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3科技新闻4

上海行:康诺云,只有大数据才能改善高血压

guohui

我外婆患有严重的高血压,母亲时时刻刻担心老人家的健康状况,担心发生什么意外。只要一个电话打到家里来,母亲即便是下着大雨也会冲出去,将身体不舒服的外婆送去医院。至于平时的照顾,她更是无微不至。

母亲尤其看重那本记录着每天血压数据的笔记本,通过观察里面数据的起伏变化,她已经能熟练地判断出老人家大致的身体状况(如果不确定,就去问医生),并及时作出调整。

也可能因为这样,母亲近年来愈发重视自己的健康,常常早上去跑步爬山打水,还跟大院里的阿姨一起练习体操,不满身大汗不回家。她对我说,“我健健康康的,就是减轻你的负担。”

我时常在想,现在移动互联网已经如此贴近我们的生活,血压计能否与无线网络结合,血压数据能否与大数据结合?也许有一个能够无线传输数据的血压计,也许我母亲就可以在家里也能监控老人家的健康情况,就不必一有问题就冲去外婆家里,焦虑地翻看笔记本,查看变化情况;也许一个收集并对血压数据进行分析的应用,能够让她更加准确地判断老人的健康状况。总之,我希望有一个产品,能够有效地减轻我母亲的负担,让她不那么焦虑,未来我也能用得上。

在上海,我见到吴冰与郭辉,他们正在开发一款名为康诺云的产品,正好是我一直所希望的。

康诺云是软硬件相结合的产品,它由一个能接入移动无线网络的血压计,以及一个展现健康数据、提供健康建议的应用所组成。当然,按照更严格的标准,它还有云端在背后,储存、分析数据。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康诺云的产品结构是:以血压计作为数据入口,以服务器作为数据处理,以应用作为结果展示。

0X5A0605

在吴冰与郭辉看来,人体是一个精密的仪器,任何一点异常,都会反映在我们的血压、体温等体征数据上。

郭辉说,“很多人在说,单纯的血压数据能分析什么出来?”然后向我展示了一张幻灯片,里面包含了一个人连续 7 天的血压变化数据。他指着一些数值显然较大或较小的血压,称这些是噪点,只反应了当时外界对身体的一些短期刺激。而数据算法的作用则在排除“噪点”的影响,将人体血压的真实变化反映出来,并进行分析,找出血压数值变化背后所蕴藏的中长期风险。

实际上,经过处理之后的血压数据,会呈现余弦波形——实际上,一个身体健康的人,其血压值会在一定的范围内上下浮动,而反映出来的图形则较为固定。但如果身体某些部分异常,其结果会迅速反映在血压上。郭辉解释说:

当用户的的血压拟合的余弦曲线和这个年龄、性别人群的基准值有不同类型的异常,比如中值不一样、振幅不一样,周期不一样,峰值相位不一样的时候,都是对应一种中长期的慢病风险高于常人很多倍。

1373477300

郭辉以上图为例解释血压与长期疾病的关系,第一个波形(中心值比左边正常值高)异常,如果是舒张压是这样的异常,得缺血性脑卒中是常人的 8 倍,如果是低压是这样的异常,失血性脑卒中是常人的 6 倍。

但精确的测量离不开长期的数据捕捉,以及背后数据分析的算法支持。康诺云数据分析的算法采用“时间生物学”的分析方法,而算法则来自该领域权威的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时间生物学中心。

hendler-in-studio-1996-lg

哈尔贝格博士

该中心由“时间生物学之父”哈尔贝格教授(Franz Halberg)创办,上世纪 50 年代即开始在全球和几十家实验室以及医院合作,跨地区跨种族进行人的连续体征采集和分析,积累了上百万次的数据,人口基准值范围覆盖全球。最长的测试者连续 40 多年提供相应的数据。

时间生物学所探讨的是生命获得的生命周期规律(生物节律)及其产生机制与应用的学科——简而言之,它探讨的是时间与生理变化之间的对应关系。这个学科认为

地球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与地球、月球和太阳阳朝夕相伴,由此形成的与日、月、年、超年节律相关的生物节律,是地球、月球和太阳活动规律与节律在生物和人体生命活动中的反映。人体的生命活动是按时序进行的,体内的所有器官、组织系统都是按照其各自特有的节律周期运转的。

