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悦

陈悦,1978年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六岁随父亲学习竹笛,十二岁成为著名演奏家、教育家、南派笛子大师赵松庭先生的关门弟子。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管乐研究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中国竹笛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曾师从赵松庭先生、张维良先生、蒋国基先生。

个人简介

当代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著名笛箫 演奏家,中国民乐的领军人物之一。
1996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本科。2000年被学院免试推荐为本院研究生,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现为 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管乐研究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2001年被 中央民族乐团聘为客席独奏演员。曾多次与电影乐团、东方歌舞团、 中央芭蕾舞团、中国“爱乐女”乐团、 澳门中乐团等合作。先后参加了中央、北京、 浙江、汕头等多家电视台、广播电台的录影、录音及各种专题晚会的录制。1997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普天同庆”香港回归民族音乐会现场直播晚会。1999年录制了《张维良笛子基础教程》示范演奏的 光盘。2000年11月随“天音”室内乐团赴法参加 法国“中国文化季”的专场演出,受到极度好评。同年参加了“纪念冯子存诞辰九十五周年作品音乐会”的演出、及著名 作曲家金湘先生作品《诗经五首》的演出和录音。2001、2002、2004年参加了中央电视台 春节歌舞晚会节目的录制。2002年6月赴 莫斯科参加“申奥---北京文化节”的演出。2003年获取硕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位笛子女硕士并留校任教。
曾出访美国、日本、韩国、法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德国、 爱尔兰、拉托维亚、巴西、阿根廷、英国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多次受到外国元首及皇室亲自接见,受到广泛好评。多次与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悉尼歌剧舞剧交响乐团、中央民族乐团、广州交响乐团、日本东京城市交响乐团、希腊国家交响乐团、澳门乐团等国内外著名乐团合作,为 中国民乐走向世界的推广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艺术履历被录入《中国音乐家辞典》、《中国笛坛繁星录》中。曾录制发行了 笛子专辑《情竹》、《乱红》、箫专辑《箫色》、《精神·东西方的碰撞》、《对话——箫与竖笛现代作品十首》等,其中《对话——箫与竖笛现代作品十首》获格莱美欧洲古典音乐提名。

编辑本段职业生涯

成长历程屡受好评

芝加哥交响音乐厅演出的一台交响音乐会, 受到了一千五百多名中外观众的热烈欢迎。其中除了天才青年小提琴家 李传韵的演奏迷倒全场外,那一首交响幻想曲 《霸王别姬》,由于把东西方的艺术形式完美地结合起来,用中西乐器的强大表现力,演绎了 中国历史上项羽和 虞姬英雄美人之间一段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而广受好评。演出中箫的演奏者,配合独唱 演员陈俊华、 古筝演奏者 张晓红,把那种缠绵悱恻、哀婉细腻的人物感情刻画得十分成功,在整个乐团的音乐烘托下,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这位箫的演奏者,就是 中国音乐学院青年教师、被许多音乐爱好者称之为“美女诗人音乐家”的陈悦。
陈悦来自浙江西子湖畔的 杭州。美丽的 江南环境和家里的艺术氛围, 使她从小就与 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陈悦的父亲是文工团员,从五岁半起,小陈悦就开始玩弄和学习吹奏 父亲的笛子,当时大家都笑称她是“假小子”。“假小子”聪慧、灵气, 笛子越吹越好,十二岁就被著名的 演奏家教育家、笛子大师 赵松庭发现,被收为关门弟子。在十五岁的时候,她顺利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又师从教授张维良学习笛、箫。十八岁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四年后成为研究生,拿到硕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个笛子女硕士后留校,是中国音乐学院最年轻的讲师之一。
与生俱来的天分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使陈悦从一个普通的爱好音乐的女孩子,逐渐成为中国顶尖级的、成熟的、有自己独特风格的笛、箫演奏家之一。 小时候,她为了加大自己的肺活量,坚持游泳锻炼,每天下学无论多晚,都要练习吹奏两个多小时,从不间断,有时候竟然抱着笛子就睡着了。一直到现在,陈悦在教学之外,还经常参与各类艺术实践及努力探索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功力。“如果说,扎实的打下基本功需要的是勤奋,那么现在勤奋和悟性同样重要。”陈悦说。
陈悦作品

  陈悦作品

陈悦现在是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管乐研究会、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中央民族乐团客席独奏演员。她先后多次出访美、日、韩、法、俄等 国家和地区,受到广泛的赞誉。有关陈悦的演奏作品和介绍出现在许多中外 杂志网站上。网友们评论说,陈悦的演奏“太优美了,是天籁之声”,“好好听,我都被陶醉了”,“笛声如人语”,“笛声有情人更有情”......,并称赞她是中国“美女音乐诗人”。

