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i2010]Bridges 最大流+二分答案 判定混合图欧拉回路

https://darkbzoj.cf/problem/2095

bzoj 相同的题挂了,这个oj可以写。

题目就是要我们找一条欧拉回路(每个桥经过一次就好,不管方向),使得这条回路上权值最大的尽量小
二分答案是显然的,关键是如何check

每次二分一个mid,大于mid的边都不选,那么就有一些方向不能走了,原图就是一个混合图,问题就转化成了一个混合图判定欧拉回路问题(如果有一条边两个方向都不能走,那肯定不存在欧拉回路)
对于那些单向边,直接统计度数就可以。对于两个方向都可以走的边,先随便定一个方向,假设是u->v,统计度数,并且在网络图里加一条边u->v,流量为1。
最后遍历所有的点u,如果入度与出度之差为奇数,显然无解(某一次进去就出不来了,或者出来就进不去了)
如果u出度大于入度,那么加边S->u,流量(out-in)/2   就是要调整多少条边 
如果u入度大于出度,那么加边u->T,流量(in-out)/2
最后满流才有欧拉回路

这样做的正确性:
双向边是随意定向的,因此这个定向可能是错的,才会导致一些点出度和入度不相等(如果欧拉回路本来存在的话)。如果把一条原本是v->u的边定成了u->v,那么u就多了出度,v就少了入度。要修正这个错误,就需要让u->v边反向,达到u出度-1,v入度+1的目的。也就是S->u->v->T这条流量的含义。当然反过来建也是可以的:S->v->u->T
如果最后不能满流,说明有一些点的入度没办法等于出度,那肯定不存在欧拉回路