该学科的发源是发现宇航员在外太空中,无法保证其睡眠质量,原本 8 小时的睡眠,因为科研任务的繁重,削减到 6 小时,从而导致睡眠不足的问题。而科学家们经过深入研究还发现,宇航员深度睡眠的时间减少了三分之一,由此带来敏捷性降低免疫率功能明显降低的后果。

为了探索人体节律在外太空的变化,科学家们特地设计了哥伦比亚号航航天飞机第十七次航天飞行的任务目标,在这 16 天半的飞行当中,宇航员的工作作息经过特别设计,不影响人体原有的生物节律。结果发现,宇航员的温度节律、尿中的生物化学指标节律并没有明显的改变——这意味着,在飞行任务中,越考虑人体节律的影响,就越能避免外太空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时间生物学是复杂的学科,为了加深人体节律的了解,科学家们研究需要记录海量体征数据,包括体温、心血管活动、呼吸、免疫反应、内分泌激素等等。换言之,获得“时间生物学中心”专利授权的康诺云,一开始就是与大数据结合的产品。

是否不同的人种,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其正常的体征数据也有所不同呢?郭辉解释,其实海拔越低,人的体征数据就越相近,如果海拔高,那么就可能有不同的影响。他还透露,四川成都有一个卫生部下属部级的研究时间生物学实验室,该实验室的是负责人是四川省卫生厅副厅长,他 1989 年至 1991 年在美国时间生物学中心完成进修,然后回国就建立这个实验室。该实验室的数据与美国时间生物学中心有交流。因此,时间生物学中心的数据库当中,包括了华人的体征数据。

郭辉还举例,去年 NASA 提出一个课题,环境的剧烈变化对人的特征会造成怎样的影响,所以 NASA 的科学家列举出自 1960 年以来全球发生七级以上大地震的地方,看看当时当地的实验室有无测试人员。他们发现汶川大地震和东京大地震,都有相关的数据记录,因为刚好地震发生地附近有研究时间生物学的实验室。

研究结果表明,地震前三天人体的血压体征数据都出现了共通性的变化,到后三天才恢复到正常的状态,这表明人体的快速调节机制在起作用。我们的中枢神经感应到了外界环境的变化,然后分泌激素,从而影响人体的体征。不过,因为人是高级生物,五官接收太多信息,结果我们身体几毫米的血压变化,无法被大脑所感知。

运用“时间生物学”分析方法的康诺云,会根据我们的身体状况,提出详细、个性化的医疗方案。郭辉以自己朋友为例,他去医院确定自己是否患有高血压,因为年龄较轻,因而需要在医院呆一天做动态血压监测。最后,医生将取得的数据,算平均值、算峰值、算估值,然后才确定病人是否患有高血压,并开出相对应的降压药。

然后,这位朋友将同样的血压数据给吴冰郭辉,用“时间生物学”的分析模型来分析。然后他们两个发现这位朋友的血压曲线异常。正常人的血压曲线到晚上应该是降下来的,第二天 8 点钟到 10 点钟之间再升上去。但这位朋友的血压晚上 10 点之后,一直处于高位的状态,并没有降下来。根据这样的情况,吴冰郭辉所给出的建议是,第一、晚上十点后要休息,在休息之前用一粒降压药;第二、他运动的时间要调整到下午的两点到四点,因为在血压高点的时候运动,对人体是有损害的。

这样的建议有什么不同呢?传统降压药都建议病人“餐后服”,这样的做法,对于这位朋友并不是最优解——因为这反而令他的血压在低点更低,而血压在高点并未降下来。从这样的例子,可以看出传统西医医疗方法的缺陷,把所有人都当成同一个人来看待,这不能提供针对性的医疗方案。“只有结合时间生物学、科学模型,有针对性的改变运动时间、改变睡眠时间、改变服药时间,才能控制他的血压。”

在上海的一家咖啡馆里,吴冰戴上了康诺云的血压计,向我展示功能。这个血压计采用了臂式设计,拥有一块单色显示屏,可以显示当前的血压,也可以显示简单的消息,有点像以前的 BP 机。它内置了蜂鸣器,可以发出警报,用于提醒下一次服药的时间。设备还内置的 GPRS(可选择)、蓝牙模块,用于传输数据。吴冰说,“所有的数据都会上传,并代入到当天的分析里面去。”

