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并发-1]入门:并发编程Bug的源头

背景介绍

如何解决并发问题,首先要理解并发问题的实际源头怎么发生的。

现代计算机的不同硬件的运行速度是差异很大的,这个大家应该都是知道的。

计算机数据传输运行速度上的快慢比较:
CPU > 缓存 > I/O

如何最大化的让不同速度的硬件可以更好的协调执行,需要做一些“撮合”的工作

  • CUP增加了高速缓存来均衡与缓存间的速度差异
  • 操作系统增加了 进程,线程,以分时复用CPU,进而均衡CPU与I/O的速度差异(当等待I/O的时候系统切换CPU给系统程序使用)
  • 现代编程语言的编译器优化指令顺序,使得缓存能够合理的利用

上面说来并发才生问题的背景,下面说下并发产生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并发产生的原因

缓存导致的可见性问题

先看下单核CPU和缓存之间的关系:
![图片描述][1]

单核情况下,也是最简单的情况,线程A操作写入变量A,这个变量A的值肯定是被线程B所见的。因为2个线程是在一个CPU上操作,所用的也是同一个CPU缓存。

这里我们来定义

一个线程对共享变量的修改,另外一个线程能够立刻看到,我们称为 “可见性”


多核CPU时代下,我们在来看下具体情况:

![图片描述][2]

很明显,多核情况下每个CPU都有自己的高速缓存,所以变量A的在每个CPU中可能是不同步的,不一致的。
结果程A刚好操作来CPU1的缓存,而线程B也刚好只操作了CPU2的缓存。所以这情况下,当线程A操作变量A的时候,变量并不对线程B可见。


我们用一段经典的代码说明下可见性的问题:

    private void add10K() {
        int idx = 0;
        while (idx++ < 100000) {
            count += 1;
        }
    }

    @Test
    public void demo() {

        // 创建两个线程,执行 add() 操作
        Thread th1 = new Thread(() -> {
            add10K();
        });
        Thread th2 = new Thread(() -> {
            add10K();
        });
        // 启动两个线程
        th1.start();
        th2.start();
        // 等待两个线程执行结束

        try {
            th1.join();
            th2.join();
        } catch (Exception exc) {

            exc.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count);

    }

大家应该都知道,答案肯定不是 200000
这就是可见性导致的问题,因为2个线程读取变量count时,读取的都是自己CPU下的高速缓存内的缓存值,+1时也是在自己的高速缓存中。


线程切换带来的原子性问题

进程切换最早是为了提高CPU的使用率而出现的。

比如,50毫米操作系统会重新选择一个进程来执行(任务切换),50毫米成为“时间片”

![图片描述][3]


早期的操作系统是进程间的切换,进程间的内存空间是不共享的,切换需要切换内存映射地址,切换成本大。

而一个进程创建的所有线程,内存空间都是共享的。所以现在的操作系统都是基于更轻量的线程实现切换的,现在我们提到的“任务切换”都是线程切换。

任务切换的时机大多数在“时间片”结束的时候。


现在我们使用的基本都是高级语言,高级语言的一句对应多条CPU命令,比如 count +=1 至少对应3条CPU命令,指令:

1, 从内存加载到CPU的寄存器
2, 在寄存器执行 +1
3, 最后,讲结果写回内存(缓存机制导致可能写入的是CPU缓存而不是内存)

操作系统做任务切换,会在 任意一条CPU指令执行完就行切换。所以会导致问题

![非原子操作的执行路径图][4]


如图所示,线程A当执行完初始化count=0时候,刚好被线程切换给了线程B。线程B执行count+1=1并最后写入值到缓存中,CPU切换回线程A后,继续执行A线程的count+1=1并再次写入缓存,最后缓存中的count还是为1.
一开始我们任务count+1=1应该是一个不能再被拆开的原子操作。

我们把一个或多个操作在CPU执行过程中的不被中断的特性称为 原子性。

CPU能够保证的原子性,是CPU指令级别的。所以高级语言需要语言层面 保证操作的原子性。


编译优化带来的有序性问题

有序性。顾名思义,有序性指的是程序按照代码的先后顺序执行。

编译器为了优化性能,有时候会改变程序中语句的先后顺序,例如程序中:a=6;b=7;编译器优化后可能变成b=7;a=6;,在这个例子中,编译器调整了语句的顺序,但是不影响程序的最终结果。不过有时候编译器及解释器的优化可能导致意想不到的 Bug。

Java中的经典案例,双重检查创建单例对象;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if (instance == null) {

      synchronized(Singleton.class) {

        if (instance == null)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
    return instance;
  }
}

看似完美的代码,其实有问题。问题就在new上。

想象中 new操作步骤:
1,分配一块内存 M
2,在内存M上 初始化对象
3,把内存M地址赋值给 变量

实际上就行编译后的顺序是:
1,分开一块内存 M
2,把内存M地址赋值给 变量
3,在 内存M上 初始化对象

优化导致的问题:

![双重检查创建单例异常的路径][5]

如图所示,当线程A执行到第二步的时候,被线程切换了,这时候,instance未初始化实例的对象,而线程B这时候执行到instance == null ?的判断中,发现instance已经有“值”了,导致了返回了一个空对象的异常。

总结

1,缓存引发的可见性问题
2,切换线程带来的原子性问题
3,编译带来的有序性问题

深刻理解这些前因后果,可以诊断大部分并发的问题!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df007df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