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进取

到目前为止,年轻的陈悦已经出版了九张管乐CD专辑: 《情竹》、《无词歌》《箫色》、《中国之悦》、《洞箫》、《陈悦:东西方的碰撞》、《远行》、《对话——箫与竖笛现代作品十首》和《Impromptu乱红》,几乎每一两年就有新的笛、箫专辑问世,每个专辑都有新的理念和创意。这些专辑受到了各方面的好评和欢迎。有一位 评论家在谈到《箫色》专辑时说,“陈悦的音乐风格细腻婉约,深情蕴籍,这位江南女子在演奏中那好似春光乍泄的迷人风采赋予了这样一件古董式的乐器以新鲜的生命。在陈悦的唇下,那种简单和悠长的 音色,充满年轻而美丽的伤感,但同时又洋溢着一种 青春的气息……”现在,陈悦正在录制一张以中国各地风景和少数民族风情为主题的管乐器专辑,不同于《情竹》、《无词歌》以流行乐为主,也异于《Impromptu乱红》的以即兴乐取胜;在新 专辑中,会有很多原创的、及鲜为人知的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为素材,将会把听众带入“画中乐、乐中画”的 境界
在谈到《霸王别姬》的演出时,陈悦说,这是她首次与 中国交响乐团的合作。 中国民族器乐发展,一定要走东西方器乐结合的、多元化的道路,好的传统要保留,但不能总是再用单一乐器来仅仅演奏传统曲目。”陈悦认为,交响幻想曲《霸王别姬》就是一次很好的尝试,借助东西方乐器的互补及碰撞,凄凉缠绵和宏大深沉的音乐语言融合在一起,产生了特殊的效果和震撼力。在这方面,陈悦自己也不断探索和力求有所突破。最近,她正在与曾获得过格莱美奖的 丹麦著名古典吉他演奏家 兰斯和夫人、直笛演奏家 米切尔合作,即将推出一个具有崭新风格的中、欧民歌的重奏专辑,其中一半是中国乐曲,一半是 欧洲曲目,音乐爱好者们将会从中深切感受到中西管乐语言多元化的艺术魅力。
与陈悦接触过的人,都感到她 性格开朗、活泼爽直,完全是一个乐天派。 许多人都感到这么一个女孩子,竟然能吹奏和表现出如此富有深刻内涵和意境、感情如此丰富的乐曲,十分令人惊奇。陈悦是个大忙人。除了教书、演出、录音之外,她还在普通综合类大学开设选修课,为热衷学习 民乐的大学生们教授笛子,致力于中国管乐的普及工作,受到众多大学生的欢迎。她颇带自豪地对记者说,我现在有四百多学习 笛子的业余学生呢!没有一丝一毫的傲气和做作,朴实、执著、坚毅,始终如一,这就是陈悦——一位结合了内在美和外在美的、有着诗人般气质的 音乐家