康诺云有两款血压计,一款是便携式的,一款是非便携式的,现在我能看到的工程样机。不过郭辉对目前的产品形态仍不满意,他希望血压计能够变得更加便携,“科技化于无形”是可穿戴式设备最终的追求。现在,团队正在投入第二代产品的开发之中,希望产品更加轻便、时尚。下面是新产品的假想图:

3

至于康诺云的应用,在上海的时候,我所看到的数据界面还觉得比较专业化,尚需要对数据结果再进行加工,转化为大众都能看得懂的语言。而经过了一段时间,康诺云采用了虚拟人偶来象征一个人的健康状况,更加简单易懂。

2

这个应用里面有“关注家人”的功能,能够查看家人当天的测量结果,而如果和康诺云便携式的血压计结合使用,那么数据就更加实时、真实。此外,我们还能够在应用中为家人设置服药提醒,查看家人服药的状况,包括服药与否,服药时间等等。

康诺云也是一个可穿戴式的设备,对于这个逐渐热火的领域,吴冰郭辉有怎样的看法?郭辉坚定地认为,“只有跟大数据结合的可穿戴设备才具有实用价值。

对于现有的远程体征检测设备的服务提供商来说,他们的现在的商业模式就是用户在家庭中单点检测完体征数据,为了减少对体征检测判断的误判,就必须要和医院合作在后台进行相关的数据分析,排除临时的数据噪点产生误报预警。

这种模式最大的问题点产生于当用户量增长的时候,专业服务人员必须同比例增长才能提供有效服务,而对于我们有大数据分析模型的公司来说,有了分析模型在云端,海量数据来了我们不需要同比例增加雇员,即使将来分析模型需要优化,需要进行交叉分析的时候,只是增加数据分析师和工程师即可。所以我们的模式就和 Google 一样是标准的互联网模式,用最低成本捕捉每个单个用户的体征异常状况并能及时分析和预警。而且没有这种连续体征分析模型的公司将来在规模扩大的时候会碰到增长天花板。

kangnuoyun

康诺云团队合照


九个月后再见品读,越来越贴近“后 PC 时代剪报本”形态


ifanr1

差不多九个月之前,我测试了徐屾屾带领团队所开发的品读,当时我把它称之为“后 PC 时代的剪报本”,因为品读内置了浏览器,在移动阅读的情形之中,就能够将网络上的文章轻松摘录到笔记本中,于此同时,我们还能将摘录的内容分享给社交网络上的朋友们。

可以说,品读是一个解决移动情景下阅读、收藏、传播三个环节的整体解决方案。这是它一开始就吸引我的地方——市面上的待阅应用只不过解决了内容同步的问题,不管是内容发现、内容管理还是内容分发,都没有拿出较好的解决方法。

现在的品读和九个月前的它自己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品读现在已经不再是笔记本应用的样子,更贴近“后 PC 时代的剪报本”的形态。我们可以将内容从网站或是品读本身的内容频道中摘下,收藏好,然后再分享给别人,使用起来有点像 Tumblr + Zite + 新浪微刊的合体。

IMG_0166

每次启动,右上角的导航栏都会自动显示,提醒用户

新版品读开拓了内容发现的渠道。首次启动应用,我们就必须选择订阅感兴趣的话题、别人所创建的笔记本。然后,应用会我们带去“我的订阅”中,进入“瀑布流”式的内容导览页面。如果我们打算看某个话题相关的内容,可以按下右上角的滑动按钮,切换视图。

而除了“我的订阅”外,品读还准备了“好友推荐”、“发现世界”、“编辑推荐”、“浏览器”、“新浪微博”等内容发现渠道,以适应多样化的阅读需求。

IMG_0168

品读最大的变化是引入了“内容卡”的概念,比起以前的创建笔记,“内容卡”制作起来变得更加容易,不必人工干涉。

我们可以浏览别人的“内容卡”,并将它收录到自己的笔记本中;也可以通过应用内置的浏览器,将网络中有趣的内容摘录下来,制作成“内容卡”;品读还内置了新浪微博的浏览器,可以将微博上的内容摘录下来。

