效益地部署人力资源的潜力。为了更好地实现多远程塔台运行的优势,建议进一步研究以下方面:
1. 深入研究ATCO的视觉注意力与态势感知和HCI在远程塔台模块中的关系。
2. 进一步优化通信系统的组织,以解决与ATCO视觉、听觉、口语、手动和认知处理信息相关的新人机交互问题。
3. 继续讨论并实施PTZ操作的系统修订,以减轻管制员的工作量。
4. 分析典型交通模式,设计合理的轮班表,以提高成本效率。
5. 通过培训、人员配置、标准操作程序设计或界面设计等方式,解决管制员在多远程塔台操作中的感知工作量问题。
多远程塔台运行的影响与评估
6. 多远程塔台运行的优势与挑战总结
多远程塔台运行具有显著的优势,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以下是具体的总结:
| 类别 | 优势 | 挑战 |
| — | — | — |
| 安全方面 | - 试验证明远程塔台运行对安全无不利影响,能维持安全水平。
- 新技术辅助可提高管制员态势感知能力。 | - 深度感知、摄像头位置等问题影响管制员对交通情况的判断。
- 通信频率管理增加错过信息的风险。 |
| 容量方面 | - 有潜力提高效率,在某些时段可实现成本效益地部署人力资源。
- 部分场景下可合并职位操作。 | - 可能增加管制员工作量,导致车辆或飞机出现延误。 |
| 人员绩效方面 | - 合适的系统设计可提高管制员态势感知和信息处理能力。 | - 存在增加管制员工作量的趋势,影响态势感知和增加出错可能。
- 面临新人机交互和噪音等未预期问题。 |
7. 多远程塔台运行的未来发展方向
基于本次研究和试验结果,多远程塔台运行未来可朝着以下方向发展:
-
技术优化方向
-
通信系统优化
:进一步探索通信系统的组织架构,解决新人机交互问题,确保管制员在视觉、听觉、口语、手动和认知处理信息方面的高效性。例如,设计更智能的通信频率分配和监控系统,减少管制员错过信息的可能性。
-
PTZ系统升级
:继续推进PTZ操作的系统修订,实现自动跟踪、优化人机界面和设置热点摄像头等功能,降低管制员的操作负担。
-
视觉显示改进
:针对OTW显示问题,研发更清晰、准确的显示技术,提高管制员对远处小物体的识别能力。
-
人员管理方向
-
培训体系完善
:开发专门针对多远程塔台操作的培训课程,提高管制员对新技术和新操作模式的适应能力,减轻其感知工作量。
-
人员配置优化
:根据不同的交通模式和任务需求,合理安排管制员的工作岗位和轮班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和人员绩效。
-
标准制定方向
-
行业标准统一
:根据50次现场演示的结果,制定单模式和多模式远程塔台系统的统一标准,规范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管理。
-
安全标准细化
:进一步细化多远程塔台运行的安全标准,明确各项安全指标和评估方法,确保安全水平的持续提升。
8. 多远程塔台运行的实施流程建议
为了顺利实施多远程塔台运行,可参考以下流程:
graph LR
classDef process fill:#E5F6FF,stroke:#73A6FF,stroke-width:2px;
A(需求分析):::process --> B(系统设计):::process;
B --> C(设备采购与安装):::process;
C --> D(人员培训):::process;
D --> E(现场试验):::process;
E --> F(评估与改进):::process;
F --> G(正式运行):::process;
G --> H(持续监控与优化):::process;
- 需求分析 :明确多远程塔台运行的目标和需求,包括安全、容量、人员绩效等方面的要求。
- 系统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远程塔台系统的架构和功能,包括通信系统、显示系统、PTZ系统等。
- 设备采购与安装 :采购符合设计要求的设备,并进行安装和调试。
- 人员培训 :对管制员进行新技术和新操作模式的培训,提高其操作能力和应对问题的能力。
- 现场试验 :进行多远程塔台运行的现场试验,收集数据和反馈信息。
- 评估与改进 :根据现场试验结果,对系统和人员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 正式运行 :在评估通过后,正式投入多远程塔台运行。
- 持续监控与优化 :在正式运行过程中,持续监控系统的运行状态和人员绩效,不断进行优化和改进。
9. 总结
多远程塔台运行作为一种新兴的空中交通管制模式,具有提高安全、容量和人员绩效的潜力。通过本次研究和试验,我们对其在安全、容量和人员绩效方面的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优化技术、完善人员管理和制定统一标准,以实现多远程塔台运行的高效、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同时,按照科学合理的实施流程进行部署和运行,将有助于充分发挥多远程塔台运行的优势,为空中交通管制带来新的变革。
总之,多远程塔台运行是空中交通管制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创新,我们有信心克服困难,实现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