编辑本段成长经历

1993年考入 中国音乐学院附中
1996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本科
陈悦

  陈悦

1997年参加 中央电视台“普天同庆”香港回归民族音乐会现场直播晚会
1999年录制了《张维良笛子基础教程》示范演奏的光盘
2000年被学院免试推荐为本院研究生,成为中国第一个女笛子研究生
2001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春节歌舞晚会节目的录制。
2001年6月赴莫斯科参加“申奥---北京文化节”的演出。
2002年8月获文化部第一届中国青少年民族器乐独奏比赛竹笛青年专业组银奖。
2002年12月12日成功地举办了个人专场音乐会。
2002年12月20日应邀在 悉尼歌剧院参加 宋祖英“好日子”独唱音乐会,担任笛子独奏。
2002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春节歌舞晚会节目的录制。
2003年获取硕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位笛子女硕士并留校任教。
2003年赴法国先后参加2003法国 凡尔赛中国文化之夜、二十一世纪中法高等教育展文艺演出。
2003年参加纪念赵松庭八十冥诞活动研讨会,并宣读论文。
2003年9月赴 香港参加湘江明月夜中秋晚会,担当独奏演出。
2004年参加纪念 冯子存诞辰100周年活动音乐会独奏演出。
2004年出访 爱尔兰、拉托维亚参加欧洲艺术节。
2004年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春节歌舞晚会节目的录制。
2005年代表国家参加“2005华盛顿中国文化节北京文化周”的专场演出。
2005年8月13日作为笛子演奏参加了许巍在 北京工人体育馆举行的“留声十年绝版青春”个人演唱会。
2005年至今参加里查德·克莱德曼国内外2 0余场巡回专场演出。
2006年5月代表国家随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出访美国,出演交响诗《霸王别姬》的世界首演,获得成功。
2006年7月代表中国音乐学院出访马来西亚,参加2006国际音乐教育年会。
2006年8月应邀参加澳大利亚高峰论谈做即兴表演,受到总统亲自接见。
2006年10月参加第20届澳门国际音乐节演出。
2006年10月参加华夏室内乐团成立十周年现代作品音乐会。
2007年1月出访嘎纳参加“2007嘎纳国际唱片展”并携专辑《乱红》参展;
2007年2月与澳门乐团合作演出中国名曲专场音乐会。
2007年4月应邀出访丹麦与丹麦音乐家进行东西方音乐碰撞的首次合作,在各地举行五场专场音乐会获得巨大成功,并受到丹麦皇室的接见。
2007年5月于杭州参加纪念赵松庭名家名曲音乐会。
2007年11月随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出访俄罗斯,参加2007俄罗斯中国文化年闭幕式音乐会演出。
2007年12月于苏州参加笛子名家名曲音乐会。
2007年其艺术履历被录入《中国音乐家辞典》、《中国笛坛繁星录》中。
2008年4月与丹麦著名古典吉他演奏家Lars Hannibal及世界顶尖竖笛演奏家Michala Petri分别在北京、上海两地合作举办专场音乐会,获得巨大成功。
2009年与世界顶尖竖笛演奏家Michala Petri合作专辑《对话——箫与竖笛现代作品十首》获格莱美欧洲古典音乐提名。
2009年4月于欧洲巡演,先后在哥本哈根、伦敦、德国举办音乐会,获得巨大成功。期间前往丹麦皇家音乐学院进行艺术交流活动,应邀在英国BBC电台录制专题节目。
2010年7月受上海世博会邀请,参加丹麦馆日皇家音乐会,进行即兴独奏表演,获得中外观众的广泛赞誉,并受到继丹麦之旅后丹麦亲王和王子的再次接见。
2011年发行第九张个人专辑《远行》。
2012年参加许巍《此时此刻》专辑录制。
2012年9月三位民乐界标志性人物李祥霆、陈悦和赵聪联袂举行《盛世华韵》专场民乐演奏会。
2012年12月参加里查德·克莱德曼中国巡演20余场。
2013年5月17许巍演唱会演奏嘉宾。
曾出访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爱尔兰、丹麦、葡萄牙、巴西、阿根廷、韩国、日本、拉托维亚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获《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一致好评。多次与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悉尼歌剧舞剧交响乐团、中央民族乐团、德国特里尔交响乐团、广州交响乐团、日本东京城市交响乐团、希腊国家交响乐团、澳门乐团等国内外著名乐团合作。曾在国内外录制发行了九张笛、箫专辑《情竹》、《无词歌》、《远行》、《箫色》、《乱红·与钢琴的即兴》、《洞箫》、《中国之悦》,欧洲录制和发行专辑《精神·东西方的碰撞》、《对话——箫与竖笛现代作品十首》,其中《对话——箫与竖笛现代作品十首》获格莱美欧洲古典音乐提名。
发表论文《赵松庭的笛乐创作与婺剧音乐的渊源关系》、《浅谈唐诗宋词中的笛箫文化》、《赵松庭笛乐创作特征分析》等。

编辑本段作品简介

演奏专辑《悦色萧声》
箫,又名洞萧,系吹奏乐器。箫的定调不一,常见的为G调。箫的音色低婉、悲切中略含思念和幽怨。善于表现乐句悠长、细腻、忧郁黯然的 乐曲。这也许是大家对萧的认识。 徐悲鸿先生早年油画《萧声》的调子也是灰色朦胧,在情绪的演染力里流露出孤独凄惶。笔者向家介绍的这张专辑-《陈悦箫笛专辑--萧色),想念会让你对传统箫增添一个新的,全面的认识。
专 辑:无词歌 Songs Without Words

  专 辑:无词歌 Songs Without Words

陈悦是浙江杭州人,自幻随父学习笛箫,后从师著名笛子演奏家赵松庭先生,成为其关门弟子。1996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2000年被保送本院读硕士研究生,普录制个人专辑《情竹》。专辑的首曲《良宵》是 刘天华的作品。在箫声里,一种色彩迷离、夜色的音乐意境。支离破碎的思绪反复更迭出现,心情完全笼罩在一种似梦非梦的感觉中。后来,提琴的出现则更使得整个场景呈现醉人的效果。专辑的第二曲《在银色的月光下》,是西部歌王 王洛宾的作品。这首歌配箫这种种古典民族乐器,更焕发出原作的色彩。这时的箫声似乎一扫平日的忧郁,洋溢着一种青春的冲动,让人耳目一新。是陈悦赋于了箫以新鲜的生命。
专辑的尾曲《思乡曲》特别值得一提。原曲是 马思聪的作品,由 郝维亚改编。郝维亚先后从师陈远林, 吴祖强等教授,于1999年9月获 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博士学位。他用超乎寻常的音乐语汇重新解析着 中国的传统旋律,将中国的传统民乐加以现代的含义。年轻、个性化,又有丰富的电子化色彩,融入了新音乐成份。陈悦在演奏中那好似春光乍泄的迷人风采,更将郝维亚的改编意图体现得淋漓尽致。专辑中另一首《梅》则是郝维亚的作品,曲子展现了温和、深沉、富于歌唱性的特点。这张专辑共有十一只 曲子,片长53分09秒,总体感觉是一张不错的专辑。该专辑对民乐又有了新的开拓和注释,却又没有游离得太远。想信该专辑的创意一定不是追求多么出奇,重要的是音乐的好听。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