我们还可以自行创建内容卡,可以做的事情包括创建标题,输入内容卡里面的内容,选择储存的笔记本,以及分享到新浪微博中。

当我们在创建笔记本的时候,品读提供了公开与否的选项。品读的笔记本既是我们用于管理内容的笔记本,也同样是内容分发的来源。别人所创建的内容与自己所创建的内容,都可以通过制作内容卡的步骤来流转,这就有点像 Tumblr 里面的 reblog 了。

IMG_0169

同时,我们也可以在品读上“关注”某些对一些话题特别关注的个人,追踪他们对某一话题的资料。在个人资料的界面,我们可以浏览对方所创建的笔记本,制作的内容卡,以及他的好友、粉丝以及关注。而直接点击名字左方的微博图标,则可以查看他的个人微博。

从内容发现、内容管理再到内容分发,以及社交,品读有一种移动媒体社交平台的感觉。接下来则是我们向徐屾屾提的几个问题:

ifanr: 你认为,纯工具类的应用应当如何才能摆脱工具的身份,保持用户粘性,并继续获得成长?

我个人认为工具其实没有必要摆脱工具的身份,他天然就有用户粘性,但是工具很多时候相对私密化个人化,很难通过其建立大规模的社交媒体平台,但是它可以变成人们通向某种社交圈子的桥梁,通过工具降低用户参与某种社交圈子的成本,比如品读笔记是一个个人云笔记,它很难建立其独有的社交圈子,但是它可以降低用户制作内容的成本,成为用户参与社交性内容创作及分享的有力工具。

ifanr:解决移动阅读问题的应用数量已经不少,Flipboard、Zite、Zaker、鲜果阅读等都发展得相当不错,你认为品读与它们相比,有什么竞争特色?品读将采取怎样的策略与这些已经抢占沙滩的竞争对手竞争?

品读的出现正是因为移动阅读市场很多应用都发展的不错,但是这个市场远远不止于此,还有很大空间(现在用flipboard阅读的用户毕竟还是少数),需要更多有特色的产品出现。和其他应用相比,品读产品最大的特色是以人为本,是围绕用户建立的内容汇集、筛选及消费的移动阅读社交平台,在这个社交平台里,用户是内容的人肉收集、整理及推荐引擎,从兴趣出发,把真正有价值的内容挑选出来给更多的用户阅读。品读内容最大的特色是为用户提供新鲜、有特色及个性化的内容,拒绝平庸的内容,避免与其他产品一样提供时政类或强时效性的内容。

引入用户参与的内容收集及分享是移动个性化阅读的一个新方向,以 Flipboard 为代表的部分软件已经开始向着这个目标转型,而品读就是为着这个目标而生的,从产品功能及内容方面上,品读更加纯粹,所以品读具有很强的竞争潜力。

ifanr:请问在你眼里移动媒体社交平台应当是怎样的?品读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新时代的移动媒体社交平台或者说所有媒体社交平台应该首先是做好个性化,围绕用户的兴趣提供有品质的内容,其次是做好规模化,将各种充满个性化的媒体社交圈子汇集在一起,成为大平台。品读里的每个本子都代表着某种兴趣,是用户媒体社交圈子的内容基础,品读通过汇集这些圈子,一方面聚拢了用户,同时沉淀了大量用户的兴趣及围绕这些兴趣的内容,后面的商业价值将以次为基础,一切将水到渠成。

克里斯·安德森:3D 打印不是技术革命,而是社会革命


chris

今天下午,前《连线》杂志(Wired)主编、3D Robotics 创办人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参加了腾讯网与创新工场举办的《科技大师中国行》栏目,原本是对话马化腾,后者因为临时有事未参会。安德森的演讲分上下部分,上部分是关于数字化制造,下部分是关于媒体的变化,本文是上部分。

从 18 世纪开始,脚力机器代替手工,随后到蒸汽、电力,再然后是城市的诞生,电脑的普及,两次工业革命让人从利用肌肉转变为利用大脑。安德森认为,数字化制造将开启第三次工业革命,并变革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就像机械制造使得手工业退为奢侈品一样,未来的制造模式也会发生剧变。

他举了很多自己亲身的经历。从他祖父开始,他祖父设计了一台机器,申请了专利,最后量产走向市场。这一切是十分幸运的,因为那时候大部分人会在漫长的过程中遭遇失败。而现在则不一样,用 3D 打印机和电脑,按一下按键就可以制造自己的产品,或者通过阿里巴巴找制造商,把 3D 模型发过去,对方把实物发过来。