AC代码

#include<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maxn=4e3+20,mod=1e9+7,inf=0x3f3f3f3f;
typedef long long ll;
struct edge
{
    int from,to,c,f;
    edge(int u,int v,int c,int f):from(u),to(v),c(c),f(f) {}
};
int n,m;
vector<edge> edges;
vector<int> g[maxn];
int d[maxn];//从起点到i的距离
int cur[maxn];//当前弧下标
struct bian
{
    int a,b,c,d;
}qiao[maxn];
int in[maxn],out[maxn];
void init()
{
    for(int i=0; i<=n+2; i++) g[i].clear(); //要把源点汇点算进去!!
    edges.clear();
}
void addedge(int from,int to,int c) //加边 支持重边
{
    edges.push_back(edge(from,to,c,0));
    edges.push_back(edge(to,from,0,0));
    int siz=edges.size();
    g[from].push_back(siz-2);
    g[to].push_back(siz-1);
}
int bfs(int s,int t) //构造一次层次图
{
    memset(d,-1,sizeof(d));
    queue<int> q;
    q.push(s);
    d[s]=0;
    while(!q.empty())
    {
        int x=q.front();q.pop();
        for(int i=0;i<g[x].size();i++)
        {
            edge &e=edges[g[x][i]];
            if(d[e.to]<0&&e.f<e.c) //d[e.to]=-1表示没访问过
            {
                d[e.to]=d[x]+1;
                q.push(e.to);
            }
        }
    }
    return d[t];
}
int dfs(int x,int a,int t) // a表示x点能接收的量
{
    if(x==t||a==0)return a;
    int flow=0,f;//flow总的增量 f一条增广路的增量
    for(int &i=cur[x];i<g[x].size();i++)//cur[i] &引用修改其值 从上次考虑的弧
    {
        edge &e=edges[g[x][i]];
        if(d[x]+1==d[e.to]&&(f=dfs(e.to,min(a,e.c-e.f),t))>0)    //按照层次图增广 满足容量限制
        {
            e.f+=f;
            edges[g[x][i]^1].f-=f;  //修改流量
            flow+=f;
            a-=f;
            if(a==0) break;
        }
    }
    return flow;
}
int maxflow(int s,int t)
{
    int flow=0;
    while(bfs(s,t)!=-1) //等于-1代表构造层次图失败 结束
    {
        memset(cur,0,sizeof(cur));
        flow+=dfs(s,inf,t);
    }
    return flow;
}
int check(int mid)
{
    memset(in,0,sizeof(in));
    memset(out,0,sizeof(out));
    init();
    for(int i=0;i<m;i++)
    {
        if(qiao[i].c<=mid&&qiao[i].d<=mid)
        {
            addedge(qiao[i].a,qiao[i].b,1);
            in[qiao[i].b]++,out[qiao[i].a]++;
        }
        else if(qiao[i].c<=mid)
            in[qiao[i].b]++,out[qiao[i].a]++;
        else if(qiao[i].d<=mid)
            in[qiao[i].a]++,out[qiao[i].b]++;
        else
            return 0;
    }
    int sum=0;
    for(int i=1;i<=n;i++)
    {
        int temp=out[i]-in[i];
        if(temp&1)
            return 0;
        if(temp>0)
            addedge(n+1,i,temp/2),sum+=temp/2;
        if(temp<0)
            addedge(i,n+2,-temp/2);
    }
    return sum==maxflow(n+1,n+2);
}
int main()
{
    scanf("%d%d",&n,&m);
    int u,v,c,f;
    for(int i=0;i<m;i++)
    {
        scanf("%d%d%d%d",&u,&v,&c,&f);
        qiao[i]={u,v,c,f};
    }
    int l=1,r=1000,ans=-1;
    while(l<=r)
    {
        int mid=(l+r)/2;
        if(check(mid))
        {
            ans=mid;
            r=mid-1;
        }
        else
            l=mid+1;
    }
    if(ans==-1)
        printf("NIE\n");
    else
        printf("%d\n",ans);
}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stranger-/p/10519468.html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C语言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编程语言,它具有高效、灵活、可移植性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操作系统、嵌入式系统、数据库、编译器等领域的开发。C语言的基本语法包括变量、数据类型、运算符、控制结构(如if语句、循环语句等)、函数、指针等。在编写C程序时,需要注意变量的声明和定义、指针的使用、内存的分配与释放等问题。C语言中常用的数据结构包括: 1. 数组:一种存储同类型数据的结构,可以进行索引访问和修改。 2. 链表:一种存储不同类型数据的结构,每个节点包含数据和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 3. 栈:一种后进先出(LIFO)的数据结构,可以通过压入(push)和弹出(pop)操作进行数据的存储和取出。 4. 队列:一种先进先出(FIFO)的数据结构,可以通过入队(enqueue)和出队(dequeue)操作进行数据的存储和取出。 5. 树:一种存储具有父子关系的数据结构,可以通过中序遍历、前序遍历和后序遍历等方式进行数据的访问和修改。 6. :一种存储具有节点和边关系的数据结构,可以通过广度优先搜索、深度优先搜索等方式进行数据的访问和修改。 这些数据结构在C语言中都有相应的实现方式,可以应用于各种不同的场景。C语言中的各种数据结构都有其优缺点,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数据结构的优缺点: 数组: 优点:访问和修改元素的速度非常快,适用于需要频繁读取和修改数据的场合。 缺点:数组的长度是固定的,不适合存储大小不固定的动态数据,另外数组在内存中是连续分配的,当数组较大时可能会导致内存碎片化。 链表: 优点:可以方便地插入和删除元素,适用于需要频繁插入和删除数据的场合。 缺点:访问和修改元素的速度相对较慢,因为需要遍历链表找到指定的节点。 栈: 优点:后进先出(LIFO)的特性使得栈在处理递归和括号匹配等问题时非常方便。 缺点:栈的空间有限,当数据量较大时可能会导致栈溢出。 队列: 优点:先进先出(FIFO)的特性使得
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可运行高分资源 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
C语言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编程语言,它具有高效、灵活、可移植性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操作系统、嵌入式系统、数据库、编译器等领域的开发。C语言的基本语法包括变量、数据类型、运算符、控制结构(如if语句、循环语句等)、函数、指针等。在编写C程序时,需要注意变量的声明和定义、指针的使用、内存的分配与释放等问题。C语言中常用的数据结构包括: 1. 数组:一种存储同类型数据的结构,可以进行索引访问和修改。 2. 链表:一种存储不同类型数据的结构,每个节点包含数据和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 3. 栈:一种后进先出(LIFO)的数据结构,可以通过压入(push)和弹出(pop)操作进行数据的存储和取出。 4. 队列:一种先进先出(FIFO)的数据结构,可以通过入队(enqueue)和出队(dequeue)操作进行数据的存储和取出。 5. 树:一种存储具有父子关系的数据结构,可以通过中序遍历、前序遍历和后序遍历等方式进行数据的访问和修改。 6. :一种存储具有节点和边关系的数据结构,可以通过广度优先搜索、深度优先搜索等方式进行数据的访问和修改。 这些数据结构在C语言中都有相应的实现方式,可以应用于各种不同的场景。C语言中的各种数据结构都有其优缺点,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数据结构的优缺点: 数组: 优点:访问和修改元素的速度非常快,适用于需要频繁读取和修改数据的场合。 缺点:数组的长度是固定的,不适合存储大小不固定的动态数据,另外数组在内存中是连续分配的,当数组较大时可能会导致内存碎片化。 链表: 优点:可以方便地插入和删除元素,适用于需要频繁插入和删除数据的场合。 缺点:访问和修改元素的速度相对较慢,因为需要遍历链表找到指定的节点。 栈: 优点:后进先出(LIFO)的特性使得栈在处理递归和括号匹配等问题时非常方便。 缺点:栈的空间有限,当数据量较大时可能会导致栈溢出。 队列: 优点:先进先出(FIFO)的特性使得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