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软件是怎么写出来的?

参加industriallogic的软件培训,有很多感触。

正像敏捷一样,一位创始人也说敏捷其实并不神秘,一个爱动脑筋的程序员做几年软件之后,自然会采用这些方法来改进工作效果/提高效率。确实也是这样。

软件培训内容也是这样,虽然很多问题,之前也思考过,也改进过,但在真正的工作环境中,看到很多code smell,也无能为力,只能麻木了。

参加一下这样的培训很有好处,对各种code smell/重构方法等进行了分门别类的系统介绍,还有精心设计的实战演练,和一些方法的演示,都非常有裨益。

概括一些我认为比较重要的经验:
1 代码是反复修改出来的。(我之前也有此体会,我觉得好的代码就是修改修改再修改才出来的,跟写文章是一样的。不过,事实上,软件公司可能并不这样认为,它可能觉得写完代码提交之后就不应该修改,如果修改说明质量不好,有些甚至采用强制措施锁库等,不允许修改。)

2 小粒度重构。(把重构分为若干小步,一次只走一小步,修改一点点之后立即运行测试用例,通过之后继续走。也成为baby step。不这样做,很可能无法做到随时运行用例,检查修改是否会破坏已有功能。)

3 用工具进行重构。(用工具效率会高很多,也不容易出错,熟练掌握这种套路之后,甚至可以放心的去对一些看不到懂代码做重构。难怪TW不懂业务,也能大刀阔斧的指导重构啊。由此看来,现在更多的倾向于补充系统用例,而不是重构,也有点保守了啊,当然安全非常重要,讲重构的也都强调有自动测试保障再重构。)

4 注释是smell。(最好的代码是非常简洁,本身代码就是自注释,无须额外注释的。)

5 长函数是smell。(长不是绝对长度,一个做软件的人,如果看一眼该函数,不懂它要干什么,那么就是长函数。)

6 注意写代码的层次。(写上层的东西,也就是接近用户的[比如类的使用者],那么它里面每句话都应该是面对用户的,用户无须弄懂内部原理也要能很容易看懂。真正的实现可能被封装在一个私有方法里面。这种思想在敏捷的story中也有体现,它要求story的描述要是用户都能懂的。这一点,我觉得也可以总结为“写代码要像写文章一样的写”,估计写文章,没有人会把文章写得别人看不懂吧?)

本文出自 “果冻的软件技术博客” 博客,请务必保留此出处http://sinojelly.blog.51cto.com/479153/225444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