数字化制造的一大变化,就是可以满足个性化的制造需求,这和传统批量化生产完全不一样。

安德森从《连线》辞职后,创办了一家名叫 3D Robotics 的公司,现在在做空中机器人,以及线上社区 DIY Drones 的发展。他发表的新书《创客·新工业革命》,正是对新的制造模式进行大力宣传,他极其看好 3D 打印在这一变革中扮演的角色

安德森如今是 5 个孩子的父亲,他十分鼓励给孩子们使用 3D 打印机,并认为孩子们不是在消费,而是创造。他的孩子会使用 iPad 的软件,绘制电影中的角色,然后上色,更改尺寸,打印出来。5 年以前,他和孩子们是使用乐高堆玩具,如今则是 3D 打印机,玩具公司需要对此焦虑了。

其实 3D Robotics 公司最早也是从孩子玩 3D 打印机而来,4 年前的一个 17 岁的孩子 Judy,安德森会把自己的一些小部件交给他焊接,随后他拥有了自己的小型工坊,再到更大的工作室。安德森也参与进来,如今他们拥有两个大的厂房。他创立的社区 DIY Drones 已经有 4 万个注册用户,总计 200 万次点击量。

事实上,现在很多初创公司、设计师都在使用 3D 打印,KickStarter 上很多项目都在用 3D 打印来展示的。它给了少数人低成本、高效率的制造硬件的机会,这和当年硅谷的车库文化十分类似。

在提问环节,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抛了过去:如何看待郭台铭对于 3D 打印无法实现规模商业化的言论?安德森认为郭台铭的观点有些狭隘,3D 打印并不是做规模制造的,而是一个做模型的技术。就像富士康的工厂使用激光切割机,而 3D 打印使用三维扫描仪。3D 打印是给普通人用,就好比网络,大量的业余人士进入的话,本质就发生了变化。


大麦健康做计步器:本质上是做社交,专注于配件


maibuv2

自从 Google Glass 推出之后,可穿戴设备市场一下子就被点燃了。国内有众多玩家投身其中,大部分专注于手环、手表、计步器这些产品。产品功能不一而足,主要围绕运动健身相关。

但这些产品都不出彩,至少大麦健康 CEO 张其林是这么认为的。大麦健康是比较晚加入这一市场的玩家,在 2012 年 4 月份启动。进入市场的理由很简单,一是创始人是运动爱好者,二是认为当前市面上的产品并不完善,于是他们进入了计步器市场。

由于团队成员之前一直在硬件领域工作,所以他们能比较快的整合硬件资源,在去年底就推出了首款产品,紧接着第二代产品麦步 V2 这个月就会上市。张其林认为理想中的产品应该是体验好、有乐趣,麦步 V2 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麦步 V2 的造型类似夹子,夹子接触点上有金属触点,利用触点进行充电,从而避免插孔。它是第一款采用蓝牙 4.0 的计步器,从而续航可以做到三周以上。产品重量只有 12g,这个重量,戴在身上几乎感受不到存在。

12

大麦健康 CEO 张其林(图片来自腾讯科技

通常计步器是通过加速度传感器检测步数,麦步 V2 在功能上进行了一个微创新,加入了气压传感器。0.2 米的高度就可以检测出变化,每 3 米算一层楼,从而让运动的分析数据更加立体化。张其林给我展示了他的两个记录,一是参加百公里活动获得的单日最高步数,二是爬望京塔获得的最高高度,运动的日期都有显示。

这种量化自我的概念,正是可穿戴设备的核心理念。无论是 Jawbone Up、Nike FuelBand 还是 Fitbit,都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不过严格意义上说,这些设备还不能称之为可穿戴计算,而是可穿戴传感器。真正的可穿戴计算,Google Glass 算一个。有独立的运算分析能力,无需借助手机操作。麦步 V2 仅仅可以做到一些数据采集,简单的交互,分析则要依赖手机。

121

然而现在可穿戴设备遇到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抵御运动枯燥;二是产品功能大而全好,还是简单好。

前者,张其林反问我互联网哪个领域最赚钱,我回答游戏。那么自然,抵御运动枯燥就要靠游戏,而游戏是由社交来驱动的。大麦的做法是,在 App 的第一屏放上所有好友最近 7 天的总步数排名,排名每天动态更新,这让新来者进入的门槛很低,冲榜也很容易。自己还能看到好友每天的运动量,相互督促、鼓励对方运动。

可以想象一个简单的场景,让父母戴着计步器,你每天都能看到他们的运动量。如果发现某一天步数掉的很明显,这时候该考虑对方是否生病,如果持续几天高运动量,也是反常的,提醒对方注意休息。

社交的加入让计步器的属性发生了变化,张其林称,麦步 V2 本质上是一款社交产品,这是他们认为摆脱运动枯燥的最佳方式。

而主打社交带来的好处,不言而喻,就是口碑传播带来的新用户,这些用户质量会更高,忠诚度更好。

对于后一个问题,张其林坚信计步器只是手机的配件,而不能独立的存在。产品必须利用手机进行分析,借助手机上的传感器,产品要尽量往轻量化方向走。很多看似诱人的因素诸如 3G、GPS 等,都会让一款配件变得十分沉重。

大麦未来可能会做手环,但是会依旧坚持配件的思路,而不是追求功能的大而全。

大麦做的另一项努力就是积极尝试新平台,比如微信。他们是第二家接入微信的硬件公司,第一家是印美图。他们经常和广州的微信团队沟通,微信对于这类产品十分欢迎,会开放一些特殊接口以及新功能提前体验。不过当前微信并未开放硬件 API,所以功能还做不到原生 App 那么强。

在不久前《商业价值》主办的 2013 移动互联网创新大会上,张其林就讲述了微信做 App 的三个好处,大意就是微信可以做到开发和体验的轻量化,这在移动互联网开启 5 年后,用户习惯趋于稳定的情况下尤其重要。

张其林认为可穿戴传感器将比可穿戴计算更早迸发。当前形成了几个条件:运动需求日益强烈、技术储备完善、网络设备环境成熟,缺少的就是一款引爆市场的产品。显然,他希望自己能推出这样的产品,包括他背后声名显赫的投资人:美团创始人王兴、航班管家创始人王江。大麦健康的下一步计划,就是借助他们的渠道进行产品营销,抢夺市场先机。


国内众筹预计今年会出现第一个 500 万人民币的项目


Crowd-Funding

众筹模式在欧美很流行。上个月,Kickstarter 宣布有超过 10 万个项目在平台上进行募资,是里程碑般的数字。而紧跟着 Kickstarter 之后,更加专注硬件众筹项目的 Indiegogo 也十分火爆——侧面证明了在众筹模式在欧美市场的空间。

众筹模式在全球范围也受到相当的关注。Massolution 在报告称,全球有 600 多个众筹平台,募资总额从 2009 年的 5.3 亿美元增长至现在的 27 亿美元。但,来自亚洲众筹平台的募资金额仅为 3300 万美元,刚超过总额的 1%。

Fortune 的记者 Kurt Wagner 整理了亚洲两个众筹网站(Crowdonomic、SeedAsia)的意见,认为亚洲原因有三:首先,缺乏一个高知名度、高信赖度的众筹平台;第二,亚洲的众筹网站只是跟风之作,并未提供可靠的服务以及捐赠者;第三,亚洲文化缺乏对失败的宽容,这点也阻挠众筹模式的流行。

不过,点名时间的联合创始人张佑不完全同意 Wagner 文中的观点。张佑认为“亚洲跟美国市场不同,不是一个英文网站就能通吃所有英语系市场。任何一个做过门户网站的就知道,日本、中国、韩国这三大市场的文化差异先天性的就局限了运作的模式。”

那么在中国,众筹市场离成熟还有多长时间?张佑说,“目前(众筹)正要爆发,点名时间一个月的筹集金额已经达到 150 万人民币,众筹模式已经开始影响中国。如果说要达到社会大众人人都知道,我觉得中国有一个众筹达到 500 万的项目,就可以达到。”

作为国内众筹模式的先行者,点名时间的发展不能说一帆风顺。张佑说,”(我们)经常闷着头想市场,幻想用户的需求。当我们醒来,才发现原来很多都是我们一厢情愿。“不过现在,点名时间“从用户的反馈中,反而摸索了一条有别于海外模式的一条道路。近期点名时间公布的开放策略,让大家一起参与项目的审核,以及免去佣金的费用,就是从中国本土市场的反馈中做的调整。”

张佑说,“我们预计今年就会出现第一个筹资额超过 500 万人民币的项目。今年就是中国众筹模式走入大众群体的一年。”


Shodan:完全不一样,接地气的搜索引擎


shodan

基于物联网的搜索引擎,会不会让你感到恐惧?

也许 Google、Bing 等搜索引擎已经索引了整个虚拟世界,然而它们尚未成功地将自己的触角延伸到现实世界当中。不过,怎样的搜索引擎才能索引现实世界?

这里向大家介绍完全不一样的搜索引擎 Shodan。它搜索的对象是所有连上网络的东西——它搜索的不是与某个字段相关联的内容,而是各种各样,完全不同的 IP 地址。

shodan1

不同的 IP 地址背后,是放在某处的路由器、冰箱、甚至是摄像头等等。我们也可以通过它来搜索阿拉斯加地区的 GPS 信号接收器,或者查找游泳池的控制面板。用 Shodan 来帮助自己科研的 Dan Tentler 说,这种体验就好像不是从店面的前方来观察它,而是跑到店面运出运入的地方来观察一样。

如果我们掌握使用 Shodan 的搜索技巧,将进入一个完全不同以往的世界。但因为这些地方少有人涉足,东西杂乱无章,就好像埋着金子的荒野。Shodan 有时候会搜索摄像头,有时候会搜索履带牵引车的控制面板,有时候甚至会搜索医疗设备。而由于,世界上没有几个搜索引擎会收录这些资料,最近几年 Shodan 颇受研究人员的关注。

matherly-315x285

John Matherly

九年前,Shodan 的创始人 John Matherly 在学校里花了一个月时间来搭建搜索引擎,很快他的服务器提供商 Cox 不再愿意为他提供服务。Cox 说,“哥们,你发了好几百封邮件,你在搞什么?”实际上,他在向网络服务器发送请求,但用了服务器管理员不喜欢的方法。

Shodan 告诉我们,网络的多样性超过我们的想象。就好像网络服务器,我们会想起 Apache 活 Nginx,但 Shodan 所收录的 1.44 亿部服务器的资料则告诉我们, 服务器的种类还有很多。比如说,现在有 850 万部服务器运行着微软的 IIS
服务,有 220 万部服务器运行着 Allegro Software 所开发的 RomPage,都是网络服务器的过去时或者很少见到的。

Shodan 不是免费服务,想收到完整的搜索结果,需要每个月支付 19.9 美元。

回忆自己花在 Shodan 的九年时间,Matherly 说,“为 Shodan 工作,让我越来越意识到这个世界是如何连接起来的。我从未想象过电冰箱会有一个 IP 地址,路上的交通灯在线上。汽车会有一个网络界面。”

目前,Shodan 仍然是一人项目。Matherly 拥有相当的耐心。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智慧校园建设方案旨在通过融合先进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实现校园的智能化管理与服务。政策的推动和技术的成熟为智慧校园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该方案强调了数据的重要性,提出通过数据的整合、开放和共享,构建产学研资用联动的服务体系,以促进校园的精细化治理。 智慧校园的核心建设任务包括数据标准体系和应用标准体系的建设,以及信息化安全与等级保护的实施。方案提出了一站式服务大厅和移动校园的概念,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平台和产教融合就业平台的建设。此外,校园大脑的构建是实现智慧校园的关键,它涉及到数据中心化、数据资产化和数据业务化,以数据驱动业务自动化和智能化。 技术应用方面,方案提出了物联网平台、5G网络、人工智能平台等新技术的融合应用,以打造多场景融合的智慧校园大脑。这包括智慧教室、智慧实验室、智慧图书馆、智慧党建等多领域的智能化应用,旨在提升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在实施层面,智慧校园建设需要统筹规划和分步实施,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案提出了主题梳理、场景梳理和数据梳理的方法,以及现有技术支持和项目分级的考虑,以指导智慧校园的建设。 最后,智慧校园建设的成功依赖于开放、协同和融合的组织建设。通过战略咨询、分步实施、生态建设和短板补充,可以构建符合学校特色的生态链,实现智慧校园的长远发展。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